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的食品安全,一直是家長和社會最關注的熱點。為了不讓學生們在這方面出現問題,鑑於學校和教師的監管能力非常有限,需要相關部門幫助,才能控制這種局面。而且有些監管是教師們根本沒有能力做到的。2019年12月30日,由市場監管總局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 公安部辦公廳下發了一份文件《關於落實主體責任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的指導意見》,讓廣大的家長和學校教師很期待。那就是各個部門聯合起來治理這個弱點,適逢各級學校準備開學,抗擊疫情優先,學生的食品安全也不容懈怠。
01校園周邊無證無照食品經營攤點,一直是學生們食品安全的隱患
學生飲食安全,是家長和老師都共同關注的焦點。在中小學和高中住宿生中,甚至一些大學校園周邊,往往集聚著大量的無證無照食品經營攤點,這些經營點的食品來源、食品衛生,需要認真檢查,食品安全才可以開設攤點,不讓不健康食品出現在校園周邊。因為學生們有時飢不擇食,看見什麼就買著吃,一些食品安全沒有保證,經常出現,學生吃完腹痛、拉肚子,學校教師無論怎麼細心,都無法成為醫生,這些安全隱患不排查,尤其在接下來的春季,流行病容易爆發,所以各個部門聯合起來是最好的辦法。
02學校食堂的「明廚亮灶」是否全程監管?
學校食堂應該是食品安全最為重要的陣地。因為疏於管理,在食品的質量和健康上,尤為注意。國家雖然三令五申,還是擺脫不了一些人的僥倖心理。有無健康證在從業的僱員、有為了利潤不惜剋扣學生的飯菜質量、有應付心裡不注重環境衛生、有應付了事的做飯工作間衛生不怎麼地。這次文件中提出,注重藉助科技手段,實現智慧監管,能有多少學校積極響應,是個未知數?如何提高校園食品安全監管效能?這個問題市場監管、教育行政部門如果積極藉助「明廚亮灶+網際網路」的話,就要經常隨機抽查供餐單位和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狀況,積極主動查找出現問題,發現供餐單位和學校食堂的食品安全問題及風險隱患,積極制止,預防食品安全出現問題,給學生和老師帶來不必要的問題。
03文件在強化校園食品安全管理方面的新舉措是什麼?
這份幾個部門聯合下發的《指導意見》有兩個最大的亮點和讀者們分享:一是具備條件的中小學、幼兒園食堂原則上採用自營方式供餐,不再籤訂新的承包或者委託經營合同。這個亮點是我看到的比較中肯的地方。因為確實存在一些校外供餐單位,為了自己的經濟利益,放鬆對食品安全管理。有的甚至枉顧學校的管理制度,我行我素。有的地方因為不是教學一線,疏於管理,引發學生食源性疾病問題。這一次指導意見對存在的問題,及時更正,對學生來說是一件值得欣喜的事。二是非寄宿制中小學、幼兒園原則上不得在校內設置食品小賣部、超市,已經設置的,要逐步退出。校園應該就是安心上課、學習、運動的地方,設置食品小賣部、超市本身的初衷是服務廣大師生,但是最後這些機構卻變成了學生聚集地。有的小賣部、超市為了利益,會賣給學生一些學校禁止的物品、比如香菸、刀具、劣質過期的小食品,在校園裡引發一些不必要的問題。
在學校即將開學期間,我們一邊要控制住疫情,一方面在要注意在春季校園存在的其他安全隱患。這些安全隱患如果不控制的話,會引發連鎖的校園安全事件。公安部聯合下發的文件,只要相關部門認真執行,會幫助學校杜絕一些校園安全隱患,純淨校園,給學生們創造更好的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