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古瓷人物紋飾,辨各時代的不同特徵

2021-01-19 網易

  在日常生活當中,我們會看到瓷器上面有大量不同類型的人物紋飾,它們在瓷器當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為什麼說瓷器收藏以人物畫紋飾最貴呢?

  今天,讓我們一起跟隨小編開始古瓷人物紋飾的探究之旅!

  1、人物紋是早期出現的陶瓷紋樣之一。

  如仰韶文化半坡類型的人面紋彩陶盆,仰韶文化廟底溝類型的人頭形器口彩陶瓶,馬家窯類型舞蹈紋彩陶盆等。

  新石器時代的彩陶就有不少人的形象作為裝飾,如著名的半坡人面魚紋裝飾彩陶盆。

  這時期的人,多是圖案化了的,有圖騰意義的紋飾,如人面魚身,舞蹈的人帶尾巴等。

  

  新石器時代 人面魚紋彩陶盆

  2、歷代名窯都大量採用了各種題材的人物紋,而人物紋的真正成熟是在元代。

  元代青花瓷裝飾受興盛的戲曲影響,多採用歷史題材的人物紋,如昭君出塞、三顧茅廬、桃園結義、蕭何月下追韓信等。

  元青花的人物歷史故事紋飾,最早的是寫春秋戰國故事,從目前查閱的情況來看,應該就是這件鬼谷子下山圖罐,表現歷史人物故事的年代為最早。

  

  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圖罐

  其次就是反映秦朝大將蒙恬將軍的元青花「蒙恬將軍」圖玉壺春瓶(現藏於湖南省博物館),然後比較多的在漢朝,比如說「周亞夫細柳營」圖罐(現藏於日本松岡美術館)、「昭君出塞」圖罐(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蕭何月下追韓信」圖梅瓶(現藏於南京市博物館)和「三顧茅廬」圖帶蓋梅瓶(現藏於美國波士頓博物館)。

  

  元青花蒙恬將軍擎旗圖玉壺春瓶,高30釐米,湖南常德市出土

  

  元青花周亞夫細柳營圖罐

  

  元青花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高44.1釐米,江蘇南京博物館藏

  魏晉南北朝沒有故事在元青花上,由於《隋唐演義》等唐代故事流傳盛廣,在元青花中隋唐的故事也特別多,有戰爭中的「尉遲恭單騎救主」圖罐,也有反映文人的「江洲司馬青衫淚」圖罐等。

  

  元青花尉遲恭單騎救主圖罐,廣西博物館

  也許是因年代太近的緣故,也許是封建社會的統治者對前朝的事情是比較忌諱的原因,元代戲曲和當時百姓流傳的歷史故事都很少有宋代的故事。

  因此,「鬼谷子下山」就成了我們找到的完整元代青花瓷中所繪的歷史故事圖的最早年代的畫面。

  

  元青花 昭君出塞圖罐,日本出光美術館收藏

  3、明清時期的人物紋更為盛行,題材也不斷拓展,有取材於神話故事的八仙過海、女媧補天、西王母祝壽、和合二仙、鍾馗嫁妹等。

  另外,自唐代始,還有一種以兒童題材為裝飾的嬰戲紋,構圖生動活潑,至明清時期仍極流行,深受人們喜愛。

  

  北宋 青釉印花四嬰戲蓮紋碗 陝西省銅川市黃堡鎮耀州窯遺址採集

  

  宋 磁州窯白釉剔花嬰戲紋八角枕,白鶴美術館藏

  歷代陶瓷的人物裝飾有什麼不同呢?

  下面分析希望能為你的古瓷斷代帶來參考依據:

  1、秦漢:陶瓷器上的人物紋飾,多帶神話色彩,如西王母等。

  這時期最成功、最震撼人心的陶瓷人像,是名揚中外的親兵將俑,雖然它不是作為裝飾的」人紋「,但是陶瓷人形象的偉大傑作,也具有很高的創新意義。

  

  2、六朝:作為裝飾紋飾,此時人形象多出現在祭奠人的器物魂瓶上。

  裝飾均為堆塑,造型簡單,手法粗獷,但神形逼真,較為生動。有少量描畫的如前述三國吳釉下彩繪神仙圖。

  還有人的形體作為器物造型的,如西晉青瓷湖人騎馬獅燭臺,人的形體既是造型主體之一,也是裝飾。

  

  西晉青瓷人物堆塑罐,浙江省博物館藏

  

  三國青釉堆塑穀倉罐

  3、唐代:物形象大量在陶俑得以表現並形神兼備,陶瓷上僅見一件出土長沙窯釉下褐彩的嬰戲荷紋圖。

  

