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之家——傳承和推廣硯文化
清·張聯第銘綠端硯
銘文:1. 圓若用智,靜則生明。我心不可轉,惟持其平。谷生詺。2.博泉判押之研。
說明: 橢圓綠端硯,做工規矩,包漿溫潤自然。綠端產於小湘峽,較為稀少,被大家所珍視。配紅木天地蓋。
清·朱為弼像硯
銘文:盤谷之石,如端溪良,琢以為研,成圓相光,研北之人,亦行亦藏,飲且食兮,壽爾康,茮堂先生自銘。南叔書並刻。說明: 愛硯之人將自己與硯等同,朱彝尊、高鳳翰、沈石友等藏硯大家均有將肖像刻之於硯的,可見朱為弼亦是愛硯之人。硯面琢朱為弼小像,寥寥數筆,然神情生動,栩栩如生。配紅木硯盒。
清·餘甸、黃任銘端硯
銘文:1.水巖神品。印文:田生 2.軒閒安得如汝壽,坡公句。印文:莘田自賞 古香齋 十硯軒圖書
說明: _長方淌池端硯,造型簡潔大方。樸素古雅,得文人青睞。配紅木硯盒。
清·李馥藏餘甸、黃任銘端硯
銘文:1.墖坑異產。印文:凍井山房 2. _他山石,天匠刮,方井成,泉始達,寒不冰,暑不渴,君子使活潑潑,甸。印文:餘田生 3.曾在李鹿山處。
說明: _端硯,方正有度,典雅大方,具有文人儒雅之氣。配紅木硯盒。
明·海屋添籌端硯
說明:海屋添籌是中國傳統吉祥圖案,籌是古代用竹、木製成用來計算的工具。此典故出自蘇東坡《東坡志林·三老語》:嘗有三老人相遇,或問之年……一人曰:「海水變桑田,吾輒下一籌,邇來吾壽已滿十間屋。」此硯海天一色,雕仙鶴、海屋、波濤,雕工精美,技術高超。仙鶴銜籌飛向海屋,表示人間桑田又變滄海,寓意人間添壽一萬年。配紫檀木硯盒,渾厚大氣。
清·潘耒銘隨形硯
銘文:1.割乘龍耳,截孤雲角,去其雕琢,完此幽璞,退谷老人。 2. _硯為舊雨所遺,喜其形古怪,留為枕秘。康熙壬戌與禾郡朱錫鬯、李武曾同寓都門,孫少宰過而賞之,此萬州金星石,過端溪遠甚,即請少宰銘之,錫鬯隸焉,吳江潘耒。
說明: _隨形硯,隨璞而作,彰顯了硯石的自然之美,幾名文士合作銘文,更添了幾分雅趣。配脫胎漆盒。
清·沈樹安、覺堂銘方渠端硯
銘文:1.墨池,樹安學書之研。印文:沈氏 2.方以行義,圓以用智。道光甲午雪舫為樹安銘。3.法天象地,蕋芳。 4. _中規中矩,宜今宜古,雲根初移,墨龍飛舞。樹安自銘。說明: _配紅木硯盒。
清·許修直藏老坑平板端硯
盒內題字:此石系端坑,天青、胭脂暈、蕉白質地,佳而發墨也,微有青花數點。口口口口。
說明: _此硯石質佳而易發墨,有天青、胭脂暈、蕉白、青花等石品,主人視其為上品,配以黃花梨木硯盒,盒蓋原嵌玉(現已失)。觀其盒內題字風格與署款的殘留痕跡,題字者應為許修直,款識為「百研室主題」,鈐印為「百研室」。
清·許修直藏徐鹹清銘端硯
銘文:1._一片寒泉石,虧焉潤且堅,披圖成笑笑,堪人米家船,徐鹹清。 印文:仲山 博學宏詞 2.百硯室。
說明: _著錄於許修直《歷代名硯拓本》。配紅木硯盒。
銘者簡介: _徐鹹清[清],字仲山,浙江上虞人,國子生,康熙十八年舉鴻博。精字學,有《資治文字》百卷,毛奇齡稱為古今巨觀。
吳昌碩、沈石友、邵松年銘和軒氏紫雲硯
清·蟠虺紋鐘形端硯
銘文:_ __文武靜不廷,卣夏燮百邦,於秦執事。作孟和。 出版:《中國古硯譜》圖81,北京工藝美術出版社。
說明: _仿古青銅鐘,鬼斧神工,為典型之乾隆工藝。依青銅紋飾亦步亦趨,精雕細琢,卻又不失大氣及靈動。摹刻秦公鍾銘文,蒼茫渾厚,圓轉流麗,氣息高古。此硯集石佳,形美,工細於一身,乃珍貴佳硯。配紫檀天地蓋。
清·廣玉銘老坑端硯
銘文: _芙蓉之邏,麢峽之濱。有山齾齾,有水鱗鱗。靈毓瑌,秀結琳珉。肌豐以膩,理密而純。滑不留手,破欲吹唇。廉隅勵節,矩度持身。端人如此,其曰可親。嘉慶丁巳,桂亭廣玉識。印文:春雨江煙 桂亭
說明: _廣玉於乾隆五十九年知肇慶府,嘉慶元年開採端溪硯石。開採硯石約七千餘塊。此硯當為其監工開坑時所得,作行書銘文對端溪風情及端硯質量進行了詳細的描述,具有極高的硯史價值。此老坑端硯造型簡略,具有渾厚之氣,石質細潤,為老坑中佳品。配紫檀木硯盒。
參閱: 1. 《蘭千山館名硯目錄》
清·焦循銘福祿壽歙硯
銘文:_歙石金星,是為上品,頡頑端溪,溫潤縝密,助我說經,殊慚匡鼎。北湖裡堂焦循銘。
說明: _金星歙石,雕工精細,構圖典雅,線條流暢,刀法洗鍊,石質細膩光潔、縝密溫潤,伴有金星,為硯中之上品,可媲美端硯。蝙蝠、靈芝、鹿、山石構成一幅佳圖,寓意 「福、祿、壽」。配紅木硯盒。
清乾隆·御製仿唐觀象硯
銘文: _仿唐觀象硯。古聖觀象,意在筆前。卦雖畫八,理具先天。伊誰制硯,義闡韋編。四維四隅,匪方匪圓。弗設奇偶,全體備焉。玩辭是資,選石效。滴露研朱,用佐窮年。乾隆丙申新正御銘。印文:德充符 會心不遠
說明: _清乾隆時期仿唐宋硯式流行,此仿唐觀象硯為其一,為眾硯之首,亦為乾隆帝賞賜之物。八稜形,硯面無邊,平坦寬廣,八字形墨池。背陰刻御銘,法度謹,規矩雅致。配紅木硯盒。
清· 沈焯、餘子衎銘柳如是小像端硯
銘文:_河東君像,摹松壺居士本。竹賓。印文:竹賓
硯盒銘文:1._折其角,無嶽嶽。此君子處世之道也。而用以勵吾學。敬之仁兄大人屬。竹賓。印文:沈焯
2.敬之大兄大人雅屬,子衎余杰寫。
