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書法,用具之十:硯

2020-12-22 明明白白學書法蚯蚓書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最後來說說硯。

硯就是這樣,如果不考慮磨墨,有個盤子就行了。甚至,盤子也不用,有個凹形物就行。我在山裡就用過。

遠古硯

制硯材料,要求堅實細膩而又發墨良好。

在磨墨年代,要求墨硯,首先要堅實耐磨,不然天天磨,很快就磨穿了。而且,磨出的石沫和墨汁混合,效果不好。

第二,磨出來的墨,顆粒越小越好,這就要求材質細膩。這樣的材質也不易傷筆。

第三個要求,發墨良好。這要求硯石細膩之餘,還要微有鋩鍔。研究認為,硯石需要由兩種顆粒細小均勻的礦物組成,主要成分是硬度較低的黏土礦物或方解石,還需要含有小部分硬度較高的次要礦物。

同時滿足這幾條要求並不容易。比如玉,又堅實又細膩,可是不發墨,磨來磨去也磨不出墨汁。

我讀小學的時候,市面上有一種粗陶硯,超級發墨,很受小學生的歡迎,磨墨特快,但是墨的顆粒很粗。

自古以來,在四種優質石材的基礎上,流傳下來四大名硯:端、洮、歙、紅絲。也有人把澄泥硯算入其中,不過它不是石材,是用泥燒制而成。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好石,好硯,名氣稍遜,使用效果應該也有區別。

端硯原石

端硯,傳統四大名硯之首,產於廣東肇慶市的端溪。

端硯

洮硯,產於古洮州,即現在的甘肅省南部洮河流域,卓尼縣、岷縣、臨潭縣一帶。

洮硯

歙硯,產於古歙州,包括今天的安徽省歙縣,江西省婺源等縣。

歙硯

紅絲硯,產於山東青州市黑山和臨朐縣老崖崮。

紅絲硯

我覺得,中國文化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藝術化,重視審美。好石材難得,傳統中國人就在加工上大做文章。上面那些名硯,普遍形制優美,雕工精細,放在書桌上,看著就讓人心曠神怡,確實算得上是個寶物。自古至今,都受到收藏家的追捧。

但是,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對於學生,我們不建議購買這種美輪美奐的工藝硯,價格太貴,又不實用,硯池淺,墨容易幹,清洗也不方便。

最初,我們推薦給書法學生使用的是這種學生硯,有各種型號。

學生硯

在很多年裡,沒得選擇,這是唯一的學生硯,比較便宜,現在也還很多賣。

實踐證明,這種硯不怎麼好用。它在設計理念上,完全照搬傳統硯,中間一個大大的硯堂,俗稱硯心,是磨墨之處。四周一圈那個溝,傳統叫做硯池,磨出來的墨,可以推到這裡面去,儲存起來以備使用。

但是現在學生用的都是墨汁,直接倒進去,硯心沒什麼用,只能用來掭筆。硯池太窄,存墨不多,容易幹,毛筆伸進去蘸墨也不方便。最後是,剩下的墨倒出來不容易,清洗也困難。

後來,市面上出了這種書法墨盒,形象與傳統墨硯有差別,也可算作學習硯。

書法墨盒

這種墨盒是瓷器,不貴,作為當下使用的學習硯,設計比較合理。

首先,硯池比較大,比較深,裝墨多,不易幹。中間有一個硯心,不是給人磨墨的,是用來掭毛筆的。旁伸一個硯嘴,有點像茶壺嘴,剩餘的墨容易倒出來。還獨創一個硯把,可以作為筆架,架毛筆。

唯一不足的是,因為是瓷做的,不發墨,萬一哪天想把進去的墨,再磨一下,沒轍。

對傳統墨硯感興趣的學生,我們通常會推薦這款墨硯。

半圓硯

這種硯,賣的地方沒有名稱,根據形狀我們把它叫做半圓硯。

硯池深,儲墨多,蓋上蓋子以後不容易幹,清洗的時候也方便。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磨墨。

