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的馬奇諾防線,東方也有。但是,留給後人的歷史思考大不相同

2020-12-23 騰訊網

世界上任何一種人文景觀,都有著它的歷史文化背景。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早就失去了它應有的軍事價值,現已成為法國、德國邊境線上的一道獨特的風景。

不管人們對馬奇諾防線遺址有如何觀感,它的確像中國的長城一樣,成為了一種特有的歷史文化景觀。長城是中國古代文化的遺存,馬奇諾防線則是法國的一種現代文化的展現。

馬奇諾防線內部構造剖面圖

它們雖然都源於軍事,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馬奇諾防線自1928年開始修築,至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馬奇諾防線是現代軍事要塞的一大發明,是法國人的傑作。

儘管馬奇諾防線沒有發揮其應有的軍事防禦作用,但卻給世界留下了諸多的軍事戰略思考。

從抵禦外國或者說外族侵略,保家衛國的角度來看,它同中國的古長城的歷史作用一樣,是國家主權、民族利益神聖不可侵犯的象徵。

馬奇諾防線外觀之一(圖示)

馬奇諾防線涉及到歐洲的國家關係、民族關係,也反映著歐洲乃至世界的歷史發展格局。

與此同時,它涉及到法國、歐洲乃至世界的軍事史,尤其是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史。涉及到軍事思想、戰略戰術、軍事地理、軍事工程等軍事科學。

馬奇諾防線內景(圖示)

還涉及到建築風格、建築模式、建築技術和建築材料等建築科學。另外,它也涉及到教育領域,因為它存在的本身就具有警示作用。

馬奇諾防線是進行維護世界和平教育的基地。馬奇諾防線已經是法國和歐洲乃至世界的文化遺產,有著重要的歷史價值。

無獨有偶,在中國境內也有一道馬奇諾防線,那就是侵華日軍在我國東北、內蒙古地區構築的地面陣地和地下要塞。侵華日軍稱其為「東方馬奇諾防線」。

東寧要塞(圖示)

但是,它不同於法國人在法國領土上修築的馬奇諾防線。它是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了稱霸中國乃至亞洲,而強迫中國勞工在中國領土上修築的非正義的產物,是強權政治的遺蹟,是殖民文化的結果。

日本關東軍構築的「東方馬奇諾防線」,蜿蜒在東起吉林琿春,中部經過黑龍江省東北部邊境,西至內蒙古海拉爾的近5000公裡的國境線上,主要由十幾處「築城要塞」組成。

雖然侵華日軍在撤退之際,對「東方馬奇諾防線」進行了銷毀性的破壞,但還是有大量的地上和地下的工事遺留了下來。

沉睡了半個多世紀後,才為世人所知曉的「東方馬奇諾防線」,中國人民為它付出了慘重的生命代價。如果說,1937年12月的「南京大屠」是侵華日軍在光天化日之下的惡行,那麼,「東方馬奇諾防線」就是他們在遮羞布下的罪孽。

被奴役的中國勞工(圖示)

在「東方馬奇諾防線」的修築過程中,被屠殺的中國人的數量遠遠超過三十萬。據有關史料統計,不少於一百二十萬。侵華日軍往往在每一處要塞完工之後,或通過毒藥注射、或利用酒菜下毒致勞工以死地。還有許多勞工死於他們的槍口之下。

當我們面對隱藏於山野地下半個多世紀的「東方馬奇諾防線」時,我們應該反思。反思侵華日軍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的災難。在向前看的同時,也不要忘了回頭看看我們的父輩曾經的慘不忍睹的歷史。

「東方馬奇諾防線」不必要與歐洲的馬其諾防線一較長短,它所滲透著的強烈的警示教育效應,在亞洲乃至全世界範圍內都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它的內涵足以讓世界人民認知、感受到維護世界和平、掃除一切和平障礙的重要性。

世界的主題——和平

「東方馬奇諾防線」與法國的馬奇諾防線有著本質的區別。「東方馬奇諾防線」所具有的殖民性質、侵略特性,決定了其沉重的歷史感及警示教育特性。因此,「東方馬奇諾防線」更加值得人們保護、研究。

今天,侵華日軍構築於中國境內的「東方馬奇諾防線」,已經作為日本侵略者的歷史罪證,載入了中國,乃至世界的歷史史冊。

主要參考文獻:《秘錄 虎頭決戰實錄》(岡崎哲夫)、《遠東的勝利》(弗諾特欽科)

