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嘟嘟的肉兔,紅豔豔的火龍果,亮晶晶的葡萄……特色種養產業,讓鄂託克旗蒙西鎮鹼櫃村村民的幸福日子味更濃。
「扶貧項目款到沒,和湖羊賣家聯繫好了,明天一早咱動身!」「晚上村民大會說說村集體產業的事。」「你們家的兔子養得咋樣了?」……與鹼櫃村村主任李子亮採訪的1個多小時中,他的電話不斷。「現在政策好,村民們發展產業致富的積極性高,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李子亮說。
發展產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也是鄉村振興的長遠之計。農牧業現代化水平的不斷提升,讓廣大農牧民從土地上解放出來,發展特色產業有了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現在種地,從種到收全部是機械化,一年用在種地上的時間沒多少。就拿我家來說,今年種的24畝青貯玉米,以前收割僱人也要1個多月,現在我一上午就全收完了。」正在地裡指揮收割機收割玉米的鹼櫃村一社社長趙雲介紹說,「村民們現在用在種地上的時間少了,都搞起了特色種養業或在周邊打工掙錢,收入都非常不錯。今年,我家只我一個人種這24畝地,收入也近4萬元。像我們村搞果蔬種植的陳小平收入就更高了。」
鹼櫃村村民陳小平,搞葡萄、火龍果等果蔬大棚種植已是第5個年頭。「以前我在外面攬一些小工程,掙了點兒錢。近幾年,政府對農村和農民的扶持政策越來越多、力度越來越大。經過考察,決定回來搞果蔬大棚種植。」陳小平介紹,「我現在共5個大棚,一個大棚佔地一畝。大棚佔地都是政府按照『誰投資誰收益,誰投資誰擁有使用權』的原則免費提供的。目前,主要種葡萄、火龍果和油桃。一年5個大棚純收入40多萬元。」據了解,在蒙西鎮政府的支持下,由陳小平任法人成立了以穀物、蔬菜、花卉、水果、苗木等農副產品生產與銷售為一體的鄂託克旗盛農農業專業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建設種植大棚33棟,資產總額900萬元,並通過「黨支部+合作社+農牧戶」的利益聯結模式,帶動15戶貧困戶脫貧。
「我要把我們的果蔬做成精品,打響品牌。到那時,我們的果蔬可就值錢了!」說起下一步的發展,陳小平信心十足。
離開陳小平的種植基地,記者來到鹼櫃村村民王成的肉兔養殖棚。據介紹,2018年,王成在政府產業項目扶持下,成立了內蒙古奕軒兔業發展有限公司,開始發展肉兔養殖。走進王成500平方米的養殖兔棚,一排排兔籠中胖嘟嘟的兔子或靜臥,或竄來竄去,甚是可愛。「這是我去年8月份買進的400隻母兔,馬上就能產第一批子兔了,預計能產子兔3000隻。而且,我們也與客戶籤訂了固定的包銷合同,設定了最低收購保護價。這批母兔一年能出欄8批子兔,一隻兔子按市場最低價50元計算,一年我的純收入最低也有30萬元。僅這一批母兔的產值,我就可以收回全部成本。」王成滿臉喜色地給我們算著帳,「養肉兔好營生,不費事,而且收入高。我正在建一個800平方米的新養殖棚。致富奔小康的日子,我就全指望這些兔子了!」
鹼櫃村,一個黃河岸邊常住人口不足1500人的小村莊。趙雲、陳小平、王成,這些淳樸善良的農民,通過政府的引導與扶持,在自己的家園裡用雙手創造著他們祖祖輩輩嚮往的美好生活。
【來源:《鄂爾多斯日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