拓跋魏第五任皇帝-北朝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

2020-12-27 騰訊網

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440~465年),字烏雷直勤,代郡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人,鮮卑族。北魏時期皇帝(452~465年在位),太武帝拓跋燾之孫,景穆皇帝拓跋晃長子,母為恭皇后鬱久閭氏。

聰明敏達,風儀異常。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殺太武帝拓跋燾,擁立南安王拓跋餘即位。同年十月,敬壽帝拓跋餘遇弒後,即位為帝,年號興安,誅殺權臣宗愛。在位期間,平定內亂,休養生息,恢復佛教,始建雲岡石窟。

北魏文成帝拓跋濬

和平六年(465年),病逝,時年二十六歲,諡號文成皇帝,廟號高宗,葬於雲中金陵。

早年經歷

太平真君元年(440年)六月二十一日,拓跋濬(浚)出生於東宮。

少時聰明敏達,深受祖父太武帝拓跋燾的喜愛,常跟隨在太武帝左右,被稱為「世嫡皇孫」。

太平真君五年(444年),時年五歲的拓跋濬跟隨太武帝北巡,恰逢酋帥押解一名奴隸要施以刑罰。拓跋濬對他說:「這奴隸今 天碰到了我,你應該把他放掉。」酋帥奉命解除奴隸的綁縛。拓跋燾聽說此事,說:「這孩子年齡雖小,卻儼然把自己當作天子。」對他十分驚奇。拓跋濬成年之後,風儀異常,每當朝廷遇到大的政事,他都參議決定。

被立為帝

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愛弒殺太武帝,立南安王拓跋餘為帝。同年十月,宗愛利用拓跋餘祭祀宗廟的機會,派小黃門賈周等人在夜晚殺死拓跋餘。於是,殿中尚書長孫渴侯與尚書陸麗等人擁立拓跋濬為帝。十月初三,拓跋濬在永安前殿即皇帝位,大赦天下,改元興安,是為文成帝。

文成帝即位後,便誅殺了宗愛、賈周等人,都動用五刑,滅其三族。興安元年(452年)十一月初九,文成帝追諡父親景穆太子拓跋晃為景穆皇帝,母親閭氏為恭皇后,尊乳母常氏為保太后。

北魏在太武帝在位時期四處出兵,擴大疆土,國力空虛,再加上朝廷內部不斷發生變亂,使朝廷官屬與老百姓都十分痛苦。文成帝繼位後,按照節令使老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安心種植,儘量減少高壓手段,實行懷柔統治,安撫遠近內外民眾,民心又得以安定下來。

英年早逝

和平六年五月十一日(465年6月21日),文成帝在太華殿去世,時年二十六歲。六月初二,諡號文成皇帝,廟號高宗。八月,葬於雲中郡金陵。

政治成就

文成帝繼位後,鮮卑貴族與漢族平民的矛盾逐漸突出。文成帝多次下詔制止鮮卑貴族的腐敗行為,但是由於百官腐化之深,詔令不能有效實行,未能減輕百姓痛苦,致使百姓反抗統治者的鬥爭,越演越烈。

平定謀反

文成帝在位時期,北魏內部鬥爭激烈。文成帝處死的大臣不計其數;另一方面謀權奪位的鬥爭更是接連不斷。興安元年(452年)十一月,隴西屠各王景文反叛朝廷,文成帝下詔命統萬城鎮守將領、南陽王拓跋惠壽、、外都大官於洛拔督討伐平定叛亂。

興安二年(453年)二月十三日,司空、京兆王杜元寶謀反被殺;建寧王拓跋崇與兒子濟南王元麗被杜元寶拉攏,捲入叛亂,都被文成帝賜死。同年七月,濮陽王閭若文與徵西大將軍、永昌王拓跋仁謀反。七月二十五日,文成帝下令在長安賜死拓跋仁,閭若文被殺。其他大小謀反事件數不勝數,北魏王朝動蕩不安。

