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潼關、劍閣天險如何變成了「馬奇諾防線」?

2020-12-23 江戶川小鳴

何為「馬奇諾防線」?話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為了防禦德軍的進攻,在東北部邊境構築了造價高昂、非常堅固的防線。這條防線被稱為「馬奇諾防線」。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繞過了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腹地,使這條防線失去了作用。其實,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國中,也有這樣的戰例。

戰例一:曹操擊敗關西聯軍。

割須棄袍於潼關

據《三國志·武帝紀》,建安十六年(公元211),馬超與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關西割據勢力聯合起事。曹操率軍西徵,與關西聯軍對峙於潼關。潼關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如果直接進攻,關西聯軍憑險固守,曹操很可能把這場戰爭打成持久戰。如果這時劉備進攻襄樊,孫權北進合肥,策應馬超,那麼,局勢將會對曹操十分不利。該怎麼辦呢?據《三國志·武帝紀》和《資治通鑑》,曹操暗中派遣徐晃、朱靈率一支部隊趁夜色在蒲阪津登陸,在黃河以西安營紮寨。隨後,曹操先北渡黃河,再從蒲阪津西渡黃河。之後,曹操率軍南下,進入關中,擊敗了關西聯軍。於是,之前的潼關險要,變成了」馬奇諾防線「。

戰例二:鄧艾偷渡陰平滅掉蜀漢。

鄧艾偷渡陰平

據《三國志·鄧艾傳》,三國後期,魏將鄧艾、鍾會等率軍伐蜀。蜀將姜維鎮守劍閣,憑天險阻擋魏軍,魏軍無法攻克。怎麼辦呢?鄧艾提出繞過劍閣,由其率軍走艱險難行的陰平小道去進攻蜀漢的中心地區。於是,鄧艾的部隊通過陰平小道到達江由,蜀軍守將馬邈投降。並且,鄧艾在綿竹擊敗了蜀將諸葛瞻軍。最後,蜀主劉禪向鄧艾投降。於是劍閣天險也成了」馬奇諾防線「。

那麼,在三國中,是否存在本應是」馬奇諾防線「的防禦陣地,由於進攻者水平的低下,使其真正發揮了防禦作用呢?據《漢晉春秋》,官渡之戰時,謀士許攸勸袁紹分兵進攻許都,迎接皇帝(漢獻帝),則大事可成。可是,袁紹不聽,非要把所有兵力都集中起來進攻官渡。在袁紹看來,自己兵多,曹操兵少;自己糧多,曹操糧少。所以,在官渡決戰中自己有必勝的把握。如此一來,本來可以成為」馬奇諾防線「的官渡,曹操卻能在此攔住袁紹主力。後來,曹操採納了許攸的計策,成功地襲擊了袁紹的糧倉,進而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官渡之hka

由此可見,無論是古代戰爭,還是近代戰爭,並不是每一個堅固的堡壘都必須直接攻克,關鍵在於其所鎮守的堡壘是否屬於必攻之地。如果碰到高明的將領,繞開堅固的堡壘,進攻其後方腹地,那麼,這個堡壘就有可能變成了"馬奇諾防線」。