審美也是一種價值。它的形制比較好看,我去過的幾家店鋪都說是端硯,不知道是真是假,但看起來比較像回事,放在書法桌上,有點文房之寶的樣子。

半圓硯的問題,是沒有掭筆的地方,寫字時,要另外備一個小碟子。

書法學進去以後,生活中各種巧合,出於雅好,收藏一兩塊硯臺賞玩,那是另外一回事,此處不論。

相關焦點

  • 學書法,用具之十二:帖
    古人就是這樣啊,除了那些一般人見不著的名家真跡,還有一條路,可以獲得書法學習資料,就是聽說哪裡有好碑,然後千裡迢迢地過去,拓一張,作為學習範本,朝夕臨摹,揣摩把玩,珍藏起來,傳之後世。 逐漸地,拓片成為一門生意,出售,流傳,收藏……捶拓多了,碑會損壞,所以拓片年代越早越值錢。
  • 學書法,用具之九:紙
    我覺得,如果從學書法的角度來看,文房四寶裡,紙的重要性第三。 當兵的時候,復員回來在海島海關工作的年代,我一直是用舊報紙練書法。 以前,每個單位都會訂報紙。
  • 硯賞——清宮制硯和藏硯
    清乾隆澄泥各式套硯之四:仿宋玉兔朝元硯清乾隆澄泥各式套硯之四:仿宋玉兔朝元硯恭呈內廷的硯從材質到造型、雕工,必是追求盡善盡美。如乾隆年制歙石荷葉式硯,硯池雕成荷葉形,自然雅致。硯面布滿細密的牛毛紋、古犀紋,硯堂均勻分布十對眉子紋。對眉紋一對已屬罕見,加之多種紋理集於一硯,可見硯材選料之精。精緻的黑漆嵌螺鈿硯盒,五彩螺鈿鑲嵌成巨龍騰越於雲間,使良硯更如錦上添花。此硯雖無年款,沒有御製題銘,但其鮮明的皇家風格溢於硯表。
  • 硯臺百科 硯遇——四大美人硯展示八大硯之美
    端硯大師梁鑑棠作品《西施浣紗》硯第一套四大美女硯《西施浣紗》硯硯種:端硯坑別:梅花坑賞析:王昭君是漢元帝時期的一名宮女,他天生麗質,有落雁之美。後人們形容貂蟬有「閉月之貌」。作者巧用火捺勾勒出貂蟬身材的曲線之美,以灰色線條借喻冉冉上升的香火;灰色的火捺借喻雲中的夜月,妙手天成。 (點評:覃玉球)
  • 硯林趣事︱寧斷炊,不售硯.
    清·金農(1687-1736),字壽門,號冬心,康、乾時期傑出書畫家、「揚州八怪」之一,生平愛硯、識硯,又善銘硯,自稱「百二硯田富翁」。自云:『將攜之謁閻羅王,其痴可笑亦可愛可傳也。』」 高鳳翰稱王虙艸寶該方瓦硯猶如護頭目,寧斷炊枵腹亦絕不脫售易米,並雲身後將攜之同置壙中。清·黃任(1683-1768)亦愛硯如命,人稱「十硯公」,曾任廣東四會知縣多年,卸職後兩袖清風,「家居食貧,僦居委巷」,亦不售藏硯。凡此皆固窮不為苦,護硯如頭目,愛硯情深之人也。
  • 晴雨樓藏硯品讀之(五十三):硯之大者
    要不是近年來為保護硯石資源,各地紛紛封山封坑,斷了巨型硯料的來源,這硯肯定還會越做越大,因為很多大硯的目標是:向著那個某某斯世界之最記錄衝刺並不斷超越。儘管,這與傳統意義上的硯藝是南轅北轍的。 晁補之( 1053~1110)《大圓硯銘》:「黒月模,汗兩奴,利與黔突居,難與揭篋趨。爾圓其外,亦不可轉,視吾爾硯。」硯銘是不適宜實譯成白話文的。其大意是說,我的黑色的圓月形硯臺,即使兩個人抬也要出身大汗……云云,極言其硯之大而重。
  • 文房四寶,有硯才好
    筆之壽以日計 墨之壽以月記 硯之壽以世計 庚子年前賢謂「以文為業,以硯為田」,筆耕不輟,耕者,硯田也,唐庚《古硯銘序》言:「硯與筆墨出處相近,獨壽天不相近也。筆之壽以日計,墨之壽以月記,硯之壽以世計。」
  • 硯專題(一)「研」與「硯」的轉變
    關於硯的起源,傳世典籍中,或語焉不詳,或雖有記載,但多為推測,大體上有兩種觀點:一說硯始於黃帝之時,見於宋人陳元靚《事林廣記》等書;二說仲由作硯,見於明人羅頎
  • 中國十大名硯
    一、十大名硯硯臺是中國毛筆書法的必備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硯臺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幾十種。
  • 關於「辛棄疾涵星硯」相關問題的探討
