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曾即將消失的沙漠,如今80%逆襲成綠洲,堪稱治沙工程的壯舉

2020-12-27 王曉燕說美景

在我們固有的印象中,沙漠是一種負向資源,因其美麗的自然生態而引人入勝,因其惡劣的生態環境而令人敬畏。

說到沙漠,這是一個可怕的存在,幸運的是,隨著我國沙漠治理工程的逐步推進,沙漠面積得到了有效控制並逐漸縮小,甚至一些相對較小的沙漠也消失了。然而,最令人興奮的好消息是,人類已經戰勝了廣闊的毛烏素沙漠,現在80%的面積被綠色植被覆蓋,考慮到海南的面積被人類徵服,不得不說這絕對是人類治沙工程史上的壯舉。

毛烏素沙漠雖然沒有塔克拉瑪幹大沙漠有名,但也不容小覷。其實毛烏素沙漠的形成和人類絕對有關係,從前,這是一個人們安居樂業的城市,但由於戰亂頻繁、過度放牧、過度開墾等原因,當地生態環境越來越差,植被越來越少,裸露的沙地越來越多,長此以往,沙漠逐漸吞噬了這片土地,人類別無選擇,只能從這片曾經孕育自己的土地上搬走。

毛烏素沙漠面積為42200平方公裡,大鳳一起風沙漫天飛舞,這常常令人灰頭土臉,終於,喜訊傳來,國家大張旗鼓地啟動了治沙工程,毛烏素沙漠成為整治的重點,根據毛烏素沙漠的實際情況,有關專家制定了切實可行的防沙治沙方案,植樹造林,並長時間單獨建樹,毛烏素沙漠終於被打敗了。

現在60年過得很快,中間好像過了一個世紀,600多萬畝土地得到成功管理,80%的沙漠被樹木覆蓋,今天,毛烏素沙漠就像一片美麗的綠洲,當地人民不僅不再受風沙困擾,還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無限發展機遇,這真的是造福人民的大事。

中國的防沙治沙工程仍在持續跟進,我相信很快,中國的沙漠面積會變小,當人們把沙漠控制在自己手裡的時候,他們就會主宰自己的生活,實現用自己的雙手來治理小康社會的目標。

