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全州橋渡村,謁大清御史、硬骨頭謝濟世故裡

2021-02-19 謝氏快訊

夜訪全州橋渡村

謁大清御史、硬骨頭謝濟世故裡


鳳有高梧鶴有松,

雨觀瀑布晴觀天。

龍水鎮橋渡村黨群服務中心

先到祠堂

2020年10月26日晚,剛剛參加完廣西秋祭大典及寶樹志願者聯誼座談會,便馳驅千裡,來到八桂名鎮~位於桂東北廣西全州縣龍水鎮的橋渡謝家村。

謝氏西公祠

這是清朝嶺南最為有名的人物~大清監察御史、硬骨頭謝濟世的故裡。曾為當時湘桂粵老百姓家家戶戶津津樂道的謝濟世就出生這個村中。

謝濟世(1688-1756),字石霖, 號梅莊。歷大清康乾盛世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進士出身。

令人感嘆的是,謝濟世的硬骨頭精神及傳奇人生:謝濟世自38歲出任大清御史開始,為官16年間,經歷波折,多次被誣,屢入獄,險被斬首~【一次陪斬;二次罷官,三次坐牢,四次被誣……,九年流放,歷盡坎坷而生命不屈,戰鬥力始終旺盛。】

又因其著書能持獨立精神,成為清代殘酷文字獄最早的受害者。直到乾隆元年(1736),高宗登基大赦天下,謝濟世才被赦復官,授江南御史,後改任湖南糧儲道。乾隆九年(1744),謝濟世辭官回歸家鄉,生活十二年後病歿,葬於村後都龐嶺龍脈上。

在謝氏列祖列宗之神位,我們見到楹聯

描述謝氏同是一家人的樂融融氣氛

烏衣巷內共進香

玉樹堂前同叩首

廬陵郡公畫像

謝遷文正公畫像

謝希深畫像

汝湖公畫像

謝深甫畫像

獻庵公畫像

疊山公畫像

祠堂內還有眾多謝氏先祖的畫像,以供瞻仰

謝濟世一生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秉筆直道人事,備嘗艱辛而不屈」,有「鐵面御史」和「小包公」的美名。


橋渡謝氏

為全州的書香門第大族

橋渡村名,大有來歷,曾得名師指點,據謝濟世在其《庚午再遊龍隱巖記》一文中說:」吾村後枕玉屏山,前臨羅水,上有橋來下渡,故名橋渡。」

因風水布局好,此地出讀書人多。在科舉時代,橋渡謝村共出了五十一名進士舉人,其中舉人46,進士5(謝仕夔、謝良瑾、謝濟世、謝庭琪、謝庭瑜),還有一位殿試(皇帝在殿廷上對貢士親發策問的考試)三甲第一。明代大文豪謝良琦即出自該村。

耕讀傳家,詩禮名村,人才輩出。在全州清代以前的歷史上,小小的橋渡古村留下的著作有史可查的,居然有9位謝姓作者,著作達27種,其中明朝謝日升有《三山草》《缶春草》《病餘草》,謝良瑾有《三試草》;清朝謝良琦有《醉白堂文集》《謝獻庵詞選》《醉白堂詩集》,謝賜履有《悅山堂詩集》、附《若園遺稿》,謝濟世有《梅莊雜著》《以學居業集》《謝梅莊先生遺集》《西北域記》《離騷解》《古今大學注》《篋藏十經》《中庸大義疏》《論孟箋》《易在》《纂業內外篇》《經史評》,謝頲瑜有《擲虛集》,謝濟東有《適園》《脈理素精》等。

據《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廣西》載:「全州蔣家、謝家等名門望族書香代傳,人才濟濟。其成就和影響均大大超出了廣西地域。」在全州,蔣、謝以仕途顯貴於明清時期。而謝姓官員,多出自橋渡村。

橋渡謝氏,為全州的書香門第大族,可謂人才輩出,宋、明、清三朝,橋渡村曾出了~【二十二位知縣、一位布政使(掌管一省行政大權)、一位巡撫(一省之長)、兩位御史等眾多官吏。】

橋渡謝氏

為全州的書香門第大族

參觀瞻仰之後,在村長謝志毅的安排下,在村中眾族老的陪同下,北京謝民、澳門謝帶璋、廣西謝顯輝、桂林謝來榮謝文忠一行來到龍水鎮外甥女桂蓮開的大排檔吃著名的地方美食【香辣禾花魚】,能生族老捧出兩瓶珍藏二十年的兩斤裝老賴茅,永定校長拿出他的著作為大家講述當地謝家的歷史(這一帶謝人始祖於明初1370年自江西吉安遷入,系陳郡陽夏謝氏謝據後人)。席中,謝民向眾族老介紹此行目的是想在此打造一個以謝濟世硬骨頭廉史精神為核心的謝氏文化節,用以傳世傳承,推廣這裡深厚的文化內函及地理風水文脈知識,將傳統發揚光大,讓桂北明珠放光。

謝民的想法及建議得到眾族佬的熱烈響應。志毅村長說,民會長的提議非常好,但我們這一帶還是窮地方,錢不好搞。謝民說,有好的想法和思路,有合適的項目,有大家的共同努力,錢會跟著來的。

夜敘直到近12點始散。踏著夜霧,謝民一行北上,繼續行走在謝氏文化之旅…………!