清·傅玉露、陳子奮銘龍紋端硯
銘文:1. _產於粵,逰於燕吳,顧氏畫井田,伴我芸閣歸林泉,如影隨形二十年。傅玉露。 2.潤通月窟,洗就雲溪。子奮。印文:子奮
3.傅玉露清康熙進士,薦舉鴻博,著《玉筍山房集》。榕華。印文:雨花 夜坐軒
陳子奮銘平板端硯
銘文:1. _毛主席詞。北國風光,千裡冰封,萬裡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惜秦皇漢武,略輸文採;唐宗宋祖,稍遜風騷。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毛主席沁園春·雪,一九六六年十月榕華同志屬,陳子奮敬刻。印文:奮翁
清·馮繼齡銘圭池端硯
銘文:_宋嚴精華治平後,五百年來所未有也。藏以適君子之用,嶺南馮繼齡識。印文:臣齡 江長
清·盧雲喬銘門字形端硯
銘文:_水墨青花漾碎凍,洞石精腴第壹種。盧雲喬文房無上神品。印文:雲喬 珍賞
說明: _水墨青花,碎凍蕩漾,洞石精腴,被主人奉為無上神品,可見寶貴。硯作門字形,簡潔明快,典雅大方。側作隸書銘文,渾樸古穆,氣韻生動。配楠木硯盒。
清·丁齋銘井田老坑端硯
銘文: _硯有銘,則章第,畫法醜,鐫手拙,玷佳石,又不知虛左以待矣。丁齋主。
清·計氏白蕉硯
銘文:1.計氏白蕉研之一品。石公。
2.六六十蒙叟自寫小象,鈍廠刻。
硯盒題字:_端溪白蕉研,癸亥夏觀並題籤。竹垞銘。印文:竹垞
清·麻子坑平板端硯
說明: _麻子坑平板端硯,色艶麗,質溫潤。有青花、火捺、翡翠斑等石品。配紅木硯盒。
清·老坑平板端硯
說明: _平板端硯,老坑質地,集冰紋、青花、金線、火捺等名貴石品於一身。配紅木硯盒。
清·老坑蕉葉白端硯
銘文:_澀不留筆,滑不拒墨,制同拱璧,形如缺月。星園居士為棠村主人題研。
說明: _隨形端石,形似缺月,古拙素雅,有蕉葉白、火捺、青花等石品。蕉葉白色青綠嫩黃,嬌嫩無比。背面有大塊翡翠斑,頗添異彩。配漆制硯盒。
清·梅月紋端硯
說明: _梅月一直是文人墨客吟詩作畫的題材,精神之寄託,內心之寫照。此梅月硯造型獨特,「神明於規矩之中,變化於規矩之外」。配紅木硯盒。
清嘉慶·竹節形歙硯
銘文:_未出土時先有節,到凌空處也無心。嘉慶乙丑夏月。春暉學舍珍選。
清·端溪圖端硯
銘文:端溪圖。道光丙戌歲仲冬日造。鈐印:長樂名家 梁章巨印
清·祁陽石玉帶硯
說明: _祁陽石,產於湖南祁陽縣,石質溫潤細膩,多呈紫紅色,石色勻淨,常見淺綠色石脈,稱之為紫袍玉帶。
清·老坑鼓腹抄手端硯
說明: _鼓腹抄手端硯,形制簡約,古色古香,線條凝練、挺拔,體現了中國高超硯雕藝術。配紅木硯盒。
清·張均衡舊藏,石韞玉銘夔龍紋端硯
銘文:_蜀道難,如上天,草軍書,十萬言。惟吾與汝相周旋。雲龍睽睽升於天衢。獨學老人書。
清·五風十雨端硯
銘文:五風十雨。
說明: _硯上端刻「五」字,與硯形成「五風」二字。硯反面刻「十雨」二字,合為「五風十雨」,言為風調雨順。在古硯上較為常見,構思巧妙,獨具匠心,寓意深刻。配紫檀木硯盒。
清·風字形松花硯
說明: _選用松花石為材,風字形,硯面起雙邊,隨形而起,弧線優美,線內飾勾雲紋和乳釘紋。整體造型嫻靜典雅,配紅木天地蓋。
清·鐘形端硯
說明:_仿古鐘形、風字形硯面,邊飾回紋。背面飾古銅鐘紋飾,雕工精美。配紅木硯盒。
清·鍾式龍紋端硯
硯盒題字:貢硯九式之六。鐘形硯,類風字形,硯額雕夔龍紋,硯緣雕回紋,硯背分四層,分別雕樹葉紋、雲龍紋、夔龍紋、鳥羽,琢制精到,洵出自名家之手。
清·盧葵生制漆砂硯
銘文:葵生。
說明:漆砂硯流行去清代中期,大部分出自盧葵生之手,其為揚州製作漆器的能手。《漆砂硯記》稱盧葵生「高雅通古,極為杭人袁枚簡齋所稱許,見彼集中。葵生能世其家,尤擅六法,優人能品,交流多文學之士」漆砂硯以木材為胎骨,大漆調入極細沙粒髹成硯面,胎質輕巧,堅細耐磨。此硯配以紅色漆面硯盒,面嵌螺鈿成荷塘佳趣圖。
清·唐雲舊藏,張之洞銘大西洞端硯
銘文:重開大西洞硯,無競居士。
唐雲銘井田歙硯
銘文:食破硯,視良田,肥以火,大有年,此經火歙,爛縵發墨。甲辰秋得於歙。乙巳春銘於申。杭州唐雲。
清·唐雲舊藏,海螺紋白端硯
說明: _1.唐雲舊藏,來源於大石齋專場。
2. _海螺在古代作為一種樂器,歷史悠久,為佛教法器之一。在我國北方民間廣泛流傳。此白端硯,質地細膩潔白,似和田美玉一般,硯面作海螺,以海螺口為墨池,邊飾回紋,此硯製作優雅,具有一定的佛教意義。配紅木硯盒。
清·汪復慶制雲雷紋廟前青歙硯
說明: _清代藏硯者多,制硯名家亦夥。汪復慶是繼王岫君、顧二娘後的又一位硯雕名家。汪復慶制硯以歙硯為主。此硯石質細潤堅實,乃歙中之佳材。作淌池式硯面,平正寬廣,邊飾雲雷紋,精雕細琢,頗見作者功力。此硯紋式簡單,造型簡約,卻顯得落落大方,意趣典雅。配漆制硯盒。
清·許作屏銘荷葉端硯
銘文:_珠翻顆顆,風卷田田。一泓香暖,煙水無邊。臨池寶此,筆華生蓮。畫山題。印文:花開見佛
張景安制瓜田綿綿綠端硯
銘文:瓜田綿綿。景安制硯。印文:張
說明: _張景安乃海派硯雕大師陳端友的弟子,傳其衣缽,作品神韻自然,惟妙惟肖。此仿生綠端硯,以豐瓜為題材,雕工細緻入微,莖葉藤蔓無不表現的淋漓盡致,寓意吉祥深刻。綠端為端石中之稀有硯材,石質細膩純潔,色澤青綠純正。以此作材作豐瓜硯,可謂恰到好處。配紅木硯盒。
