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之遊最震撼的是登山路邊巍峨的巨型書法石刻

2021-01-09 戴黛life

小時候跟父母去旅遊,攀登了五嶽之首的泰山。都說登泰山爬十八盤,攀南天門看日出,在泰山之巔觀雲海,有成仙之感。

確實,現在我還記得爬上南天門,住旅店後氣溫一下子感覺變冷了。第2天一大早,穿上旅店給每個人發的綿大衣,應該是5點多吧就跟父母出去看日出了。5點多鐘泰山之巔已經有很多人在等著看日出了,有人在低低的私語。天還是黑蒙蒙的,能見度非常低,天氣也是非常冷,怪不得夏天時節在南天門上住旅店的遊客每人都發一件棉大衣的。

日出出來的時候,跟雞蛋黃一樣,是蹦著出來的,而且顏色非常的漂亮,紅紅的,可以直視並不刺目。慢慢地看到整個太陽一跳一跳的全部出來。然後天開始亮起來,看到周圍有著雲霧纏繞,用手就可以抓住在慢慢浮遊的雲霧。往前看,遊人好像在雲端裡遊走一般,有著夢幻般的成仙的感覺。

但是,要問我對遊泰山最震撼的,還是攀登泰山途中的巍峨的琳琅滿目、美不勝收的書法石刻。泰山石刻涵括了整個中國的書法史,書法藝術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來,其中大部分為自然石刻,少量為碑碣。泰山石刻源遠流長,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現存碑刻500餘座、摩崖題刻800餘處,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成為一處天然的書法展覽。

「五嶽獨尊」幾個字昂首而立,「五嶽獨尊」景觀石群位於泰山極頂(玉皇廟東南)去往玉皇頂的必經之路上。有氣勢、夠霸氣,幾個蒼勁雄渾的楷書是誰題寫的呢?題寫時間「清光緒丁未孟夏」應該是1907年,落款處「泰安府宗室玉構題」,並且這幾個字還上了99版的5元人民幣了的。

舉足騰雲,還真的不是誇張,早上看日出時,就是踏著雲在雲海裡面行走的。

民國邱山寧的《泰山頌》:高而可登,雄而可親,松石為骨,清泉為心。呼吸宇宙,吐納風雲。海天之懷,華夏之魂。

這首詩反饋了泰山何其雄,萬象都包容;泰山何其大,萬物都歸納,泰山和尊嚴,萬有都包含;一切宇宙事,皆作如是觀。

在御帳崖之上,五大夫松之下,有一巨石陡立,危如累卵,搖搖欲傾,上刻「飛來石」三字,格外引人注目。相傳是宋真宗帶人來泰山封禪。行至雲步橋上,只見重重山疊翠,飛身崖上,靜觀高山流水之清韻,使人心醉。便下令停轎,在崖上石坪鑿石立柱,設帳鋪床,在此休息。這時泰山神黃飛虎巡遊從此經過,看到真宗如此享受,不禁大怒:「這個無能的昏君,名為到泰山封禪,實則是遊山玩水,心不真,意不誠,趕快轟他下山。」於是山神作法,將身邊一塊巨石朝真宗滾來。大臣都嚇得逃命去了,巨石突然停在樹下不動了,但是宋真宗也是比較後怕的就上山了,後面大臣王欽若為了討好真宗,便將此石取名為「接駕石」,把真宗憩過的石坪取名為「御帳坪」。

這首詩詞是偉大領袖毛主席的《沁園春·雪》

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在泰山上再看毛主席的這首詩詞,可以充分感受到這份豪情氣魄,所以,現在很多家長把孩子關在家裡上各種培訓班,整天宅在家裡,真的不如帶孩子去走遍五嶽,在好山好水中認知中華文化,培養出心胸跟氣魄。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仰起頭來看看覺得自己對天無愧,低下頭去想想覺得自己不愧於別人。做人要光明磊落,問心無愧。君子坦蕩蕩。出自《孟子·盡心上》。我認為做人當如此。

