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記憶」很少有人知道哈爾濱人熟悉的照片拍攝者

2020-12-23 用三隻眼看世界

作者:魯道夫 別列斯堅涅夫

(Рудольф Берестенев)

節選自《光影捕捉者的鮮明風格,時代的影像》一書前言

Macrooz譯

阿布拉姆斯基·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Абламский Владимир Павлович,1911-1994),職業攝影師。曾為湖泊勞改營囚犯。一系列獨一無二的有關湖泊勞改營照片的作者。他有關布拉茨克的系列照片曾在柏林國際影展上獲獎(1971年)。阿布拉姆斯基來自俄羅斯移民家庭。被捕前生活在哈爾濱(滿洲),從事攝影記者、體育教練工作。哈爾濱雙人花樣滑冰冠軍(1939年)。勞改營釋放後在蘇聯伊爾庫茨克州維霍列夫卡市生活和工作。個人物品包括底片、照片以及部分暗房設備現保存在伊爾庫茨克博物館。

阿布拉姆斯基·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生於基輔,畢業於基輔市立學校,後隨父母移民至哈爾濱,就讀於哈爾濱高等初級學校,俄僑中學,1930--1933年在比利時根特大學學習,且在列日的比利時製革學校學習。1945年9月於哈爾濱被捕,被押解至蘇聯。最初在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北烏拉爾勞動改造營服刑,從1949年2月4日起轉至伊爾庫茨克州湖泊勞改營建設泰舍特至勒拿鐵路。

他曾在維霍列夫卡勞動,然後在第十九會讓線安裝鐵路設備。隨後被重新派往維霍列夫卡。因營養不良住院治療,康復之後被派往建設通向窄軌鐵路的水電站。工作為卸煤工。隨後做伐木工,並在第028隊(伊爾庫茨克州丘拿村)建設窄軌鐵路。因提出合理化建議,他的照片被作為獎勵掛在榮譽榜上。

在此期間,通過在遠東(滿洲)的「蘇聯公民協會」與其雙親建立了聯絡。這使他能從家裡收到郵件。他在這段時間沒有放棄攝影愛好(50年代中期拍攝了40餘幅勞改營生活的照片)。

自1953年至1955年,在建設安澤布鐵路(伊爾庫茨克州)期間,見到了滿洲同鄉。

1955年春,阿布拉姆斯基返回維霍列夫卡,參與建設勞改營。1955年秋,他被解除看管,成為編制內攝影師。1956年8月25日,羈押11年之後,阿布拉姆斯基被釋放(訴阿布拉姆斯基·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案,該人1911年出生於基輔,1945年9月12日被捕前久居哈爾濱,經複查,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會決議,於1956年8月25日由羈押地釋放,未查出所訴政治原因之依據。特為該案所羈押之阿布拉姆斯基 В.П.徹底恢復名譽。)

50年代法國出版了有關湖泊勞改營的專著,裡面收錄了阿布拉姆斯基在維霍列夫卡拍攝的照片。

在此之前,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的父母及妹妹塔吉雅娜移民到了澳大利亞,妻子改嫁。

釋放後,阿布拉姆斯基再次結婚並留在該地生活。在維霍列夫卡木材加工聯合企業工作。

在其遺留作品基礎上編輯成《俄羅斯人在哈爾濱。1920--1940年代。選自阿布拉姆斯基·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檔案》

1980年代,我從到伊爾庫茨克州布拉茨克區來的一位熟識的記者那裡聽說了弗拉基米爾· 帕夫洛維奇 ·阿布拉姆斯基。這位記者跟我講,阿布拉姆斯基曾在特殊勞改營作為囚犯服刑,此前他在中國的哈爾濱是個攝影記者,後來成為一本有關古拉格的書籍的主角,法國的新聞紀錄電影工作者拍了一部紀錄電影,專門講述了他的人生經歷。