清·高眼雲月紋端硯
說明: _此硯方正有度,硯面以高眼為月,周淺雕雲紋,給人一種月明星稀清幽之感。配紫檀天地蓋。
清· 太獅少師端硯
說明: _長方端硯,石色灰紫,質溫潤,落墨處精雕子母獅戲球,神態生動。
清·彭演銘長方端硯
銘文: _含太一之元氣,凝金寒而玉膩,倩鬼斧與神工,出峽山之靈異,晴窗摩挲,雲蒸霞蔚,光潤而潔,晶瑩而澈,堅比瑣珉,湛若冰雪,受磨不磷,破淄不涅,願訂公以石交,遂鐫贈而為別。古禺彭演銘。印文:彭演。
明·朱家祥藏眭嵩年銘端硯
銘文: _齋中一硯真奇材,端溪六寸橫安排,以幾為匣髹髪貼,紫雲綠雨摩幽崖,平方正直誰量裁,羲之宅裡一片階。庚寅立秋後二日書於揅經室,眭明永跋。印文:某生
清·盛復初等銘蕉葉硯
銘文:1.小窗愁雨。以簡。印文:以簡 2. _綠天一片雲。盛復初題。印文:春谷 3. _蕉葉其形,雲根其質。清淑所鍾,式侔圭璧。浚發靈明,永保無斁。袁枚銘。印文:隨園
收藏印:古亳劉遊收藏 神品
清·郭尚先銘九天珠玉端硯
銘文:九天珠玉。印文:仁壽研齋
清·楓葉形端硯
說明: _楓葉形端硯,設計巧妙,繁簡有度。以一大葉為硯面,周邊輔以小葉,相迭之處構成墨池。硯臺高處有一雞公眼,此眼乃坑仔巖端石之特徵。配木硯盒。
清·風字形歙硯
說明: _風字形歙硯,色青灰,質堅實。墨堂平坦寬廣,墨池深凹,底承三足,簡約大方,為文人雅士喜愛。配黃花梨天蓋及藍錦布盒。
清·忠貞後裔澄泥硯
銘文:忠貞後裔。
清·龍福雲紋老坑端硯
說明: _老坑端石,集多種名貴石品於一身。薄意雕龍蝠雲紋,細膩流暢。配紅木硯盒。
清·老坑山水端硯
說明: _作山水硯以清初王岫君為最佳,格調高雅,別有趣味。此老坑端石,石色微青偏紫,質細嫩溫潤,有青花、金線等石品。正面作平板狀,背面隨形之起伏山水圖,層次分明,意境深遠。配紅木硯盒。
元·直眉紋鵝形歙硯
說明: _鵝是純潔和高雅的象徵,頗受歷代文人的喜愛。鵝硯歷史悠久,造型獨特。整硯作鵝造型,硯面及硯池位於鵝背,旁邊附以羽毛,硯下承三足,似二腳一腹。配紅木硯盒。
宋·直眉紋鵝形歙硯
說明: _鵝形歙硯,宋官作之品,造型優雅,體現了中國文化中的線條藝術和造型藝術,為鵝硯之翹楚,宋鵝硯的代表作。配漆皮硯盒。
壽桃形蝦頭紅澄泥硯
說明: _折枝壽桃澄泥硯,色澤純正,雕工精細,製作精良。配紅木硯盒。
清·張鏐銘蕉葉紋澄泥硯
銘文:不雕不飾,體制天生,背為蕉葉,破而不成,綠天吟賞,風聲雨聲。老薑。 <br /> 說明: _硯體小巧靈秀,造型獨特,雕琢簡潔,頗具風姿。配紅木硯盒。
明·雲鳳紋仔石端硯
說明: _坑仔巖仔石,自然天成,渾厚大氣,具有明代端莊凝重的風格,卻又不失流動。作者因材施藝,以高眼為鳳眼,匠心獨具。配犀皮漆盒。
雲蝠紋冰紋端硯
說明: _老坑端石,硯堂冰紋,金線相互交織,若隱若現。周圍刻雲蝠紋,行雲流水,流動感強。料碩大,渾樸大氣,質地佳易發墨。配癭木硯盒。
清·饕餮紋闢雍端硯
說明: _闢雍式端硯,闢雍即明堂外面環繞水渠,環水為雍,意為圓滿無缺,圓形為璧,璧通闢,象徵王道教化圓滿不絕。此闢雍式端硯,下承三足,作饕餮紋,周雕以饕餮紋及夔龍紋。工藝精湛,應為清中期佳品。配紅木天地蓋。
清·老坑長方端硯
說明: _硯石呈藍紫色,硯面遍體青花,隱約其中,集蕉葉白、胭脂暈、火捺、魚腦碎凍等石品於一身,為凍石端硯,實為罕見。配紫檀舊盒,做工考究,與《故宮大系·文房四寶》P170,李鴻賓(兩廣總督)進貢「寰海鏡清硯」系出自同一石。
清·顧皋銘龍鳳紋端硯
銘文:1. _崇文冊勳襲,封萬石泉,採擘七香,酣飲—笏,縝如慄如,虛中守黑,德言不朽,訓典是式。顧皋泐銘。印文:臣皋私印 辛酉狀元 2.肇慶太守丁澹齋贈石,王氏杏花廳制用。
清·海天初月高眼端硯
說明: _隨形而作,波濤流雲相圍形成硯堂,硯額處有高眼,視為明月,風起雲湧,雲水相接,變幻莫測,氣象萬千。配紅木硯盒。
清·回紋魚腦凍老坑端硯
說明: _老坑端硯,乃嘉、道時,盧坤督粵時開採的老坑石,俗稱「盧坑」,石質細膩潤滑,入水火捺、魚腦凍隱現。抄手式,淌池式硯面,邊飾回紋。硯配紅木硯盒。
清·王頊齡銘歙硯
銘文:_餘素好古硯,暮年得此,如獲環寶,書此數語以示子孫,當世世珍藏,與天地同不朽也。雍正二年十月王頊齡識於燕山邸舍。
清·一枝梅隨形端硯
說明: _梅花傲雪而立,堅貞不渝的高尚品格,為文人雅士所衷愛。歷代都有很多詠梅詩篇,「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此硯隨形而作,借石之皺皴,作古梅一枝,凌寒留香,獨步早春。配黃花梨硯盒。
清·抄手淌池端硯
說明: _中國人審美追求素雅,講究線條藝術。此端硯雍容大方,素雅有致,造型簡潔樸實,然線條勁挺有力,體現了中國高超的線條藝術。配紫檀木硯盒。
清·太白醉酒端硯
說明: _酒仙李太白,頭戴逍遙巾,閉目長髯,著官服佩革帶,環抱酒罈,酒興正濃,右手拿酒勺不離酒罈,意欲再飲,欲有「鬥酒詩百篇」之舉。此硯造型獨特,形象生動傳神。配紅木硯盒。
清·魚形端硯
說明: _仿生硯,依石之形,略加修飾,刻出魚頭、魚尾。魚身打磨成硯堂,構思巧妙,形象生動,別具一格。粗曠中見精細,抽象中見寫實,為難得的仿生硯。配紅木硯盒。
