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青花瓷水準高,人物圖案青花瓷多,例如這件王羲之寫經罐

2021-01-14 老古董鑑賞

青花瓷是景德鎮優秀傳統名瓷,也是中國最富有民族特色的瓷器品種之一。它色澤典雅,細潤高潔,物象表現力強,長期以來受到人們的珍視。學者黃英在紫禁城雜誌發表的 《清康熙青花王羲之寫經博鵝圖罐賞析》一文中,這樣為我們解讀這件瓷器背後的故事。

康熙帝畫像 網絡圖片

康熙青花瓷素以胎釉精細、青花豔麗、造型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其瓷質和藝術水準均達到歷史上的最高峰,堪稱青花瓷器的楷模。這一時期,作為裝飾主題的人物故事畫已廣泛應用,在康熙民窯青花瓷器上尤為多見。

仿嘉靖款青花人物故事圖罐 清康熙高15釐米口徑5.1釐米足徑4.8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仿嘉靖款青花人物故事圖罐底款 清康熙高15釐米口徑5.1釐米足徑4.8釐米 故宮博物院藏

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清康熙仿嘉靖款青花人物故事圖罐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件。此罐高15釐米,口徑5.1釐米,足徑4.8釐米。敞口,短頸,圓腹下收,圈足。外底署青花楷體「大明嘉靖年制」六字三行款,外圍雙圈。外壁通體以青花裝飾。腹部僅以大面積的人物故事畫作為主題裝飾,不加任何輔助邊飾。

畫面中有三個人物,形態栩栩如生,面部表情描繪得生動傳神。正中坐者為一官員裝扮的中年男子,手執毛筆,作欲在身前案上白紙書寫狀;其對面一年輕男子,手捧白鵝;中年男子身後為一手持團扇的書童。畫面布局疏密有致,主題鮮明。

青花福祿壽缸 清康熙

經考證,這應是一幅《寫經博鵝圖》,取材於王羲之為道士抄寫《道德經》以換取鵝的故事。此事出自《晉書》。此罐畫面中倚案而坐、手執毛筆者,即為王羲之。他身體微微前傾,右腳跨出,兩眼仔細端詳白鵝,眼神流露出喜愛之情。

青花十八羅漢圖爐 清康熙

明末清初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稱為「轉型期」,所產瓷器中繪有人物故事或山水、花鳥題材的比任何時候都多,尤其是人物故事題材。

康熙款青花人物圖紋筆筒

這件康熙仿嘉靖款青花羲之寫經博鵝圖罐,形體飽滿,釉面瑩潤,構圖主次分明,虛實得當。採用「分水」畫法描繪物像,人物刻畫生動傳神,青花發色純正,整個畫面給人以清新雅致之美感,顯然是明末清初藝術氛圍影響下的產物。

