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怕鬼」,當孩子說我怕時,你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2020-12-23 橙爸聊娃

孩子經常說:「媽媽,我怕,有鬼。」這個時候,第一時間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值得信任」,比對孩子:「說不怕,沒有鬼。」重要得多。

3~6歲的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會有想像中的「朋友」。孩子可以跟這位「朋友」互動,有時候會看到孩子,自言自語,跟這個「朋友」玩得很開心。

民間有一種說法「小孩子能看見鬼」其實這都是孩子的想像力豐富,欠缺理性的認知能力。側面說明孩子的想像力天馬行空,不受約束。

否定式回應會讓孩子越黏人

孩子說怕「鬼」的時候,通常我們的第一反應是說:「不怕,哪有什麼鬼。」這種否定式的回應,是在否定孩子真實的感受,阻止孩子獲取安全感的權利。長期否定式的回應,會讓孩子越來越難哄,越來越纏人。孩子更加沒有安全感,就會更加恐懼,更怕「鬼」。

孩子說有「鬼」的時候,我們不要太緊張,平靜地回應孩子。幼兒需要通過父母的回應,和反饋去理解,他周圍的環境。如果我們表現太緊張,孩子會做錯誤的解讀,以為自己處於危險的地方,會讓孩子更加恐懼。

引導式提問了解孩子具體的原因

孩子的詞彙量以及語言能力有限,對於具體恐懼的事物,不能準確地表達。只能用籠統的概念,如「鬼」去表達他們的恐懼。這個時候,就需要我們父母採用引導式提問,了解孩子具體害怕的東西。比如問孩子「你不喜歡,晚上房間太黑嗎?」,「臥室的衣帽間,你看的害怕嗎?」,「你怕今天動畫片裡的狼嗎?」

孩子某天突然說害怕鬼,這個轉折點,我們就要發掘產生恐懼的原因。考慮回想一下,這一兩天,孩子有沒有遇到特別重大的事情,或者有沒有見過什麼人,經歷過什麼事,或者看過什麼動畫片,從中去尋找孩子害怕的東西。

不要以成人的認知,去評判孩子害怕的東西

孩子的認知能力有限,和我們成人有非常大的差距,不要以大人的認知水平,去評價孩子害怕的東西。否定孩子的感受說:「這個沒有什麼可怕的。」否定孩子的感受會讓他產生孤立感,從父母這體會不到安全感。

我女兒兩三歲的時候,特別害怕伸縮球。原先我也想不明白,伸縮球到底有什麼可怕的。後來查閱育兒書籍,觀察女兒其他害怕的東西。才明白伸縮球,突然從小膨脹到非常大的狀態,超出了她的認識範圍,未知才是最可怕的。

用故事覆蓋孩子害怕的東西

無論哪種文化,哪個國家都有神話故事,比如牙仙子、聖誕老人。這些童話故事,都有一個美好的結尾。用童話故事去包裝孩子害怕的東西。

之前女兒孩子伸縮球,我就編了個故事:伸縮球亂發脾氣,所以肚子越鼓越大,我們告訴球球不要亂發脾氣,不生氣肚子就會變小嘍。故事孩子非常容易接受,後面女兒就敢觸碰伸縮球,也不害怕了,摸著伸縮球說:「球球你不要生氣,不然肚肚會變大的。」

故事能夠覆蓋孩子的恐懼,還能引發孩子對價值觀、行為準則的思考,促進孩子想像力發展,一舉多得。

最重要的一點是先接受孩子的情緒,再解決問題

當孩子表示害怕的時候,首先要告訴孩子。媽媽理解你的感受,只有孩子的情緒感受被我們接納了,父母后面的安撫跟解釋才是有效的。

孩子的情緒沒有被接納時,孩子的精力,都在與恐懼對抗被消耗。我們再多的解釋和安撫,孩子都是聽不進去的。孩子無論是發脾氣、難過、害怕。我們首先需要做的是,讓孩子明白,我們感受到了他的情緒,接納孩子的情緒後再解決問題。

