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二環邊的這家書房,稱得上是讀書人夢想中書房的樣子

2020-12-17 北京日報客戶端

忙碌的西二環邊,有家嫏嬛書房,從外面看起來不甚起眼,進去之後會發現別有洞天——這裡可稱得上讀書人夢想中書房的樣子。書房主人蔣鳳君來自浙江富陽,父親是著名的傳統文化傳播企業華寶齋的已故創始人蔣放年。

作者 袁新雨

嫏嬛書房內陳設的《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

嫏嬛書房內景 王海欣 攝

嫏嬛書房內景 王海欣 攝

蔣鳳君在嫏嬛書房 王海欣 攝

2018年開始,嫏嬛書房正式對外開放,從華寶齋時期的印刷、出版業務到嫏嬛書房提供的書房服務,蔣鳳君希望以書房作為抓手,通過更接地氣,更能融入市民生活的方式倡導元典(經典中的經典,並且以「下真跡一等的方式呈現」)閱讀,從而推廣中國傳統文化——肩負社會文化責任,正是華寶齋兩代人一直的努力與實踐。

有關《營造法式》的回憶

儘管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十多年,談到華寶齋石印印刷的第一部古籍善本《營造法式》,蔣鳳君仍能夠回憶起很多細節。從上海聘請的老師傅,前後持續了一年多的印刷製作時間,她都記得很清楚。技師中年紀最大的一位當時已78歲高齡,用顫抖的手把一幅幅圖一遍遍地勾描、填色,最多的有十三種色。

這些都讓彼時還很年輕的蔣鳳君生出這樣一個簡單而又真切的感受:「古人做一本書,太不容易了。」當時蔣鳳君還不到二十歲,正是對周遭事物感到好奇的時候,在《營造法式》的再造過程中,蔣鳳君時常會出於好玩而去「摻和」一把,跟著老師傅勾描,或者在印刷的過程中幫著揭紙,自己還嘗試著去折頁、裝訂。

相對於勾描、裝訂這些印製環節,蔣鳳君對於造紙更為熟悉。1983年,蔣鳳君的父親蔣放年已經在國家古籍出版整理規劃小組的幫助下獲得了一萬元的無息貸款,開始復原古法手工宣紙。這項工作對於13歲的少女蔣鳳君來說,是「懵懂」而又「新奇」的。

在蔣鳳君的記憶裡,工人凌晨四點起床開始準備製作竹紙的原料,紙漿的原料從伐竹開始,經過多道工序。最原始的纖維軟化用的是「童子尿」、生石灰漚制,之後還要煮、搗、操紙、曬紙等工序。這些工序對於當時的蔣鳳君來說,都是讓她「新奇」的。最後,她捧著工人從滾燙的泥煏弄泥上揭下的第一張紙,在連筆記本都是奢侈品的年代,潔白柔軟溫暖且帶著清香的宣紙是何等新奇與神聖!停留在鼻尖上的清香一直沒有消退,浸潤到了蔣鳳君的骨子裡。

從那時起,華寶齋生產的手工宣紙就專供國家古籍出版整理規劃小組使用,用於印刷出版古籍。如前所述,華寶齋自1989年開始印刷業務,前文所提之成書於宋代的《營造法式》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誕生的。

《營造法式》標誌著中國古代建築發展到了較高階段,並且開始了自主的經驗總結與積累,確立範式。與此呼應的,則是宋版書彰顯著的中國古代造紙、裝幀、刻印技術的成熟與美感。

草蛇灰線,伏筆千裡。華寶齋由《營造法式》開始的中華善本印刷,也為蔣鳳君日後的生活埋下了伏筆。

1997年,華寶齋在古法手工宣紙生產和中華善本印刷兩項業務的基礎上,於杭州富春江畔投資建設了造紙印刷文化村,把四大發明中的二項以活的博物館形式呈現,成為文化部第一批創意文化產業基地,從而成為「遊學」的先行者。