阿布拉姆斯基在哈爾濱

令人吃驚的是,作為囚徒,阿布拉姆斯基在生與死的的邊界,在被羈押期間,手持他自己在「關押營」中造出來的相機,將逝去的那個時代的苦難記憶殘餘記錄了下來。

我懷著忐忑的心情,跨過阿布拉姆斯基家在維霍列夫卡小城一條小街上的住宅的門檻。這是一座小木屋,阿布拉姆斯基的遺孀瓦蓮京娜·安德烈耶夫娜在木屋陰暗的房間裡迎接了我,她保存了丈夫留下來的所有物品,同時還有失去親人痛苦,丈夫的東西,依然留在家裡原來的位置上。

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的父母及祖父

瓦蓮京娜·安德烈耶夫娜拿出相冊、照片、文件和一些書籍,她給我看了幾臺相機、暗房設備,這些東西曾屬於她最心愛的人。

聽著這位命運諸多劫難的人的憂傷故事,我的眼光無法從一張照片上移開,照片上,年輕的弗拉基米爾、知名的體育攝影記者,手拿相機站在哈爾濱的街道上。背面有他的手寫字跡:「弗·阿布拉姆斯基被捕前幾日。哈爾濱。1945年」。

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1939年獲哈爾濱花樣滑冰冠軍

家庭檔案中還保存著由滿洲國俄羅斯移民事務局三處出具的文件,當中記載著:「阿布拉姆斯基·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生於基輔,俄羅斯人,信仰東正教,1922年移民。教育經歷:基輔市立學校,哈爾濱高等初級學校,俄僑中學,1930--1933年比利時根特大學。列日市比利時製革學校。專業:製革化工業,曾從事辦事員、體育教練、攝影記者工作。掌握法語、英語、俄語。政治信仰:帝制派。」

他的父親巴維爾·尼古拉耶維奇·阿布拉姆斯基二十世紀初曾任伊爾庫茨克軍醫院軍醫醫士,酷愛攝影,在伊爾庫茨克市裡開過自己的店鋪。國內戰爭期間,他作為軍醫醫士被派往阿穆爾區艦隊,1922年,阿布拉姆斯基一家在莫爾恰諾夫(Молчанов, Викторин Михайлович莫爾恰諾夫·維克多林·米哈伊洛維奇,1886--1975,俄國白軍少將,曾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及俄國國內戰爭,1975年逝於美國聖弗蘭西斯科。--譯註)將軍奪取了哈巴羅夫斯克之後移民到了哈爾濱。

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的父親在哈爾濱開辦的照相館

在父母逃離布爾什維克來到滿洲的時候,弗拉基米爾年僅13歲。在異國的土地上成長、學習,少年阿布拉姆斯基夢想有朝一日能重返祖國俄國。紅軍部隊進駐哈爾濱的時候,他真誠地感到高興。但很快,1945年9月,他在街上被逮捕,沒有人將此事通知他的親人。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家裡只剩妻子和女兒、妹妹和父母。

蘇聯紅軍在哈爾濱抓到一群人之後,不分辨其履歷和姓甚名誰。拘捕進行得迅疾、全面和殘酷。在「第013區」,從烏拉爾羈押站押解來的囚犯人滿為患。這些被捕人員中,有很多哈爾濱的大學畢業生,他們都被按照第58條判刑。在「湖泊勞改營」中有近200名「哈爾濱人」。

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拍攝的勞改營勞動的場景

關押11年之後,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阿布拉姆斯基被釋放。此時他的視力嚴重受損,已經看不清勞改營辦事機構交給他的一小片紙上的字跡:「訴阿布拉姆斯基·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案,該人1911年出生於基輔,1945年9月12日被捕前久居哈爾濱市,經複查,據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委員會決議,於1956年8月25日由羈押地釋放,未查出所訴政治原因之依據。特為該案所羈押之阿布拉姆斯基 В.П.徹底恢復名譽。」

他的家在哪兒?還等在滿洲,那個共產黨中國?父母為逃避迫害逃到了澳大利亞。妻子失去希望,改嫁他人,把女兒也帶走了。他只對「013區」習以為常。

勞改營大通鋪上的「鄰居」卡雷波夫理解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此時走投無路的處境,他將自己的一位親屬介紹給阿布拉姆斯基認識。這樣,家庭的問題便迎刃而解。兩個孤獨的人把家安在被人棄之不用的一座小木屋裡。就這樣,阿布拉姆斯基和新娶的妻子以及十歲的繼子一起生活。什麼都沒有改變,他接著做自己喜愛的事,做攝影師。但對女兒的思念讓他心痛。這時,他就聚起當地學校的孩子,拍攝他們的笑臉,從事自己喜好的運動----他沒有忘記在哈爾濱時自己業已久遠的愛好......