相關焦點

  • 「媽媽,我怕黑」,當孩子說出這句話,當媽的第一反應很重要
    我照例對她說:「別怕,媽媽在這裡,怕黑媽媽給你開小燈睡好不好?」湯圓搖了搖頭:「我要跟媽媽睡,跟媽媽睡我就不怕黑了!」我突然覺得很無力,說了這麼多次鼓勵她的話,看來她是一句也沒聽進去,「別怕」反而讓她更加恐懼了。
  • 孩子請你記住:天底下所有的媽媽都是膽小,怕你哭、又怕你不哭
    文/蘭媽談育兒孩子,你可知道從你出生那一刻開始,媽媽就變成了這個世界上最膽小的人產房疲憊時我怕你哭、又怕你不哭我怕你穿得少,又怕你太熱我怕護士沒輕沒重,又怕自己搞不定幼童時我怕你走路太晚、又怕你走路太快摔跤我怕你太餓、又怕你吃得太多我怕你交不到朋友
  • 從心理學層面來看「鬼」:為什麼你會怕鬼?鬼又是個什麼玩意?
    讓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在我小時候,我親戚家一個剛出生沒多久的孩子天天哭,家裡人怕這樣哭下去,會哭出什麼毛病來,於是我奶奶就說:可能是撞鬼可,需要請法師來做做法,可見鬼是多麼的深入人心了。其實這個和鬼有一定聯繫,但是這個鬼不是人死亡後變成的鬼,而是嬰兒的一種投射行為。這種投射又是什麼?投射其實是一種防禦機制,是把自己的性格、態度、想法和欲望,放到別人身上去。
  • 孩子睡覺怕鬼,不敢一個人睡,怎麼辦?
    「我家孩子今年7歲了,特別怕黑怕鬼,不敢一個人睡,怎麼安慰都不行,睡覺不讓關燈關門,一丁點聲音就害怕的不行,怎麼辦呢?我都快愁死了」這是一位7歲孩子的媽媽近日來的困擾。相信很多人小時候都有特別害怕鬼或者怪物的經歷,怕的一到晚上睡覺就把自己捂在被窩裡,即使是滿頭大汗,也不敢將頭露在外面,生怕有什麼東西在被子外面。有時候迫不得已要去上個廁所,也會緊張兮兮的過去開燈,然後再用百米衝刺的速度跑回被窩!如何讓孩子克服恐懼呢?跟著喜孩子嬰兒車一起來看看吧。
  • 「媽媽,沒人和我玩!」當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做法很重要!
    1前兩天,帶蛋蛋到小區裡放風,看到一個小男孩正和媽媽鬧彆扭。「他們不和我玩,我也不要和他們玩」。小男孩氣哄哄地朝媽媽吼道。不僅不能這樣命名,如果家長隨意給孩子貼標籤,還會給孩子造成錯誤的認知:其一,焦慮這種情緒是不被允許的;其二,社交是非常艱難的,而我做不好;其三,社交比什麼都重要。
  • 孩子怕黑又怕鬼,孩子膽子變小的源頭是什麼?父母應該從根源抓起
    要想解決小寶寶的怕黑和怕鬼的情況,就要明白孩子膽子變小的源頭,從而幫助寶寶消除恐懼心理。5歲「小男子漢」離不開媽媽,一關燈立馬變身「帕瓦羅蒂」小孫有一個5歲的兒子,這兩天小孫發現孩子的表現有點奇怪。先是晚上害怕去上廁所,哪怕廁所僅僅離著臥室很近的距離,孩子也會讓小孫陪著一起去,就連半夜上廁所,寶寶也會搖醒小孫,讓媽媽陪著。小孫問寶寶,為什麼會害怕自己一個人上廁所呢?孩子說晚上走廊比較暗,萬一從空中出現一個怪獸怎麼辦呀。
  • 孩子,我盼著你快點長大,也怕你長大
    有人說,我期望孩子快些長大,但又害怕他太快長大。曾經,我想,這不是矛盾嗎?可當時間走得太快,孩子眨眼兩三歲時,我也深深陷入過這樣的恐慌中!因為,孩子已經在為離開我而做準備,而我卻不得不放手!那一刻她真的不想要孩子長大,害怕他長大了,就飛走了。當孩子還小時,每個媽媽都該抓緊陪伴的時間,因為:多幸福,我們彼此把對方當做了最重要的人!多慶幸,媽媽還是你的全世界。
  • 因為怕鬼,我被送進精神病院:怕鬼的人,潛意識都在害怕什麼?
    01你害怕不是鬼而是你內心的秘密其實,怕鬼只是表象,真正的恐懼藏著她的潛意識裡。心理學認為,我們日常「有意識」的念頭佔 5%,只是冰山一角,其餘 95% 都是隱藏在水下的潛意識。人性的秘密,大多都藏在潛意識裡。
  • 別問我當媽什麼感受,我怕把自己說哭,職場媽媽帶娃記
    當我從產房出來,聽到孩子哇哇大哭的那一刻,我才真實感受到我當媽媽了,我的小天使降臨了,看著她的小臉蛋,心裡想著,只要你好好的,媽媽多辛苦都沒有關係。想了很多次要不要辭職當全職媽媽,在家裡好好的帶娃,可是心裡又怕沒有工作就沒法獨立,怕與老公脫離沒有話說,也怕與這個世界脫軌,最後還是決定去上班。你說職場媽媽很勇敢,可是那些你不知道的職場媽媽的心酸都是什麼樣的吶?餵奶的痛苦有一種痛,叫哺乳期餵奶時的痛,經歷過哺乳期的媽媽應該都知道,給孩子餵奶真的很痛苦。
  • 寶寶愛閱讀:我不敢說我怕被罵繪本
    作者:寶寶知道 Max的媽媽《我不敢說,我怕被罵》繪本莫伊拉有好多事都不敢告訴爸爸媽媽:一個又一個小秘密,被莫伊拉塞進了肚子裡,她不敢告訴爸爸媽媽,怕他們會生氣,可到最後,秘密在肚子裡消化不了,莫伊拉連飯也吃不下,肚子好難受!莫伊拉該怎麼辦呢?
