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副教授劉瑜最新演講:多數孩子,註定只能成為普通人

2020-12-14 騰訊網

文/陽光小房子

很多人都知道劉瑜老師的《願你慢慢長大》,這篇文章是她在女兒百天的時候寫下來的,文字細膩,感情豐沛,感動過很多父母,其中有這樣一句話:

我祈禱你能「成功」,但我所理解的成功,是一個人對自己所做的事情有敬畏與熱情。

她其實就在強調「成功」是多樣性的,並不一定是跟金錢、地位、名譽三個因素掛鈎的。

全民雞娃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多數父母都希望他們上最好的小學,最好的初中,最好的高中,最好的大學,然後再進入最好的企業,人生能夠一帆風順。

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事實,每個孩子是不同的。有些人天生智商高,擅長學習,但有些人的天賦則在其它方面。

父母的這種盲目規劃,不止是會打亂孩子的節奏,還會讓更多的媽媽無法規劃自己的事業和生活。

同時再說一個更扎心的事實,最好的學校錄取比例很的不高,即便是在戶籍是北京,清華北大的錄取率也不高。

劉瑜老師最近有個新的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其中她提到這樣一句話:

我的教育觀是什麼?說起來就是兩句話:認識自我,接納自我

她沒有說要把自己的女兒培養成社會精英,而是希望孩子能夠對自我有個清晰的認識,也能夠從容地接納自我。因為精英教育可能就是沒有贏家的比賽。

攀比式教育,傷害的不只是孩子

最近進了一個雞娃群,進去之後才發現,那些媽媽為了孩子太拼了,有個孩子7歲已經開始學第二外語了。

她還在朋友圈發了這樣一個圖片,小學時期學霸之爭主要在兩個科目,語文和數學。為什麼呢?因為英語早就已經在幼兒園都搞定了。

我看完之後,立刻覺得自己完了,我家孩子6歲了,現在複雜的英語句型還讀不順溜,感覺自己真不是一個稱職的媽媽……

但細想來不對呀,就算是我費勁巴拉幫孩子搞定了英語,倘若這時候再出現個不僅精通英語,還擅長打籃球的孩子,難道我還要再去追籃球嗎?

顯然,這樣的思維方式,累死老母親不說,還可能會讓孩子苦不堪言。

在《優秀的綿羊》中有這樣一句經典句:

「沒有人需要11項課外活動,除非另外一位學生參加了10項課外活動,那麼其真正的目的是什麼呢?唯一的答案就是超越他人。」

如果用這種思維來培養孩子,不僅拼父母的體力,還要拼財力,而多數經濟水平一般的家庭,從一開始就輸在起跑線了。

而事實上起跑線到底存不存在,未來的社會會變成怎樣,我們沒人知道。更沒有人能夠保證,如果孩子一路都是重點,人生就能免遭失敗。

接受失敗,是人生的重點必修課之一

有人說,堅持是人生最重要的品格。但我卻覺得,在養育孩子這件事上,學會妥協,學會接受失敗,才是父母和孩子的必修課。

如果非要將一條錯路,走到黑,撞了南牆也不回頭,這真的說不上是什麼優秀的品質了,只能說是愚蠢的執拗。

說到這裡,就真的不提提李雪琴了,脫口秀大會中的黑馬,也因為她,我認真看了今年的這檔節目。

很多人都說,李雪琴分明就是人群中的佼佼者,上清華,出國留學,一路那麼順,她在脫口秀節目中火,是應該的。

但她的確患了抑鬱症,幾次想要自殺。她走在佼佼者的隊伍中,她也從來沒有感受到快樂。

而當她說脫口秀時,整個人都是閃閃發光的。除了能夠帶給別人快樂之外,她自己的內心也得到了撫慰。

與其說她失敗了,不如說因為她意識到自己的格格不入,走入了一條適合自己的路。

去年不是有一部短片很火嗎,在中國叫《後浪》,在日本也有一個版本,當我們非要跟大多數人選擇一樣時,多數人都只能模仿,難以超越。而當你脫掉那些束縛,會發現市井的快樂,也能讓人歡笑。

成功和失敗,都重要,缺少了成功,人就會失去勇氣,缺少了失敗,人就會喪失抗挫折的能力。

允許孩子成為普通人,父母才有機會快樂

固然,如果孩子幹啥啥行,父母臉上會有光。但想想做父母的本質,真的是為了培養一個精英嗎?

如果是,那麼為什麼不在孩子剛生下來,就給孩子做IQ測試,確定ta是不是學習的料,之後再決定要不要在這孩子身上投入呢?