    歷來,硯臺不僅是文房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又被歷代文人視作珍玩藏品之選。但是這方硯臺從何而來,為何會驚現潘家園?上面鐫刻著「稼軒」二字,是什麼出處呢?從查閱資料到實地考證,再請相關行業專家鑑定,用了兩年時間,終於有了眉目。   為何是宋硯?
  • 中國十大名硯鑑賞
    中國十大名硯鑑賞一、十大名硯硯臺是中國毛筆書法的必備用具,由於其性質堅固,傳百世而不朽,被歷代文人作為珍玩藏品。硯臺的材料除端石、歙石、洮河石、澄泥石、紅絲石、砣磯石、菊花石外,還有玉硯、玉雜石硯、瓦硯、漆沙硯、鐵硯、瓷硯等幾十種。
  • 超級硯賞——歷代名硯
    說明: 愛硯之人將自己與硯等同,朱彝尊、高鳳翰、沈石友等藏硯大家均有將肖像刻之於硯的,可見朱為弼亦是愛硯之人。硯面琢朱為弼小像,寥寥數筆,然神情生動,栩栩如生。配紅木硯盒。印文:莘田自賞 古香齋 十硯軒圖書 說明: _長方淌池端硯,造型簡潔大方。樸素古雅,得文人青睞。配紅木硯盒。
  • 故宮博物院文房藏品(一)硯
    是硯出舊坑,色白而側理。鴝眼闊於眉,相映方池裡。其下柱近百,柱柱眼堪指。是為一印千,禪機示些子。乾隆癸卯御題並「比德」篆書小印。硯背面密布大小石柱眼,又稱「鴝眼」,巧作成76柱。硯底上首鐫刻「眉山蘇軾」方印。此硯因材施藝,成懸月之雅意。硯底石柱眼之多亦頗為罕見。
  • 從硯銘看硯文化
    硯與硯銘硯與硯銘是一種相互關係,硯是載體,硯銘則是賦予硯的生命,硯與硯銘共同形成了硯文化。硯臺最早的雛形稱作研磨器。「文房四寶」中最早出現的應該就是硯臺,經過對早期巖畫的研究發現,當時研磨顏料的工具「磨盤」和「磨棒」,應該是最早的「硯臺」。
  • 如何幫助學生正確使用軟筆書法用具
    硬筆書法其書寫工具是用堅硬的鉛筆、鋼筆、各種有色水筆,而軟筆書法的工具就較為複雜了許多,首先是傳統的「文房四寶」,也就是:筆、墨、紙、硯,單就這四種書寫工具的種類就非常有講究,各位書家們可以根據自己的書寫習慣和書寫要求去選擇適合自己的工具。歷史上,「文房四寶」所指之物屢有變化。在南唐時,「文房四寶」特指諸葛筆、徽州李廷圭墨、澄心堂紙,江西婺源龍尾硯。
  • 閒話文房四寶|金聲玉質,胎孕靈淵——硯
    各具特色的不同藝術風格令清代硯雕藝術異彩紛呈,從而使硯大大脫離了一般實用文具的行列,與陶瓷、青銅、玉石等古物一樣,成為一種藝術性、鑑賞性、陳設性並重的工藝美術品。進入20世紀以後,由於外來文化的影響和科學的昌盛,傳統文房用具的實用功能正在不斷消退。人們對硯的要求是精美典雅、用於點綴書房或作為禮品饋贈親友。
  • 晴雨樓藏硯品讀之(七) 清 五風十雨紋端硯
    清 「五風十雨」紋端硯 朱曙光 文/攝影規格:最長處120毫米,上寬95毫米下寬130毫米,厚18毫米。晴雨樓藏五風十雨紋端硯背面 「五風十雨」語出漢·王充《論衡·是應》:「風不鳴條,雨不破塊,五日一風,十日一雨。」意思是,風是和風,雨是細雨,且五天刮一次風,十天下一場雨,形容風調雨順。
  • 硯臺收藏有講究 當代名硯市場看好
    隨著科技的發展,作為「文房」之一的硯臺已由普通的書寫用具逐漸變成書畫家們的專具或收藏品。近幾年硯臺收藏市場如何?
  • 歷代名硯欣賞一
    說明:愛硯之人將自己與硯等同,朱彝尊、高鳳翰、沈石友等藏硯大家均有將肖像刻之於硯的,可見朱為弼亦是愛硯之人。硯面琢朱為弼小像,寥寥數筆,然神情生動,栩栩如生。配紅木硯盒。銘者簡介:朱為弼(1771~1840),字右甫,號茮堂、椒堂、蕉堂、匡齋,室名茮聲館。浙江平湖人。嘉慶十年進士,官漕督。金石之學,上追歐、趙。刻印神似秦漢。工山水,精寫意花卉,尤喜畫梅。
  • 年紀大了還可以學書法嗎?
    學書法什麼時候開始學都不晚,學書法學的是心態,學的是你對這麼藝術的熱愛,學的是你對生活品質的追求,學的是那種孜孜不倦的精神。圖片來源網絡小孩學書法是在大人的強烈推從下進行的,他不清楚我學習書法的真正意義,他只是在老師和家長的說教當中,把他當成我把字寫好點,考試分可以多得點卷面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