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節目組走進嬌古陳華芬繡莊

2020-12-16 翰墨丹青書畫藝術研究

蘇繡藝術家

國禮藝術家

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蘇繡)代表性傳承人

高級工藝美術師

蘇州刺繡協會會員

陳華芬繡莊創始人

央視節目組走進嬌古陳華芬繡莊

4月3日至7日間,中央電視臺節目組一行來到我國知名蘇繡品牌陳華芬繡莊深入採訪,深入了解國寶蘇繡工藝流程,並進行了現場節目錄製。據了解,央視此舉旨在進一步加強對蘇繡的宣傳,引導全社會對這一民族文化瑰寶的關注,並藉此進一步推動蘇繡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在我國數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中,,集中體現著蘇繡的技藝水平,是蘇繡這一傳統文化瑰寶的精華所在。如1979年,鄧小平出訪美國,以國禮形式贈送給卡特總統一幅雙面繡《小貓》,引發國際上對中國傳統蘇繡文化的熱烈追捧,近年來,蘇繡也以國禮身份頻頻出現在中外交流活動當中。

陳華芬被評為國禮藝術家

蘇繡作品《千裡江山圖》被作為國禮收藏

在陳華芬繡莊展示廳,央視欄目組一行參觀並拍攝了雙面繡經典佳作,面對栩栩如生的動物、花草樹木和人物肖像雙面繡,欄目組一行讚不絕口,並聽取了陳華芬關於製作工藝的介紹。在介紹中還現場演示了雙面繡針法,當得知雙面繡針法居然多達50餘種,花線精確到1/16的「一絲」時,欄目組成員均感到十分驚訝,並對工藝師巧奪天工的技藝讚不絕口。