  • 以前怕墳覺得那裡面是鬼。自從有了親人躺在那裡我才明白鬼不可怕
    以前怕墳覺得那裡面是鬼自從有了親人躺在那裡我才明白原來小時候害怕的鬼是別人日思夜想卻再也見不到的人我是聽著長輩老人講的鬼故事長大的。每次那個長輩對我都很包容。見了面都跟我說一會話,教育我很多,小時候也算疼我、為人比較大氣,什麼都捨得給我吃,照顧小輩的那種。
  • 俗語「近怕鬼,遠怕水」是什麼意思,對現在有什麼警示意義?
    近怕鬼,遠怕水"之中所說的世人兩怕也不例外。近怕鬼近怕鬼,一般的人認為只有一種意思,那就是迷信中所指的鬼。其實不然,其中的含義有兩種。第一種意思是迷信中的「死鬼」。這是當時的人們受當封建迷信的影響,對精神世界的一種愚昧認識。
  • 擔心被區別對待,寶媽剪掉孩子衣服標籤:我怕老師偷看
    但是也有部分家長,對於自己孩子將要前往的新環境暗含一絲擔憂。擔心被區別對待,寶媽剪掉孩子衣服標籤:我怕老師偷看萱爸有位朋友,孩子還沒出生,就開始打聽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還沒等小萱媽媽反應過來回答她的問題,朋友已經自顧自地接著說了下去:「我看網上有人這麼說的,挺擔心的,想想還是把兒子衣服上的標籤先剪了,我怕老師會偷看,然後對我家孩子區別對待。」
  • 媽媽:聊天時加上這個表情,提高情商,兒子:我不敢,我怕被打
    導語:媽媽:聊天時加上這個表情,提高情商,兒子:我不敢,我怕被打現在大家在網上交流的話,最常用到的肯定就是各種的表情了。因為表情可以直接地表達自己心裡所想的。但是隨著現在的網友的想像力都是非常的豐富的。很多人的表情包都已經不是當初的那個意思了。
  • 「我怕我不行」孩子不敢「做選擇」,很可能是「焦點效應」在作怪
    不過這個世界上的確有一些孩子,總是害怕自己不行,也不敢做選擇。我身邊的劉女士就因為這件事情而感到困擾,那就是孩子不論做什麼事情的時候,都不敢去做選擇。這一天孩子在玩拼圖,拼圖對於孩子來說是非常困難的,劉女士為了讓孩子繼續完成拼圖,所以對孩子說:「寶貝加油,媽媽相信你一定可以成功的。」
  • 當媽的最怕就是看見孩子打針了,孩子沒哭,媽媽心就痛了
    其實就是我們平常說扎手指、抽血的地方。這天,奶奶帶著自己家的小孫女去醫院看病。就看到這樣的一個場景:奶奶跟小孫女在檢驗區排隊等著扎手指,在長長的隊伍前頭,就有那麼一個孩子,在大聲的叫喊著:媽媽,我怕疼!!啊~~~!我不扎手指啊!另一邊,一個中年老母親,以高几度的聲音回應著孩子:痛啥痛!一下就好了!怕痛的就不是好孩子了!坐下!
  • 媽媽我害怕!解決孩子膽子小問題,方法你用對了嗎?
    經常跟一起遛娃的寶媽們一起聊天,每當讓小寶貝們自己獨立去完成某件事情的時候,他們總是會脫口而出「媽媽 我害怕」,這也是我們家yoyo的日常,走在路上看見小動物會怕、晚上睡覺時候看見黑影也會害怕、獨自一個人外出也會害怕、面對孩子這種怕陌生人、不敢獨自外出、不敢獨自睡覺等行為,很多家長只知道批評和訓斥孩子
  • 「你說你怕鬼,可害你的都是人」:別低估了人性,別高估了人心
    在網上,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你為什麼要怕鬼,害你的全是人。 我們人都懼怕這世間所「未知」的存在,比如說黑暗中的事物,比如說「鬼」。 「你說你怕鬼,可害你的全是人」 我們總有一種想法,那就是一旦出現了問題,不是怨恨上天,就是埋怨自己的運氣不好。
  • 臨泉單親媽媽病危是對孩子說:我不畏懼死亡卻怕你羽翼未豐無人護
    每個人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便沐浴著母愛帶來的溫暖,終其一生,我們都將與她相依為命,於是才有了你養我小,我養你老的親情傳承。近日,安徽省臨泉人民醫院的那段視頻感動了無數中國人,一位身患絕症的單親媽媽,在生命的最後時刻緊緊握住11歲兒子的手不放,帶著眼淚對兒子說道:「我不畏懼死亡卻怕你羽翼未豐無人護。」
  • 真相:到底是鬼怕人還是人怕鬼
    在此我們先不論所謂的「搜鬼」軟體其實是一個手機遊戲,用一個遊戲軟體「搜索」到鬼魂肯定是不可能的,也不論新聞中毫無根據就否定鬼魂存在的事實,小編今天主要說的是,既然佛教認為鬼肯定是存在的,那麼鬼的世界到到底是什麼樣的?鬼與人是一個什麼樣的關係?人會在什麼狀態下可以看到鬼?是人怕鬼還是鬼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