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前買了一瓶鼎豐南乳汁——家中長輩習慣稱之為乳腐鹵。於是,燒了好幾次乳腐肉。
今天又燒了一次。揀出幾塊完整成形的,明天帶給姆媽嘗嘗。大概一個月前帶過,她蠻喜歡吃。
引出舊文一篇。
中秋節晚上,我吃月餅的表情,一定是愁眉苦臉的。因為那月餅裡的豆沙,好難吃好難吃。從前的豆沙可不是這樣的。
前幾天博友文,由蔣公嗜冰沙餡餅聊到豆沙, 我覺得而今只有功德林的玫瑰豆沙還不錯。由玫瑰我又想到蔣公還喜歡玫瑰乳腐。
再一想,用玫瑰乳腐燒的乳腐肉,似乎長長遠遠沒吃到了。
久違乳腐肉,說到底,是玫瑰乳腐久違了。我不大跑商店,印象中這玫瑰乳腐好像在市面上絕跡了。其實不是的,偶然與太太說起,我家附近的大賣場就有的買。好吧,我啥時候要去買一瓶來,不派其它用場,專門用來燒乳腐肉。
不過我心中嚴重懷疑,從前的玫瑰乳腐,與現在的玫瑰乳腐,恐怕會不一樣,因而燒出來的乳腐肉,味道恐怕也不一樣,尤其是與嬢嬢燒的乳腐肉味道比,大相徑庭也說不定。
小時候,孃孃常燒乳腐肉給我們吃。嬢嬢,我的祖母,我們都稱她嬢嬢,我家老外婆我們也稱她嬢嬢,不知道這是不是嘉興一帶的習慣稱呼。嬢嬢與娘娘同音,但發第三聲,而娘娘是發第一聲的。
孃孃常燒乳腐肉給我們吃。
嬢嬢雖是嘉善西塘人,但像蘇州或無錫那邊人一樣,酷愛甜食。她燒的菜,只只甜,燒肉燒魚加糖,那正常,她是連炒青菜也要放兩調羹白砂糖的。從現在的觀念來看,多吃甜食,容易「三高」,與健康大無裨益。然而嬢嬢高壽,活到一百歲呢。可見世上事物都得辯證地看,不能一概而論。
嬢嬢燒的乳腐肉,色香味是沒話說,太嶄了。我現在回憶起來,吃過的濃油赤醬的紅燒肉或紅燒蹄膀,以及後來的東坡肉,似乎都及不上嬢嬢的乳腐肉。
我們家現在燒的乳腐肉,不考究,很簡單,步驟簡化了。不像孃孃燒的那麼規範道地,但也很好吃,因為肉裡飽含乳腐的濃鬱醬香味。
嬢嬢乳腐肉燒法,根據我的記憶,大致分成三步:
第一步,把帶皮的豬肋條肉(現在叫五花肉)切成2至3釐米寬的正方形狀五到六塊。用溫水洗淨,放砂鍋裡,燒至五分熟,撈起來,用小刀在肉皮上橫竪劃幾道,每塊肉放一個扣碗;
第二步,取玫瑰乳腐兩塊,揉碎,加乳腐汁和黃酒調了,倒入扣碗內,上籠屜蒸酥。蒸的火一定要用文火,慢慢蒸,考驗你的耐心。大約需蒸一個半小時到兩小時。再潷去湯汁,讓它自然冷卻。
第三步,燒菜鑊子裡少許放點油,把洗好的雞毛菜或蓬蒿菜,加少許鹽和糖煸熟,起鍋盛入盤子,再把肉放菜上,肉皮一面朝上。最後將潷出的湯汁倒回原鍋用大火收濃,加點濕澱粉勾芡,澆在肉上,即大功告成了。
乳腐肉的做法,其實與紅燒肉、梅乾菜燒肉或東坡肉大同小異,很簡單,不複雜。此菜是江南人家的家常菜餚。
好多年前在滬上一家小有名氣的菜館,吃過一次乳腐肉。此家的乳腐肉,已然名存實亡。因為不是用的乳腐,代之以紅曲米,用來染色,沒有乳腐特有的香味,那還叫什麼乳腐肉?
我懷念乳腐肉,更懷念嬢嬢燒的乳腐肉。她燒的乳腐肉之所以好吃,還有一個原因,捨得放糖!她放起糖來你在旁邊看了要嚇的;可真奇怪,嬢嬢燒的乳腐肉就是好吃!並不覺得怎麼甜膩呀!
嬢嬢還有一手絕活,蒸八寶飯。她在世的時候,年年冬至或春節,總要做的。她做八寶飯,一次總要做幾十個,分送親親眷眷七八家呢!
這是幾十年的老傳統了,到辰光,小輩們就要牽記:又可以吃到嬢嬢做的又甜又糯又油(一定要放豬油,且是用糖醃了一個月的生豬油)的糯米豆沙八寶飯了!
孃孃做的八寶飯,裡面加的蜜餞果脯林林總總名堂很多,其中糖金橘也是孃孃自己醃的。小時候,有一次我偷吃了孃孃醃好的放在玻璃瓶中準備做八寶飯的糖金橘。這件事至今還記得。總覺得這一年孃孃的的八寶飯,做得不夠入味,大概與飯裡糖金橘的量不足不無關係吧。
201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