改革官制

興安二年(452年)正月,文成帝下令設置駕部尚書、右士尚書。太安三年(457年)五月,改稱各部護軍為太守。

減輕民負

和平二年(461年),文成帝巡遊天下,所經之處,親自接見年高的長者,詢問百姓疾苦。下詔讓百姓年齡在八十歲以上的,可有一個兒子不必從軍服役。

軍事成就

太安四年(458年),文成帝親自統率十萬騎兵、十五萬輛戰車,進攻柔然。魏軍穿過大沙漠,旌旗飄揚,綿延千裡。柔然處羅可汗鬱久閭吐賀真遠遠逃走。柔然別部統帥烏朱駕頹等人率領幾千個帳落(遊牧部落聚居之處。帳幕聚集如村落,故稱帳落)向北魏投降。文成帝在柔然刻石記下戰功,然後班師回朝。

外交成就

文成帝在位期間,推行和平外交政策,與南朝劉宋、北方各國都建立和平的外交關係,互通商賈,息兵養民。

法律

文成帝初年,仍然遵照北魏原有法律條文。太安四年(458年)正月初一日,文成帝頒布禁酒令。當時連年豐收,官民多因酗酒而導致訴訟和議論執政。文成帝對此非常厭惡。所以詔令一律禁止,凡是釀酒、賣酒和飲酒者都處以死刑。如遇到喜事、喪事的時候,可以暫時開禁,但一定要有日期限制。

文成帝又增設內外候官,專門負責監察內外官員在這方面的過失,以致出現候官微服串行於各官府之間,探求百官過失的現象。對於違犯有關禁令的官員,則嚴加訊問和懲治,有關部門對犯禁官員嚴加拷打,犯禁官員則相互胡亂誣告,於是專擅彈劾不敬的罪名。各部門官吏貪汙二丈布帛便要處死。又增加律令七十九章,滿門誅殺的刑罰有十三種,大闢罪三十五種,徒刑罪六十二種。

和平(460年―465年)末年,文成帝採納冀州刺史源賀的建議,只要不是大逆不道、殺人之罪,可免除死罪,貶謫到邊疆戍守。

宗教

太武帝在位時期,曾下詔滅佛,使佛教遭受前所未有的浩劫。文成帝繼位後,於興安元年(452年)下令復興佛教,使佛教逐漸恢復發展。興安二年(453年),文成帝下令建造雲岡石窟。

歷史評價

拓跋燾:「此兒雖小,欲以天子自處。」

魏收《魏書》:「世祖經略四方,內頗虛耗。既而國釁時艱,朝野楚楚。高宗興時消息,靜以鎮之,養威布德,懷緝中外。自非機悟深裕,矜濟為心,亦何能若此!可謂有君人之度矣。」

李延壽《北史》:「文成屬太武之後,內頗虛耗,既而國釁時艱,朝野楚楚。帝與時消息,靜以鎮之。養威布德,懷緝中外,自非機悟深裕,矜濟為心,亦何能若此?可謂有君人之度矣。」