相關焦點

  • 中國人創造的又一個奇蹟:這個沙漠即將消失!
    4月22日,陝西省林業局公布榆林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從陝西版圖「消失」!
  • 中國首個將消失的沙漠,經過幾代人的努力,已有八成變綠洲
    隨著人類活動的日益頻繁,就像黃河慢慢變渾濁一樣,很多肥沃的土地都變成了沙漠,比如我國四大沙漠之一的毛烏素沙漠。據考證,它在公元5世紀左右還是一片水草豐美的牧場,而毛烏素沙漠南部,曾經是匈奴人的經濟和政治中心。
  • 中國耗時40年的「心血」,第一個沙漠即將消失,卻引來外國人非議
    中國耗時40年治沙防沙而我們也很快意識到了破壞森林的危害,於是,我國就及時開展了治沙防沙的工程,而且還取得了很明顯的成果,正是因為治沙防沙,人民群眾都參與了進來,所以,及時制止了惡劣的環境,就比如中國首富馬雲就曾創辦了著名的螞蟻森林,對於螞蟻森林,大家應該都不會陌生吧。
  • 中國辛苦治沙30年,艱難地將沙漠變成綠洲,如今卻出現這種東西
    中國辛苦治沙30年,艱難地將沙漠變成綠洲,如今卻出現這種東西沙漠化治理是不少國家面臨的難題,我國為了治理沙漠化付出了不少的努力,中國辛苦治沙30年,艱難的將沙漠變成綠洲,如今卻出現這種東西,下面就帶大家來看一看吧。
  • 我國用30年將沙漠變成了綠洲,現「毀於」他們手中,治沙人:心疼
    旅行要學會隨遇而安,淡然一點,走走停停,不要害怕錯過什麼,因為在路上你就已經收穫了自由自在的好心情,切忌貪婪,恨不得一次玩遍所有傳說中的好景點,累死累活不說,走馬觀花反而少了真實體驗,要知道,當你一直在擔心錯過了什麼的時候,其實你已經錯過了旅行的意義,我國用30年將沙漠變成了綠洲,
  • 我國變化最大的沙漠:60年前還都是流沙,現在大部分已變成綠洲
    許多人對沙漠很好奇,有人覺得很荒涼,有人覺得很浪漫,有人覺得很危險,很恐怖,每個人對此都有不同的感受,但你永遠不要因為好奇而去沙漠,因為沙漠的氣候多變,在沙漠中很容易迷路,如果你找不到路,那將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今天我們就聊一下我國變化最大的沙漠:60年前還都是流沙,現在大部分已變成綠洲
  • 沙漠綠洲中的「半生緣」
    唐希明在治沙現場。記者 雷宇翔 攝28年,治沙147萬畝,騰格里沙漠到寧夏中衛市的距離向後退了20公裡。在唐希明堅守的中衛治沙林場,列車從包蘭鐵路上呼嘯而過,兩側灌木叢生,綠意盎然。很難想像,這是我國第四大沙漠的東南緣,數十年前,流沙掩埋鐵路,沙塵暴侵害城鎮村莊。「那時候吃飯,碗裡都是沙子,路上能見度不到5米。」
  • 電影《東邪西毒》取景地,如今永遠從地球上消失了,全世界卻為之喝彩
    如今,這片形成於唐、存在了上千年的大沙漠,已經快被陝西人民「幹」掉了。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即將被「消滅」的沙漠,這些年毛烏素沙漠發生了什麼?永別了,毛烏素沙漠曾經的「生命禁區」,成了史上最「慘」沙漠。如今,這片存在了上千年的大沙漠,幾乎全部從地圖上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綠洲!
  • 我們又一次創造奇蹟,把沙漠變成了綠洲,中國即將消失的一片沙漠
    中國即將消失的一片沙漠,我們又一次創造奇蹟,把沙漠變成了綠洲文/猿飛日月如果大家了解歷史的話,想必大家都知道,黃土高原在戰國的時候還是一片水草豐盛,原始森林遍布的地帶,那時候的黃土高坡可不像現在這樣,千溝萬壑,沙塵滿天,尤其是山西境內,在戰國的時候屬於趙國的管轄範圍內
  • 決戰「死亡之海」:重慶「治沙人」塔克拉瑪幹造出3000畝「綠洲」
    ▲聚沙成土 2018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豐收(中文版)▲聚沙成土 2018塔克拉瑪幹沙漠的豐收(英文版)  千百年來,位於新疆塔裡木盆地的塔克拉瑪幹沙漠有著「死亡之海」之稱。  然而,採用獨特的「力學治沙」方式,重慶交通大學的治沙團隊在這裡開闢出3000畝「綠洲」。
  • 塔克拉瑪幹沙漠維吾爾族女子治沙之路(組圖)
    中新網且末6月8日電 (記者 陶拴科)「對每一棵樹我都要像對自己的孩子一樣愛護,它們在沙漠裡能活下來是不容易的。」在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且末縣防沙治沙辦維吾爾族女子帕提古麗·亞森如是說。  出且末縣東南方向行走大約20多公裡,便是塔克拉瑪幹沙漠邊緣,風沙肆虐在這裡常年發生。