  4、宋代:是人物紋飾發展並成熟的時期,如磁州窯的釉下彩繪人物,定窯、耀州窯印花、刻花、劃花人物。

  宋代人物紋飾特點是人物形象生動,活潑,充滿生活氣息,無論刻、劃、印、繪畫,均用筆簡練,高度概括,藝術性很高,形象地表現了當時的民情風俗。此外,又作器物主體,又作器物裝飾的孩兒枕、侍女枕之類,人物形象生動有神。

  

  五代越窯 宴樂人物持壺,出土於北京韓佚墓

  

  北宋磁州窯珍珠地道教人物梅瓶

  

  宋-元 影青人物鏤空雕瓷枕

  5、元代:繪畫人物紋飾佔主導地位,另外也有不少印花、堆塑人物紋飾的酒具、茶杯。

  繪畫人物紋飾以戲劇故事、典故為多,雖然亦神形兼備,但終有些戲劇化、臉譜化,生活氣息少了。

  元代人物紋飾的一個重要變化是出現了八仙形象。

  

  元青花茂叔愛蓮紋人物故事玉壺春瓶,高28cm, 江西上饒市博物館藏

  

  元 青花模印人物盤

  6、明代:青花及其他彩瓷上人物紋較前代大為增多,以青花器的人物紋飾為主。其中以嬰戲紋時代特徵比較鮮明。

  明代嬰戲紋,宣德以前多為所謂」庭院嬰戲」的花瓶,孩子們在庭院內活動。

  宣德後,多為郊外嬰戲,孩子們嬉戲在戶外,人物畫得比較抽象,近乎簡筆畫風格。

  (1)明代嬰孩的形象變化尤為分明:

  永、宣時期,孩童矮胖,頭大,前腦尤大,圓圓的臉,額上幾根流海,幾個孩子一起玩,又叫群嬰戲。孩童形象折射出社會的安定。

  嘉靖、萬曆時期,孩子們長袍大褂,顯得頭重腳輕,頭特大,後腦凸出。較多用的圖案是加官進爵圖、百子圖。

  

  明永樂-宣德 青花十六子嬰戲紋碗(香港天民樓藏)

  

  明成化鬥彩嬰戲圖杯-北京故宮

  

  明成化青花嬰戲圖紋碗局部

  (2)晚明:明代晚期社會現實動蕩,矛盾尖銳、封建政權江河日下。這些社會現實折射在此時的瓷畫嬰戲人物上,孩童們瘦骨嶙嶙、腳奇長,後腦特大,形體十分抽象,看起來奇形怪狀,全是戶外嬰戲圖。

  

  明嘉靖 青花嬰戲紋執壺

  

  明萬曆 青花百子嬰戲罐

  7、清代:人物紋飾內容非常豐富,用得十分普遍。

  有代表性的有如下幾種:

  (1)嬰戲舞龍:始見於乾隆時,晚清特別多。晚清嬰戲舞龍,多為粉彩,人和龍均畫得草率,尤以其神形皆無,全為玩物,孩童倒不失一些天真爛漫的情趣。而這些人物紋飾多以出現在茶具、花瓶見之。

  

  清乾隆 黃地軋道錦紋粉彩開光式「嬰戲龍舟」圖螭龍耳扁壺

  

  晚清粉彩嬰戲舞龍紋碗

  (2)刀馬人:康熙時多見,將明代興起的這一題材推向成熟,繪畫精細,著色鮮明。此題材光緒時又多起來,不過光緒時為粉彩多,康熙時多為五彩。

  漁樵耕讀:大量出現在康熙時代,清代一直沿用不斷。

  西洋婦女:乾隆時興起,後少見。

  

  清康熙五彩人物故事盤

  

  

  清康熙五彩耕織圖瓶-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

  

  清乾隆黃地琺瑯彩開光西洋人物紋綬帶耳葫蘆瓶

  (3)在古代崇尚多子多福,又認為蓮諧音「連」,故童子玩蓮目口寓意「連生貴子」。紋飾圖案多以一個或幾個頑皮可愛的男嬰組成,或肩負荷葉交腳而行,或幾個嬰孩同戲一束荷花。有坐、有立、有玩、有鬧,將不同姿態的遊戲和動作刻畫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

  