麻子坑隨形端硯
清·老坑玉蘭花形端硯
說明: _老坑端石,有青花、火捺等石品。琢為折枝玉蘭花形,以整片花瓣為硯面,清雅、舒展。配木硯盒。
清·橫眉回紋歙硯
說明: _龍尾歙硯,色黑,伴有眉紋,長方形,作長方墨池,此硯線條洗鍊,造型簡潔素雅。配紅木硯盒,錦墊上粘有「十硯齋」藏印蛻。
清·福壽延年端硯
說明: _「蝠」通「福」,龜是長壽的象徵,此硯雕蝠,龜紋,寓為福壽延年。配紫檀木硯盒。
清·隨形老坑端硯
_老坑端石,石質細潤幼嫩,如嬰兒肌膚一般。色質艶麗,翡翠斑色青綠。石品豐富,具有青花、火捺、天青等石品,硯面有活眼二顆。配紅木天地蓋。
清·趙之謙銘琴式端硯
銘文:研為琴,待賞音。子有屬銘,撝叔。 說明: _1.杭州文物公司友情提供。 2. _端石,琴式,簡約雅致,具有濃厚的文人氣息。趙之謙之銘文恰到好處:「研為琴,待賞音」。配木天地蓋。
清·淄石石鼓硯
_清中晚期金石學興起,石鼓文等名碑刻被文人士大夫視為至寶,時有將石鼓文內容摹刻於硯,此為石鼓第二硯,以淄石為材,作碑形,正面作硯額作碑額狀,形制奇古。背面作背形,石鼓文內容摹刻其上。配紅木天地蓋,蓋上書「石鼓第二硯」。
清·五蝠祥雲端硯
_長方端硯,樸實渾重,雍容大方,作淌池硯堂,硯緣刻五蝠祥雲紋,紋式粗獷大氣,粗獷中見精細,形象生動傳神。配木硯盒。
清·山水人物端硯
說明: _長方回紋端硯,作山水圖,雲煙繚繞,屋宇隱於林中,屋前山坡之上,一童身背一簍,朝家走去,前有一狗立於坡上迎接小主人,形象生動傳神。配木天地蓋。
明·洮河石蘭亭硯
說明: _蘭亭硯始於宋,多以洮河或綠端為材。此洮河蘭亭硯,古樸渾厚,端莊凝重,表面斑駁,歲月痕跡明顯。硯面及硯背作鵝群,典出羲之愛鵝,硯側淺浮雕蘭亭修禊圖,茂林修竹,群賢畢至,吟詩作畫,暢敘幽情。
清·蝦頭紅夔龍紋澄泥硯
說明: _蝦頭紅澄泥硯,採用澄洗之細泥燒制而成,色赭紅純正,質緊密細潤,飾夔龍紋,紋樣飛動飄逸,美侖美奐。配紅木硯盒。
清·梅紋端硯
說明: _梅紋端硯、老坑質地,硯堂有金線。硯右上端琢梅花一枝,俏麗有致。配紫檀木硯盒。
清乾隆·山叟銘抄手端硯
銘文: _厚而靜以仁,剛而溫以德,寬平正直,獨宜翰墨。乾隆六十年秋八月山叟題於濟寧舟中幷題。
印文:無棣張氏雲在草堂賞鑑章。
說明: _此硯臺為王一平生前藏品。王一平是1932年參加革命的老同志,建國後長期擔任上海市領導工作,工作之餘雅好收藏,所藏書畫文玩極具品味,體現了一位老幹部的儒雅胸懷。此拍品由其家屬提供。抄手硯始於唐朝,盛於宋代,是宋朝的代表式樣之一。此抄手端硯比例上有異於其它抄手,但做工及石質均屬一流。配紅木天地蓋。
清·小玲瓏山館款夔龍紋端硯
銘文:小玲瓏山館。
說明: _此端硯大方又度,長方海波紋,背刻夔龍紋,紋飾簡約大方,古拙雅致。小玲瓏山館為馬曰璐館名。配紅木硯盒。
銘者簡介: _馬曰璐 (1697~1766),字佩兮,號半槎。馬曰管弟。國子生。與兄並薦博學鴻詞,不就,名重一時。好學、工詩、喜結客,一如其兄。
清·坑仔巖平板端硯
說明: _平板端硯,體大方正,質堅潤澤,石品豐富。對於硯臺而言,最講究的是其發墨功效,此硯質細潤,易發墨,為硯中之上品。配紅木天地蓋。
金錢火捺平板端硯
說明: _質地堅實、細膩,紋理天然雅致,造型厚實、端莊。配天地蓋。
清·曹振鏞銘夔龍紋歙硯
銘文: _端方靜默絕塵障,知白守墨性所尚。功深琢磨善韜光,鉛槧從容窺意匠。古歙曹振鏞。印文:麗笙。
清·鮑源深銘端硯
銘文: _峙中流,作砥柱,立身之,義於斯,取一片石,足千古。光緒壬午冬穆堂銘硯,子孫永寶。
說明: _長方端硯,厚重端莊,正面為墨堂,背面覆手淺雕中流砥柱紋。配紅木天地蓋。
銘者簡介: _鮑源深(1811~1884),字華譚,號穆堂,澹庵,安徽和縣人。清道光二十七進士,後改翰林院庶吉士,編修,歷任國史館協修官,纂修官,後授工部、禮部左侍郎,吏部、兵部、戶部右侍郎。
清·闢雍式煨瓷硯
龔耀庭制雪景瓷硯
銘文:_折枝梅回歸。龔耀庭作。硯底印文:龔耀庭
作者簡介: _龔耀庭(1910~1975),陶瓷美術家,江西南昌人。造詣頗深,對青綠、淺絳、雪景等 盡其所長。1959年景德鎮市人民政府授予「陶瓷藝術家」稱號。繪畫意境深遠,格調高雅,自成一家,是景德鎮頗有影響的粉彩工筆山水畫家。
劉碩識制山水老坑端硯
銘文: _山崇林峻,風搖氣凈,花盛木榮,源潔流清,丙戌歲末。石色。 <br />說明: _端溪老坑石,因材施藝,制幽谷鳴泉圖,幽谷蔥鬱,寧靜,仿佛有清風拂石,泠泠有聲。構思巧妙,刀法老練簡約。配紅木硯盒。
李鐵民制夔龍紋紅絲硯
銘文:鐵民。
說明: _紅絲石硯,顏色絢麗,石紋流美,硯緣刻夔龍紋,背仿古青銅器龍紋壘紋。琢工精緻,一絲不拘。配紅木硯盒。
清·蟾蜍吐祥雲端硯·銅墨盒
墨盒銘文: _惟性所宅,真取弗羈。拾物自富,與率為斯。築屋松下,脫帽看詩。但知旦暮,不辨何時。倘然適意,豈必有為。若其天放,如是得之。右錄詩品。紹周三哥清賞,弟懿孫贈。
說明: _端石,小巧玲瓏,然不失大氣,硯緣及硯周刻海水雲紋,背刻蟾蜍吐祥雲紋,波濤洶湧,行雲如水,細緻入微。配紅木硯盒,嵌天保通寶銅錢。銅墨盒一隻,書法精微,梅花典雅。
清·王霖銘單鳳朝陽端硯