相關焦點

  • 拓跋的大同之十五丨拓跋濬的「興安」時代
    ——定場詩丨文成帝·拓跋濬上回書說道,年幼的拓跋濬坐上大魏話事人的第一把交椅後,開始了一系列的「清算運動」。先是誅殺了宗愛、賈周等人,並動用五刑,滅其三族。接下來,他追諡沒當過皇帝的父親拓跋晃為景穆皇帝,但是堅決不承認坐了八個月皇帝寶座,擁有「二般運氣」的叔叔拓跋餘為皇帝,只給了他「王」的禮節,用以安葬。最後,他把叔叔拓跋餘的「永平」年號,改為了「興安」。何謂「興安」?興,有起的意思,安,有定的意思。
  • 在北方崛起的「魏」,「拓跋」家的故事
    拓跋珪抓住機會,回到母親的賀蘭部,糾集力量,成功復國,並重新命名為「魏」,為了和三國時期的「曹魏」區別,又因地處北面,歷史上稱之為「北魏」,拓跋珪史稱「宣武皇帝接著沒費多大力氣又幹掉了北燕和北涼,開啟了「北朝時代」。
  • 【尋根問祖 百家姓】336:拓跋、穀梁、段幹、百裡、東郭
    拓跋珪,北魏開國皇帝,拓跋寔的兒子。重建代國、開創北魏;破劉顯、滅劉衛辰、挫敗草原諸部;大敗後燕、後秦;實行拓跋珪改革;設五經博士;奠定北魏中原霸主的地位。一般認為,雲岡石窟第20窟就是拓跋珪的造像,也是雲岡石窟最具代表性的造像之一。拓跋嗣,北魏第二任皇帝,南北朝時期傑出的政治家。道武帝拓跋珪嫡長子。
  • 北魏歷代皇帝列表,北魏歷代皇帝的年號及廟號,北魏怎麼滅亡的
    北魏的歷代皇帝列表:道武帝拓跋珪 -- 明元帝拓跋嗣-- 太武帝拓跋燾--敬壽帝拓跋餘--景穆帝拓跋晃--文成帝拓跋濬(浚)獻文帝拓跋弘 -- 孝文帝拓跋宏 -- 宣武帝元恪 -- 文景帝元愉 -- 孝明帝元詡 -- 隱帝元法僧少帝元釗 -- 文穆帝元勰 -- 孝宣帝元劭 -- 孝莊帝元子攸
  • 當爹早,登基早,去世也早,簡評北魏歷代皇帝
    相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皇帝們能夠獲得的資源更豐厚些,但同時,皇帝還是一個危險職業,一些不確定的因素也在影響著皇帝們的壽元。因此古代人結婚生娃的時間非常早,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王公貴族。現在規定的男二十二周歲,女二十周歲法定結婚年齡在古代都算是大齡青年。北魏:鮮卑拓跋部鮮卑分為多部,在慕容部十六國時期大出風頭後,拓跋部終於揚眉吐氣,一統北方,建立「魏」政權,史稱北魏。
  • 讀書隨筆:拓跋百年(上)
    前燕後來為苻堅的前秦吞併,前秦垮臺之後,慕容再次崛起,建立諸燕政權,最後是慕容德建立南燕,傳至著名的金刀太子慕容超,終於被崛起於烏衣巷酒肆的流氓皇帝劉裕所攻滅。此時,在黃河河套地區的代國後裔同為鮮卑的拓跋部落興起,太武帝拓跋珪建立代國,後來改為北魏。拓跋北魏後來徵服後燕,定都山西大同,當時稱平城。
  • 南北朝北魏皇帝列表,從拓跋珪開國到拓跋燾一統北方
    自東晉滅亡後,替代它的依次是宋齊梁陳,北朝替代苻堅的,則是北魏、北齊、西魏和北周。其中北朝第一個王朝北魏的皇帝很多,對後世的影響力很大,咱們要聊的,就是北魏最關鍵的從開國到一統北方的前三代皇帝,他們分別是拓跋珪、拓跋嗣和拓跋燾。當初苻堅滅鮮卑人的代國之後,把一個小孩放在了家中寄養,他就是拓跋珪。
  • 北魏政治家馮太后,她與拓跋弘之間的愛情故事是真的嗎?
    馮氏出生之時,太武帝拓跋燾已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並與南朝宋沿黃河形成了對峙之勢。出生不久的馮氏的哥哥馮熙就因叔叔馮邈戰敗沒入蠕蠕,接著,馮家突然遭遇了飛來橫禍,馮朗因受一樁大案株連被太武帝下令誅殺了。馮氏因為年幼又是女孩,就被沒入宮中,成了拓跋氏的婢女。馮氏在宮中得到了姑母馮昭儀的多方照應。  馮氏11歲的時候,13歲的文成帝登基不久,就選中馮氏做了貴人。
  • 姓氏文化:拓跋姓
    北土之人則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為姓,稱拓跋氏,意即黃帝土德後代,即後來北朝的鮮卑族拓拔氏部族。源於姬姓,出自皇帝後裔鮮卑族拓跋(亦稱託跋)部拓跋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拓跋氏尋宗溯源,黃帝有四妃,有二十五子,其中十二個兒子繼承父姓姬姓,另外十三個兒子改為姬姓以外的姓。元妃西陵氏,為西陵氏女,號嫘祖,生子三人:昌意、玄囂、龍苗。
