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脫了貧的「牛司令」丨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大地壩村...

2020-12-22 天眼新聞

我叫吳翠蓮,是紫雲自治縣宗地鎮大地壩村大地壩組村民。

2016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意外,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我的老公在去勞作的路上,因三輪車失控發生車禍去世。家裡突然失去了頂梁柱,剛剛好起來的家庭又陷入了巨大的危機當中,看著年幼的兩個孩子,我雖然悲痛萬分,但也清楚不能一蹶不振,孩子們漸漸長大,各項開支都在不斷增長,壓力也漸漸增大,正當一籌莫展的時候,一個好政策讓我看了轉機。  2018年,我享受到了產業到戶政策,讓我再次燃起了對美好生活的希望,下定決心利用好黨的政策勤勞致富。在村裡面的幫助下,我通過特惠貸獲得了5萬元來擴大養殖規模。上個月我養殖的4頭牛賣了4萬多塊錢,除去養殖成本,還賺了兩萬多。現在家裡還養了四頭牛,準備在明年開春後再買一批牛崽來飼養。在空閒的時候,我還到附近的工地上務工,每天100多塊錢工資,也賺到了10000多塊錢。

在脫貧攻堅政策的扶持下,我的孩子上學也獲得了學費的減免,也得到了近3000元的教育資助,極大地減輕了我的壓力。同時,政府還為我家安裝了淨水器,我和孩子也喝上了乾淨放心水。加上之前享受到的危房改造政策,現在的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感謝黨的好政策,這幾年,家裡的收入翻了幾番,孩子們的讀書成績也越來越好,我一家人的生活質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黨的政策好了,我想我更應該把養殖搞好,把生活過好,把孩子教育好,不能單純的等靠要,日子是自己過出來的,通過自己的雙手創造出美好生活,實現小康就容易多了。  現在,我們村通過不斷的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大好的機會就在眼前,外出務工有引導,在家發展也有扶持,我們更應該抓住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不能說窮的時間長了就習慣了,沒有動力了,只要肯做事,沒有富不起來的道理。   幾年前,貧困的愁雲還籠罩在我家的頭上,是黨的政策給我帶來了希望,是幫扶幹部的支持和幫助推動著我前進,守得雲開見月明,在未來我一定能夠靠自己的雙手創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通訊員 陳志松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胡彪