銘文:_高崗聳秀兮,梧桐生朝陽流曜兮,鳳皇鳴徵,古氣之磅礴兮,以延世澤,啟文運之先華兮,永志昇平。王霖銘。
說明: _宋坑長方淌池端硯,硯緣刻瑞獸紋,背刻丹鳳朝陽圖,梧桐秋葉,山石嶙峋,丹鳳單腳獨立,羽翼飄逸,眼望朝陽。配木硯盒。
漢·朱彝尊、王士禎銘長生未央瓦當硯
硯臺銘文:長生未央。
硯盒銘文:1.漢武帝甘泉宮瓦當硯,素行宮藏。
2. _此物出土事非偶,長生古篆疑神工。漢家陵闕隨飛蓬,豈知一瓦供賞識。王士正題。 3. _瓦頭硯得自甘泉,制度應知元狩年。今日摩挲藏寶匣,不教衰草泣寒煙。 朱彝尊題。
說明: _秦磚漢瓦品好質佳,素來被後人所稱頌,明清二代雅好以此來作硯。此硯以漢長生未央瓦當製成,硯面隨形琢制荷葉,捲曲自然,不經意間透露文人墨客清新淡雅的審美情趣。原裝漆盒,盒面有王士禎、朱彝尊題字,如此佳硯頗為難得,文化歷史氣息濃。
清·文掞銘蟹殼青澄泥硯
銘文: _其質清剛,其形端方,磨而不磷,闇然日章。誰謂石田,亦可獲,千斯倉,萬斯葙。康熙丙戊寒食詵心子第十二銘。
說明: _蟹殼青澄泥硯,選用澄泥的細泥(細澄泥)加工而成,質地細膩、堅實,且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可與端溪佳石相媲美。硯形法度精嚴,銘文雋秀流麗,極具文人氣。配紅木硯盒。
清·朱彝尊銘井田端硯
銘文:井爾井,田爾田,宜豐年。竹垞。
說明: _朱彝尊好硯,有硯銘及藏硯傳世,故宮博物院藏有朱彝尊小像端硯。此硯作井田式,並以此式為題作銘意寓耕耘於硯田。
明·郝景春、伊秉綬銘端硯
銘文:1.萬曆壬子八月,江都郝景春得於應天市上。
2. _嘉慶四年二月中旬,汀洲伊秉綬觀。 印文:墨卿墨緣
硯盒銘文:郝忠節公遺研。
明 圓龍端硯
說明:端硯呈橢圓形,正面開堂,淌池式,光滑平緩,硯額及硯緣處滿雕蒼龍遊弋,雲隨龍動,景象祥和。此硯久經研磨,把玩,色澤略黑,滄桑之感油然而生,配楠木盒。
明 梅花紋抄手端硯
說明:此硯為端溪宋坑上品佳石所制。石質瑩潤、細澤。通體紫紅,擊之出木聲。硯堂裡可見火捺和少許白暈紋。硯呈長方形,抄手硯,硯側內斂,佛肚式硯缸,淌池,應為明代早期之物。 硯之首、 尾、邊、側和復手內通體滿刻海水梅花紋,寓意五福,古人愛梅,有羅浮梅花之譽,因而又名「羅浮梅花」硯,整體虛虛實實,層層疊疊。為白硯亭藏硯。
明 宣德蘭亭端硯
說明:該硯為端石,呈紫褐色,長方形,底部挖空,牆足,硯堂光滑平整,硯池巧雕成蜿蜒小溪,與硯額處的水榭樓臺,俊秀山色,蒼鬆勁草相溶相匯,唯美至極。硯沿則滿工,老者幼子相互提攜,書生雅士登高望遠,絲竹聲,觥籌聲,嬉笑聲……聲聲悅耳,其樂融融。復手內則刻王羲之的蘭亭序,詩畫盡在眼前,美哉,妙哉。
明 百鵝蘭亭綠端橢圓硯
說明: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聚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眾人分坐於曲水之旁,借著宛轉的溪水,以觴盛酒,置於水上,邊飲酒邊作詩,終匯得蘭亭詩集,並由王羲之遂乘興作《蘭亭序》,史稱「蘭亭雅集」。 此硯以蘭亭為題材,硯面淺刻茂林修竹,亭臺軒榭,流淌的曲水則被深琢成墨池緊繞硯膛,池間臥遊團鵝,池上連接板橋;硯側環刻眾賓朋曲水流觴之景,人物刻畫精準,刀法洗鍊簡約,另微雕王羲之《蘭亭集序》全文;其硯背深陷,浮雕「百鵝圖」,且鵝的姿態有飛有臥,無一相同。琢刻此類蘭亭雅集的硯始自宋代,然工藝能達如此精良者實屬罕見。
明蘭亭端硯
說明:硯呈長方形,系用老宋坑端石所制,石色呈玫瑰紫,側牆留有大片胭脂暈,遇水則豔, 古雅美觀。 此硯正面刻「蘭亭修禊圖」,描繪東晉時王羲之和謝安等人在會稽山(今浙江紹興)的蘭亭飲酒賦詩的情景。背面刻王羲之「蘭亭集序」全文。硯體四周刻「曲水流觴圖」。頂端有「丹崖竦立,葩藻映林,綠水揚波,載浮載沉」四言詩一首,其餘三面也有四言、五言詩,無款。 「蘭亭修禊圖」的題材在端硯中亦有所見,如見於今人《端溪硯》的一方蘭亭硯,據稱曾為宋代書法家米芾所有。浮雕東晉永和年間書聖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一班文人共四十一人在會稽(今浙江紹興)雅聚修禊的場景,其中流觴曲水,茂林修竹,天朗氣清,惠風和暢的情景,頗得王羲之《蘭亭序》抒懷述志本意。 此可認為,後世稱之為蘭亭硯的,以蘭亭雅集為固定雕飾題材,及長方厚重為一定形制模式的曲水硯式,是為端硯始創,中國硯臺以人物為雕飾亦從端硯發源。蘭亭硯始於北宋開創了硯臺人物雕飾的先河,在當時也得到迅速的發展,旁及了其他名硯硯種。如清乾隆欽定《西清硯譜》的端石「宋宣和八卦十二辰硯」、「宋端石洛書硯」等等,以及北京故宮博物館院藏洮河石宋蘭亭硯等,都是端硯人物雕飾在後來整個宋代的發展與旁及。其雕刻技法與題材構圖,又達到了一個新的藝術高峰。這一類明清時期的蘭亭人物雕飾硯也極其罕見,是收藏家夢寐以求的珍寶,貴不可言。
明綠端龍紋硯
說明:硯呈橢圓形,通體綠端,刻工規整,文氣端秀。硯首透雕穿雲龍紋,硯背起陽線,中間內凹。配紅木硯盒。
明.沈昭銘文端硯
