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中晚期,周王室一分為二,變成了兩個公國,東周公國和西周公國。在上一系列中,我們重點講了東周公國的故事,而從今天開始,我將結合《史記》與《戰國策》的內容為大家講述西周公國在戰國中晚期的無奈與掙扎。
提到超長待機王,我們總能想到秦昭襄王,然而,事實上,戰國歷史上,還有一位大王比他更能待機,他就是齊宣王田闢疆。齊宣王從壯年繼位到撒手人寰,見證了秦國從秦孝公到秦昭襄王手上的不斷地發展,經歷了許多次改變各國命運的轉折之戰。有人說,他是好色的君主,有事鍾無鹽,無事夏迎春。
有人說,他是英明的君主,使得齊國一次次獲得戰爭的勝利。那麼,真實歷史上的齊宣王究竟是什麼樣子呢?他和西周公國之間又有著怎樣的瓜葛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齊宣王背後的秘密。
公元前350年,齊威王的太子降世,因為正趕上齊國修築長城,於是,壯懷激烈的齊威王就為太子取名為田闢疆。30年後,齊威王去世,太子闢彊繼位為王,也就是我們今天要講的齊宣王。齊宣王在位初期,將一度專權的田嬰罷免。田嬰擔心自己會被新君殺死,於是請求好友齊貌辨前去遊說。
宣王認為田嬰與齊貌辨關係一向非同一般,於是不肯接受齊貌辨的遊說。誰知道齊貌辨卻說,「大王,田嬰雖然和我關係不錯,可是並不是全都聽我的。當年,您做太子的時候,我認為您面相不仁會對田嬰不利,於是建議田嬰廢掉您。可是,田嬰卻哭著拒絕了。後來,楚國的昭陽要用土地換薛邑,我勸田嬰同意,可是田嬰又拒絕了,他說薛邑供奉著歷代先王的宗廟,不可以出賣給他人。」齊宣王聽到後,十分感動,想召回田嬰繼續做相,然而為了明哲保身,田嬰還是拒絕了。齊宣王只好改立儲子做齊國的相邦。同年,齊宣王迎娶秦國女子為王后。
公元前319年,楚懷王崛起,其實力逐漸超過齊宣王。魏國和韓國看到楚國崛起,於是改弦更張,和楚國結盟了。不久,公孫衍代替張儀做了魏相,開始聯合齊國等國家合縱攻秦。然而,由於,秦惠文王七年時,楚國改變了進攻方向,兵圍雍氏,秦國派遣庶長贏疾幫助韓國向東抵禦齊國。齊宣王與楚懷王的第一次合縱就這樣失敗了。
由於這次合縱,魏國接受了秦國的幫助,於是齊宣王將怒火發到了魏國的身上,於公元前317年,聯合宋國進攻魏國,大敗魏國軍隊於觀澤。擊敗魏國之後,齊宣王繼續積極進取,對內在開設稷下學宮,招攬人才。對外,則積極插手西周公室的內政。
當時,西周君諸子中,公子最口才出眾,思維靈活,是最被齊宣王欣賞的。為了扶植公子最做太子,齊宣王打算派司馬悍到西周資助周最,並送給周最一點土地做賄賂。就在這時,大臣左尚卻建議道,「西周君如果不聽我們的意見,那齊國和西周的外交關係就危險了。我們與其賄賂周最,還不如直接把地轉交給西周君,讓西周君轉交給未來的太子,這樣更為穩妥。」
不過,雖然西周君同意立周最作太子了,可是周最自己卻不想做太子,西周君就把這件事轉告給了齊宣王。司寇布聽說這件事之後,就跟西周君建議道,「主君把這件事告訴齊王,這樣太不明智了。您的所有兒子之中,公子最奉養您是最真誠孝順的了,臣認為沒有一個公子比公子最更適合做太子。他不想做太子,這是真的。可是,您把這件事告訴天下,天下人反而覺得您在弄虛作假,公子最在玩弄權術。這個道理就和當年齊太公讓函冶氏為齊太公買一把寶劍,可是買到之後,齊太公卻讓人退掉寶劍要回錢財。這是為什麼呢?這個原因,函冶氏在臨死之前就解釋清楚了,那就是任何重要的東西,都只能自己知道。如果您自己和齊王說公子最不想做太子,齊王不但不會相信世上還有這樣不喜歡權力的人,反而會覺得您在欺瞞他。」