相關焦點

  • 揭秘丨馬奇諾防線真的很牛逼麼?
    鋼筋混凝土構築的馬奇諾防線並沒能阻擋德國人掛著履帶的鋼鐵駛入巴黎二戰中真正發揮過作用的大規模防線,只有橫在義大利中部的冬季防線起過作用,盟軍為了突破冬季防線付出了相當大的代價,比如著名的卡西諾戰役。 史達林防線的殘垣斷壁並未能阻擋德國人前往莫斯科的腳步但是馬奇諾防線到底牛逼不牛逼呢?單純從工事和防線的構築來看,確實很牛逼,但是從防線構築背後的戰略思想來看,實在是太蠢了,法軍實在是太低估德軍的想像力了。
  • 法國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德軍面前不堪一擊,真的是毫無作用嗎?
    東方的萬裡長城護佑著華夏文明的聖火,延綿不息,與之相對應的,坐落於亞歐大陸西端的法國馬奇諾防線,也是以堅實綿延著稱,但是開戰之後,法國修建的馬奇諾防線,德軍面前不堪一擊,真的是毫無作用嗎?首先馬奇諾防線並非戰爭後史學家說的那樣華而不實,它的存在對於法國來說,是有極大的防禦價值以及戰略縱深價值。法國耗巨額之資,歷數十年之久,不可能沒有作用。
  • 二戰的真相:修建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到底圖啥?
    二戰歷史中,提起馬其諾防線,許多人都會認為這完全就是法國的一個「笑話」。法國耗時數年,花費大量的財力、物力修建的固若金湯的軍事防線,結果卻被德國繞道,讓德軍在3個月內就將法國滅亡,確實顯得可笑。但是,歷史的真相往往並不是我們所認知的。二戰時期的「馬其諾防線」,絕非一無是處。
  • 盤點全球沒用的軍事防線:馬奇諾防線成代表,長城也上榜
    軍事防線在每個戰場上都會出現,軍事防線有大自然提供的地形優勢,也有士兵修築的戰壕等,不過從世界上看,我們可以修建出很多的軍事防線,但是幾乎所有的防線在戰爭中都會被損壞,特別是一些花費大量人、財、物建造的,最後都淹沒在歷史的長河中。
  • 「馬奇諾」防線的崩潰,擊垮了法國的抵抗意志
    ,但是,它的後防線實在太脆弱。整個馬奇諾防線不可謂不強隊,不堅固,它從1929年開始修建,隨著防線的改進和擴建一直持續到1930年後期才搞完一期工程。為了建造這一防線,法國政府花費了約33億法郎。它有142個地堡,352個地下掩體,5000餘個碉堡;它還使用了150萬立方米的混凝土和超過15萬噸鋼鐵,這些鋼材足以建造5300輛B1重型坦克或5艘大型戰列艦。
  • 馬奇諾防線有多牛?巔峰時期的德軍也得繞道
    在二戰歷史上,馬奇諾防線的名聲可不太好。作為一條法國耗費無數人力物力修築的防線,最終卻沒能發揮一點兒作用,德國人從其他地方繞道進攻法國,讓馬奇諾防線成了一條無用的擺設。但實際上,馬奇諾防線到底有多牛,估計很多人心裡都沒數。
  • 法國人經營多年的馬奇諾防線是怎樣的存在?
    都說最有效的防禦就是進攻,但是在二戰時期的法國人卻不這麼認為,天性浪漫的法國人被一戰打怕了,害怕戰爭破壞他們的和平,於是在當時的法國人眼裡,防禦戰和陣地戰才是最好的戰鬥方式。馬奇諾防線於是就有了著名的馬奇諾防線,這條防禦戰線1929年開工,1940年完工,結果半年多就被德軍從正面攻破,這條防禦展現被法國人寄予了太多希望,但是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這場展現長達
  • 東方的馬奇諾防線 抗戰正面戰場最悲慘戰役
    永濟市廣播電視臺 官方發布平臺 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 中條山歷史上就是一座名山,《史記·封禪書》記載:自華以西,名山七,一曰薄山。薄山者,襄山也,亦中條之異名。同樣,《穆天子傳》也記載:(周穆王)東巡自河首襄山。襄山即是中條山。
  • 二戰中為何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依舊沒有擋住德軍的鋼鐵洪流
    我們可能都知道,在二戰西線戰場打響之前,法國政府曾耗費巨資打造了一條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但是,這條堅固的防線為何也沒能擋住德國裝甲部隊的鐵蹄呢?下面,小編將在這裡一一為大家揭秘。按理說,法國馬奇諾防線依託堅固的工事進行抵禦,而在中段則自恃有阿登山區天險和馬斯河。
  • 林總赴蘇會議:馬奇諾防線是無用擺設,史達林:1人頂15個將軍
    如果說十大元帥中哪一位最厲害,恐怕爭論個十天半個月也沒有結論,但是要說十大元帥中最有前途、最有潛力的,那莫過於林總了,在解放戰爭中,林總讓四野的名聲響徹雲霄。1955年,林總被授予元帥銜時,也不過四十多歲。林總不僅在國內戰場上運籌帷幄,就連國際戰場,林總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
  • 二戰:如果德國沒有繞道阿登森林,能否攻克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