說明:紫日東升圖案,常見於古硯之中,生趣盎然。兩側陰刻沈昭銘文款識及徐氏收藏款。 沈昭 [明]字秋萼,長洲(今江蘇蘇州)人,鼎弟。善山水,所作大劈斧著青綠者尤佳。
明.禹疇款方硯
銘文:此為觀音膚之端石也 造化生物之奇不謂人 問世有此矣子孫 宜永寶也 禹疇識。 員其外兮象智也 方其內兮 象義也 蓋陽兮 動交故欲其轉環面不滯也 陰兮靜持故欲其立產隅定上兮 制吾行固吾志也。 說明:方硯,色鱔黃。吳洪,字禹疇,吳江人,成化十一年進士,歷官刑部尚書,配紅木盒。
明阮大鋮正玩十二硯之太平有象澄泥硯
說明:硯作橢圓隨形,質地蟹殼青澄泥,石品細潤,橢圓池硯式作樹樁樣,背刻太平有象圖,硯首16字銘文「此即阮中丞正玩十二硯之一神品也」阮中丞即為明末阮大鋮也。 阮大鋮(1587~1646)中國明末戲曲家,安徽懷寧人.字集之,號圓海,石巢,百子山樵.天啟間官給事中。 晚明被譽為「江南第一才子」的阮大鋮,倖存的《石巢四種》是其戲劇藝術的傑出體現。
明 海天九如老坑端石大硯
說明:質地老坑端石細膩如脂,落潮墨池淺浮雕海天九如紋;「九如」者《詩經 小雅鹿天》載:「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如月之恆;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松柏之茂,無不爾或承。」皆禎祥之徵。
明 宣德內府款抄手端硯
銘文:宣德內府寶藏,蒼龍橫沼。 說明:長方端硯,光滑細膩。硯沿起寬邊,抄手式,墨池鏤雕蒼龍橫沼紋,矯健身姿,蒼勁有力,氣勢磅礴。
明 一字池長眉歙石太史硯
說明:歙石,呈青墨色,上無雕飾,體型碩大。硯堂平坦,一字形硯池,微起寬邊成硯緣。此硯久經墨侵染,足以見得用者筆墨耕耘之勤。
明 文彭款老坑長方端硯
說明:質地老坑端石,觸之細嫩,石品豐富,硯式長方無池。首刻銘文極具文人氣息,配紅木盒。 文彭,明代書畫家、篆(一四九八至一五七三)字壽承,號三橋,又號漁陽子、三橋居士,長洲(今江蘇蘇州)人。文徵明長子。初學鍾、王,後效懷素,晚年則全學過庭,而尤精於篆、隸。其父以書名當代,然有時不樂書,雖權貴人不敢強。彭手不停揮,求者無不當意。工刻印,後人奉為金科玉律。卒年七十六。與何震(字主臣、長卿,號雪漁)並稱「文何」。
明 文彭款端硯
銘文:馬肝紫潤尤宜沐眼青圓似生,文彭珍藏。 說明:橢形端硯,不拘泥於規章法,半樸半雕。硯首飾靈芝紋,寓意長壽。陽線將端硯包圍,硯背陰刻書法。配紅木硯盒。
明 方善藏壁玉硯 艾葉綠印 (一對)
說明:此壁玉硯臺造型小巧,便於隨身攜帶。該印底部寬厚,通體墨綠色,包漿與石質渾然一體,老氣畢顯,石質較軟,在陽光下半透明,呈現出一汪濃綠,中間有分布均勻的白色點狀結構,局部有點片狀豔綠色。 印為「方善」。 方善[明],字水若,歙縣(今安徽歙縣)人。工山水、花鳥、佛像。
明 五彩水晶研朱硯
說明:硯以五色東海水晶製作,開如意池,周身包漿,古意盎然,雕工簡潔雅致。硯池中尚有不少硃砂,硯堂也遺有幾點朱紅,顏色可人。配紅木盒。
明 金錢火捺端石太史硯
說明:硯作抄手太史式,端石質地細密潤滑,留兩處金錢火捺十分美觀。此硯製作極為工整 為明典型器。 金錢火捺,端硯名貴石品之一。在硯石中呈帶圓或橢圓的形狀,色澤如豬肝色,中心部位比火捺顏色深,形狀象金錢, 稱為金錢凍或金錢火捺,十分有趣。
明 滕王閣序斷碑銘文硯
說明:硯作板樣,以保持原碑的風貌,硯式碩大,翠帶纏腰一周。 硯首提銘:溫潤而澤 縝密以慄是詔君子之德 文之祥書法俊美 筆意蘭亭 背留:清風生 白雲遏 碑刻大字 意法米趙 《滕王閣序》全稱《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亦名《滕王閣詩序》,駢文篇名。唐王勃作。滕王閣在今江西省南昌市贛江濱。唐始建,後閻伯嶼為洪州牧,宴群僚於閣上,王勃省父過此,即席而作。文中鋪敘滕王閣一帶形勢景色和宴會盛況,抒發作者「無路請纓」的感慨。對仗工整,言語華麗。 原文:……遙襟俯暢,逸興遄飛。 爽籟發而清風生,纖歌凝而白雲遏。
明 靈芝紋老坑端硯
說明:端石,老坑,色呈紫紅,有金銀線、青花、碎凍等石品。隨形,端莊而厚實。硯額浮雕靈芝紋。 端石自古以老坑為貴,採得石料後 ,往往並不多作雕鏤,而施之薄意,以體現石之美。配有紅木盒。
明 螭龍戲水花石長方硯
說明:長方端硯,質地溫潤。硯池呈荷葉狀,上浮雕螭龍戲水紋,機靈鬼怪,十分調皮,表面有無數斑痕,飽經風霜,背面起寬邊。
明雙龍紋綠端圭壁硯
說明:此硯以綠端石制,石質溫潤,發墨而不損毫,儲水不耗,呵之出水。器壁刻雙龍及「福祿同春」圖案,紋飾雕刻細膩,線條柔美流暢,背面刻荷葉莖脈,備添趣味。為歷代文人所珍愛,配紅木盒。
明如日中天高眼官制端石大硯
說明:硯做長方,斜坡淌池上端復留海棠池,高浮雕祥雲託日,日為端石活眼,官制佳器,華美端莊。 詩經邶風簡兮:「日之方中,在前上處。」清丘逢甲《為潮人衍說孔孝於浦,伯瑤見訪有詩,次韻答之》「重提孔子尊王義,如日中天萬象看。」
明眼柱七星端硯
說明:宋朝著名詩人張九成賦詩讚道:「端溪古硯天下奇,紫花夜半吐虹霓。」此硯呈瓶狀,墨池中有七個眼柱,如天上的北鬥七星,撲朔迷離,使人陶醉。配紅木硯盒。
明眉紋抄手歙硯