村井水口

謝氏文學文藝原創欄目

一個專注於謝氏文學、文化傳播、文藝創作、書畫、詩詞作品傳播的欄目,歡迎各位宗長將作品發送給小編,郵箱13392466060@qq.com,微信號碼:13392466060,共同推動謝氏文化發展,謝謝!

歡迎關注『謝氏快訊』

以上順序不代表全程活動順序

如有遺漏或補充,歡迎留言聯繫,謝謝!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我有平臺,你有美文嗎?

歡迎您聯絡

謝氏快訊

聯繫微信/手機:13392466060

往期精彩回顧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主頁更精彩


鳴謝:謝民 供稿

編輯排版:謝志全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關注謝氏快訊

編排不易,請點擊在看,謝謝!

相關焦點

  • 故裡謁祖的感覺真好
    7月14日,江西省南豐縣黃氏井公後裔聯誼會會長黃良群帶領黃偉、黃國輝、黃楊琪、黃樂宇等4個家庭成員驅車跨省前來峭山公故裡謁祖省親
  • 臺灣臺中320名信眾「媽祖故裡」謁祖進香
    ­  23日,來自臺灣臺中大裡杙福興宮的媽祖信眾一行320人,首次來到「媽祖故裡」福建湄洲島謁祖進香。­  湄洲媽祖祖廟副董事長林金贊攜董監事以十音八樂、腰鼓隊隊為陣頭,前往碼頭迎接遠道而來的臺灣媽祖信眾,交流並互贈媽祖文創禮物。
  • 平陽縣委書記董智武等四套班子領導「周三夜訪」督查村社組織換屆
    溫州網平陽支站訊(記者 蘇意偉 張煒 李凌峰 徐遠慮/文 陳亮 金獻銘/攝 編輯 陳聰) 9月16日,董智武、黃慧、許益偉、曾上俊等縣四套班子領導,分赴全縣各地開展「周三夜訪」,督查村社組織換屆前期準備及推進情況。
  • 臺灣大裡杙福興宮首次赴媽祖故裡謁祖進香
    福興宮常務監事李麗華女士雙手合十,久久凝視大殿宋代軟身媽祖寶像說:大裡杙福興宮供奉有300多年的古物,也是軟身媽祖自分靈大陸過去,之前我們是跟著其他宮廟過來參香,這次是第一次回娘家來謁祖,原先200多人後來增加到300
  • 千年祖源溯莆田 子孫後裔謁先賢
    粵省陸邑蔡氏族眾在「陸豐市蔡氏文化交流中心」,在以蔡禮溪總顧問為指揮核心的顧問代表的鼎力支持下,在以蔡賓果會長為領導核心的理事機構的精心策劃和籌備下,隆重組織了我市蔡氏族裔前往福建省莆田市謁祖懇親活動!
  • 大清御史馮應壽故事(下)
    馮應壽,同治十三年廷試二甲,成為馮家黃榜題名的第二位進士,初任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後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浙江道監察御史、吏科給事中、江寧鹽法道、江寧布政使。馮應壽是羅城馮氏家族中一位顯赫的人物,也是汾州明清時代頗有作為的朝廷官員。
  • 曲阜鳧村「四孟」:曲阜南鳧村孟子故裡坊孟子故宅孟母故井孟母林
    從曲阜市沿104國道向南約12公裡,就到了我國戰國時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孟子的誕生地鳧村。村落形成於春秋戰國,孟母三遷即由此而始。相傳,當年孟母在白馬河畔洗衣,見鳧鳥落於水中,視為吉祥之兆,故取村名為鳧村。
  • 臺灣臺南安平天后宮連續三年回媽祖故裡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
    4月19日,臺灣臺南安平天后宮一行360人,在主任委員張省吾的率領下,身著統一廟服,恭抬分靈媽祖,以浩蕩的陣頭,連續三年回媽祖故裡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
  • 臺北四家宮廟聯合赴媽祖故裡湄洲祖廟謁祖進香
    5月23日,臺灣臺北觀聖宮宮主劉華貞、臺北聖鳳宮主委薛枝增、臺北三重拱天宮主委邵正聖、桃園鎮德宮主委林國賢等人聯合率領四家宮廟一行140人,恭捧分靈媽祖、千裡眼、順風耳及中壇元帥等列位神尊,告潔告虔,赴媽祖故裡湄洲媽祖祖廟謁祖進香
  • 大清御史馮應壽故事(上)
    馮應壽,同治十三年廷試二甲,成為馮家黃榜題名的第二位進士,初任庶吉士、翰林院編修、國史館協修,後任江南道監察御史、浙江道監察御史、吏科給事中、江寧鹽法道、江寧布政使。馮應壽是羅城馮氏家族中一位顯赫的人物,也是汾州明清時代頗有作為的朝廷官員。
  • 我局主要領導夜訪忻城縣紅渡鎮三合村