陳華芬與姚建萍盧福英一同被評為蘇繡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部分獲獎作品展示

作品《荔枝》 規格 :40*50cm 繡制者:陳華芬

作品《雙虎》 規格::40*50cm 繡制者:陳華芬

作品《翡翠魚》 規格 :43*50cm 繡制者:陳華芬

作品《肉型石》 規格 :40*50cm 繡制者:陳華芬

作品《犀牛》 規格 :50*60cm 繡制者:陳華芬

作品《雄獅》 規格 :40*50cm 繡制者:陳華芬

相關焦點

  • 莆田江東村這個繡莊老闆不簡單
    起初妻子吳金珠並不支持,她認為開店做一些小小生意是更好的選擇,相比之下開一個繡莊是一件吃力不討好的活。剛開始生意不穩定,每個月還要給繡工開工資,一家人溫飽都成了問題,生活舉步維艱。談起創業初期,妻子吳金珠就憤憤不平地說:「有幾次給人家繡好了,他們嫌我們名氣小,故意給這些成品挑刺不付錢」。但憑藉對刺繡的這份熱愛,吳明華還是堅持了下來。
  • 三都水族馬尾繡代表傳承人登上央視並獲獎!
    三都水族馬尾繡代表傳承人登上央視並獲獎!他們二人在央視舞臺星光璀璨大型公益晚會演出中,用水語和漢語雙語演唱《唱支山歌給黨聽》並獲得了高度評價。韋應利作為水族的馬尾繡代表傳承人,她表示將通過與明星同臺演出、登錄央視等高端舞臺來展示、宣傳、推廣水族文化,旨在讓世界知道這一獨特的民族瑰寶。您是否會有疑問,何為馬尾繡?現在小編就來為您解答!
  • 央視《超級新農人》欄目走進漓渚棠棣
    連日來,央視農業農村頻道全新欄目《超級新農人》在紹興錄製節目,尋訪紹興有特色、有技術的新農人。8月11日,節目組走進漓渚鎮棠棣村錄製鏡頭,蘭鄉棠棣將亮相央視。紹興專場是欄目的第四期,將在央視農業農村頻道晚間黃金檔播出。錄製現場,節目組用鏡頭記錄了棠棣村蘭花產業和花木產業的發展情況以及美麗鄉村建設情況,集中展示了該村近年來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論斷,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取得的成果。當天還進行了限時擺花的新農技能挑戰活動,富有經驗的蘭農用蘭花擺出了面積達300平方米的「美麗紹興、蘭香棠棣」花卉圖案。
  • 度小滿金融「小滿助力計劃」繼續下鄉 攜手央視財經走進青海班彥村
    來源:時刻頭條9月20日,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財經節目中心大型融媒體行動"走村直播看脫貧"走進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五十鎮班彥村,通過直播報導當地村民脫貧成果和現狀。作為2020年CCTV-2央視財經金融科技服務合作夥伴,度小滿金融攜手央視財經直播大篷車,把"小滿助力計劃·億元免息貸款公益項目"帶給了當地需要幫助的村民。
  • 潮繡:方寸之間的綺夢,一針一線繡出世間萬物
    「運用金線、銀線、絨線結合繡制……潮繡針法多樣,有轉針繡、過橋繡、打種籽繡等多達100多種。每一針法均具獨特製作效果,使得繡物惟妙惟肖。」技藝精湛、恢弘大氣,在作品中填充棉花,居然就可繡出了近乎淺浮雕的立體感覺。針法嚴謹,針腳細密,栩栩如生,濃彩重抹皆相宜,那針尖上的潮州風,真是美到令人窒息!
  • 河南衛輝這個傳統村落:群山環抱裡,金黃色的雪白莊!去過嗎?
    雪白莊村被幾座山和一座水庫與外界分隔開來,簡直就是一處「世外蘋果園」。平時不都是說「世外桃園」嗎?咋成了「世外蘋果園」呢?這個呀,主要是說雪白莊種植的蘋果,遠近聞名,號稱「中國十裡香」,口感柔潤,咬開的牙齒痕跡也不會氧化,哪怕在箱子裡放一個蘋果,打開箱子,濃鬱的香味就會迎面撲來……在20世紀50至80年代,雪白莊的蘋果直供北京中南海。
  • 走進嬌山湖中學︱篤初達美,育幸福嬌中人
    走進嬌山湖中學︱篤初達美,育幸福嬌中人 2020-06-05 02:3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徐州賈汪:小香包登上大舞臺 繡出美好生活新畫卷
    2019年7月,以「世園真棒」命名的馬莊「真棒」香包走進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向世界各國來賓展示了中國傳統工藝的魅力,馬莊香包香飄世界。 ,建立香包網絡銷售平臺,吸收有想法、有能力、有幹勁的年輕人加入香包隊伍,使馬莊香包更具活力。
  • 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走進楚雄永仁 感受「四季果飄香」的...
    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走進楚雄永仁 截圖10月7日,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途徑永仁縣,在萬畝芒果基地中,記者親身感受空氣中芒果的香甜氣息,品味永仁縣發展綠色產業結出的累累碩果。央視《坐著高鐵看中國》節目走進楚雄永仁 截圖永仁縣素有中國陽光城、雲南北大門、綠色生態縣、彝族賽裝源的美譽,古稱苴卻,是南方絲綢古道的重要一站。國土面積2189平方公裡,總人口11.19萬人,有漢、彝、傣、回、傈僳等23種民族,年均日照2836小時,交通便捷、區位優越、物產豐富、民族風情濃鬱,歷史文化濃厚。