說明:歙硯者:「玉質純蒼理致精,鋒芒都盡墨無聲。相如聞道還持去,肯要秦人十五城」,此硯為歙石制,寬邊,抄手式,色墨,一字池,整體敦實厚重。
明贊盤款回紋圓形端硯
說明:硯作圓形,端石質地純淨而細潤,沿邊周飾回紋一圈,背留「贊盤」二字銘文。線條挺拔流暢,風格典雅別致。 蔡鴻茹中華古硯100講第七十四講,在清贊盤端硯中對此硯作了特別的闡述(附圖)。
明硃砂紅虎形澄泥硯
說明:澄泥硯,四大硯中唯一經特殊火燒制而成,質堅耐磨,唐宋皆為貢品。此硯呈硃砂紅色,呈虎形,硯堂置於虎背之上,平坦細膩,撫之滑潤,有儲墨不涸,積墨不腐之功。
明紫檀盒帶眼端石筆添
說明:端石滋潤,面堂留有綠眼,以添賞玩樂趣,筆添製作規整,線條挺拔流暢。原配紫檀硯盒,雲頭如意銅包角。
明雙足橢圓「東井」端硯
說明:橢圓硯作雙足,硯首「東井」二字以為硯名,背帶大塊蕉葉白,風格儒雅奇特,品質上乘。 井:有星八屬雙子座,史記天官書:「南宮朱鳥權衡,東井為水事。」博雅:「東井謂之鶉首。」晉書天文志:「南方東井八星,天之南門。
明歸去來兮花端石硯
說明:長方端硯,抄手式,微起寬邊,正面開堂,硯額處浮雕「夜遊春江圖」,近實遠虛,樹下一葉扁舟,在墨海奮進,岸邊翠色中隱現榭亭一角,一侍童栓繩,畫面幽雅沉靜。
明知足樣綠端硯
說明:端石,長方形狀,黃褐顏色,硯面巧雕成蜘蛛樣,硯堂置其背上,栩栩如生,側部雕有銘文。
明雲龍紋端石抄手硯
說明:硯作高牆抄手式 落潮高浮雕海水飛龍 氣勢磅礴 邊牆一惻銘文「熙寧霞月」 一惻銘文「陰溪之石是為端也,白玉為之貴難比此端耳、海陽、汪錫培」 熙寧(1068~1077)是北宋時宋神宗趙頊的一個年號,共計10年。以王安石在此期間變法而聞名,稱「熙寧變法」。
明玉蘭花紋端硯
說明:長方端硯,溫潤古厚。經歲月的侵蝕,有些磨損,歷史滄桑,硯堂呈玉蘭花狀,含苞欲放,鏤空枝葉,生機盎然。
明水竹村人款螭龍紋端硯
銘文:習齋之艱苦 卓絕怒谷之博大 含宏間 吾北學萬世之字 丁已冬月 水竹村人 說明:硯緣起寬邊,硯堂頂部浮雕螭龍紋,矯健身姿。
明黃花梨木硯
說明:硯為黃花梨木製,形體小巧,可隨身攜帶。其紋理自然清晰,上無雕飾。長方形體,深挖硯池,硯堂凹進,經長期使用硯已坑窪。該硯飽經墨水浸染,上部已成墨色,更顯得滄桑古樸。
明布幣樣端石硯
說明:布幣亦稱「鏟幣」,春秋戰國時代的一種青銅貨幣,形制有尖足、圓足、方足之分,通行地域以三晉為主。此端石硯仿布幣形,方足,質細密、堅實,易於發墨。硯底陽刻布幣古文飾,銘「貨幣」二字,整器古樸典雅。
明張紳「雲門山道人至寶」鵝腹抄手老坑端硯
說明:硯作鵝腹抄手式,老坑端石色灰藍,留有大片火捺 細如肌膚,兩側留銘及印章一枚。 張紳(?-約 1385) 字仲紳,一字士行,自稱雲門山樵,也稱雲門遺老,世居膠州,元末明初傑出的書畫家、書畫理論家和鑑賞家。工書法,尤精大小篆。後世名家評其書法:「行書出於趙孟俯,楷書瘦而頎,兼擅大小篆」。
六朝 蓮花五足圭硯 (一對)
說明:宋米芾《硯史陶硯》:「 相州土人自陶硯,在銅雀上。以熟絹二重淘泥澄之,取極細者,燔為硯。有色綠如春波者,或以黑白埴為水紋,其理細滑,著墨不費筆,但微滲。」硯以細陶土燒制而成,質地細膩光滑,色微灰。 硯為圓形,形象古樸,造型奇特,線條平直而流暢。硯面素潔、寬闊。上下寬平,五足。造型具較為典型的六朝風格,樣式獨特,頗具漢代遺韻。
唐獅子樣陶硯
說明:橢圓形陶硯 ,上有泥土,已經與硯合為一體。硯額飾獅子頭紋,兇猛無比,獅背上有圓形硯池,硯背承四足。雕工精湛,構思巧妙。
東漢建康都統司磚硯
銘文:建康都統司 說明:中國文房天下,古磚硯是硯臺種類中的一個奇葩,它的興起得益於清代金石考據學的中興,金石學始於宋,在清代得到畸形發展成為顯學。
宋雙柱雲紋抄手端硯
說明:長方端硯,抄手式,色紫紅。硯堂寬廣平滑,其上有眼,硯池深挖,呈一字型,背部復手處淺雕,雙柱雲紋裝飾。該硯敦厚質樸,可置於案幾一側,書牘之旁,伴君秉燭,實為妙哉、快哉。
漢花斑研磨器一套(兩件)
說明:硯為斑石材質,紅黃相間,猶如散花,高雅古樸,正面坦平,鼎形,下承三足,粗腿外撇。配有研墨器,下方上圓。此硯為一套,實為難得。
五代靈雲款投壺樣端硯
說明:此硯為圭形樣式,長方形,幾無雕飾,簡約洗鍊。硯堂正開,寬廣,硯池橢圓形,由渠連接。硯背銘文「靈雲」。此硯是五代時期,士大夫所鍾愛之款式,時代文氣感較強。 投壺是古代士大夫宴飲時做的一種投擲遊戲。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宴請賓客時的禮儀之一就是請客人射箭。那時,成年男子不會射箭被視為恥辱,主人請客人射箭,客人是不能推辭的。後來,有的客人確實不會射箭,就用箭投酒壺代替。久而久之,投壺就代替了射箭,成為宴飲時的一種遊戲。 靈雲介紹:靈雲禪師是晚唐禪宗名僧,佛教史籍對其生平的記載互有出入。通過考證,靈雲志勤的俗籍是福州長溪(今福建霞浦),師承靈,開悟於湖南溈山,《聯燈會要》、《五燈會元》將志勤禪師列入大安禪師法嗣之列及有關志勤的機緣語句方面的記載是後人篡改的。
五代風頭萁形硯
說明:箕形硯為唐代流行硯式之一,形似長方形箕,故而得名,又因硯尾兩側向外撇似風字形,故又名「風字形硯」。硯形上圓下方,周圍有沿,面平,靠近硯首部位有凹槽,以便貯存墨汁,硯底箕口有二足,使無沿的箕口升高,以保持硯面水平。