蔣鳳君說,彼時甚至都少有人提及「遊學」這個概念,而富陽當地的中小學生春遊秋遊卻經常來到這裡。學生可以自己去做一張紙、做一冊線裝書。對於很多人來說,這是存在於書本上的知識,而由於受到華寶齋活字印刷文化村的影響,在富陽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則從小就對手工造紙、活字印刷、雕版印刷、古籍裝幀有著較深、較全面的認識。

蔣鳳君坦言,父親的文化程度不算高,在宏觀上對於文化環境的認知和把控其實不強,華寶齋一路走來,都是受到了老一輩如李一氓、李瑞環、範用、汪道涵、王元化等領導人和文化名家的指點與薰陶。

2002年,華寶齋在取得出版權的同時,承接了國家出版工程《中華再造善本》的印刷任務,由此華寶齋完成了從造紙、印刷到出版集文化旅遊於一體的純文化產業集團。2003年,華寶齋來到北京,入駐全國政協禮堂西南廳,以書院的形式在服務全國政協機關的同時對外開設歷史文化講座。2018年,蔣鳳君決定再次轉型,將嫏嬛書房搬到了北京西二環的邊上,臨街開著。將書院變為書房,以一種更「接地氣」的方式存在。

「現在恢復不了書院的傳統功能了。」蔣鳳君直言,傳統書院的主要功能中包含講學、修書、刻書、藏書以及祭祀。在眼下的文化環境中,沒有必要留存其中的講學、祭祀等功能,因此,她希望嫏嬛書房通過藏書文化的傳播能讓元典走進更多讀者、市民的生活。這才有了清、淨、靜、雅的書房,被許多人視作讀書人夢寐以求的嫏嬛書房。

嫏嬛,神話傳說中的天帝藏書之所。時至今日,來到北京嫏嬛書房,感受到的並非仙氣,而是濃濃的書香氣。在蔣鳳君看來,行環境之教,用書卷氣渲染環境,薰陶讀者,是對文化傳播的最好輔助。

肩負父輩的責任

蔣鳳君想通過藏書文化傳播來回饋社會的想法來源於她的父親。蔣鳳君回憶,曾有一段時間,圖書市場盛行「低折扣、高碼洋」的營銷策略。曾有人找到她的父親蔣放年,想用這種模式合作印銷線裝本「四大名著」以取得巨大利潤。

蔣鳳君記得,她的父親一聽到這種方式非常惱火,怒斥來人的這種行為是「商業欺詐」「欺騙顧客」,斷然拒絕了這一提議。在這之後,很多出版商都通過這種模式賺得盆滿缽滿,但是華寶齋從未採取過這樣的策略。「我爸的整個骨子裡面,盡的就是一種社會的責任。」多年之後,蔣鳳君這樣總結。

2003年,蔣放年先生猝然離世,為父親合上雙眼的時候,蔣鳳君暗自發誓,一定要肩負起將父親「骨子裡的社會責任感」,把中國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

蔣鳳君有時會自嘲「文不文,武不武」:作為商人,朋友看她做的行業,都會覺得她是一位文化人,而作為文化人,她身上又帶有商人的屬性。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看,商人和文化傳播者的雙重屬性也許更有利於蔣鳳君推動她現在做的事情。

北京嫏嬛書房的運營成本不低,從房租到裝修成本以及其他必要的經營成本都不可忽略。兩年多來,蔣鳳君一直用她從華寶齋獲得的股份收入來補貼、維持嫏嬛書房的運營。在這樣的情況下,蔣鳳君仍然不太願意接受其他資本的進入,就是怕做的東西流俗,或者說,她拒絕盲目的大眾化、數位化。