  清代 青花開光童子戲蓮壺

  (4)四妃十六子圖,又名庭院嬰戲圖,它是明清時期瓷器人物畫常見的題材之一,也見於年畫、瓷塑、竹木雕等藝術門類。

  到了雍正時,直接將「人頭稅」取消掉,將歷代相沿的丁銀併入了田賦徵收。於是,在政府提倡的大背景下,百姓沒有了稅收的後顧之憂,就開始了長達幾百年的人口增長高峰期。

  此時瓷器畫面上象徵著喜慶吉祥的寓意紋飾屢見不鮮,諸如仕女嬰戲方面的題材也就成為當時所崇尚的風格,「四妃十六子紋罐」也是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被生產的。

  

  清代 五彩四妃十六子人物故事圖將軍罐 (一對)

  (5)福祿壽三星是起源於漢族對遠古的星辰自然崇拜。

  福星,祿星,壽星,古人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賦予他們非凡的神性和獨特的人格魅力。

  

  清雍正 粉彩福祿壽觀音瓶

  

  清末 青花福祿壽雙耳瓶 (一對)

  (6)麻姑又稱壽仙娘娘、虛寂衝應真人,屬於道教人物。又流傳有三月三日西王母壽辰,麻姑於絳珠河邊以靈芝釀酒祝壽的故事。過去漢族民間為女性祝壽多贈麻姑像,取名麻姑獻壽。

  

  清康熙 五彩麻姑獻壽大盤

  (7)銀燭高秉照天明:仕女在庭園中秉燭,此圖多為明永樂、宣德時器上見。

  

  明宣德青花仕女秉燭夜遊圖高足碗,北京故宮藏

  

  清康熙青花仕女圖折沿盤-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8)峭壁題詩、三仙煉丹、八仙祝壽、松下夜讀,多為明末至清康熙時器上見。

  

  順治 乙未年制」四字篆書款青花八仙祝壽圖盤 ,高5.1釐米口徑20.9釐米足徑9.4釐米

  

  清 康熙 五彩「飲中八仙」臥足杯兩雙

  (9)四愛圖:陶淵明愛菊,王羲之愛鵝,周敦頤愛蓮,林和靖愛梅,一人一物一器,也有幾個幾物共器,明代所見較多,清代,特別是晚清也有。

  

  清康熙 鬥彩羲之觀鵝圖小杯一對

  (10)蓮生貴子:一童子坐在蓮花中。百子圖、多子圖、舞龍圖。麒麟送子圖:麒麟背乘坐一童,前後若干嬰童護從。此種圖晚清多。

  

  清康熙 五彩麒麟送子圖罐

  (11)其他還有:達摩渡江、文王訪賢、攜琴訪友、張騫乘槎、太白醉酒、踏雪尋梅、吹簫引鳳、平步青雲、秋江待渡、臨水吟詠、山水高士、書生夢幻、竹林七賢、踏雲摘桂、曲水流觴、雪壁題詩.......

  

  清康熙 青花人物筆筒

  

  康熙粉彩鍾馗醉酒像

  

  清光緒 程門淺絳彩人物象耳方瓶

  清代康、雍、乾時人物,題材高雅,繪畫精工。

  明末草率,筆簡意深,清末則流於庸鵒,有不少人物紋飾,徒有其形而已。

  古陶瓷的繪畫紋飾是我國陶瓷史上的一個奇葩,而人物紋飾則最為珍貴。

  由於在陶瓷上繪畫圖案對製造陶瓷的工匠藝人們要求甚高,為此能夠畫出精美紋飾的陶瓷作品是非常難得的。

  