相關焦點

  • 譽為天險的馬奇諾防線,法國人怎麼就看不到德軍會繞道而行?
    馬奇諾防線是法國人在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為防止德軍以後入侵而在其東北邊境修築了一條防禦體系。 從1928年開始建造,歷時12年建成,耗費50億法朗。整條防線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裡面擁有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等等,可以說是設施齊全。
  • 首批天府旅遊名縣巡禮劍閣篇|鎖定「天險蜀道·雄關劍門」,名縣...
    劍閣深存一千多年的歷史,內涵豐富獨特的關隘文化、蜀道文化三國文化、紅色文化等,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在歷史上起著重要作用,民諺曰:「打開劍門關,等於得四川」。【綜述】劍閣: 鎖定「天險蜀道·雄關劍門」精準發力「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五百裡山巒盡收眼底,三千裡雲煙直走燕秦,兩千多年前的五丁力士開山,燦爛的古蜀國文明之光從這裡照進——劍閣。
  • 二戰的真相:修建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到底圖啥?
    在巨大的傷亡面前,法國人口銳減,出生率低,出現了嚴重的兵員短缺,法國開始思考並且提出了"野戰炮兵掩護下的經過要塞加強的不間斷線性防禦",而馬奇諾防線就是這一理念的體現。當時政府修建馬奇諾防線時,得到了法國民眾的強烈支持。
  • 二戰中為何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依舊沒有擋住德軍的鋼鐵洪流
    我們可能都知道,在二戰西線戰場打響之前,法國政府曾耗費巨資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但是,這條堅固的防線為何也沒能擋住德國裝甲部隊的鐵蹄呢?下面,小編將在這裡一一為大家揭秘。按理說,法國馬奇諾防線依託堅固的工事進行抵禦,而在中段則自恃有阿登山區天險和馬斯河。
  • 鄧艾:放牛娃出身的軍事天才,三國最強八將之一,教科書奇襲滅蜀
    正是司馬懿的這一任命,決定了三國的最終走向!鄧艾獻計抑吳三國時期,諸葛亮北伐一直受困於糧草的問題。每次出兵只能速戰速決,司馬懿正是利用了這一點,採用拖延戰術來與諸葛亮消耗,最終把諸葛亮拖垮了。後期魏轉入對吳的攻勢,也存在糧草供應的問題,此時鄧艾向司馬懿提出了解決糧草問題的建議,徹底解決了此難題,為後來破吳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 「馬奇諾」防線的崩潰,擊垮了法國的抵抗意志
    馬奇諾防線外圍的超級巨炮當年,法國吹噓天地無敵的要塞防禦手法,首次面臨德軍軍隊形同虛設,並非法國的馬奇諾防線設計得不夠巧妙,而是,它設計的位置和形式上,原本就是一個天大的錯誤,德國軍事專家曾深入的研究過它的構建和位置地形,他們發現,正面是無法短時間攻破
  • 馬奇諾防線有多牛?巔峰時期的德軍也得繞道
    在二戰歷史上,馬奇諾防線的名聲可不太好。作為一條法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修築的防線,最終卻沒能發揮一點兒作用,德國人從其他地方繞道進攻法國,讓馬奇諾防線成了一條無用的擺設。但實際上,馬奇諾防線到底有多牛,估計很多人心裡都沒數。
  • 法國人經營多年的馬奇諾防線是怎樣的存在?
    馬奇諾防線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禦戰線1929年開工,1940年完工,結果半年多就被德軍從正面攻破,這條防禦展現被法國人寄予了太多希望,但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這場展現長達馬奇諾防禦工事大炮、堡壘、醫院、廚房、發電站是應有盡有,防線內的交通更是四通八達,甚至配備有電車運行的軌道。
  • 揭秘丨馬奇諾防線真的很牛逼麼?
    馬奇諾防線有多厲害,有可能對抗德軍的正面衝擊嗎?法國修築馬奇諾防線僅僅是因為一戰思維使然嗎?同樣打過一戰的俄國,戰爭結束後拼命工業化,為下一次世界大戰做準備。現代化程度更高的法國,難道沒這種眼光和覺悟?
  • 馬奇諾防線,是個人都知道能繞開,為何英法還是讓德國鑽了空子?
    馬奇諾防線,是二戰之前法國在德法邊境修築的一條長達數百公裡極為堅固的防線,整條防線上的防禦工事均是有鋼筋混凝土構成,號稱是「不可逾越的防線」!然而馬奇諾防線僅僅覆蓋了德法邊境接壤地區,卻沒有完全覆蓋法國東北方向與盧森堡、比利時接壤的地區,這是這一防線存在的明顯漏洞。
  • 盤點全球沒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防線成代表,長城也上榜
    當人們提到軍事防線時,或許站在中國人的立場來講,長城一定是首選,萬裡長城擁有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美譽。當我們從萬裡長城的設置和布局方面進行分析時,就能知道,長城全部是依山而建的,並通過修建牆體橫斷整個山谷形成屏障,其修建選址往往都是些懸崖峭壁之地,幾乎都是選在雙方軍事力量比較集中的緩衝地帶建造。