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與花樣滑冰女伴在哈爾濱

瓦蓮京娜·安德烈耶夫娜拿出1937--1938年在哈爾濱出版的《界線》雜誌。有一期的封面上,印著哈爾濱花樣滑冰冠軍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和女伴A.羅科託娃。雜誌上還刊登了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對滑冰運動員比賽的攝影報導。

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阿布拉姆斯基直到自己生命最後的日子都沒有放下過相機。他尤其珍愛自己的那臺「捲毛狗」----他苦難境遇中的朋友給這臺他自己造的相機取的綽號。這臺相機在勞改營成了他的工具,餵養了他,幫助他活了下來。

從勞改營釋放出來以後,阿布拉姆斯基的攝影創作於1971年的柏林攝影展上受到好評。他被授予一級證書和展會獎章。這件重要的社會活動使阿布拉姆斯基籌集到了前往澳大利亞父母和妹妹塔尼婭那裡所需的資金。與他心裡最親近的人期盼已久的會面讓他重新回憶起在滿洲、歐洲和伊爾庫茨克的生活。

阿布拉姆斯基家裡保存了很多相冊、文件和個人物品。維霍列夫卡的住房變成了博物館。經常有同鄉----哈爾濱人、記者、歷史學者光顧這裡。

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

那些年代,報紙上這樣寫道:「編劇米歇爾·戴倫(Michel Daeron,法國導演、編劇。--譯註)的路線是泰舍特--布拉茨克--維霍列夫卡。這位巴黎來的人和湖泊勞改營從前的囚犯還有其他人見面,這些人給他講述了泰舍特----勒拿鐵路(貝阿鐵路中的一段。貝阿鐵路是貝加爾至阿穆爾鐵路的簡稱,是蘇聯第二條橫貫西伯利亞的大鐵路。--譯註)真實的建設情況。曾經的湖泊勞改營的囚犯、根特大學畢業的學生、維霍列夫卡的居民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阿布拉姆斯基成了這部法國人拍攝的影片的主角,該片從冬季結束的時候開始拍攝,一直持續拍到八月份......

晚年的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

瓦蓮京娜·安德烈耶夫娜轉交給我一盒錄有法國影片《西伯利亞。逆光拍攝》的磁帶。幾乎一個小時的影片當中,講述了一個人和他的朋友們的命運。法國電影人塑造了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阿布拉姆斯基的個人形象,以及幾代人的履歷,和他們在史達林勞改營高牆內的命運沉浮。

瓦蓮京娜·安德烈耶夫娜將丈夫的個人物品交給了伊爾庫茨克市立博物館,這些物品包括底片、相冊,還有他的一些暗房設備。

阿布拉姆斯基的履歷充斥著各種事實和事件,其數量如此之多,以至於一整本書都無法容納。在死前不久,他幾乎完全失明,只能口述回憶,其中展現了一個移民家庭的艱難之路。

在這部法國影片中,鮮明地表現了橫貫西伯利亞鐵路上的特快列車,列車沿著鐵路幹線飛馳的影像,這些鋼軌是成千上萬為此犧牲的人鋪就的,他們中的一些人活了下來,另一些就埋葬在西伯利亞的大地上。

晚年的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

空曠的街道上,一位老人拄著拐杖踽踽獨行。他向與他一起建起這座城市的老友鞠躬致意。他的臉上有著舊時代殘留下來的烙印。

國外的媒體仔細追蹤著史達林鎮壓時期俄羅斯發生的事件過程。外國記者尋到曾被關押在湖泊特別勞改營的「哈爾濱囚犯」 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阿布拉姆斯基,得以與他會面。發自湖泊勞改營的報導連同阿布拉姆斯基拍攝的照片刊登在法國的雜誌上。

弗拉基米爾·帕夫洛維奇·阿布拉姆斯基去世前最後拍攝的一些照片,記錄了一次意義重大的事件--從國外返回俄羅斯的前古拉格囚犯、作家亞歷山大·伊薩耶維奇·索忍尼辛乘坐的火車停在維霍列夫卡車站上。