相關焦點

  • 從青花鈷料了解青花瓷——我國青花瓷器鈷料使用歷史
    其中花草紋又分兩大類,一類是典型的中國傳統花草,以石竹花、梅花等小花朵為多見;另一類是在菱形等幾何圖形中夾以散葉紋,為典型的阿拉伯圖案紋飾。從這一點看來,並結合唐青花出土較多的地點(揚州為唐代重要港口),可證明唐青花瓷器主要供外銷。宋青花胎質有的較粗,有的較細。紋飾有菊花紋、圓圈紋、弦紋、線紋等。青花發色前一處的較濃、發黑;後一處的較淡。發色較黑者,應是外罩透明釉太薄的緣故。
  • 乾貨:淺談康熙青花瓷的相關特徵及分期斷代
    青花瓷器是以氧化鈷為著色劑在瓷胎上繪出所需圖案,然後再施上透明釉,在高溫(約1200攝氏度-1300攝氏度)下一次燒成,呈現出藍色花紋的釉下彩瓷器。從元代至今,它一直是瓷器燒制的主流。故大量的碗、盤、缸等生活用瓷,都是以青花瓷這種形式燒制出來的。
  • 清康熙青花人物棒槌瓶鑑賞
    中期青花使用雲南省的「珠明料」,這種青花色料提煉精純,呈色鮮藍青翠,明淨豔麗,清朗不渾,豔而不俗,有的呈寶石藍色,鮮藍而不火氣,它與明嘉靖青花藍中泛紫的特徵有很大的區別。康熙青花有五個層次的色階,有「頭濃、正濃、二濃、正淡、影淡」之分。這也是康熙青花備受世人推崇的重要原因之一。晚期青花,呈色趨於淡雅,有的泛暈散。
  • 歷代古瓷人物紋飾,辨各時代的不同特徵
    這時期的人,多是圖案化了的,有圖騰意義的紋飾,如人面魚身,舞蹈的人帶尾巴等。    元代青花瓷裝飾受興盛的戲曲影響,多採用歷史題材的人物紋,如昭君出塞、三顧茅廬、桃園結義、蕭何月下追韓信等。  元青花的人物歷史故事紋飾,最早的是寫春秋戰國故事,從目前查閱的情況來看,應該就是這件鬼谷子下山圖罐,表現歷史人物故事的年代為最早。
  • 精品推薦—大清康熙年制款青花人物故事圖橄欖瓶
    康熙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豔,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清代康熙朝(公元1662—1722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年號),經濟貿易發達,康熙十九年景德鎮恢復御窯廠,青花瓷器取得了突出成就。康熙青花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是康熙元年至康熙十九年;中期是康熙二十年至康熙四十年;晚期是康熙四十年至康熙朝終,其中康熙中期青花瓷器最為突出。其造型也是千姿百態,既有陳設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銷瓷等等。
  • 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克拉克瓷,曾經轟動歐洲
    克拉克瓷青花花蟲紋盤    首都博物館藏     克拉克瓷的特點是寬邊,青花瓷為多,在盤、碗的口沿繪分格及圓形開光的山水、人物、花卉、果實等。克拉克瓷的生產可分萬曆至清初和康熙兩個時期,前者為開光的青花瓷,後者則胎薄。萬曆克拉克青花盤使用浙料繪畫,有翠藍、灰藍、淡藍幾種色調,運用分水技法,形成三至四個色階,為康熙青花的成熟奠定了基礎。畫師們熟練地運筆,無論勾、點、染皆隨心所欲,自然灑脫。凡是勾勒圓圈,皆是用兩筆拼湊而成,這也是明末清初瓷畫的一個特點。
  • dunk青花瓷刮刮樂怎麼保養清洗 dunk sb青花瓷有氣墊嗎
    說起球鞋,除了玩結構、不同的配色之外,刮刮樂的形式也是近幾年比較火的一種方式,今天天馬商盟小編給大家推薦的是一雙很清新的dunk sb青花瓷刮刮樂鞋款,下面一起來看看吧。
  • 筆鋒婉轉,畫風舒展,宣德民窯青花瓷絕對不簡單
    那麼說百姓們用得起青花瓷?那是當然的,現代民窯瓷器標本那麼多,不都是從古代來的嗎?瓷器有著易碎的本質,如果時至今日還能大量留存,說明這東西在古代應該非常多,多到人人家裡都會有,有明一代共276年,民用青花瓷少說得有幾千萬乃至上億件。如果你認為民窯青花瓷只有碗、盤等日用器,那就又錯了,誰過年還不吃一回餃子?
  • 中國青花瓷器的發展
    由於元代青花存世較少,近幾年偽品較多,燒造水平也很差,從其偽造的「元青花」來看,其造型拙劣、厚重、畫工粗糙、露胎部分「火石紅」成片,多用酸性藥物燒殺釉光。明代前就已設立御窯廠,洪武二年政府就規定「祭器皆用瓷」。在對外入貢國的答贈中,也需要大量瓷器,洪武七年就一次性賜贈琉球瓷器七萬件。可見當時的瓷器生產量如此之大。