齊宣王果然不信西周君的話,親自探視了周最,發現周最果然對太子之位不感興趣,這才作罷。後來,周最雖然沒有當成太子,卻依靠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遊走在列國之間,成為了戰國策上的一代名臣。不做太子反而做策士,周最不愧是一代奇人。
後來,在積蓄了人才之後,齊宣王的軍事實力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公元前314年,趁著燕國向齊國求援平亂的機會,齊宣王第二次出動自己的軍隊,進攻燕國,一時之間,燕國都城之內生靈塗炭,掀起了一場血雨腥風。
在依靠欺凌燕國擴充了實力之後,齊宣王一時之間得意無比,卻並不知道自己已經為後人留下了仇恨的種子。在這場動亂之後,燕國的公子職先後逃往趙國,韓國和秦國。齊宣王為了永絕後患,要求趙武靈王和韓王殺掉公子職,但是趙武靈王等人認為如果公子職做了燕王,燕國就會牢牢在自己手中,不但拒絕了,而且還縱容公子職去秦國搬救兵。
第二年,齊宣王再次和楚懷王合作,攻取了秦國的曲沃,秦惠文王東出的計劃遭受到了破壞。就這樣,戰國的局勢有了進一步的變化。魏國與秦國重新結盟,打算一起徵討齊國和燕國。齊宣王認為此時不能坐以待斃,他也開始尋找著合適的盟友。
在一番激烈的權衡下,齊宣王將合作的對象又放在了楚國身上。然而,吃過一次齊楚聯合的大虧的秦惠文王也不是吃素的,在與張儀一番交談之後,秦惠文王將下一個目標定為以橫破縱。公元前312年,在張儀的欺騙之下,楚懷王與齊宣王斷絕了外交關係,並且派人痛罵了齊宣王一頓。楚懷王受騙之後深感惱怒,於是決定派屈匃等人進攻丹陽和藍田,卻接連遭受慘敗。
同年,在秦惠文王的幫助和燕國百姓對齊軍的深惡痛絕之下,燕昭王重返燕國,成為了新的燕王。與此同時,齊宣王的軍隊遭受到了強烈的抵抗,不得不撤軍。回到齊國之後,齊宣王毅然殺掉了從秦國來的王后,改立更有遠見的醜女鍾離春為後,繼續積攢實力。
公元前306年,越國想和楚國一起進攻齊國,楚王的消極應戰激怒了越國,越國便打算和齊國一起擊敗楚國。誰知道,齊國也臨陣倒戈,和楚國勾結在一起,滅掉了越國。就這樣秦、楚、齊等國家都陷入了一場混戰之中。趙國則趁此機會,韜光養晦,和宋國結盟,偷偷牽制住了齊國,實力有了進一步地提升。
五年之後,齊宣王為了打破趙國和宋國的牽制,決心和秦國合作,共同進攻楚國。齊,韓,魏,秦四國聯軍分頭行動,共同在垂沙擊敗了楚軍。楚國在這場戰爭之後,進一步走向衰落,而沒有參與這次行動的趙武靈王則依靠滅掉中山國,一舉將趙國替補進了強國之列。同年,齊宣王去世,其子齊湣王繼位,齊國也即將迎來一場事關國運的戰爭。本文由海叔說春秋圈子作者Jennifer編寫,喜歡的朋友多多分享哦,關心春秋戰國八卦事,請關注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