  • 鹿城守藝丨走進甌越繡鄉 品味悠悠繡卷
    十四歲的女孩會跟著母親學習刺繡針法及女紅,這些繡房習作正是溫州刺繡工藝的起源。彼時刺繡所用多為平針繡法,圖案以花草魚鳥為主,多繡於日常用品及服飾上。及至宋時,溫州刺繡已經實現了從單面繡到雙面繡,由小幅到大幅的轉型,針法則仍以平針、長短針為主。值得一提的是,隨著佛教文化的興起,事佛繡品也誕生了,蓮花等帶有佛教色彩的意象被引入刺繡,甚至有佛教徒以頭髮繡制佛經、佛像,以表虔誠。  明清時期,刺繡工藝逐步向藝術品發展。
  • 為讓老繡重生 這位「裁縫」珍藏近10噸老繡
    23日下午,在成都IFS言幾又書店裡,服裝設計師張書林的新書《尋繡記》發布會上,等待籤售的讀者排起了長龍,每當籤完一本書時張書林總不時甩甩手腕,以緩解長時間寫字帶來的手的酸軟。《尋繡記》講述了一個裁縫眼裡的老繡世界,在她看來,尋找老繡的過程是美好的,對老繡的再創造更是一種生活美學。「我希望更多的人了解老繡,了解尋找老繡的過程是那麼的美好,同時我要把繡片當作文化進行衍生創造,開創一種新的服裝風格。」
  • 胡令能的詠繡障,此詩借吟詠繡障,歌頌繡工們繡制屏風的高超技藝
    觀鄭州崔郎中諸妓繡樣 / 詠繡障【作者】胡令能 【朝代】唐日暮堂前花蕊嬌,爭拈小筆上床描。繡成安向春園裡,引得黃鶯下柳條。繡成的屏風擺放在春天的花園裡,因繡得精巧逼真,竟引逗得黃鶯飛下柳條,向著繡障中的花間飛來。作者胡令能,曾隱居圃園(今河南中牟)。手工匠人。其詩通俗易懂,富有生活氣息。《詠繡障》是一首描寫刺繡的詩歌,讚美了刺繡做工的精美。首句寫靜態的景物,次句一個「爭」字將人物形象呈現出來,同時用一個「拈」字表現繡女們動作的輕靈。
  • 青絲不老繡神奇
    9月中旬,溫州市發繡研究所所長孟永國受邀走進德國課堂傳授發繡技藝,來自遙遠東方的神奇藝術讓德國學生躍躍欲試。  小林今年是中德文化年,不久前,溫州市發繡研究所所長孟永國受邀走進德國課堂,現場為學生進行發繡表演。
  • 16米長潮繡申報吉尼斯 150名繡工半年繡制(圖)
    這是潮州香聚繡莊的巨型潮繡作品《幽燕金秋圖》(11月7日攝)。廣東潮州香聚繡莊組織150名繡工耗時半年繡制出長16米、寬3米的巨型潮繡作品《幽燕金秋圖》,該繡品以人民大會堂國畫作品《幽燕金秋圖》為創作藍圖,將申報金氏世界紀錄。
  • 四大名繡,繡出來的中國風
    刺繡刺繡,古稱針繡。是用繡針引彩線,按設計的花紋在紡織品上刺繡運針,以繡跡構成花紋圖案的一種工藝。除了四大名繡,在我國還有京繡、魯繡、汴繡、甌繡、杭繡、漢繡、閩繡等地方名繡,而我國的少數民族如維吾爾、彝、傣、布依、哈薩克、瑤、苗、土家、景頗、侗、白、壯、蒙古、藏等也都有自己特色的民族刺繡。四大名繡四大名繡之稱形成於十九世紀中葉,它的產生除了本身的藝術特點外,另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繡品商業化的結果。
  • 「宏繡」走進宏繡,看看宏繡負氧離子牆布是如何受歡迎的
    宏繡刺繡牆布的自我修養牆布作為現代新型裝修材料,具有綠色環保,品類豐富、時尚美觀等優點。自公司成立以來,宏繡刺繡牆布傳承傳統製造工藝技術,結合獨特的最新工藝,創新出成百上千種不同花色牆布產品供客戶選擇,追求極致品質,營造健康與安全的家居環境,這是宏繡負氧離子牆布的自我修養。
  • 鶴壁無臂小夥兒登上央視!向幸福出發
    鶴壁無臂小夥兒登上央視!10月12日,任建偉登上了央視《向幸福出發》的舞臺,向全國觀眾講述他的勵志故事。「我從來沒想到自己能登上央視的舞臺,現在回想起來依然很激動。」10月14日上午,記者在濬縣見到任建偉時,他仍激動不已。
  • 大年三十,鄉村春晚走進渭南桃花源,央視《一年又一年》進行直播
    大年三十,央視《一年又一年》大型直播節目走進渭南桃花源,在陝商會館直播鄉村春晚。陝西網(記者 張珂)春潮傳喜訊,鼠歲報佳音。今年春節,央視新聞頻道《一年又一年》大型直播節目,將會走進桃花源五龍溝景區,直播鄉村春晚。讓更多的人們了解渭南,了解這個世外桃源。
  • 「今日作家」向衛華 ‖ 舊莊(散文)
    舊莊文/向衛華仲冬的一個周末,我走進了舊莊。在酉水南岸、高望界北麓的崇山峻岭間,上天賜予了就像堆積木一樣剛好安放下二十來棟房屋的一塊坪地,房屋成三路縱隊一字兒排開。如此,舊莊應有上百年的野生古茶樹,正是奔著這個,我才跟隨伍老師和張老師走進舊莊的。村莊的四周全是古茶園,據瞿紹波介紹有近200多畝,此前全在樹籠柯裡和雜草叢間,為此他專門請了十多個民工吃住在這裡,花了兩個多月時間才修整出來。我們在瞿紹波的帶領下,踏著鬆軟的泥土開始在古茶園探古尋幽。
  • 福建晉江青陽莊氏古山故居暨梅山亭(寺)祖佛祖開光典禮
    (JOHNNY CHONG)視頻請先點擊播放,製作莊建立宗親.「蔡氏十世姑,莊氏一世媽」,這是數百年來青陽「五境五土」市域內外民間、東南亞青陽籍華僑間和閩臺錦繡莊氏族群間廣為盛傳的一段反映「莊蔡聯婚」美滿良緣的佳話。「莊氏一世」即桃源錦繡莊氏十二世、青陽錦繡莊氏開基祖祐孫諡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