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宮中唯一連降四級的妃子,被打入冷宮後落水身亡,死後卻葬入皇陵

2020-12-17 騰訊網

文/小讀

標題:清宮中唯一連降四級的妃子,被打入冷宮後落水身亡,死後卻葬入皇陵

大家都說自古以來有女人的地方就有戰場,古代的帝王后宮更是如此。畢竟能夠被選入宮中的秀女們無一不是才情家世樣樣皆出色的美人,但是能夠得到帝王聖眷的也就只有那麼幾個人,所以後宮的妃嬪們為了能夠博得皇上的青睞,在後宮眾多妃子當中脫穎而出,自然就會想盡一切辦法爭寵了。

但是在爭奪聖寵的過程當中,有成功者自然就有失敗者,成功者能夠扶搖直上,在後宮中佔有一席之地,但是失敗者就只能夠看著自己的地位一降再降,直到被打入冷宮徹底被皇帝忽視了。

在清朝後宮的歷史上,失寵的嬪妃並不在少數,但是大多數的嬪妃皇帝都只是降個一兩級來警告她們,希望她們日後在宮中能夠謹言慎行,但是在清朝的道光年間,卻有一位被連著降了四級的妃子,她就是道光皇帝的睦答應赫舍裡氏。

睦答應初入宮時是被封為貴人的,與她同期入宮的有後來的孝全皇后以及珍妃、祥妃。孝全皇后一入宮就被封為了全嬪,比另外三個同期入宮的秀女身份地位都要高一級。當時的赫舍裡氏被安排住進了延禧宮,由於初入宮的赫舍裡氏是貴人身份,所以只能夠委身在別的嬪妃的宮殿之中。

在往後的幾年當中,赫舍裡氏也一直未能夠得到道光帝的恩寵,與她同期入宮的全嬪已經晉封成為了全貴妃,當時的祥貴人、珍貴人也被冊封為妃,只有赫舍裡氏還一直是貴人的身份。但是在這場後宮爭鬥之中,最先出局的並不是赫舍裡氏,而是珍妃。

道光九年,珍妃被降級為常貴人,後來再也沒有重新奪得道光帝的恩寵。珍妃失寵後,赫舍裡氏才正式地走入道光帝的視線之中,在珍妃被降級的第二年,赫舍裡氏終於從睦貴人晉封成為了睦嬪。

但是赫舍裡氏還沒有正式接受將她冊封為嬪的金冊,就突然之間被降級回了貴人的身份,本以為赫舍裡氏就一直以貴人的身份,退出這種後宮的爭鬥了,但是根據宮中的歷史記載,赫舍裡氏最後被降為了睦官女子,從嬪位到官女子,赫舍裡氏相當於連降了四級。

但是清宮史當中並未明確記載赫舍裡氏為何被連降四級,但是我們可以知道的是,在赫舍裡氏被降為官女子打入冷宮之後,僅僅只過了三天的時間,她就在水池中自縊身亡了。道光帝原本是將赫舍裡氏安排在六道口安葬,但是就在赫舍裡氏身亡三年之後,道光帝有突然將其追封為答應,並將赫舍裡氏改葬到慕陵妃園寢。