《古拉格群島》一書的作者在與這位同為苦難的兄弟見面的時候,想說的話實在太多,但因情緒太過激動,而找不出一個合適的詞語。索忍尼辛看著阿布拉姆斯基充滿了悲傷雙眼......沉默不語。

火車刺耳的汽笛聲提醒人們告別時刻的到來。載著著名的俄羅斯作家的特別快車延遲了發車時間,最終駛離維霍列夫卡小城的車站,繼續沿著囚犯們建設起來的鐵路駛去。

一組弗拉基米爾·阿布拉姆斯基拍攝的老哈爾濱照片:

聖. 尼古拉教堂

聖母安息教堂

聖. 索菲亞教堂

布拉格維教堂音斯卡婭

(聖母領報教堂、聖母報喜教堂)

俄僑生活場景

滑雪者

松花江上的白帆

運動攝影

1932年洪水淹沒的中國大街

秋林公司內景

聖母安息教堂

聖母安息教堂

中式寺廟

遊艇俱樂部

中東鐵路俱樂部

聖母安息教堂

1932年洪水淹沒的兆麟公園

1932年洪水淹沒行船的街道

圖文來自:魯道夫 別列斯堅涅夫的《光影捕捉者的鮮明風格,時代的影像》一書的前言。

來源:知青50年

相關焦點

  • 「城市記憶」哈爾濱(老道裡)往事故事
    「撫順街」是哈爾濱用城市名稱命名的第一條街,當時的命名者沒有採用「南京」、「北京」或「莫斯科」等大城市名字,卻採用了名不見經傳的小城「撫順」,為什麼?這是有原因的,從1905年第一列裝滿原煤的列車緩緩駛入哈爾濱到1928年,哈爾濱工業和居民用煤的唯一來源是撫順煤礦,那些黑色的煤炭為我們帶來光明帶來溫暖,撫順,對於我們這個地處寒冷地帶的城市太重要了。
  • 老哈爾濱人的甜蜜記憶:說說哈爾濱麵包
    雖然後來外僑陸續離哈,但麵包已與這座城市密不可分,影響深遠,成為哈爾濱多元文化遺留下的飲食遺產,大列巴、塞克、槽子麵包、列巴圈等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還是很多哈爾濱人家經常吃的食品,1988年臺灣導演凌風來大陸拍攝的紀錄片《八千裡路雲和月》,其中黑龍江一集中就記錄了街頭哈爾濱人排隊買塞克的畫面。時代變遷,很多哈爾濱傳統食品已不復當年風光,老口味更是成了記憶中的味道。
  • 28 年後,我們終於找到了「易知難」
    ●尋找「易知難」初聞「易知難」此名,腦中的幻想就不曾停。這該是多麼睿智的姑娘對自己的警示啊!前路不易,時刻警覺,未雨綢繆間輕描淡寫幾筆,盡述難。可天知道,「易知難」居然是本名。屬於「易知難」的百度搜索結果都已經有 229,000 個之多,也曾有人 po 出疑似現狀照片,卻也不知可信與否。
  • 愛上攝影,目之所及皆風景「朗讀者第十三期」
    愛上攝影,目之所及皆風景「朗讀者第十三期」All for you作者:酉陽法院 雷 琴朗誦:酉陽法院 王鶴立到這裡的人很少,我成為了第一個面試者,考題是拍攝一組《我眼中的西政》圖。懷揣著激動和興奮,小心翼翼地準備著,幾輪面試下來,我幸運地成為「軍訓師」中的一名新兵蛋子,開始扛著相機從南苑竄北苑,從北苑竄東苑,用心去定格屬於西政巾幗與鬚眉的青春韶華,也記錄著我自己的西政時光。
  • 《阿基拉》經典意義(下):日本泡沫經濟的「廢墟城市」末世寓言
    大友克洋作品中的城市變遷《童夢》以「團地」為背景,團地的來由是日本戰後的1950年代中期、經濟尚未重啟的年代,大約有四成的人每人享有的住宅空間只有2.5個塌塌米(約4平方公尺)。由於團地大多是大面積興建,其中有許多公共設施,就像城市當中的微型城市一般,人跟人之間不熟悉,甚至只能透過耳語、謠言認識鄰居。《童夢》的主題是某個公團住宅陸續發生兇殺案,最終,是公團住宅內的某位老人所為,他的成長過程是自小就帶著被孤立的創傷一路到老。《童夢》裡最驚人的畫面,應該是大友克洋透過細緻的畫筆勾勒出建築物的高聳以及人的渺小。