編輯 向淳

編審 胡麗華 袁國彬

相關焦點

  • 「脫貧攻堅·一線故事」紫雲自治縣板當鎮大地村致富帶頭人韋賢凱...
    「我現在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先到養牛場看一眼小黃牛。飼養小黃牛,不僅讓我過上了好日子,還帶動全村65戶貧困戶跟著我一起養牛。村內40餘人常年在養殖基地務工,其中有8個還是殘疾人呢。」紫雲自治縣板當鎮大地村致富帶頭人韋賢凱告訴記者。
  • ...到每一件小事上去丨紫雲自治縣宗地鎮打郎村脫貧攻堅隊隊長熊舉信
    我叫熊舉信,是紫雲自治縣宗地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 2019年4月擔任宗地鎮打郎村作戰隊長。打郎村是宗地鎮最多網格的村,總計13個網格,21個村民組,30個自然村寨。我下村第一件事情,首先對駐村人員分類安排工作,職責落實到人、責任明確到人,對整體制定統一管理制度,確保高效率完成工作。通過深入開展扶貧工作,逐戶對貧困戶基本情況、收入來源、住房安全、教育保障、醫療保障、飲水安全以及健康情況進行深入的了解,把存在的問題以及困難梳理清晰,以便「找窮根」「下對藥」。
  • ...上有「三招」丨紫雲自治縣宗地鎮猛坑村脫貧攻堅前沿作戰隊長陳偉
    我叫陳偉,是紫雲自治縣人民檢察院的一名幹警,2019年6月選派到宗地鎮猛坑村擔任脫貧攻堅前沿作戰隊長。這也是我的第三次駐村。  由於是收官戰、殲滅戰,相較前兩次駐村經歷,這次的工作任務更重、工作困難更多、工作要求更高,但收穫卻是最大,扶貧效果也是最好的。
  • 安順市政協周濤副主席帶隊到紫雲大地壩村開展掛牌督戰工作
    11月12日,市政協副主席周濤同志帶隊到紫雲自治縣大地壩村開展掛牌督戰工作,市科技局局長吳婭麗和相關科室負責人員陪同。在大地壩村委辦公室旁,督察組一行查看了村小學的建設情況,目前小學已進入封頂階段,學校要爭取年底完成建設,儘快讓學生入學,切實減輕農戶教育負擔,解決大地壩村孩子上學遠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接好扶貧「接力棒」丨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第...
    2018年4月,從單位同事手中接過扶貧「接力棒」,我成為紫雲自治縣大營鎮芭茅村駐村第一書記,也是芭茅村的第三任駐村第一書記。作為安順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登記註冊科科長,我下鄉的時間比較少,芭茅村又是一個地處巖山地帶的深度貧困村,肩上的重擔不言而喻。初來芭茅村,村委會辦公樓已建成並交付使用,村裡已修建了296口小水窖……山多石多,土少缺水,調優產業結構,發展扶貧產業是芭茅村的一道坎。
  • 「我的脫貧故事」巖山上的幸福日子|紫雲自治縣五峰街道紅光村村民...
    這一天,我一輩子忘不掉。2019年5月28日,是我喬遷新居的日子,這是我利用國家幫扶3.5萬元危改政策修建的住房,陽光下,這棟漂亮的2層混凝土小洋房猶如山溝的鳳凰,熠熠生輝、光彩奪目。「吃水不忘挖井人、世世代代跟黨走」。
  • 「我的扶貧故事」百花深處是桃源|紫雲自治縣大營鎮百花村駐村第一...
    今天的百花村花兒笑、鳥兒鳴,田間地頭農戶們的歡聲笑語,村內肉牛養殖、家庭農場、食用菌、農業產業種植等脫貧產業也有序推進,形成產業「百花」「齊放」的態勢,是真正的「百花村」。今年春天,一夜春雨過後,駐村書記陳懷靜和村支書舒啟凡到中藥材種植基地內查看中藥材的長勢情況我叫陳懷靜,是紫雲自治縣大營鎮百花村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在平凡崗位書寫精彩人生|紫雲自治縣格丼村第一...
    我叫於以佳,是紫雲自治縣黨代表聯絡辦副主任。2017年8月,在黨和國家脫貧攻堅政策的號召下,我自願報名並被選派到紫雲自治縣格凸河鎮格丼村任同步小康工作組組長、第一書記。為儘快熟悉村情民意,找準貧困戶致貧根源,精準實施幫扶,我開始與村兩委幹部及同步小康駐村工作隊成員,白天進組入戶走訪,與村裡的老黨員、退休老村幹部、致富能人座談,深入了解民風民俗、村級經濟發展、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群眾期盼等,晚上開會研判,把脈問診。村民們故土情結嚴重,易地扶貧搬遷工作成了「難啃的硬骨頭」。
  •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我的扶貧故事丨胡志:駐村幫扶就要做到「門清臉熟情況明」 2020-12-15 17:0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千村千戶脫貧故事」幸福是奮鬥出來的|王布魯德:即使脫了貧 幹勁...