    我局主要領導夜訪忻城縣紅渡鎮三合村 2020-12-15 20: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視透丨40多戶進帳2000多萬全賴一根面 夜訪榨面村
    去年,嵊州榨面還借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走出了國門,遠渡馬來西亞,成了當地居民喜愛的小吃。跟著殿前村村委書記俞城均的腳步,日前,我們探訪了這個在深夜裡燈火通明的村莊,與工人們一起動手製作了榨面,聆聽了「致富面」給村民們帶來的生活改變,走近了榨面製作這一項在村莊裡紮根的非遺技藝……夜訪榨面村,詳細報導請看浙江日報11月8日親歷版
  • 「夜訪聽訴」解難題
    央廣網全南12月21日消息(記者王一凡 通訊員劉洋 李權)「拉家常、講政策、聽訴求」,全南縣菸草專賣局開展的「夜訪聽訴」活動在陂頭鎮周布村火了。周布村位於全南縣陂頭鎮東部,是全南縣菸草專賣局扶貧掛點村,全村有14個村小組,總人口476戶213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65戶216人,佔全村農村人口的10.13%,全南菸草結對幫扶26戶76人。
  • 夜訪民情服務群眾,新豐零距離助農解憂紓困
    近日,新豐縣人大常委會主任江大凡帶隊到黃磜老區鎮營盤村夜訪民情,上門入戶進合作社傾聽群眾呼聲,了解當地產業發展情況,協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上遇到的困難問題,以實際行動助力脫貧攻堅和產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 海南臨高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湄洲島謁祖進香
    2019年07月29日 18:03:14 來源:中新網福建   中新網福建新聞7月29日電 (林群華)近日,海南臨高縣媽祖文化交流協會會長、海南臨高天后宮主委方萍率進香團至「媽祖故裡」湄洲島謁祖進香。
  • 三田渡「大清皇帝功德碑」滿漢碑文再研究(3-1)
    本文通過分析1639年朝鮮仁祖國王樹立在漢城以南三田渡的「大清皇帝功德碑」的來龍去脈,並參照英、美、俄、日、韓等國的相關摹本、拓本、記錄或者研究,以及筆者實地所攝碑文數碼資料,釐清了一段自19世紀晚期以來圍繞該碑的滿、漢碑文發生的學術公案,提供了翔實的漢碑文以及滿碑文穆麟德轉寫。
  • 封開西村 唐代嶺南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故裡狀元村
    封開河兒口鎮西村 唐代嶺南第一個狀元莫宣卿故裡狀元村  如今西村打造活力名村,正創新區位優勢,迎來發展高潮。【西 村 得 名】  西村的來歷,我們可以隨著入村之路追溯到1800多年前的唐憲宗年間。  一、據《莫灼華》族譜記述,入粵太始祖為莫輔廷和其父莫建蒼,到封開為官的太祖是莫讓仁,此時,西村一帶稱長樂。
  • 三田渡碑的一段學術史
    三田渡碑的滄桑沉浮在令人驚嘆之餘,也給世人留下了幾分不解,而要明白個中緣由,還要說說它的歷史。   一六一九年,明朝調集數十萬軍隊,兵分四路徵伐日益強大並屢啟邊畔的後金政權,卻被努爾哈赤以各個擊破的策略打得潰不成軍,這是我們都很熟悉的薩爾滸之戰。在戰爭醞釀之初,明王朝給李氏朝鮮發去了協同作戰的請求並得到了朝鮮方面的積極回應。
  • 原創|賈復故裡行|作者:張辰罡
    賈復死後歸葬故裡,墓冢在今鄧州市張村鄉冠軍村。《鄧州市志》606 頁「古墓葬」篇中有這樣的記載:大冢,在張村鄉路莊村南,為東漢破虜將軍賈復之墓。此冢於1958年扒出券門後封閉。屬市(縣)級文物。四、古寨隱賢再尋蹤 翌日上午,我們按計劃要考察賈復故裡冠軍村。冠軍村在賈復冢西南三公裡處。當從公路的標示牌看到「冠軍橋」的時候,我們知道到了冠軍村了。到路邊超市旁探詢時,有位叫張玉常的老者給我們介紹了冠軍村的近況。
  • 炎黃子孫拜始祖.炎帝故裡湧春潮!超震撼!
    5月18日,庚子年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暨拜謁炎帝神農大典在炎帝故裡風景名勝區謁祖廣場舉行。   上午9時許,莊重恢弘的樂聲響起,拜祖大典正式開始。   聖火從炎帝故裡點燃,傳遞到疫情「風暴眼」的武漢市金銀潭醫院,抗疫的人民戰爭最早在這裡打響,那些與時間賽跑的日日夜夜,與病魔競速的分分秒秒,見證著以生命守護生命的大愛無疆;   炎帝以火德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