在蔣鳳君看來,古籍的數位化不是簡單的將文獻掃描或者錄入電腦,上傳網絡。古籍的學習也絕非簡單的翻翻看看、聽聽書籍音頻就能夠理解的。古籍的閱讀需要潛心深入,更需要一定的基礎和能力。這種能力的獲得則需要從小的培養,特別是環境的薰陶。

在蔣鳳君看來,近年來傳統文化呈現出回歸、復興的態勢,社會層面推崇「國風」「國藝」「國技」,但卻「缺乏『道』(核心)的思想部分」,而傳統文化之「道」最直接的載體,就是自古流傳至今的元典。

「這是中華文化的『文脈』,元典恰恰是文脈中的精華。」蔣鳳君說。同樣的古籍,不同版本之間亦有優劣之分,選擇最具有原創性、開拓性、經典性作品中,最具有審美價值的版本,正是蔣鳳君操持的「藏書文化傳播體系建設」項目中的重頭戲——《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的起源。

通過書房文化倡導元典閱讀

《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是由以原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版本目錄學家李致忠先生為首的專家團隊從國家圖書館等幾十家圖書館、博物館的藏品中精選出的102種元典組成的,其中唐版1種、宋版38種、金版1種、蒙古版3種、元版18種、明版30種、清版11種,多為特級、一級文物,有很高的文獻價值,是對中華文脈的系統梳理與呈現。

運用華寶齋自主研發的「善本延印」技術(用純礦物顔料替代化工油墨在華寶齋所生產的純手工宣紙上印刷的一種技術)影印後,呈現古籍原貌,對讀者來說是一種美的享受,也展現了藝術價值。

著名藏書家韋力認為,因為很少有人能夠觸摸到原書,《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的再造善本選用的底本都是稀見版本,並且高度還原了元典的紙張,故而對於鑑定工作極有幫助,又有極高的收藏價值。

有鑑於此,選目經典、選本精當、印刷精到的《中華善本百部經典再造》成為了蔣鳳君宣傳藏書文化的重要助力量。從而在一定程度上為傳統文化的復興與再傳播打牢基礎。蔣鳳君說,對於館藏而言,這套「下真跡一等」的書籍,可作為各個歷史時期各種版本的版本鑑定的標準樣本,同時解決了滿足普通讀者借閱的難題,還可以進入尋常百姓家。

對於很多研究機構以及大學來說,古籍的稀缺性和難以複製性使得其閱讀需求很難被全部滿足——即便這種需求少之又少。從文化傳播的角度來看,如果增加學生,特別是青少年閱讀、接觸古籍善本乃至元典的機會,有助於引起他們對於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書法、刻印、雕版、裝幀、印刷以及造紙等分支的興趣。

因為古籍善本本身就具有審美價值,而這種價值其實可以作為引導青少年了解、學習傳統文化的又一條通路。當他們手捧線裝善本的時候,有很大可能會被其精緻的裝幀、高超的書寫技藝所影響,甚至產生嚮往。

蔣鳳君說,她為102部典籍準備了102個二維碼,讀者通過掃描二維碼獲取這部書內容提要、版本流傳以及書話故事,但對於善本的真正閱讀,還是需要讀者自己打開書匣,翻開書本。

書為道象,房載器形。由此,書房可以把作為「器」的「國風」「國藝」「國技」與「道」相融合,成為讀者精神的涵養地。

為了幫助讀者閱讀,蔣鳳君將嫏嬛書房設計成了現在的樣子,廳堂寬敞明亮而不失雅致,環境宜人而端莊。現有的5個空間中,既有可以讓讀者獨處的長桌,亦有對坐的茶桌,還有可供師生、家庭共讀的空間、桌椅。

蔣鳳君希望,以書房作為抓手,提倡元典閱讀,推廣藏書文化。嫏嬛書房面世以來,蔣鳳君一直在努力把這種古老而又具有美感的閱讀場景推廣、置入基礎教育層面的學校中,從而將書房閱讀的場景植入青少年學生的腦海,讓他們對此有了解、不畏懼,逐漸產生親近感。