  • 拓跋的大同之四丨拓跋珪的「天賜」時代
    大同美軒酒店/供圖404年,拓跋珪改年號天興為天賜。何為天賜?天子之位,天之賜也!皇帝是上天的兒子,皇帝的寶座自然也是上天賜予的了!也正是因為這一制度,讓拓跋珪自己也最終走向了死亡。網絡/侵刪在老拓跋家的家族史上,流傳著「詰訜皇帝無婦家,力微皇帝無舅家」的說法。大抵老拓跋家的「熊孩子」打他們祖爺爺那輩兒起,就不怎麼受姥姥家的待見。過著「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悲慘生活。
  • 「拓跋」、「鮮卑」合稱與拓跋氏族稱問題
    現存史料中關於「拓跋」及其性質的記載,*最原始者主要來源於《魏書》和南朝的《宋書·索虜傳》以及《南齊書·魏虜傳》。《魏書·序記》記載:「黃帝以土德王,北俗謂土為託,謂後為跋,故以為氏」;*《宋書·索虜傳》稱:「索頭虜姓託跋氏,其先漢將李陵後也」,*《南齊書·魏虜傳》稱「魏虜,匈奴種也,姓託跋氏」,後文又解釋云:「初,匈奴女名託跋,妻李陵,胡俗以母名為姓,故虜為李陵之後」。
  • 【拓跋】我的家族發展史
    北土之人則謂「土」為「拓」,謂「後」為「跋」,故以「拓跋」為姓,稱拓跋氏,意即黃帝土德後代,即後來北朝的鮮卑族拓拔氏部族。據史籍《魏書·序紀》記載,鮮卑拓跋部的歷史序幕是從西漢後期的拓跋毛開始的,他為「遠近所推,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威振北方,莫不率服」。所謂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大約都是一個氏族部落聯盟中的各個氏族部落。
  • 《錦繡未央》播完了,拓跋浚卻把北魏王朝刻在了石頭上!不服?跟我去雲岡石窟!
    在南朝,劉宋繼承了東晉的版圖並有所擴張,為南朝版圖最大的時期;在北朝,北魏面對諸多對手,情況複雜,確定了打擊的先後目標,審時度勢,採取靈活機動的戰略戰術,各個擊破,最終統一了北方,建立了強大的北魏王朝。劉宋和北魏是南北朝時期的第一個王朝。
  • 北魏皇帝拓跋珪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掉?
    北魏皇帝拓跋珪做了什麼?為什麼會被自己的兒子殺掉?北魏皇帝拓跋珪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服用五石散的鼻祖——何宴劇照前秦太初元年(386年),年僅十五歲的拓跋珪趁亂世重興代國,在牛川即位為代王,不久又改稱魏王。
  • 史上「最瘋狂」的太監,連著殺害四個皇帝,最後死的比誰都慘!
    拓跋珪是開國皇帝,拓跋燾是北魏第三位皇帝,他把爺爺的事業做大,拓跋燾繼位後重用漢族大臣崔浩、高允等人,整頓吏治,勵精圖治,太子拓跋晃死後,太武帝慢慢知道拓跋晃並沒有犯法,因此感到非常後悔。宗愛害怕自己事發而受到誅戮,於是就圖謀叛逆,宗愛弒殺了太武帝。
  • 北朝東、西魏皇帝列表及簡介,沒有一個皇帝真正擁有皇權
    西晉滅亡後出現了十六國和東晉,後來東晉被劉裕滅進入宋齊梁陳的南朝時期,北邊則一統於北魏,進入北朝時期。北魏是個鮮卑政權,皇帝拓跋氏隨著自身的不斷漢化改了元姓,到元恪的時候發展到鼎盛時期。元恪視鮮卑"子貴母死"的傳統為陋習,所謂"子貴母死"指的是從北魏開國皇帝拓跋珪開始,為了保障子孫後代穩妥的繼承皇權,防止出現小皇帝即位時其生母及其背後的家族幹政甚至亂政,就提前把太子生母賜死。元恪廢除這項陋習後,他的幼子即位,結果被胡太后攝政,搞的北魏奇亂無比。
  • 英雄少年拓跋珪
    建都大同的是北魏開國皇帝,道武帝拓跋珪。  拓跋珪是16國時期代王的子孫,雖然生在帝王家,但其童年卻坎坷異常。拓跋珪還沒有出生,父親就死於內亂,他是一個遺腹子。拓跋珪五歲的時候,代國被前秦所滅。拓跋珪的母親帶著他過了幾年提心弔膽、顛沛流離的日子。公元383年,拓跋珪12歲,前秦皇帝苻堅在淝水之戰中大敗,國內大亂。戰亂中,拓跋珪險被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