    而法國對德國的軍事實力還只能通過德國閃擊波蘭而所知一二,德國才有機會在英法兩國面前大做文章,我們都知道德國在閃擊波蘭後便迅速謀劃向法國動手,德國當時的策略是進攻西歐,陳兵百萬進攻荷蘭、比利時,這讓英法兩國的視線聚焦於荷蘭,英法甚至派重兵與德軍在荷蘭糾纏,豈料德國的目標並不在此,希特勒密令德軍繞道比利時與法國交界處的阿登森林,出現在了法國的背後,接下來的戰鬥我們都清楚了,英法聯軍一敗塗地,逃至敦刻爾克上演了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大潰退
  • 三國時潼關、劍閣天險如何變成了「馬奇諾防線」?
    何為「馬奇諾防線」?話說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法國為了防禦德軍的進攻,在東北部邊境構築了造價高昂、非常堅固的防線。這條防線被稱為「馬奇諾防線」。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繞過了馬奇諾防線,進攻法國腹地,使這條防線失去了作用。其實,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國中,也有這樣的戰例。
  • 話說二戰:馬奇諾防線很強大,卻有「巨大漏洞」,實際沒有修完
    「沒被攻破」的馬奇諾防線,存在「巨大漏洞」馬奇諾防線自1928年起一直到1940年才基本建成,造價高達50億法郎,事實證明,馬其諾防線在許多方面是很難攻克的,德軍在馬奇諾防線進行了多次偵察。認為無論從時間上或資金上,都不允許法軍用這種防線來保衛國家,事實證明法國邊防上仍存在著極大的疏漏。
  • 二戰法軍陸軍如此強大,還有馬奇諾防線,為何這麼不堪一擊?
    而法國方面除了自身擁有94個師團外,還有盟軍支援的50個師團,外加法國還擁有世界第一堅固的防線馬奇諾! (德軍在北歐之役結束後同樣也需要休整和擴充,雖然不可能從40年休息到41年末,但是結合當時德軍剛剛從波蘭撈到的戰爭紅利和消化波蘭的抵抗勢力的狀況以及德國自身的經濟危機來看,40年的確早了……) 當法國還在幻想把戰場推到比利時,德國提前下手了。
  • 法國知道德軍能夠繞開馬奇諾防線,為何不延伸布防到比利時
    馬奇諾防線是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了防範德國的入侵而在其東北地區的法德邊境修築的防禦工事系統。在一戰期間,法國軍方非常推崇大規模進攻戰,結果在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中損失慘重。從此法軍逐漸摒棄了進攻戰法,轉而青睞於另一套極端戰法理念,即完全防禦。
  • 關於馬奇諾防線的11個驚人事實
    法國政府於是決定,在法德邊境修建一堵高牆,這就是所謂的「馬奇諾防線」。馬奇諾防線因法國戰爭部長安德烈·馬奇諾而得名。他在1920年代向政府施壓,要求國家為這一邊防設施撥款。這條280英裡(450公裡)長,布滿了碉堡、掩體和地道的防線一旦建成,其規模相當可觀。然而,法國這條令人望而生畏的防線,在面對德國入侵時竟形同虛設:1940年,德國的坦克裝甲師團取道比利時,繞過了馬奇諾防線。
  • 如果當年德軍硬剛馬奇諾防線,二戰結局會怎樣?德國將被法國擊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雖然以法國勝利,德國戰敗而告終,但是整個世界大戰的大部分作戰區域都在法國境內,法國慘勝所受到的損失實際上比德國戰敗所受到的損失更為巨大。▲馬奇諾防線反坦克防線事實上德國在進攻法國時採取了三路分兵的策略,其中主力的中路和北路主要為了從阿登森林地區迂迴進入法國境內以及切割包圍當地的英法聯軍。在這兩條防線,德國充分發揮了閃電戰的優勢,以嫻熟的空地配合迅速擊潰英法比利時等國軍隊,數十萬人被迫開始了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
  • 馬奇諾防線,是個人都知道能繞開,為何英法還是讓德國鑽了空子?
    馬奇諾防線,是二戰之前法國在德法邊境修築的一條長達數百公裡極為堅固的防線,整條防線上的防禦工事均是有鋼筋混凝土構成,號稱是「不可逾越的防線」!然而馬奇諾防線僅僅覆蓋了德法邊境接壤地區,卻沒有完全覆蓋法國東北方向與盧森堡、比利時接壤的地區,這是這一防線存在的明顯漏洞。
  • 馬奇諾防線,人人都能想到德軍會繞道後方,為何法國卻沒想到呢?
    二戰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為宏大的戰爭,雖然同盟國取得了這一場戰爭的勝利,但是同樣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為首的軸心國,一度也取得了極高的主動性,在1940年到1941年,納粹德國的鋼鐵洪流可以說是在歐洲大陸上暢行無阻,他們之所以能夠如此,自然和另外一個國家離不開關係。
  • 譽為天險的馬奇諾防線,法國人怎麼就看不到德軍會繞道而行?
    馬奇諾防線是法國人在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為防止德軍以後入侵而在其東北邊境修築了一條防禦體系。 從1928年開始建造,歷時12年建成,耗費50億法朗。整條防線由鋼筋混凝土建造而成,裡面擁有大炮,壕溝,堡壘,廚房等等,可以說是設施齊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