在嫏嬛書房經營的過程中,既有看了《大公報》介紹專程從香港飛來內地的香港學者買走很多書的事情,也有路過此處的讀者偶然進入之後被這裡的環境「嚇走」的經歷。蔣鳳君希望推廣書房閱讀場景,正是希望消除當代讀者對於書房環境,以及元典閱讀在心理上的隔膜。只有經常見到,經常摸到,才不會覺得陌生,才有可能親近。

元典閱讀需要讀者具備一定的基礎,這種基礎既體現在前文所說,嫏嬛書房希望營造的閱讀場景和閱讀心理上,也體現在讀者的文化基礎上。這種文化基礎不僅是學生課堂上的背誦要求,更應該是出自內心的,對於中國傳統文化載體的嚮往。

為了培養這種基礎,嫏嬛書房還專門請來許多文化學者、名家作為嫏嬛先生,定期為讀者答疑解惑,發揮曾經作為書院的優勢,並將這種優勢融入到更接地氣的書房之中。

此外,為了倡導元典閱讀,推廣藏書文化,蔣鳳君還於2019年10月在寧波舉辦了藏書文化展覽,梳理幾千年的藏書文化,並在展覽上以典籍的印刷、書法、篆刻等實物攜帶的信息佐證展覽信息。這些做法,都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欣賞元典的藝術之美,體會藏書的魅力。今年,蔣鳳君希望藏書文化能走進社區以優化城鄉文化資源。

其實已經有不少人將嫏嬛書房評價為「讀書人夢想中的樣子」,2019年,嫏嬛書房被評為北京市特色書店,蔣鳳君希望能夠擴大這種影響,能夠讓更多人圓一個書房夢。故此,她準備開展「我做一日書房主人」的活動,邀請喜愛書房文化,有志於藏書文化的讀者來做一日書房主人,圓他們的書房夢。也讓這種夢想發光,照亮更多人。

(原標題:從華寶齋到嫏嬛書房 元典傳承中華審美)