親愛的朋友們,你們有去泰山旅遊過嗎,對泰山印象最深的景觀是那些哪?有哪些書法石刻最是喜愛哪?歡迎在下面留言並評論。

相關焦點

  • 書法第一山:逍遙遊、能成其大、山輝川媚、氣象萬千的泰山石刻
    泰山如書,石刻是其中最直觀顯現的一部分,是泰山重要文化。歷代刻石有2500多處,絕對堪稱中國書法第一山。從秦始皇開始歷代帝王登封泰山的記錄,文人墨客的詩詞歌賦,佛教經文,對泰山的頌歌,令人目不暇接。泰山石刻傳達著東嶽泰山生發之意。
  •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個中國的書法史
    泰山石刻涵括了整個中國的書法史,展示了中國書法藝術形變神異、一脈相承的發展脈絡,書法藝術在泰山主要以石刻形式保存下來,其中大部為自然石刻,少量為碑碣。泰山石刻源遠流長,分布廣泛,數量眾多,現存碑刻500餘座、摩崖題刻800餘處,碑刻題名之多冠中國名山之首,成為一處天然的書法展覽,具有很高的藝術和史料價值。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和歷史價值。中國古代石刻是中國數千年文明史中的一枝奇葩,如果用「琳琅滿目」、「美不勝收」來形容,也毫不過分,而泰山的石刻又是其突出的代表。
  • 最經典的登山路線入口,泰山紅門已升級,這才是我五嶽之首的風範
    「登泰山,保平安」,看到泰山紅門入口已完成升級改造的消息,又找出上次登泰山時買的這個紅色吊墜,雖然有些俗氣,但這卻是中國人最喜愛的吉祥話。每次去登山,都喜歡購買此類裝飾品,給艱苦的登山路增添一些信仰和溫暖。
  • 肅然景仰巍峨氣象——小篆代表作《嶧山石刻》
    他還有一套書法理論,他在談到用筆的方法時說:寫字,用筆要急速迴轉,折畫要快,象蒼鷹俯衝盤旋一樣。收筆好比遊魚得水,運筆就象景山行雲,筆畫的輕重、舒捲,應自然一體,大方美觀。從《嶧山石刻》可以看出,李斯的書法運筆堅勁暢達,線條圓潤,結構勻稱,點畫粗細均勻,既具圖案之美,又有飛動之勢。書藝之高超掩滅先軌,散絕後賢,使一切寫小篆的人皆難入其境,成為後世臨摹學書之佳。
  • 湘陰南泉寺巨型石刻《天下第一咒——普庵咒》問世
    圖為懷梵方丈(左)和賀京沙(右)在巨型石刻《天下第一咒》前合影  石刻長8.6米,高3米,體量巨大,氣勢磅礴,由衡山石雕刻而成,將成為南泉寺景區的一大地標性建築。巨型石刻將於10月13日(農曆九月初一),由懷梵方丈主持開光儀式。 《天下第一咒》石刻坐落在湖南省嶽陽市湘陰縣3A級景區南泉寺的正大門。廣大遊客紛紛前往觀賞。
  • 泰山「網紅」登山路線,扇子崖上一覽眾山小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宋鑫茹 江煥冉隨著跨省旅遊的開放和泰山門票的降價,近期來泰山遊覽的遊客人數激增。近日,一則「泰山『網紅』登山路線」在微博流傳,該路線是從天外村停車場,到扇子崖,順著天梯登頂。該路線遊客較為稀少,可以領略到泰山別樣的風景。泰山作為聞名海外的旅遊景點,每年吸引著大量海內外遊客前來遊覽。從紅門—萬仙樓—中天門—十八盤—南天門線路登山,看到的是泰山巍峨雄壯的景象,也是泰山傳統的登山線路。但是泰山風景區群山綿延,還有很多鮮為人知的景點。
  • 《中國石刻書法精粹》8卷出版完畢
    2020年7月,由山東省石刻藝術博物館賴非、楊勇、原旭東等專家和業務人員編著的《中國石刻書法精粹》第二輯出版,包括《鄭文公下碑》《論經書詩》《文殊般若波羅蜜經碑》《陳思王廟碑》等4卷,加上2019年出版的《泰山經石峪金剛經》《鐵山石頌》《岡山入楞伽經》《鐵山大集經》等4卷,此套書出版完畢。
  • 泰安市人民政府 美學價值 泰山石刻揭示泰山的形態美
    王元增等登山石刻: 世事如棋局,吾儕幸此遊。 雲橋泉不斷,滌盡古今愁。 泰山上的泉水能夠「滌盡古今愁」,這是多麼的神奇!泰山的泉水「源清流潔」、「泉清自潔」、「清如許」,既可「洗心」又可「滌慮」。泰山的泉水千姿百態,有的「雙流翼注」,有的像「銀河落九天」,有的「紅橋飛瀑」,有的像「水簾」,有的像「飛泉」。
  • 曾經的2018年春晚分會場-泰山天燭峰景區怎麼啦?大門緊鎖?
    國泰民安分會場被具體安置在泰山天燭峰景區,至今我們眼前依然還浮現出當年那個夜晚這兒的大氣磅礴,超然震撼!天燭勝境穿過石坊進入泰山東街,就看到一巨大方正的銅鼎擺放在路中間,正(後)面刻著「國泰民安」四個字,左(右)側面刻著「風調雨順」四個字,寓意中國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之意。
  • 揭開濟寧石刻書法的千古面紗 「聖地石華·濟寧漢魏石刻書法大展...
    記者了解到,「聖地石華·濟寧漢魏石刻書法大展」按照漢魏石刻、摩崖石刻、漢畫像石題記三大版塊,以拓片的形式,展出濟寧漢魏石刻作品126件、190餘幅。其中,葛山摩崖石刻超長拓片共10幅27米,從展廳天花板處瀑布般垂下,景象壯觀、令人震撼。據拓片收藏機構鄒魯美術館負責人高甫先生介紹:「這套拓片拓自上世紀70年代,由於尺幅過大,一直沒有整體性展開過,這次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整體性展出,機會難得,非常值得欣賞。」