  • 染付 日本的青花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透分明。可參造化先天妙,無極由來太極生。」這是清代詩人龔軾在《陶歌》中對青花瓷由衷的讚美。1616年,朝鮮陶工李參平在九州西北部的有田泉山發現高品質瓷土,並且發現了品質遠遠高於蘇麻尼青數倍的青花料。此後便在上白川天狗谷開窯,首次成功燒制出青花瓷器,這些青花瓷被稱為「伊萬裡青花瓷」。
  • 估價10億的青花第一瓷,為何40年來只露半邊「臉」?
    該梅瓶是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罕見珍品。 高44.1釐米,底部直徑為13釐米,而口徑僅為5.5釐米。 小口、豐肩、斜腹、斂脛、平底,造型優美,線條圓潤、流暢,雍容華貴,給人以凝重的美感。
  • 安徽秦漢閣拍賣——大清康熙年制款青花棒槌瓶
    大清康熙年制款盤口棒槌瓶,在器型方面,此瓶呈淺盤口,豎直頸,斜肩,直筒形腹至下部內斂,圈足,底部落「大清康熙年制」六字青花雙圈款,器型端莊厚重,在構圖方面,口沿部分交錯裝飾倒三角形回紋,直頸部分飾以蒼松翠柏,至肩部青花開窗技法繪製梅蘭竹菊四君子,轉折至腹部延續頸部蒼松紋飾貫穿繪製,
  • 《陶瓷鑑定實用操作十二講》第七講 看「青花」瓷(一)
    而真正將「青花」作為一種陶瓷裝飾技法普及開來的,則應該從元代中期算起。並且,這種風行並迅速在海內外流傳開來。元代至正型的青花瓷就是青花瓷器元代的標準,標誌著中國青花瓷器成熟的開端。青花釉料有進口料和國產料之分,這是青花裝飾原料的特點之一。我們對青花胎釉特徵和發展的歸納,是一個相對模糊的概述,這是由古代制瓷技術的經驗特點所決定的。
  • 學習青花瓷的鑑賞和鑑別
    青花瓷又稱白地青花瓷,常簡稱青花,是中國瓷器的主流品種之一,屬釉下彩瓷。 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鈷的鈷礦為原料,在陶瓷坯體上描繪紋飾,再罩上一層透明釉,經高溫還原焰一次燒成。鈷料燒成後呈藍色,具有著色力強、發色鮮豔、燒成率高、呈色穩定的特點。
  • 精品賞析:大清康熙年制、青花梅蘭竹菊四君子紋盤
    康熙時期的青花瓷以胎釉精細,青花鮮豔,造型古樸多樣,紋飾優美而負盛名,由於康熙青花瓷器的造型,千姿百態,仿古創新。既有陳設瓷,也有日常生活用瓷、祭器、外銷瓷等。大件器物多是民窯燒制,儘管體積較大,但極少變形,風格挺拔向上,粗獷豪放,製作規範,絲毫沒有笨拙感。
  • 青花|那一抹暈染不開的古意.
    青花瓷,始於唐代。屬釉下彩瓷。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元代景德鎮出產的青花瓷標誌著其製作工藝發展日臻成熟,業界人士將之簡稱為「元青花」。其瓷白中泛青、其花青翠欲滴、是典雅素淨的「人間瑰寶」。
  • 景德鎮的青花瓷
    天青色等煙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撈起 暈開了結局  如傳世的青花瓷自顧自美麗 你眼帶笑意.」 上塑清代的龔軾在《陶歌》中有一首詩:"白釉青花一火成,花從釉裡吐分明;可叄造物先天妙,無級由來太極生。"它簡練地描寫出了青花瓷燒制的特點。而青花瓷發展的輝煌成就則奠定了景德鎮在全國制瓷業的中心地位。    青花瓷有「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之美稱。
  • 青花入瓷,永不凋零
    ── 龔軾《景德鎮陶歌》青花瓷,在天然白泥上勾勒出青花,罩以一層薄透明亮的釉,如冰雪覆青花。再入1300度的窯火中涅槃重生,出窯後,其瓷瑩潤細膩,其花青翠欲滴,是一枝盛開在時光裡永不凋零的青花。▲ 清康熙 · 青花人物鏤空大碗元青花,一統江山,君臨天下青花瓷,始於唐朝,到了元代工藝純熟,一改歷朝瓷器纖薄小巧,含蓄內斂之風,元青花器形碩大,紋飾繁複,氣勢雄渾豪放
  • 碰瓷 | 作為國際爆款的青花瓷
    那艘倒黴的葡萄牙商船叫craak號,人們就把這種裝飾風格的瓷器統稱為craak ware,克拉克瓷,瓷器的類別叫Blue & White ,就是我們的青花瓷。克拉克瓷是中國瓷器首次大批量登陸歐洲,隨即引發了大批量瘋狂,比如瑞典女王為了收藏青花瓷特別修了座中國宮,普魯士大公用60個特種兵交換了120件青花瓶。
  • 【談古說今】晚明瓷上寫石多
    如此算來,米萬鍾訂製此件瓷器,大致是在六十歲左右(米萬鍾卒於崇禎四年—1631年),這件花器,或許可能是他為了慶賀自己花甲之年而訂製的。米萬鍾是晚明的著名書畫家、收藏家、大玩家,也是最早在瓷器上署寫姓名齋號的文人,其訂造之舉在中國陶瓷史上留下了濃重的一筆。當時,景德鎮官窯早已停燒,高嶺村優質的高嶺土完全取代了原來已告枯竭的麻蒼土,新燒制瓷器不僅胎體潔白堅緻,而且瓷化程度相當高,製作質量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