來源 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 劉偉利

相關焦點

  • 董王莊:螢火蟲書房點亮孩子們的夢想
    董王莊:螢火蟲書房點亮孩子們的夢想 2021-01-08 18:0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原來讓人好好讀書的書房設計方案是這樣子的!
    咱們來一起聊一下書房的布置技巧和設計案例:一、書房的布置技巧①書房裡面的擺設不宜過多,包括家具在內也是如此,如果書房給人的感覺很壓抑的話,那麼學習和看書以及看資料的時候,就很難專心一致②書房面積比較大的話,建議大家可以選擇實木的書櫃比較好,因為實木的書櫃顯得比較厚重,而且看起來比較整齊,也十分有檔次,書房面積大的話,實木家具可以很好的彰顯書香氣。
  • 書房 | 撫慰一顆疲憊的心
    在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的讀書生涯中,書房既是中國古代文人追求仕途的起點,更是他們尋找自我的歸途。「百間朗朗」、「插架三萬」,乃藏書家氣派,卻不是讀書人平常可得。有屋一間,無論大小,一桌一椅一卷書,一燈一人一杯茶,便有了於日常中沉思靜悟、安頓心靈的所在,即文人的書房。
  • 在書房,把靈魂安頓好
    文字推進不疾不徐,讀來也便不緊不慢、不苦不累,仿佛時光特意在此停下腳步,讓讀者在書房裡得以多徜徉、流連、逗留。書中多有不長的篇章,甚至堪稱短小、精緻,卻言簡義豐,餘韻深藏。把寧波老家祖居菜園裡的泥土放進淡茶色的杯子裡,擱置在書架上。「我的生命來自這泥土,有它,我心靈的根須便有了著落。」相較於《杯中泥土》,《石虎》更顯簡練。
  • 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王世襄的家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他與家人曾住在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其中的三間房裡,屋內放滿其所藏的中國古典家具。 我們共事一年,在他那張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前完成書稿。 王世襄還是一位美食家,擅長廚藝且待客周到,在他家品嘗的精緻時令點心與茶,至今仍回味無窮。
  • 這3種花靜心養性,放在書房最合適,彰顯氣質讀書人別錯過
    這3種花靜心養性,放在書房最合適,彰顯氣質讀書人別錯過花卉植物的形態是多種多樣的,每種花都有著獨特的氣質。可能一般人不怎麼喜歡這種較為樸素的花,但是它們卻深受讀書人的喜愛。在書桌上放上一盆,不僅能美化環境,還可以放鬆心情,讓你盡情地徜徉在知識的海洋。接下來就跟大家介紹幾種能讓人靜心的植物,喜歡這種情懷的花友千萬不要錯過。1、蘭花這種植物不用說大家肯定也都知道,它自古就是文人墨客最喜愛的。
  • 世界讀書日:為什麼家裡要有一個書房?
    古代的書房又稱作私塾,在自己的家宅中設立用於家族的適齡兒童教育啟蒙的場所。古代富家名門會請延師上門為孩子授課,鄉紳大族也會合資請秀才或進士入門輔導孩子,小康人家書香門第也會請讀書人或自己親自啟蒙孩子。同族同屋的兄弟姐妹連氣連枝,承擔發展家族的使命,「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對子女教育問題的重視,古代智慧的父母早就已經為子女做好了教育規劃。
  • 這才是理想中的家,這才是理想中的書房
    忙碌的工作,快節奏的生活,回到家特別喜歡待在書房,一個人靜一靜,看看自己喜歡的書,品一品香氣四溢的茶,這才是生活應該有的樣子!房子面積限制了家裡是否能裝修出一個書房的想法,但是如果可能,還是要留一個空間作為書房,哪怕是小小的幾平米。
  • 給我的書房命名「九分書房」
    作者 | 千卷花萼樓來源 | 孔夫子舊書網App動態#曬曬書架# 九分書房處理完民國燈的訂單,才有空檔整理一下書桌。能擺到書桌上的,大概也是備受恩寵之書,但數量只有藏書的九牛一毛,哦,何不就叫它「九分書房」。這個名字突然從我腦海裡蹦出來。何為九分?總不能叫「九牛書房」、「九一書房」或「九毛書房」吧,我大概是把「九牛一毛」簡化成了「九分之一」。書房不及書庫,房也不要變庫,庫裡藏書有九分之八是可以的,但是常用之書,大概九取其一,這一成的閱讀或相見,則不算懶,更算不得上勤。
  • 年終盤點:2008讀書人書房內外