果然是聖心難測,赫舍裡氏生前不得寵,甚至還被連降多級,最後不堪屈辱自盡身亡,但是在她死後皇帝卻突然對她追封,並且將她葬入皇陵,讓人不得不感嘆皇帝心真是海底針。

相關焦點

  • 他非嫡非長,卻是清朝唯一葬入皇陵的皇子,康熙因他廢太子
    王氏祖籍蘇州,於康熙二十五年入宮,先後為康熙生下皇十五子胤禑、皇十六子胤祿,還有就是皇十八子胤祄。不過,王氏就算生下三位皇子,也並不怎麼得寵,直到康熙五十七年,才被封為密嬪。而她的密妃,則是雍正即位後尊封的。乾隆元年,王氏又被尊為皇祖順懿太妃。最終於乾隆九年去世,享年70餘歲。
  • 皇帝妃子被打入冷宮後,為何太監搶著伺候?只為一個特殊的好處
    可是獲得榮耀的前提是能夠獲得皇上的寵愛,比起少數得寵的妃子,更多的人都在宮裡面鬱郁一生,而且宮裡的規矩十分嚴苛,甚至只要犯一點小錯就會被訓斥甚至打入冷宮,進入冷宮後的妃子名義上是反省,其實大多都被幽禁至死。
  • ...前被連降4級|孝誠仁皇后|延禧宮|道光|赫舍裡氏|睦答應|祥妃|康熙
    俗話說「伴君如伴虎」,後宮妃子陪伴在皇帝身邊,就算今天受寵,不一定明天也同樣受寵。說不定這一刻風光無限,下一刻就被打入冷宮,甚至有時候連為什麼都不知道。今天,我們就來說一位,道光皇帝的妃子。她是慕東陵裡唯一的答應,聽起來好像還不錯,可以葬進皇陵。但實際上,她的一生十分悽涼,我們一起來了解下。
  • 他有沒有葬入清朝皇陵?
    生前是天子,死後在陰間也要執掌天下。從殷墟開始,這歷朝歷代帝王身後葬在哪裡就成為了王朝的重中之重。秦始皇陵陪葬坑的青銅馬車和兵馬俑最大限度地體現了一朝帝王的威嚴,然而並不是哪個皇帝都可以身後有風光的葬禮和宏偉的陵墓。至少這末代帝王就難辦了。
  • 末代皇帝溥儀死後為什麼能葬在清皇陵?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經過改造成為新中國的公民,後因患腎癌而去世,享年62歲。他死後被火化,骨灰歷經幾次轉移,最後被移葬清西陵的華龍皇家陵園。為什麼他作為一個「普通平民」能遷葬到清朝皇陵中呢?這還要從頭說起。晚年溥儀中國歷史上,每個皇帝登上皇位後就開始著手選塊風水寶地作為自己以後的葬身之地。
  • 王承恩:明朝最沒存在感的太監,陪崇禎皇帝上吊,死後葬入皇陵
    自古以來,皇陵裡面埋葬的都是歷朝皇帝和后妃,就連皇子都沒資格進入皇陵,但是,在明十三陵裡,卻埋葬了一位太監,他的名字叫王承恩。 說起明朝的太監,大家更熟悉是魏忠賢,是東廠與西廠,對於王承恩好像沒什麼印象,他憑什麼能葬入皇陵呢?
  • 他是唯一葬入皇陵的大清皇子,不幸死於肺炎,哥哥卻榮封鐵帽子王
    其實在古代肺炎就是一個可怕的病症,它能夠輕易奪取人的性命,比如說清朝有一位皇子便疑似死於此病,他就是唯一葬入皇陵的大清皇子:胤衸。 深受父寵命斷塞外 話說,在王氏所生的這三個兒子中,最得康熙喜愛的無疑是十八阿哥胤衸,這位大清皇子生得十分俊秀,而且聰明伶俐,七歲便開始跟隨父親康熙出巡
  • 清朝最慘的妃嬪,被連降四級之後突然死亡,還不準埋入皇陵
    睦答應叫做赫舍裡氏,是道光剛剛繼位後首次選秀的妃嬪。雖然史書沒有記載她的家世,但從這個姓氏和出身正黃旗來看,她極有可能還是來自赫舍裡家族。這個家族出過索尼等大臣,也出過康熙的原配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也就是如此顯赫的背景,才會在入宮之時就被封為睦貴人。可是,睦貴人的到來並不是最好的時機。
  • 妃嬪被打入冷宮後,許多太監都爭相伺候,這其中又有何隱情?
    但是宮廷中卻有一種奇怪的現象,那就是妃嬪被打入冷宮後,許多太監都爭相伺候,這其中又有何隱情?宦官是人類歷史發展的畸形產物,他們也生活在宮廷中,但整體地位較低,往往都是為他人服務的,對於有些能力稍強的宦官來說,自然是要去爭較有權勢的職位,而對大多數宦官來說,只要稍好一點的職位就可以了,而冷宮正好是他們爭權的地方。
  • 崇禎作為明朝末代君王,死後是誰把他葬到陵墓的?
    就連他自己也在朝代滅亡之後,選擇了自縊身亡。而崇禎皇帝也被李自成葬入皇陵。堅毅的崇禎經過幾代明朝皇帝的摧殘之後,明王朝的內在憂患已十分嚴重,再加上崇禎皇帝在位期間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當時在明朝統治下的百姓大多無法生存。
  • 古代妃子被打入冷宮後,她們過得如何,下場真的很慘嗎?