    有了產業,脫貧更有保障。秦雙喜是吐列毛杜嘎查色日圖艾裡貧困戶,患有慢性病腰間盤突出,需要常年吃藥,家裡缺乏勞動力,又無固定經濟收入,家庭因此陷入貧困境地。「前些年過年的時候都沒有錢買年貨,成天為錢發愁。自從政府開展精準扶貧以來,政府給了我2頭『扶貧牛』,一分錢都沒要。
  • 安順市保險業愛心捐贈紫雲自治縣四大寨鄉曬瓦村有機肥助力脫貧攻堅
    6月23日,紫雲自治縣四大寨鄉曬瓦村村委會院內人聲鼎沸,一派熱鬧景象。安順市共19家保險行業公司的代表到村開展送化肥助脫貧活動,為村民送來324袋農用化肥。在脫貧攻堅關鍵時期,安順市保險協會申出援助之手,開展扶貧、助貧活動。了解到,曬瓦村情況,發現許多困難家庭購買化肥有難度。
  • 「我的扶貧故事」貧困戶的「心願」丨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駐村幹部...
    脫貧攻堅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被派到正安縣班竹鎮上壩村任駐村工作隊隊員,並結對幫扶了5戶貧困戶,鄒孔祿就是其中之一。李俊松入戶登記群眾信息「我叫李俊松,是上壩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今後就是我就是你的幫扶人。」
  • 「我的扶貧故事」狠抓基礎建設 村莊舊貌換新顏丨紫雲自治縣四大寨...
    在驅車前往關口村的路上,要綿延幾十公裡的山路,一路上風光旖旎,景色宜人,入村後,一排排太陽能路燈映入眼帘,整個村莊乾乾淨淨,山坳裡美麗的村寨逐漸展現在眼前,今天我要講的就是關口村基礎設施的變化和「甜蜜事業」的興起。
  • 用心用情做好基層教育——記紫雲自治縣壩羊鎮壩羊中學副校長崔永畢
    三年時間,他將交通不便,師資力量不強,生源匱乏,教學質量落後的壩羊中學,辦成了群眾滿意、家長放心、教師安心、學子成才、教育教學質量穩步上升的學校。 「真務實,紮實認真地搞好學校各項工作,我不在乎別人怎麼說,我只在乎自己怎麼做」是他的工作要求」。
  • 「我的扶貧故事」壩區發展助力脫貧攻堅丨道真自治縣三橋鎮黨委...
    我叫韋澤文,2018年11月調任道真自治縣三橋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20年7月任三橋鎮黨委書記。近年來,三橋鎮通過有針對性地全力發展產業、拉動就業、夯實基礎設施,使貧困群眾幹活有勁頭、生活有甜頭、未來有奔頭,內生動力持續增強,精神面貌也有了極大改觀提升。
  • 「我的脫貧故事」住在幸福園村真幸福|紫雲白石巖鄉幸福園村村民張...
    我叫張陽金,是安順市紫雲自治縣白石巖鄉幸福園村的村民。我有4個兒子,都紛紛考上了大學。去年,我的小兒子也考上了山東大學,看著子女前途似錦,我的內心深感欣慰。張陽金身體逐漸恢復,在家門口曬太陽正當我愁眉苦臉的時候,幸福園村駐村第一書記王江鋒上門找到了我,他握著我的手,拍著胸脯向我保證說,「張伯,你放心,咱們村出了大學生,肯定不能因為錢的問題讀不上書,學費的事就交給我們,絕對不能讓孩子因為讀不起書就放棄夢想
  • 「我的脫貧故事」龍成祥:知識改變生活,教育孩子成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我第一次見到肖書記時,是2019年6月,當時我正在家裡打理收穫進家的糧食,看見我正在忙,肖書記就說你先忙,等你忙完了我們晚上再來你家。當天晚上7點過一點,肖書記她們就來了,剛坐下就說,我是新來的駐村書記,今天第一次來你家看看,想了解一下你的家庭情況,往後你如有什麼事需要我們幫助可以打我的電話或來村委會找我都行,並留下聯繫電話。」我說的肖書記就是紫雲自治縣委宣傳部派駐牛場村的第一書記肖仕芬。
  • 「我的扶貧故事」你不脫貧 我不離開丨水城縣阿戛鎮原中壩村支部...
    大學畢業後原本可以留在外面工作,已經考取了六枝特區事業單位的我,一想到家鄉的貧困面貌還未扭轉,便輾轉反側、夜不能寐,一種莫名的力量驅使我放棄六枝的工作,選擇了回來。中壩村是一個邊遠的貧困村,全村共有14個村民組,1200餘戶村民,在2015年的時候,貧困戶就有490餘戶。
  • 紫雲自治縣返鄉創業人員謝順超:我是麻山腹地的「賣菜郎」
    我叫謝順超,紫雲綠陽蔬菜有限公司總經理。我的家鄉在麻山腹地的紫雲自治縣猴場鎮小灣村。上世紀90年代,土地貧瘠、交通落後的家鄉,一方水土養不活一方人。22歲,我和哥哥南下廣東打工。沒有學歷、沒有技術,我們只能選擇在菜市場當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