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訪全州橋渡村
謁大清御史、硬骨頭謝濟世故裡
鳳有高梧鶴有松,
雨觀瀑布晴觀天。
龍水鎮橋渡村黨群服務中心
先到祠堂
2020年10月26日晚,剛剛參加完廣西秋祭大典及寶樹志願者聯誼座談會,便馳驅千裡,來到八桂名鎮~位於桂東北廣西全州縣龍水鎮的橋渡謝家村。謝氏西公祠
這是清朝嶺南最為有名的人物~大清監察御史、硬骨頭謝濟世的故裡。曾為當時湘桂粵老百姓家家戶戶津津樂道的謝濟世就出生這個村中。謝濟世(1688-1756),字石霖, 號梅莊。歷大清康乾盛世之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進士出身。令人感嘆的是,謝濟世的硬骨頭精神及傳奇人生:謝濟世自38歲出任大清御史開始,為官16年間,經歷波折,多次被誣,屢入獄,險被斬首~【一次陪斬;二次罷官,三次坐牢,四次被誣……,九年流放,歷盡坎坷而生命不屈,戰鬥力始終旺盛。】又因其著書能持獨立精神,成為清代殘酷文字獄最早的受害者。直到乾隆元年(1736),高宗登基大赦天下,謝濟世才被赦復官,授江南御史,後改任湖南糧儲道。乾隆九年(1744),謝濟世辭官回歸家鄉,生活十二年後病歿,葬於村後都龐嶺龍脈上。在謝氏列祖列宗之神位,我們見到楹聯
描述謝氏同是一家人的樂融融氣氛
烏衣巷內共進香
玉樹堂前同叩首
廬陵郡公畫像
謝遷文正公畫像
謝希深畫像
汝湖公畫像
謝深甫畫像
獻庵公畫像
疊山公畫像
祠堂內還有眾多謝氏先祖的畫像,以供瞻仰
謝濟世一生以「天下蒼生為己任,秉筆直道人事,備嘗艱辛而不屈」,有「鐵面御史」和「小包公」的美名。橋渡謝氏
為全州的書香門第大族
橋渡村名,大有來歷,曾得名師指點,據謝濟世在其《庚午再遊龍隱巖記》一文中說:」吾村後枕玉屏山,前臨羅水,上有橋來下渡,故名橋渡。」因風水布局好,此地出讀書人多。在科舉時代,橋渡謝村共出了五十一名進士舉人,其中舉人46,進士5(謝仕夔、謝良瑾、謝濟世、謝庭琪、謝庭瑜),還有一位殿試(皇帝在殿廷上對貢士親發策問的考試)三甲第一。明代大文豪謝良琦即出自該村。耕讀傳家,詩禮名村,人才輩出。在全州清代以前的歷史上,小小的橋渡古村留下的著作有史可查的,居然有9位謝姓作者,著作達27種,其中明朝謝日升有《三山草》《缶春草》《病餘草》,謝良瑾有《三試草》;清朝謝良琦有《醉白堂文集》《謝獻庵詞選》《醉白堂詩集》,謝賜履有《悅山堂詩集》、附《若園遺稿》,謝濟世有《梅莊雜著》《以學居業集》《謝梅莊先生遺集》《西北域記》《離騷解》《古今大學注》《篋藏十經》《中庸大義疏》《論孟箋》《易在》《纂業內外篇》《經史評》,謝頲瑜有《擲虛集》,謝濟東有《適園》《脈理素精》等。據《中國地域文化通覽·廣西》載:「全州蔣家、謝家等名門望族書香代傳,人才濟濟。其成就和影響均大大超出了廣西地域。」在全州,蔣、謝以仕途顯貴於明清時期。而謝姓官員,多出自橋渡村。橋渡謝氏,為全州的書香門第大族,可謂人才輩出,宋、明、清三朝,橋渡村曾出了~【二十二位知縣、一位布政使(掌管一省行政大權)、一位巡撫(一省之長)、兩位御史等眾多官吏。】橋渡謝氏
為全州的書香門第大族
參觀瞻仰之後,在村長謝志毅的安排下,在村中眾族老的陪同下,北京謝民、澳門謝帶璋、廣西謝顯輝、桂林謝來榮謝文忠一行來到龍水鎮外甥女桂蓮開的大排檔吃著名的地方美食【香辣禾花魚】,能生族老捧出兩瓶珍藏二十年的兩斤裝老賴茅,永定校長拿出他的著作為大家講述當地謝家的歷史(這一帶謝人始祖於明初1370年自江西吉安遷入,系陳郡陽夏謝氏謝據後人)。席中,謝民向眾族老介紹此行目的是想在此打造一個以謝濟世硬骨頭廉史精神為核心的謝氏文化節,用以傳世傳承,推廣這裡深厚的文化內函及地理風水文脈知識,將傳統發揚光大,讓桂北明珠放光。謝民的想法及建議得到眾族佬的熱烈響應。志毅村長說,民會長的提議非常好,但我們這一帶還是窮地方,錢不好搞。謝民說,有好的想法和思路,有合適的項目,有大家的共同努力,錢會跟著來的。夜敘直到近12點始散。踏著夜霧,謝民一行北上,繼續行走在謝氏文化之旅…………!村井水口
謝氏文學文藝原創欄目
一個專注於謝氏文學、文化傳播、文藝創作、書畫、詩詞作品傳播的欄目,歡迎各位宗長將作品發送給小編,郵箱13392466060@qq.com,微信號碼:13392466060,共同推動謝氏文化發展,謝謝!
歡迎關注『謝氏快訊』
以上順序不代表全程活動順序
如有遺漏或補充,歡迎留言聯繫,謝謝!
我有酒,你有故事嗎?
我有平臺,你有美文嗎?
歡迎您聯絡
謝氏快訊
聯繫微信/手機:13392466060
往期精彩回顧
點擊底部閱讀原文,主頁更精彩
鳴謝:謝民 供稿
編輯排版:謝志全
▼點擊閱讀原文,一鍵關注謝氏快訊
編排不易,請點擊在看,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