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適量的身體鍛鍊比財富更能使人快樂
有規律的體育鍛鍊對心理健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其效果與大幅加薪相當。
與其為了加薪而加班,不如試試去健身房鍛鍊,因為鍛鍊能讓你感受到和加薪一樣的快樂。發表在《柳葉刀》上的一項有趣的新研究發現,經常鍛鍊的人比不鍛鍊的人更有幸福感,而且鍛鍊的人和每年多掙2.5萬美元的不鍛鍊的人感覺一樣好。
來自牛津大學和耶魯大學的研究人員採集了120多萬美國人的數據,他們詢問這些人:「在過去的30天裡,你有多少次因為壓力、抑鬱或情緒等問題而感到精神狀態不好?」
參與者還被問及他們的鍛鍊習慣,他們可以從75種不同的體育活動中進行選擇,包括修剪草坪、做家務和照顧孩子、跑步、舉重和騎自行車。研究人員發現,經常鍛鍊的人平均每年有35天感覺狀態不好,而不運動的人則會另有18天感覺狀態不好。研究中提到:
「在過去一個月裡,在生理特徵和社會人口特徵相同的條件下,鍛鍊身體的人比不鍛鍊身體的人精神狀態較差的天數少43%,且所有的運動類型都與較低的心理健康負擔有關。」
社會體育活動(即團隊運動)的影響更積極,不過自行車的影響排名也很高。也許是因為它是在戶外進行的運動,而戶外活動總是一種情緒助推器。
另外,做太多的運動也會導致副作用。根據《商業內幕》對這項研究的描述,「那些每天鍛鍊超過三小時的參與者的心理健康比那些不怎麼鍛鍊的人更糟糕。」理想的運動量大概是每周三到五次訓練,每次30到60分鐘。任何事情都不能過度,身體鍛鍊也不能例外,適量鍛鍊是健康身體的保證,過度鍛鍊對身體是傷害。
總之,適量的鍛鍊是健康的基礎,它的好處有一下方面:
1、消除身體疲勞
通過參加中等強度的體育鍛鍊,可以提高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提高身體抵抗疲勞的能力,也可以使身心得到放鬆.
2、改善情緒狀態
經常參加體育鍛鍊可以使這些不良情緒得到改善,增強心理承受能力。
3、幫助提高智力
經常參加體育鍛鍊有利於頭腦清醒、精力充沛,有益於血液循環和神經細胞興奮與抑制的交替,更有助於學生的注意力集中穩定、知覺敏銳精確、記憶狀態良好、想像力豐富、思維靈活等智力因素的健康發展。
4、控制應激水平
應激是指個體對應激源和刺激所作出的反應。應激源是指那些喚起機體適應反應的環境事件與情景。
5、強化自我概念與自尊
自我概念是個體主觀上對自己的身體、思想和情感等的總體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