  • 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已被綠色覆蓋,陝北的沙漠正在消失
    毛烏素沙漠從1959年開始榆林人就開啟了治沙造林的運動,在過去的70年,辛勤的榆林人不斷努力植樹,用雙手創造出一個奇蹟,現如今的毛烏素沙漠早已被綠色覆蓋,昔日的毛烏素沙漠正在從陝西的版圖上消失毛烏素沙漠中的綠洲
  • 即將被「憋屈」死的毛烏素沙漠,都快水草肥美了!
    如果你還沒有追隨《東邪西毒》去一趟位於榆林的毛烏素沙漠,你可能就沒機會了,因為它快被陝北人民消滅掉了。身為堂堂的生命禁區,烏毛素沙漠還是挺「憋屈」的。陝西省林業局近日發布數據: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毛烏素沙漠即將被「憋屈」死,從陝西版圖「消失」。
  • 美國NASA被震撼,中國面積4.2萬平方公裡,100多年的沙漠即將消失
    毛烏素沙漠位於黃土高原以北,陝西跟內蒙古交界的地方,這裡是中國四大沙地之一,毛烏素沙漠橫跨寧夏陝西內蒙古三個省份,毛烏素用蒙古話翻譯是壞水,意思是這塊沙漠中水質不好,但在一千多年前它曾經水草肥美,是歷代皇族的養馬之地,但是後來因為地質變遷,成了荒漠。
  • 善待自然的回報 毛烏素沙地變綠洲
    今年4月22日,陝西省林業局發布數據,榆林市沙化土地治理率已達93.24%,這意味著毛烏素沙地即將退出陝西版圖,標誌著陝北地區從「生命禁區」到「塞上綠洲」的逆轉。 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經濟財富。治理後的毛烏素沙地開始向人們回報生態、產業與社會效益。
  • 「種樹狂魔」中國贏得NASA點讚,人類首個消滅沙漠壯舉或將誕生
    中國人愛種樹是舉世公認的事實,因為種樹「太過分」,如今中國森林增加量已高居世界第一。而擁有全世界最大規模熱帶雨林的巴西,卻成了森林消失面積最快的國家,去年夏天亞馬遜雨林大火就是明證。在國家的強力組織下,不屈從命運的中國人再次向沙漠發起了「攻堅戰」。眾所周知,沙漠是人類的禁區,乾旱缺水,飛鳥斷絕,而中國北方正是荒漠的「重災區」,包括著名的八大沙漠和四大沙地。過去,每年秋末春初由沙漠引起的沙塵暴,更是頻頻席捲整個中國的北部區域,導致國人出行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 我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
    一片片樟子松、沙柳、檸條、花棒綠意盎然,牢牢拴住腳底黃沙;一群群牛羊進了棚圈、舍飼圈養,富民產業既治沙又治窮;一座座沙丘或止步不前,或變矮變小,或徹底消失……這是金秋時節記者在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渾善達克沙地
  • 沙漠如何影響中國?
    由於水量有限,加上劇烈的蒸發和滲透,離開山區後往往消失在沙漠之中。▼從崑崙山發源的克裡雅河一路向北,最終將消失在塔克拉瑪幹沙漠腹地。攝影師@文興華科學家曾估算,我國沙漠地區的地下水儲量高達1300億噸,甚至超過了青海湖的蓄水量,是名副其實的「地下海」。
  • 從「沙進人退」到「綠進沙退」——我國沙地沙漠生態修復治理取得顯著成效
    ;  一群群牛羊進了棚圈、舍飼圈養,富民產業既治沙又治窮;  一座座沙丘或止步不前,或變矮變小,或徹底消失……  這是金秋時節記者在毛烏素沙地、庫布其沙漠、渾善達克沙地、科爾沁沙地採訪時,看到的情景。從2004年以來,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3個監測期均保持縮減態勢。「十三五」以來,全國累計完成防沙治沙任務880萬公頃。昔日的「沙進人退」變成了如今的「綠進沙退」。國際社會紛紛點讚:「世界荒漠化防治看中國!」  毛烏素沙地  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困難面前絕不低頭  「這棵樹是1989年種下的。」
  • 寧夏:以治沙促治貧
    寧夏被黃河寵著,寵出一個塞上江南;寧夏也被三大沙漠自三面合圍著,曾飽受沙害侵擾,成為西北荒漠生態脆弱區的典型。「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天上無飛鳥,地上無寸草。」這是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寧夏銀川靈武市白芨灘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