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對於成長型的民營企業,尤其是在醫美行業來講,如果公司和核心人才不是合作的關係,只是簡單的僱傭關係,那麼員工只會把工作當成一種工作而不是一份事業。股權就成了運營一家機構的必備知識點,對於初創型團隊而言,股權如何科學落點與實施,毫無疑問完全影響到後期機構的整體運行。
而我們常看到的是,很多中小民營機構,往往是老闆一股獨大,不願意與別人合作,也不願與別人分享,只是希望員工為自己打工,還希望員工一輩子死心塌地的為企業付出,有的老闆總是抱怨核心人才培養好了人就跑了,那為何不問問自己:「當時為什麼要從別人家出來自己創業?」當我們都不希望一輩子為別人打工的時候,我們也不要期望別人會為我們一輩子打工,換位思考我們往往會找到問題的答案。
而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如何留住人才、保證機構的正常科學化運轉,股權究竟要扮演一個怎樣的角色。
分享嘉賓:張峻,,任職北大,OFO單車投資人,華為公司管理顧問。
這是一個整合資源、強強聯合的時代,這是一個共享經濟的時代,所以我們要學會與人合作(合夥)。人無股權不富、人無股權不穩,做小事靠自己、做大事靠團隊。要想打造一支高效有凝聚力的團隊,股權設計與股權激勵是我們需要了解的必備知識之一。
第一部分 股權設計
一、股權設計
(一)我們先來看看以下幾種不同形式的股權設計形式:
1、2人合夥的股權設計
不合理:
50%:50%(均分,無決策者);65%:35%(一票否決,博弈型);98%:2%(創始人吃獨食)。我們常常看到中國式合夥,這就是其不合理性。
合理:
70%:30%;80%:20%(老大清晰,快速決策)。這樣的會提高執行力,減少內耗。
如果說醫美機構已經出現不合理的股權設計,沒有關係,後期我們可以進行股權改革,所以不用擔心。
2、3人合夥的股權設計
不合理:
33.3%:33.3%:33.3%(無決策者,內耗)無決策權,最終不是死在決策上,而是內耗上;40%:40%:20%(小股東當家)小股東無論導向哪一邊,另外一邊即孤立,無決策權;49%:47%:4%(小股東當家)同理。
合理:
70%:20%:10%;第二種是60%:30%:10%,容易形成老大清晰,快速決策,適合當下競爭激烈的醫美行業。
3、3人合夥的股權設計
合理:
第一種是67%(創始人):18%(合伙人):15%(員工股);第二種是51%(創始人):34%(合伙人):15%(員工股);第三種是34%:51%(合伙人20%;16%;15%):15%(員工股)
4、4人合夥的股權設計
不合理:
25%:25%:25%:25%(均分,無決策者,內耗);95%:2%:2%:1%(創始熱吃獨食)
合理:
70%:20%:5%:5%(避免內耗,執行力強)
設計股權結構時,大多數股東都是想公司現有股份是多少,你分多少,我分多少。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科學設計股權結構的前提應該是考慮清楚企業未來發展的道理,至少是3-5年的規劃,有多少需要引入的核心骨幹,有多少需要引進的高管,未來是否有上市的打算,近幾年是否需要引入戰略投資者等。
如果有,都要在設計股權結構時做好預留(庫存股),而後再考慮現有股東的分配,避免「走一步看一步」的股權結構模式。
(二)股權設計內容
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例如決策權(表決權);67%絕對控股權(表決權);51%相對控股權(表決權);10%召集召開臨時股東會的權利。
需要注意的是,股權等於表決權,股權等於分紅權。有人的股權比例不到10%,為什麼可以控制公司。
(三)有人股份比例不到10%,為什麼可以控制公司?
AB股權結構:公司向外部投資人公開發行的A類股,美1股只有1票的投票權,創始人與管理層的B類股卻能投10票(即1:10倍的票,或者1票等於N票)
這種股權結構可以讓創始人與管理層放心的尋找更多的人投資,不用擔心會被淘汰出局或面臨敵意收購。因為即使持有約三分之一B類股的創始人與管理層,就算失去多數股權,也能持續掌控公司的命運。
AB股權結構,股權可以不等於表決權,股權可以不等於分紅權。同股可以同權,同股也可以不同權。
如果公司章程沒有註明,一般情況下, 股權等於表決權,股權等於分紅權。所以必須在公司章程中註明並且67%以上股權的人籤字。
(四)案例分析
格力公司董明珠0.9%股權,萬科公司王石0.9%的股權,為什麼董明珠可以掌控公司,為什麼王石出局?