  • 被「慕殘者」跟蹤的女孩|故事FM
    「慕殘」是一種性嗜好,指一個人迷戀殘障人甚至想要變成殘障人,所以他們一般分為慕殘者、扮殘者和自殘者。在現在的各種研究中,還沒有證據證明慕殘是一種心理疾病。所以有些殘障人士也會和慕殘者談戀愛甚至結婚。但同時,也有很多的殘障人士反映,他們經常要忍受一些慕殘者的騷擾。
  • 有人怕買假鞋,還有人靠購買假鞋「盈利」?
    是的,你沒有看錯:有人靠買假鞋賺錢。近年來,隨著「球鞋文化」走向大眾化。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關注、上腳最新推出的球鞋。而球鞋文化「氛圍」發展到今天,年輕人的社交話題也經常在這一雙小小的球鞋上展開:這鞋什麼時候發售?那雙鞋值得買嗎?那雙鞋多少錢了?
  • 城市中的「鳥人」部落
    有人說這是因為城市裡已經沒有野生鳥類了,果真如此嗎?據統計,僅僅在北京市區內的幾大公園,一年就可以觀測到種類過百的野生鳥類。如何走入這個隱秘的精靈世界,這就要從觀鳥說起。猛禽——燕隼,北京地區夏候鳥(攝影/何文博)鳥類是飛翔在天空的精靈,也是自由的象徵。
  • 全國首檔武漢「戰疫」紀錄片:民胞物與 念茲在茲
    大事件下,身陷「孤城」的武漢人,彼此之間並不孤立。全國各地馳援入場之前,這座城被其中最勇敢的一部分人保護了起來。除了堅守崗位殞身不恤的醫護人員,武漢的志願者車隊開始行動,自救救人,互助守望,織成一張張網,維繫著這座城市毛細血管的通暢。
  • 歌聲與街頭:一所中學的「一二·九」記憶
    我們通過採訪親歷者後代,查閱當事人手稿、回憶錄及報刊文獻等方式,試圖呈現一所中學視角下的「一二·九」運動紀實:85 年前,南新華街上究竟發生了什麼。有人主張搞「責任內閣制」,學生會進行普選,每個班都作為一個「政黨」參加競選,哪個班得票最高就可以成為「執政班」,全權管理學生大事。高二 1 班為此志在必得。李德倫與李琦從附中初中起就是同班同學,現在也是高二 1 班的活躍分子。他的父親曾是京城小有名氣的辯護律師,為北京城內許多有錢人家打過官司,結交了很多社會名流,甚至曾幫陳獨秀躲過當局抓捕,人稱「三爺」。
  • 薛之謙 || 我的名字是,記憶清除者
    所有的事實都指向一個結論:有人在我之前,找到了我的每一個目標,並且把這些人都帶離了他們所屬的時空。……難道是有人拿到了我的名單,並且,在試圖阻止這次「清除」……如果是這樣的話……為什麼?這些人身份特殊嗎?沒有吧。他們,都不過是快要被徹底遺忘的普通人罷了。我隱約有種預感,或許在任務的終點……我可以找到答案。
  • 這些人,是「球鞋曬照」的罪魁禍首
    如果你關注街頭潮流,還喜歡球鞋,經常上國內外各大資訊網站、球鞋店鋪瀏覽消息,你肯定會對這樣的照片不陌生:一雙球鞋擺在水泥、柏油或木質的空曠地上,用幾乎與地面平行的極低正側面取景,焦點鎖定在球鞋上,周圍環境有點模糊,再搭配上某種「特定」的色調。有印象了嗎?沒錯,從潮流部落格到球鞋店鋪,如此的拍攝與呈現手法似乎已經成為「必備」設定。
  • Echo Method: 用「回音記憶」打造 nativelike 的語感
    雖然練習「跟述」比都沒有練習聽力好,可是實際上,訓練口譯技巧和訓練一般聽力與口說有滿大的不同。通常口譯學員的英語聽說能力在訓練前就已經很不錯,「一心多用」才是他們練習的重點。一般的語言學習者卻需要基本的聽力練習與發音指導。如果從聽到聲音到自己「跟述」之間的時間很短,沒有機會仔細聽發音,有些文法詞尾可能會漏掉,甚至字的意思也不一定都知道。