我們愛孩子,是因為我們投入了時間和精力,投入的越多,愛的越深。

雖然我們經常跟孩子說,你看別人家的孩子,但別人家的孩子到了你家,你還是對自家孩子更好。

正如高普尼克在《園丁與木匠》中說的:

我們愛孩子的原因不是出於孩子本身,而是出於我們自己。我們不是因為愛孩子才照顧他們,而是因為照顧他們,所以愛他們。

深以為然。

劉瑜在演講中有一句話,讓我這個老母親深有感觸,是她朋友告訴她的: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

她把這句話當成自己的座右銘,她感覺自己的人生也被解綁了,有享受生活的空間了。

過度關心孩子的未來,其實就難以享受當下,當我們不再追求所謂的成功,能夠真正做好當下的每一件小事,未來也不會太差。

同理,孩子的人生也是如此。

當然,一定有人會堅持雞娃,誰都難以說服誰,但試想這樣一件事,如果孩子達到了你成功的標準,固然皆大歡喜,倘若沒有,那不是白費力氣,還浪費了年輕時候的大好時光嗎?

做父母,其實也有權利過平靜的生活,我希望自己有生之年,能夠有些許美好安穩的時光,而不是不斷向前奔跑,像個停不下來的陀螺。我希望我的孩子,也能享受當下。

相關焦點

  • 清華教授劉瑜: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這句話刺痛了誰?
    分享親子快樂,交流教育知識,歡迎關注陸北老師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在一場演講中說到,「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此話一出,立刻在網際網路上引起了關於教育的又一輪大討論。然而,劉瑜的這段演講引來了很多人的吐槽,國際關係學院公共管理系教授儲殷就開懟:作為清華副教授劉瑜和人大教授周濂的孩子,就註定已經不是普通人了。劉瑜的女兒從小就在清華的附屬幼兒園、附屬小學、附屬中學上學,普通人能上嗎?哪怕最後混退學了,至少也是高曉松。
  • 清華教授:希望女兒成為普通人;網友:我們普通人,聽聽就好了
    最近,大學教授劉瑜的演講火了。在演講中,她說: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名普通人。在此之前,她曾在一個家長群裡說:希望女兒將來就安安心心地開個奶茶店。咋一聽,夠普通吧。而他們的女兒,註定不普通。作為名人的女兒,她上的是千萬人豔羨的名校清華附小。滑稽的是,在千萬人矚目的舞臺上,劉瑜教授告訴我們:讓子女成為平凡人。我只想說一句話:她所謂的平凡,其實就是千萬人豔羨的非凡。
  •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清華教授劉瑜: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2020-12-11 12: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張桂梅VS劉瑜引發大討論:拼命努力,然後「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
    課代表說最近,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演講火了。在演講中她坦言「我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並希望女兒以後開個煎餅鋪。你希望你家的萌娃成為劉瑜教授口中的普通人,還是張桂梅老師狼性教育下的學霸?最近,清華政治學副教授、著名作家劉瑜的一場演講引發熱議。因為她建議,在養娃這件事上,家長們不必太「雞血」。 長達40分鐘的講座簡單講述了劉瑜的「放養式」教育理念。在劉瑜看來,成功的定義並不僅僅是考試第一,而是讓孩子舒適地生活。
  • 活成普通人很容易,做普通人卻很難!劉瑜演講背後的5個疑問
    作者 | 汨羅江上一葉舟劉瑜是誰?恕我才疏學淺,這個名字之前從未聽說過。周瑜倒是知道,據傳被諸葛亮氣死的那個。直至最近刷到了一篇清華教授的演講,談《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才知道劉瑜是誰,也因為她的一句話徹底火了,讓更多普通人認識了她。
  • 時代楷模張桂梅和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教育觀點是相輔相成的!
    而與此相反,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在演講中卻亮出了截然不同的教育觀念!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老師說:為人父母,與其逼著孩子成為一個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讓孩子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聽從自己內心的召喚,找到自己的比較優勢,跟隨自己內心的熱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那種人,過上自己想要過上的那種人生。
  • 別一聽清華大學教授說孩子會成為普通人,就不忿,普通人怎麼了
    最近看到好幾篇diss清華教授關於教育的言論。起因是政治學副教授劉瑜進行了一次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她在演講的時候說了一句話: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就是這句話引發了網民的集體高潮,就連自媒體作家九邊都發文說:「清華教授說自己的女兒要做個普通人,可她沒跟你說『學術可以近親繁殖』」。
  • 清華教授劉瑜說「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你可別當真
    撰文/ 遇言姐前陣子, 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有個關於教育的演講在網上刷屏。這篇演講名為《不確定時代的生存法則》,裡面還有還一句話說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被廣泛轉發。劉瑜說, 自己是個不戰而降的媽媽,一早認定女兒是個普通人,以後能開個奶茶店就行。如果奶茶店競爭激烈,那就換個煎餅店弄弄。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成為「普通人」,是很多人一生達不到的高度
    01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成為「普通人」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老師的一段演講引發了廣泛熱議。她在演講中稱「我女兒正在成為『普通人』」,並主張要在「軍備競賽」的教育模式中鬆弛下來,要引領孩子發現自我,而不是必須考上名牌大學。