  明宣德青花人物圖碗

  收藏界對於瓷器繪畫精美的人物紋飾古陶瓷器物的追求,也是十分受到收藏家和投資者們的青睞。

  因為人物圖案是最難以繪畫的,為此它的價值往往高於其他繪畫紋飾的同類型瓷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歷代瓷器的鑑定方法
    歷朝歷代出產的瓷器,唐代的秘色瓷,宋代的鈞瓷,元代的青花瓷,清代的琺瑯彩瓷,另外還有雕塑瓷,外銷瓷,薄胎瓷,五彩胎瓷等,均精美非常,各有特色。那麼,鑑定瓷器真偽的方法有哪些呢?重點記住一句話:時代風格不可逆!
  • 浴「水」重生海撈瓷
    據不完全統計,僅海南省管轄範圍內的南海淺海水域,就發現古沉船遺址124處,這些古沉船遺址遺留有大量的外銷瓷器。沉睡海底的歷史記憶南海出水的陶瓷器物,十分豐富,幾乎囊括秦漢以來中國各地方窯口的產品,其中尤以明清時期的外銷瓷器為多。隨著一批批沉睡海底的陶瓷珍寶重見天日,人們日益清晰地看到一幅幅氣勢恢宏、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對外貿易與文化交流的壯美畫卷。
  • 古玉各朝各代都有他的時代風格,老玉必有許多老像特徵
    古玉各朝各代都有他的時代風格。這也是古玉讓人著迷的地方。老玉必有許多老舊時光證據。古人製作玉器是用生命雕琢,才有樸拙紮實的氣韻。古玉一般刀法比較精美,紋飾比較古樸,鑑賞古玉,更應重視的是其文化內涵和歷史價值。
  • 不同歷史時期的玉人特徵
    從新石器時期至明清時期,古玉中的玉人形象一直處在發展演變之中,而且歷代不衰。玉人的形象雕刻也由簡單至複雜,不同歷史時期的玉人也有著不同的時代特徵,紫色百合香與您一起進入古代玉人的世界,品鑑不同時代的玉人形象。
  • 用古瓷的共性老光特徵看清代傳世窯變釉四系罐的老光特徵
    清代的傳世窯變四系蓋罐和殘片共同老光特徵比較,它們跟部分不同單色釉光澤對比,使人具有識真辨假的能力凡仿品都沒有老光特徵,凡古瓷都有它們共有的老光特徵,年紀越大特徵越明顯,任何人都推翻不了的正確古瓷鑑定觀,因為它是實踐證明符合古瓷本質的實際情況
  • 民國瓷器之動物紋飾鑑定
    民國時期飾有動物紋飾的器物較多,不僅有陳設瓷、日常生活用瓷、文房用具,而且大量的瓷板亦以動物為題材,這裡所講的是狹義上的動物,即以走獸和水生動物為主
  • 瓷器收藏篇:關於紋飾蘊含的價值,原來這麼講究
    紋飾的畫面依時代的變遷有不同的時代特徵。如氣勢磅礴的壽山福海紋,明代宣德朝的含蓄典雅而清康熙朝的則加繪鹿、松樹、月亮、蝙蝠、雲朵等點綴物,盡力將對吉祥的企盼表露。清代官窯瓷畫特別講究吉祥圖案的運用,寓福祿壽之意的尤甚。
  • 介休窯赭彩瓷掠影
    其產品質量好、風格鮮明的,每作為重要品類被大量收錄於各大博物館與私人藏家,其中山西省域內的山西博物院、介休博物館、晉中榆次區的道蒞藝術館等公眾機構均把介休窯產品作為山西古陶瓷的代表進行重點展示。    介休窯的宋金時期產品公認最佳,在燒制白瓷的基礎上,尚有大量釉下彩繪的白地畫花器物,紋飾工藝上仍在山西諸窯中出類拔萃。
  • 古瓷老光的共有特徵跟仿品的光澤對比
    無法可仿的宋建窯珠光寶氣老光特徵,它跟殘片宋、元、明、清瓷器的珠光寶氣共同特徵比較及它們跟仿品的光澤比較凡古瓷極小點極小點的反射光聚光,密度緊,瑩潤等共有特徵,凡仿品極小點極小點反射光不聚光,密度不緊,不瑩潤等。
  • 我國歷代瓷器紋飾圖案的文化和寓意
    中國有著悠久的文化歷史,體現在中國歷代瓷器上的紋飾圖案的文化內含是豐富多樣的。歸納起來大致有神話傳說,歷史人物故事、宗教文化、飛禽走獸、花卉翎毛,以及風俗習慣等。釋其文化寓言,既有趨吉避兇的吉祥,又有美好的憧憬。中國歷代對吉祥圖的想往都有典籍可鑑。
  • 大飽眼福——明嘉靖瓷器「傳統紋飾」欣賞
    此盤就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魚藻紋飾:盒頂中心繪百鳥朝鳳紋飾,諸鳥形態各異,或兩兩翱翔,或棲立枝頭,鸞鳳則傲居洞石之上,氣宇非凡,周圍牡丹盛開,靈芝吐瑞。外壁上下每一稜均繪洞石花果紋,左右各有一鳥,口沿繪八組纏枝瑞果和纏枝靈芝,上下對應。其胎體堅緻,釉汁瑩白厚潤,青花一色濃豔絢麗,以小筆觸填塗,細緻中亦見樸拙之氣。底落「大明嘉靖年制」款。