  • 從一款壽司說起,談談蘋果如何運用「熟悉的力量」?
    後來出現了一種名為加州卷的壽司(一說是由日本廚師 Ichiro Mashita 發明),它用美國人熟悉的蟹肉、小黃瓜和牛油果等食材取代了傳統壽司的餡料,再用鋪在海苔上的米飯將它們卷在一起。加州卷中唯一陌生的食材是海苔,而它被反卷在了壽司中。在「熟悉的力量」推動下,加州捲走上了更多美國人的餐桌,甚至還回歸日本成為了一種受歡迎的壽司品類(KaShuu maki)。
  • 用AirDrop傳照片!安卓被嫌「幹嘛不用iPhone」
    用AirDrop傳照片!安卓被嫌「幹嘛不用iPhone」 ▲iPhone無法透過AirDrop傳照片給安卓手機。iOS和安卓(Android)系統各有各的擁護者,兩者都問世已久,除了有一定的穩定性,缺點也一直都有在改進,不過,iPhone的「AirDrop」卻是安卓手機到目前都還沒有的,如果想要傳輸檔案,iPhone可以直接透過AirDrop來進行,而安卓用戶則只能在一旁乾瞪眼。一名網友就好奇,「一群iPhone在AirDrop,安卓仔在想啥?」
  • iPhone「實況照片」還能這麼玩,你都會用嗎?
    在 iPhone 6s 發布以後,蘋果為 iPhone 帶來了一個新的功能「實況照片」。這個功能可以記錄下拍照前後各 1.5 秒所發生的一切,並且它與普通照片的拍攝方式一樣,只需在相機中開啟實況照片開關,按下快門即可進行拍攝。
  • iPhone「實況照片」是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不用時如何去關閉?
    實況照片是一項非常實用的功能,可以捕捉拍攝畫面的前後 1.5 秒的畫面,使照片栩栩如生,但部分情況下,我們可能會在需要拍攝靜態照片的情況下誤開啟「實況照片」功能。不過好在 Apple 現在已經允許用戶為已拍攝的照片關閉實況顯示,我們來看看如何操作。如何關閉 iPhone 現有照片的「實況照片」顯示?
  • 在家裡辦個「遊戲派對」,怎麼就那麼難?
    不過和大家更加熟悉的「網吧開黑」相比,LAN Party 更加強調自己帶遊戲裝備,包括帶自己的電腦和外設等,舉辦場所通常在朋友家。在玩遊戲之外,LAN Party 還衍生出了 DIY 文化和極客文化。對於很多人來說,在朋友面前炫耀自己的 DIY 成果,分享最新購買的科技產品,可能會比單純打遊戲更有成就感。
  • 街頭文化聚集地 Lower East Side 有哪些被「忽略」的過往?
    凡事總有兩面,除了世人看到的黑暗負面,幫派文化在最陰暗的地方也開出了最「美」的花朵。20 世紀中的街頭幫派,穿著自己的標誌性的服飾,並參與催生了 Breakdancing、塗鴉藝術和 Hip Hop。但是隨著城市士紳化的到來,它們與城市中曾經充滿活力的街頭文化的某些方面一起消失了。
  • 攝影好書|《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生機勃勃的中國街拍
    於是,找出這本畫冊——《1980年代的城市記憶》細細品味閱讀。這本畫冊的作者是西安的攝影家趙利文先生,他與我同齡,15歲就入了攝影這行,痴心不改,堅持紀實攝影數十年,拍攝了很多上世紀80年代老西安的生活畫面,曾被攝影評論家蕭沉稱為「影像的清明上河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