    應景又叫座的有《激蕩三十年》、《交鋒三十年:改革開放四次大爭論親歷記》、《袁庚傳:改革現場》,還有本省的《木棉花開:任仲夷在廣東》、《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等等,均是個中的佼佼者;隨著股市樓市雙雙由牛走熊,上半年還是在教人如何賺大錢,下半年已經開始惡補金融知識和經濟學常識了。
  • 文人的理想國:王世襄與他的明式書房!
    王世襄的家在北京胡同的四合院,他與家人曾住在書房是中國歷代文人私密的理想國。 其中的三間房裡,屋內放滿其所藏的中國古典家具。 我們共事一年,在他那張明代紫檀插肩榫大畫案前完成書稿。
  • 走進作家蘇童的書房:《安娜·卡列尼娜》最值得讀
    能進入蘇童書房的人可不多。  蘇童收集的紅酒瓶塞。  書房有大有小,藏書有多有少,書房作為讀書人的私密空間,每個書房都有自己的個性。在第一個「江蘇全民閱讀日」即將到來之際,我們為您帶來了一場不同尋常的「書香之旅」——走進名家書房。
  • 「城市書房」創意何來?今年計劃推出主題圖書書房
    「城市書房的創意來自圖書館法人治理試點。試點中,我們設立了一個『理事接待日』,有讀者向理事建議:能不能延長圖書館的開放時間?之後,理事會決定,溫州市圖書館在2014年嘗試性在市區開出了第一家24小時無人值守小型圖書館。」章亦倩說,開放後,效果出乎意料的好,白天一座難求,深夜有人堅守,市民交口稱讚。有人說,市民挑燈夜讀的身影,是城市的一道風景;也有人說,它給城市帶來了溫暖!
  • 這裡的城市書房「紅」啦!還邀請市民來取名
    這兩天,柯橋福全街道秋瑾大橋旁漓渚江畔的當地城市書房「走紅」紹興市民朋友圈,不少讀者說,這裡三面環水,花香美景,書香正濃,有民謠音樂,還有讀書人暢遊書海的心聲。該書房建築面積350餘平方米,設置有圖書借閱、休閒咖啡吧、圖書售賣、沙龍活動、座談交流等功能區。
  • 乾隆的書房什麼樣子?永遠停留在1799年,停用最後一天的樣子
    都說一間屬於自己的書房是文人雅士的理想,究極根源,大抵是因為在書房這個空間裡,一角一落,一書一器,都能投射出主人的志野情趣。 最早的文房概念可以追溯到漢唐時期,經過宋元幾朝的更迭普及,終於在明清時期迎來繁盛。
  • 書房設計尺寸是多少?書房所有家居尺寸介紹
    許多人對學習設計有很大的興趣和熱情,總是想把書房設計得獨特。不過書房設計是有一些要求的,比如尺寸,大家知道書房設計尺寸是多少嗎?可以先從書房所有家居尺寸介紹了解。▎書架尺寸書房最重要的一個家具就是書架了,書架可以放各種書籍,一定要大一些,可以放很多的書。
  • 城西這家社區有聲書房很高級:紙質書5000冊 共享全網電子書籍
    杭州日報訊 生活在繁忙的都市中,你,多久沒讀書了?上大學時,圖書館是校園中最熱門的場所之一。畢業了,在城市裡為生活奔波,又會去哪裡找書看呢?家門口的圖書館——陽光新書房由此應運而生。這家社區公共文化服務書房,也是西湖區省級有聲文化產業示範區書香城市共建項目的第一家「城市書房」。
  • 開封首家「書香汴梁 城市書房」尋宋書房成功開放
    12月3日上午,「書香汴梁 城市書房」尋宋書房開放儀式在960文創園廣場成功舉辦。中共開封市委常委、組織部長劉漢徵出席儀式並宣布「書香汴梁 城市書房」尋宋書房正式開放。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黨組書記、局長魏培仕在致辭中表示,「書香汴梁 城市書房」建設是我市文化事業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徑,是增強人民群眾文化幸福感和獲得感的重要載體,我市首座城市書房「尋宋書房」的建成開放,將為我市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汴梁增添新的動力。
  • 淄博24小時城市書房構築市民「精神空間」
    截至2020年,淄博市共建成20家城市書房,其中建成城市書房淄博市圖書館分館8家,城市書房區縣圖書館分館12家,實現全市中心城區城市書房建設網絡全覆蓋,不僅如此,自2019年以來,城市書房接待讀者已達200多萬人次,流通圖書80多萬冊次,舉辦閱讀推廣活動200餘次,社會效益十分突出。
  • 書房適合掛什麼字畫,裝飾國畫山水讓書房詩意滿滿
    在一個家中,若是問道最具文化內涵的地方,可能很多人的答案都會是書房吧。書房簡單了說,是讀書的地方。深層次一點來說,是修煉精神內涵的地方。書房的環境不宜喧囂嘈雜,營造靜雅宜人的書房空間有助於個人學習效率的提高,同時有助於提升家居生活個整體藝術內涵。還在等什麼,來看看書房適合掛什麼字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