  • 西方的馬奇諾防線,東方也有。但是,留給後人的歷史思考大不相同
    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早就失去了它應有的軍事價值,現已成為法國、德國邊境線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不管人們對馬奇諾防線遺址有如何觀感,它的確像中國的長城一樣,成為了一種特有的歷史文化景觀。長城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遺存,馬奇諾防線則是法國的一種現代文化的展現。
  • 如果當年德軍硬剛馬奇諾防線,二戰結局會怎樣?德國將被法國擊敗
    為了防範德軍鐵騎再次入侵法國,法國人動用巨資修建了舉世矚目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橫跨全部法德邊境,並延伸至比利時境內,幾乎隔絕了德國可能的地面入侵,法國人也因為這條防線的修建而感到心安,從此在軍備上開始鬆弛。而二戰爆發後,一切出乎法國人意料,德國人居然繞過法德邊境的馬奇諾防線,轉而從防守薄弱的比利時和盧森堡南部阿登山區一路南下,迅速以閃電戰逼降了法國!
  • 話說二戰:馬奇諾防線很強大,卻有「巨大漏洞」,實際沒有修完
    「沒被攻破」的馬奇諾防線,存在「巨大漏洞」馬奇諾防線自1928年起一直到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高達50億法郎,事實證明,馬其諾防線在許多方面是很難攻克的,德軍在馬奇諾防線進行了多次偵察。認為無論從時間上或資金上,都不允許法軍用這種防線來保衛國家,事實證明法國邊防上仍存在著極大的疏漏。
  • 法國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德軍面前不堪一擊,真的是毫無作用嗎?
    東方的萬裡長城護佑著華夏文明的聖火,延綿不息,與之相對應的,坐落於亞歐大陸西端的法國馬奇諾防線,也是以堅實綿延著稱,但是開戰之後,法國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德軍面前不堪一擊,真的是毫無作用嗎?首先馬奇諾防線並非戰爭後史學家說的那樣華而不實,它的存在對於法國來說,是有極大的防禦價值以及戰略縱深價值。法國耗巨額之資,歷數十年之久,不可能沒有作用。
  • 二戰法軍陸軍如此強大,還有馬奇諾防線,為何這麼不堪一擊?
    二戰法國,陸軍號稱世界第一,擁有超過94個師團軍力,坦克數量超過3000輛,各種類型作戰飛機達到16000多架,當時德軍進攻法國時出動了141個師,超過7400門各種大炮,2400數量坦克,以及5600多架各類飛機。而法國方面除了自身擁有94個師團外,還有盟軍支援的50個師團,外加法國還擁有世界第一堅固的防線馬奇諾!
  • 關於馬奇諾防線的11個驚人事實
    法國政府於是決定,在法德邊境修建一堵高牆,這就是所謂的「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因法國戰爭部長安德烈·馬奇諾而得名。他在1920年代向政府施壓,要求國家為這一邊防設施撥款。這條280英裡(450公裡)長,布滿了碉堡、掩體和地道的防線一旦建成,其規模相當可觀。然而,法國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防線,在面對德國入侵時竟形同虛設:1940年,德國的坦克裝甲師團取道比利時,繞過了馬奇諾防線。
  • 二戰:如果德國沒有繞道阿登森林,能否攻克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
    事實上,希特勒此舉是非常明智的,英法兩國不僅在邊境線上布置了重兵,法國在德法之間還構築了人類史上偉大的軍事工事-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線在二戰前足以阻擋千軍萬馬的進攻。 ,全長390多公裡,不僅僅擁有堅不可推的混凝土工事,在各個掩體內還有數不勝數的巨型火炮,當然既然是防線,法國早就為德國坦克集群設置好了反坦克壕、路障等多種針對措施,法國人對馬奇諾防線非常放心。
  • 馬奇諾防線究竟有多強?5800個工事密密麻麻,難怪號稱無法攻破
    有人說馬奇諾防線能和中國長城相比,是長城的加強版,可以用來阻擋敵軍的大型機械化部隊及大型武器。深深的壕溝,能讓坦克和大型機械在對方有人防守的情況下上不去。使敵軍機械化部隊失去戰鬥力。二戰時法國人自信地認為德國不可能打過來,他們是安全的。
  • 潼關之最丨「潼關」見於史冊的第一場大戰 —— 曹操與馬超之戰
    潼關之戰是曹操與韓遂、馬超為首的西方群雄發生的戰爭。韓遂是西涼地區名人,曾被義軍劫持,後推舉為首領,擁兵割據一方長達數十年。馬超,字孟起,扶風茂陵人,馬騰之子,三國時期蜀漢大將。遠在曹操與袁紹相爭之際,韓遂與馬騰就皆歸順於曹操。起初韓遂與馬騰比較和睦,並結為異姓兄弟,同鎮西涼,逐漸成為關中軍閥中勢力最強大的兩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