  • 清華副教授劉瑜: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來源:看理想微信公眾號前不久,清華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劉瑜做了一場關於教育的演講——《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她以一名家長的視角,談論了今天中國社會上普遍存在的教育焦慮和成功焦慮。
  • 丁真如果沒火,會成為「普通人」,但不是劉瑜筆下的「普通人」​
    而刷題不會點亮孩子的眼睛,只會讓他們戴上厚重的眼鏡,那點純粹透徹則很容易被因嚴重睡眠不足導致的濃重黑眼圈所遮蓋。身為局中人,不管是家長還是孩子,真的都很難做到舉重若輕。此時,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跳出來,發了一篇署名文,題為《請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全文,後臺回復「劉瑜」二字)。
  • 清華教授說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是精英階層讓你認命嗎
    最近有一句話刷屏了,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發表了一個演講,其中提到她的一個朋友說「要堅信自己的孩子會長成一個普通人」。然後劉教授說:萬一我女兒是個曠世奇才,我肯定也會偷著樂,但是到目前為止,我那個朋友是對的,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 如何避免像劉瑜女兒一樣成為普通人,誰信劉瑜誰倒黴,倒黴兩代人
    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是國王,會像培養王子一樣教育孩子。用劉瑜的話說:「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她還說:「我作為一個家長的使命就是:沿著孩子的這種獨特性,幫他找到他所歡喜的事。」我就意識到,看來這個奶茶店競爭也非常激烈,我們家的孩子還是開煎餅店算了。」這說明即使是開奶茶店、煎餅店也有競爭,也需要手藝學習、管理經驗、營銷,以及資本。實際上當劉瑜在說「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時候,暗含著自己不普通的身份、對女兒不普通的期望。
  • 清華大學副教授:我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1  清華教授的女兒要做「普通人」?  前幾天,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的一個演講引起了廣泛熱議。  在演講中,她談到對教育的普遍焦慮,是這屆父母非常確定的事情。在一路的競爭比拼成為「別人家的孩子」的過程中,孩子們雖然外在條件優秀,卻漸漸成為一個「空心人」。  不知道自己要什麼,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甚至也不知道自己要幹什麼。  甚至很多孩子由此陷入長期抑鬱的狀態,甚至被診斷為抑鬱症,更為嚴重的還伴有自殘自殺行為。  對此,劉瑜說,與其逼著孩子成為一個痛苦的空心人,不如讓孩子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 張桂梅PK清華副教授:不要站在高樓上,傲慢地指著大山
    這樣的心聲,讓我想起前幾天引起廣泛熱議的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老師的一個演講—— 2. 演講的爭議 劉瑜老師那段42分鐘的演講,我看了不下5遍。
  • 劉瑜的演講和丁真的眼睛 這個時代教育的價值是什麼?
    清華大學教授劉瑜近日一段演講被刷屏,指責者不少。劉瑜演講的題目是《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她認為當下教育的「軍備競賽」模式帶來焦慮與疲憊,也滋生不公與傷害;她闡釋自己的教育觀:鼓勵孩子發現自我,找到獨特亮點,而不是在流水線上隨波逐流,一頭扎進紅海競爭;家長和孩子都要學習接納失敗。她還說自己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最後一句話扎心了。
  • 清華大學教授女兒都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其他芸芸眾生呢?
    名校效應再次上演,清華、北大教授的演講總是能吸引人的眼球,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因為演講內容。這不,近日清華大學劉瑜副教授的一篇演講內容引發了熱烈的討論,題目是《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在演講裡邊,劉瑜說了一句話,她的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眾人愕然,清華教授的女兒都這樣了,那其他芸芸眾生呢。這到底是高級知識分子熬製的心靈雞湯,還是傳統宿命論的回歸,一時眾說紛紜。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 清華副教授劉瑜:我女兒正在成為普通人
    近日,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進行了一次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演講過程中,她站在一個家長的視角,論述了當下社會最普遍的成功焦慮以及教育焦慮等相關問題。看似特別難懂深奧的演講,其實說的又何嘗不是很接地氣的意思:人生的目的,並非爬得更高、更快、賺得更多。
  • 我們的孩子在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這有錯嗎?
    「我的女兒正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 前段時間,清華大學副教授劉瑜在一場演講中的這句話火了,這場名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的演講也在各大網絡平臺刷屏。
  • 清華教授:《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普通人》,戳中了誰的痛點
    最近,清華教授劉瑜一篇題為《不確定的時代,教育的價值》,後標題被自媒體改為《我女兒正在勢不可擋地成為一個普通人》的演講引爆了網絡,引起了網友的廣發熱議。做一個平凡的普通人,是我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很低調,聽去也無可非議,為什麼從一個清華教授的嘴裡講出來會引起軒然大波,乃至引起群嘲呢?這到底戳痛了誰的痛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