  • 世界遺產在中國 | 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位於中國山東省中部綿亙於泰安、濟南、淄博三市之間被古人視為「直通帝座」的天堂成為百姓崇拜,帝王告祭的神山自秦始皇開始到清代,先後有13代帝王依次親登泰山封禪或祭祀,另外有24代帝王遣官祭祀72次。山體上留下了20餘處古建築群,2200餘處碑碣石刻。
  • 烏石山、於山摩崖石刻及造像:書法和石刻藝術的寶庫
    當人們徜徉在烏石山、於山時,就會發現從唐代至今的各種石刻,數量眾多,種類齊全。篆書、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俱臻其妙。難得的是大部分石刻紀年明晰、書法遒勁、雕刻精湛,是不可多得的書法藝術寶庫,也是研究摩崖石刻、石雕造像以及福州歷史人物事件重要的實物資料。
  • 「未來影像」泰山聲聲亭,秦御道美景,最早的登山路線(1)
    東嶽泰山,登山四條路,桃花峪路線,天外村路線,紅門路線,天燭峰路線。 天燭峰路線,是最早的登山路線,秦始皇公元前219年,從此路線登泰山,稱為「秦御道」。
  • 漢隸碑刻與摩崖石刻書法的風格特點
    摩崖石刻相比較刻碑而言,比較自然隨意。之所以稱之為摩崖石刻是因為將需要的內容直接刻在山崖石壁上,而且形式多變,幾乎沒有固定的形制於模式。其內容多為碑文、經文、佛像、詩賦名言警句以及有紀念意義的內容,多以文字書法為主等。由於碑刻和摩崖石刻的形制不同,其藝術性有非常大的區別與不同。
  • 泰山石刻園,岱廟雨花道院,休閒之佳地,弄月之幽所
    泰山岱廟雨花道院,原為道士齋宿之所,毀於民國,2002年開始發掘修復。2005年,北端建泰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2007年,院內闢為岱廟石刻園。實為休閒遊賞之佳地,吟風弄月之幽所。現將其中的刻石,一一拍照,分享大家,以圖耳目之快。
  • 五嶽泰山之楹聯賞析
    楹聯是中華重要傳統文化,特別是各風景名勝區的古剎或名勝,配上一幅楹聯,可謂能起到畫龍點睛之效。楹聯有短有長,而最有名的長聯當屬昆明大觀樓的長聯。可見楹聯之重要性。作為五嶽之首,世界雙文化遺產之一的泰山,除了隨處可見的珍貴石刻之外,也不乏一些名聯。小編最欣賞的是其中兩幅。其一是壼天閣門樓上的。此聯為清嘉慶年間泰安知府廷璐所題:「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造極頂千重尚多福地」。確如聯中所言,自壺天閣後,泰山勝景才開始。
  • 昭陵石刻書法
    收藏昭陵碑誌的昭陵博物館素來有「小碑林」之稱,現存石刻一百餘件。近百通的碑誌均出於名家之手,堪稱初唐書法藝術之薈萃,僅次於陝西省歷史博物館,居全國第二位。昭陵碑林形成於一九七五年,共收集碑石四十二通,展示墓誌四十餘件,其精品、名品率均在百分之六十以上。
  • 神木二郎山:巍峨險峻人稱陝北小華山 登山遠眺神木全景盡收眼底
    走吧,跟著「長安逍遙遊」換個視角看世界!陝西神木在很多人印象中就是一個因煤而興的暴發戶,的確煤炭經濟讓神木有了經濟上的騰飛,但是神木也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小城,在神木境內也有著眾多著名的人文自然景觀。二郎山山勢蜿蜒、巍峨險峻,古長城穿行於山後。二郎山的西邊沙石相間,果林成片,而東面則是石壁陡峭、松柏挺立。二郎山上自然風光優美,呈南北走向,山勢蜿蜒、巍峨險峻,海拔最高處1082米,它素有"陝北小華山"的美稱,也是神木比較有名的標誌性景觀。每年的正月初一舉行廟會活動的時間,登山的人是摩肩接踵、人山人海,祈福的、觀景的、看熱鬧的都快要擠出山路了。
  • 行走丨泰山歸來不看嶽
    泰安不大不小,泰山站像是山東籍武中奇題字。市府坐落在泰山麓,也有青瓦臺的氣度,城市空靈,泰山近在眼前,一城山,坐在公交車上都可以實時拍照觀賞不遠處的山峰,城裡的人們仿佛時時刻刻都能尊享泰山的濡染和賜福。泰安最著名的人文境地還是岱廟,據說漢隸最著名的「張遷碑」「衡方碑」就在這裡,作為涉獵書法且均曾臨摹的我來說這個點的卡是必須要打滴。
  • 走進五嶽——泰山
    泰山又名岱宗,「五嶽之首」位於山東省泰安市,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磅礴。泰山風景以壯麗著稱,最為有名的是『泰山四大奇觀』,雲海玉盤、晚霞夕照、黃河金帶、泰山日出。傳說泰山為盤古開天闢地後頭顱幻化而成。紅門,登泰山傳統線路,是泰山的精華所在,古蹟眾多,石碑、古寺廟、摩崖刻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