  • 廣彩瓷燒制技藝:金碧耀眼
    廣彩瓷器有三彩、五彩、琺瑯彩等不同的種類,還仿照西洋畫法製成獨特風格的彩繪瓷器。其燒制技藝根植於民間,體現出中西彩瓷技藝融合、顏料製作獨特、嶺南文化特色濃厚、彩繪手法和題材內容豐富這四大特徵,具有重要的文化和歷史研究價值。
  • 古陶瓷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舉一反三視頻講解)
    業內知名古瓷鑑定專家,伍秋鵬教授親自授課,由於近些年古玩行業大熱,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熱愛古玩收藏,古陶瓷的老化痕跡和鑑定方法(舉一反三視頻講解),這樣的學習內容可以短時間內迅速提升自己的鑑定水平,為了讓自己少走彎路,能夠準確的鑑別老瓷器的真假,已經有大批的古瓷愛好者通過伍秋鵬教授的得意弟子濤哥,加入到了「伍秋鵬去偽存真古瓷學院」的學習當中。
  • 精品推薦—大清康熙年制款青花人物故事圖橄欖瓶
    尖底瓶 新石器時代陶器,仰韶文化半坡類型最具代表性的器物之一.此瓶觀賞器,手工製作.器形為小直口,細頸,長圓腹,尖底,器表繪有青花.燒結程度較好,質地堅實.汲水時由於重力作用,瓶口會自然向下,待水將滿時,瓶身自動倒轉,口部向上.十分神奇。
  • 知名教授手把手教您古董古瓷器鑑定秘籍(視頻在線觀看)
    業內知名古瓷鑑定專家,伍秋鵬教授親自授課,由於近些年古玩行業大熱,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喜歡熱愛古玩收藏,為了讓自己少走彎路,能夠準確的鑑別老瓷器的真假,已經有大批的古瓷愛好者通過伍秋鵬教授的得意弟子濤哥,加入到了「伍秋鵬去偽存真古瓷學院」的學習當中。伍秋鵬教授手把手教您古董古瓷器鑑定秘籍,必將讓您終身受益!
  • 明成化鬥彩瓷拍賣價格,市場行情分析,明成化鬥彩瓷值多少錢?
    鬥彩瓷,屬於明代宮廷御用瓷器。是以鬥彩為主要裝飾手法的瓷器品種,因其紋飾中釉下青花色與釉上彩色同時出現好似爭奇鬥豔而得名。其以紋飾新穎,色彩淡雅而名重於世,鬥彩瓷的燒成是我國陶瓷工藝史上的重大成就,為後來彩瓷的發展開闢了新的途徑。
  • 古瓷造假:揭開這些本已身價不菲的「高仿」古瓷器的奧秘!
    景德鎮的古瓷高仿造假產業鏈,讓這些國寶幫砸空身家,得來的虛擬財富,而最終血本無歸。(據媒體報導,10萬人從事文物仿製造假產業鏈,每年文物仿製造假收入超過百億元。而其中一個瓷器高仿造假產業鏈就在景德鎮,景德鎮一件高仿的明清官窯,在境內外拍賣公司拍出,成交可達幾百萬,而這些高仿的明清官窯在景德鎮的行價為幾萬元。景德鎮古瓷高仿造假,究竟讓多少收藏家血本無歸?)
  • 中國古典傳統紋飾系列——魚藻紋
    藏於故宮博物院魚藻紋,魚與藻類蓮葉水草等配著用的紋飾圖。魚戲蓮藻,生動,有意趣,最能表達對生活的熱愛。魚紋作裝飾用,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代的古陶器文化。以圖為意,來表達內心的情感與對圖騰與自然的崇拜。魚藻紋作裝飾瓷器用,出現於宋代。明宣德時期,興以鯖鮊鰱鱖四魚為飾用,寓意清白廉潔。
  • 作為瓷器的主流,明代各時期的青花瓷都有什麼特徵?
    自元代以後,經久不衰,其豐富的造型、精美的紋飾、高雅的氣質,深受國人喜愛,成為明清瓷器的主流。不僅如此,青花瓷還遠銷海外,有著強大的生命力,受到中國周邊國家的推崇與仿製。天津博物館收藏明清青花瓷數目眾多,各時期具有代表性的器物均有收藏,皆成體系,為館藏品特色之一。筆者就天津博物館藏明代青花瓷器中幾件代表性器物做簡單分析。
  • 鑑賞|亞洲歷史文化背景下的越南彩繪瓷
    在這一黃金時期,越南青花瓷開始拓展新的裝飾方式,將釉上彩繪與釉下青花相結合,統稱為彩繪瓷。本文根據越南升龍皇城、會安沉船等各大考古遺址發掘以及公私收藏的越南瓷器相關研究成果,輔以古代文獻,系統介紹了越南彩繪瓷的概況,並對其年代、產地、技法等展開深入探討。研究發現,越南彩繪瓷應是在黎初朝時期開始生產,產地為升龍官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