    在觀看各類宮廷劇的時候,我們都會發現冷宮的存在。《還珠格格》有這樣一段:在南巡途中,因為皇帝執意要讓夏雨荷入宮,為了勸諫皇帝,皇后不惜寫血書、甚至斷髮來表示自己的反對,這一行為使得皇帝大怒,回宮後便讓皇后進了冷宮;《如懿傳》中魏嬿婉罪行暴露,皇帝為了折磨她,就將她丟入冷宮。
  • 慈禧下令推入井中淹死的珍妃,為什麼在清室退位後被葬入清西陵?
    珍妃是光緒皇帝的最愛,但也與光緒一樣下場悽慘,被太監推入井中淹死,但是她在死後,卻又被慈禧太后賦予榮寵,在清室退位後,她的棺槨從恩濟莊的太監、宮女墓地,移葬到清西陵光緒的崇陵妃園寢。光緒最愛的女人,落得悽慘的下場1、 入宮受寵珍妃應該是光緒皇帝最喜歡的妃子,但是,光緒的后妃與他的命運是相依附的,連皇帝自己都不能左右自己的命運,那他的妃子也同樣生活的毫無尊嚴,珍妃就是例子,作為皇帝的寵妃,竟然被太監推入井中溺死,也的確悲慘。
  • 從未進過皇宮的她,卻被封為皇后,享年19歲,死後16年才被下葬
    而在古代,有一種女性也是可以成為人上人的,那就是入宮成為皇后的人。在古代,有一位奇女子,她從來沒有進過皇宮,卻被封為皇后。但是她卻僅僅活了19歲,甚至死後16年才被與皇帝合葬。 她就是孝德顯皇后。道光十一年,薩克達氏生於一個貴族家庭,父親任太常寺少卿。因為自己身為八旗子弟,所以在當時是避免不了入宮選秀的。
  • 後宮17位妃子12人遭貶,道光帝為何如此任性?網友:他是迫不得已
    縱觀歷朝歷代的後宮,這樣的事情多不勝數,然而清朝的道光皇帝,在位三十年,卻把後宮中十七位妃子降位了十二位,平均每年有兩位嬪妃被降位,降位比例超過百分之七十。很多嬪妃甚至不知何故而被「一擼到底」,這樣驟然升降嬪妃的現象在中國歷史上並不多見,那麼道光皇帝為何如此頻繁的升降嬪妃呢?
  • 雍正死後與年世蘭合葬在一起?雍正的陵墓有沒有被盜過?
    某種意義上來說,雍正是一位極為「叛逆」的皇帝,他沒有因循祖制,而是頂住重重壓力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其政治上的改革在這裡暫且不提,這裡就說一下在皇陵制度上的改革。 雍正帝在皇陵制度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事就是開創了皇貴妃從葬帝陵的制度,這個制度原本是為十三爺允祥而創立的。
  • 歷史上真實的冷宮是什麼樣?說了你可能不信,比影視劇恐怖多了
    導語:歷史上真實的冷宮是什麼樣?說了你可能不信,比影視劇恐怖多了在宮鬥題材的影視劇中,常常能看到皇帝說把妃子打入冷宮。這冷宮一般是用來幽禁犯錯或者被陷害的後宮妃嬪,如果說皇宮裡是富麗堂皇,那麼冷宮就是皇宮裡最偏僻最陰暗的角落,是皇宮裡的陰暗面。而一旦被打入冷宮,妃子們的下場都非常慘,遭遇比影視劇中演的還要可怕。
  • 皇帝死后妃嬪陪葬,明成祖的陪葬團最龐大
    殘忍的殉葬制度在古代奴隸以及封建王朝時期,陪葬還多少能理解,但是殉葬就遠比陪葬來的殘忍的多,隨死者而葬的並非死物而是活生生的人,出於自願或者強迫來用某種手段使活人非正常死亡後葬在墓中,而古代帝王的一部分妃嬪的歸處就是殉葬。
  • 乾隆一生有50多位妃子,嘉慶繼位後是如何安置這些後宮小媽的?
    乾隆當了六十年的皇帝,被她冊封過的嬪妃有42人,未上冊的後宮女子就更多了,那麼乾隆退位嘉慶繼位後是如何安置乾隆的嬪妃的呢?1796年,乾隆舉行了歸政大典,將皇位禪讓給了嘉慶,但是乾隆仍然掌握著軍政大權,雖然乾隆修建了寧壽宮作為自己退休後的住所,卻依然住在養心殿中。
  • 冷宮到底是什麼樣子?為什麼讓皇帝的女人絕望
    介於人們對溫度的敏感,所以當提到冷宮,第一印象就是一座冰冷的宮殿,空空蕩蕩,從不生火,似存放物品的冰窖冷庫。所以感覺被打入冷宮的妃子們會被凍得瑟瑟發抖,倍受煎熬,最後都像「寒號鳥」一樣死去。其實冷宮的「冷」更多的是一個精神上體驗,和溫度沒有太大的關係。因為一旦被打入所謂的冷宮,便意味著失去自由、權勢、富貴榮華,從此前程慘澹渺茫,性命撲朔迷離,令人心膽俱寒。所以,冷宮的性質實際就是監獄,之所以不直呼「監獄」,完全是在顧忌皇帝的顏面,因為妃子曾經是他的女人,就算獲罪失寵,也還應該享受「宮殿」的待遇。
  • 故宮傳說中的「冷宮」在哪裡?
    現今擬開放的「西三所」,即是乾西五所中的一所。乾西五所也曾被部分被當做「冷宮」使用。明末天啟皇帝時,明熹宗朱由校的乳母客氏,仰仗熹宗信任,與魏忠賢勾結,力圖掌控宮廷。張氏初為宮婢,天啟三年召幸受孕後封裕妃。因張裕妃性情剛烈正直,為人直爽,得罪客氏,客氏遂向熹宗進言,張裕妃所懷骨肉非熹宗親生。張裕妃因此被打入別宮,並被禁食,活活餓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