1. AB股權結構
2. 創始人某某擁有最終經營管理決策權,與股權多少無關
3. 一致行動人,如果公司章程沒有註明:一般情況下, 股權等於表決權,股權等於分紅權,所以必須在公司章程中註明並且67%以上股權的人籤字。
二、對賭條約(對等條約)
常用語招聘而來的總經理或者運營總監等高層,舉例說明:運營總監,業績要求是在現有年度業績的基礎上,連續3年業績上升不低於15%、利潤不低於18%,4年之後的每年業績上升不低於13%,利潤不低於15%。如果達到,可以贈送5%或者8%的股權,如果利潤和業績沒有達到,可以回購股權(工作關係依然保留,原來的工資待遇不變,職務不變,加入完成規定的業績了,恢復股權)
溫馨提示:浮動股權——股權能上能下、能多能少。
三、股權轉讓
5年內不得退股,否則1元回購。5年內不得轉股,5年後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股權,大股東有優先購買權,價格自議。5年後,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其股權時,必須經過80%的表決權同意。
員工取得股權後,不得轉讓股權。因為員工取得的股權屬於內部激勵的福利,員工取得股份後,不得轉讓給第三方,只能由創始人或大股東回購。無論什麼原因離職,人走必須退股(人在股在,人走股退)
四、退出機制與回購機制
5年之內不得退股,否則淨身出戶(退出金額為0元);5年後退股:A 公司賺錢,按照原始股本的120%回購;公司保本,按照原始股本的100%回購;公司虧損,按照原始股本的60%回購。
備註:在公司章程中約定。
五、股權稀釋
每一個公司的股權比例都是只有100%,要增加股東,所以常常會看到股權稀釋的情況。同比例稀釋,再投資時,稀釋不投資者的股權。
備註:稀釋不是消失。
六、退休機制
舉例說明:5個人合夥各佔20%的股份(實際中這其實是一個偽命題,為方便計算,假設如此),工作不到5年病休的,股權由20%減少為10%,工作不到10年病休的,股權由20%減少到15%,工作滿15年正常退休的,股權20%不變。
無論什麼原因退休,分紅權是股權的一半(股權不等於分紅權),一般情況下,公司法默認:股權等於分紅權,股權等於話語權。
公司章程可以註明:股權不等於分紅權,股權不等於話語權,股權不等於表決權。
七、股權浮動
這裡為方便計算,同樣舉例,5個股東各佔20%的股份。
股權浮動:根據股東在實際工作中對公司貢獻大小,一年一次由全體股權公投(德、勤、能、績)100分考核,第5名股東給第1名股東2%的股權,第4名的股東給第2名的股東1%的股權,一年一次公投,連續3年為止。股權能上能下,這才是激勵股東的有效方式之一。
例如,原始股:5個人各20%的股權
根據德能績考核,股權比例發生了變化:
1年後:22%、21%、20%、19%、18%
2年後:24%、22%、20%、18%、16%
3年後:26%、23%、20%、17%、14%
一般浮動3年,就不能再過多浮動,畢竟是原始股東,這樣大家的差距才不會過大,大家的心裡落差就不會很大,股東工作積極性就不太會受影響。
八、競業禁止
各個股東,無論是什麼原因退股或者病退,3年之內,本人和家屬直接與間接,不得在某某省或者某某市從事與本醫美機構相同和相似的工作,否則承擔違約金壹仟萬元整。
九、不得接私活
自合夥之日起,各個股東不得以任何形式直接或間接(包括但不限於在家裡、在其他公司、在其他地方)接私活,否則淨身退出(1元回購)。
第二部分 激勵機制(股權激勵與非股權激勵)
需要重申的是,在這種激勵裡,物質激勵:佔49%,精神激勵:又名非物質激勵,佔51%,精神比物質更重要。細分下來,員工激勵機制又分:近期激勵、中期激勵、長期激勵。
詳細來說,近期激勵急速活在當下:底薪、提成、獎金、津貼、補助、年終獎等。中期激勵就是仰望星空:員工個人的職業生涯規劃,企業的願景與願景,給員工一個清晰的可以預見的未來。長期激勵就是乾股、期權、股權等。
員工激勵是一種藝術,從物質到精神,從心理到情感,360度全方位激勵機制,如何讓員工自動自發的主動工作,從激勵員工開始。例如業績換股權+積分制,員工是激勵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同理,好孩子是激勵出來的,不是管出來的。
用業績換股權+積分制,對於沒有業績的,可以折算,例如連續3年業績達標後,給予股權,虛位以待。用業績換股權,先給部門的股權(或者給一個項目的股權,或者一臺儀器的股權),根據情況,再給整個醫院的股權,待議。
下面分享一個真實案例,化小經營單位。
例如:某一臺設備合伙人方案
股本10萬元,在股權比例中:老闆出資5.1萬,佔股51%(分紅10%),所有員工分別出資共計4.9萬,佔股49%(分紅90%)。
可以採用的是每日分紅、每周分紅、每月分紅,融入網際網路思維,這裡就有幾種選擇方式,例如不賺錢;賺小錢;賺大錢,靠山吃水,羊毛出在牛身上,豬買單。
當然,還有我們俗稱的提成,例如推薦客戶者提成10%,再開發提成15%,轉介紹(客帶客)提成15%或者2倍項目。
最後:
人在一起不是合夥,錢在一起也不是合夥,心在一起才是合夥。這裡的心,指的是相同或相似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當然還需要注意的是,合伙人不一定是越多越好,應該是越精越好,每一個合伙人都能獨當一面的獨立開展工作,互補性的股東合作,少而精,更是為醫美機構的股權設計錦上添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