唐端硯
說明:此硯呈箕形,石質細潤如玉,嫩而不滑。硯首硯尾孤形,硯首內深陷,硯面下凹,底承雙足。
唐雙足鳳字端硯
說明:鳳字式端硯,石質優良,幼嫩、紋理細膩、堅實且滋潤。硯堂處有眼,外側有紋,其狀如海浪, 又如浩瀚天空,讓人揣測,硯池置於底端,下承雙足。石硯上品者,唯有唐宋,此硯質地上乘,造型簡約雅致,甚為佳品。
唐雙足萁形端硯
說明:端石,萁形,下有雙足,色紫紅,上夾雜黃絲,猶如飛龍盤旋。
唐制漢魏治古磚硯
此磚硯萁形式,色青灰,雖外觀粗糙,但泥質細膩,硯沿微收,背部燒有回形紋式,整體小巧,可隨身攜帶。
唐 龜形硯
說明:龜形硯主要流行於隋唐時代,以龜齡喻人之長壽。唐代陶硯,以龜為造型,四足,硯堂作橢圓形,既便於磨墨又利於貯墨,此龜形硯造型逼真,塑造精緻,保存完好,是該類硯中難得的珍品,具有很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東晉永和九年磚硯
說明:方形磚硯,長條墨池,硯堂經歲月的侵蝕,有裂紋,像閃電,巧奪天工。右側陽刻「永和九年大 」。
西晉 青瓷熊足硯
說明:三國、魏晉、南北朝時期,出現了青瓷硯,此時端硯,歙硯還沒有開始實用。在這個時候,瓷硯臺多有足,用以加高硯身,與當時席地而坐,多用矮几的習俗相融。此瓷硯灰青胎,施青釉,呈圓形,硯沿凹起,下呈熊足,珍貴難得。
漢魏畫像磚硯
說明:磚硯呈梯形狀,上窄下寬,正面設橢圓形硯堂,微凸,硯池置頂,背部浮雕一披髮呲牙人物,威風凜凜。
南宋 換鵝眉紋歙石硯
說明:換鵝硯出自王羲之寫經換鵝之典故,亦為文界之一段佳話。《晉書王羲之傳》:「山陰有一道士,養好鵝, 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當舉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此硯質地為老坑眉紋歙,眉紋瑩動,扣之金聲,硯式為宋硯中之名品,頗為珍貴。
宋長條橢圓池歙硯
說明:長條歙硯,石質堅韌、潤密,紋理美麗,敲擊時有輕悅的金屬聲,貯水不耗,歷寒不冰,呵氣可研,發墨如油,不傷毫,渾樸大方。通體陽線包圍,硯池呈橢圓形。
北宋官制古犀羅紋花池橢圓歙硯
說明:硯作橢圓,手感沉墜,古犀羅紋歙石,色青璧,紋理極為美觀,平堂開花池,刀法犀利,風格俊雅脫俗,為當朝官制。此硯並無過多雕飾,卻現宋硯清雅洗鍊之氣韻。
北宋一字池眉紋圓形歙硯
說明:唐開元中,獵人葉氏逐獸至長城裡,見疊石如城壘狀,瑩潔可愛,因攜之歸,刊出成硯,溫潤大過端溪,此後歙硯名冠天下。 此硯圓形,墨色,一字型硯池,硯壁內斂,小巧可人,可隨身攜帶。
北宋端石抄手硯
說明:長方端硯,造型端莊、古雅,石質亦佳。色呈紫紅,一字池,抄手式,硯底有青眼和四個圓形獸爪印。
南宋「慶元庚申」紀年款長方石硯
銘文:湖南永州 龍頭金山巖子有名 說明:硯作長方開方池,石色黝黑包漿厚重,背開豎槽一道,留款識數處,慶元庚申四月 十八官人用四十文。應是購此所花費之銀兩 。 古硯多有紀年款,然一方硯中紀年,出處及所購銀兩,交代的如此明白者,卻不多見。
宋一字池眼柱抄手硯
說明:硯臺為抄手式,質地細膩,其上有眼。硯四周微起寬邊,硯堂寬廣,一字型 硯池,下有一眼,巧雕成足。
北宋眼柱抄手端硯
說明:長方端硯,石質堅硬。一字池,研墨處立一圓柱,上有高眼,表面鐵鏽斑痕,經歷了不少坎坷道路,抄手式,背面立三高低不同的圓柱,並有青眼。
南宋雙乳足圓池橢圓眉紋歙硯
說明:橢圓歙硯,質地溫潤。通體起陽線,硯池呈橢圓形,表面有些斑痕。硯背承雙乳足。
唐 箕形雙足端硯
說明:端石硯,呈簸箕形狀,紫如嫩肝,有翡翠條於硯堂,硯堂硯池由淺入深,自然過渡。硯周微起雙線,上端圓以墨池,底部鏤空留二足。造型獨特,形制古雅奇拙。
北宋 帶眼柱雲紋抄手端硯
說明:硯形為長方形,順水淌池式,線條簡練,以簡見繁,雕工老到。硯底凸出三石眼柱,飾雲紋。石色紫灰帶赤,為端溪老坑石。 抄手硯是由唐代箕形硯演變而來,宋代,抄手硯十分流行,宋抄手硯硯首略窄,硯尾略寬,三側壁呈收斂之勢,具上大下小之感,硯的截面為梯形。
南宋 鷹樣銘文抄手硯
銘文:宣和年制 說明:長方硯池,質地溫潤。彎月形墨池,抄手式,與硯堂成鷹肚,構思巧妙,合理利用,周邊浮雕鷹頭,鷹翅,鷹尾和鷹爪。雕工精湛,栩栩如生,似雄鷹小憩,別有一番滋味。
南宋 一束蓮歙硯
說明:歙硯有八德「堅、潤、柔、健、細、膩、潔、美」,此硯色青灰,抄手式,整體簡潔高雅,硯堂平坦,硯額雕一枝蓮,蓮花妙雕成硯池,似迎風飄搖,嫋嫋瑩瑩,喻意君子出淤泥而不染。
南宋雙足荷葉歙硯
說明:硯歙石制,石色青黑,石質堅潤,紋理細密,或似眉紋,或如刷絲,稱牛毛紋或古犀羅紋。硯隨石形,雕琢為荷葉式,硯堂寬闊。硯池邊緣琢成卷葉形,自然形成凹池。此硯選材珍貴,雕工精到,當是歙硯中佳品。
北宋一字池抄手端硯
說明:端硯呈長方形,自唐代以來被皇家列為貢硯,色紫紅,光滑細膩。墨池呈一字狀,抄手式。
遼 西京硯
銘文:西京仁和坊馬松 羅土澄泥硯瓦記 說明:硯為灰色澄泥製成。硯呈圓形,墨堂呈」m」形,硯面微凸,墨堂與墨池隔牆相望。墨池作扇形弧面。
宋 菱花眉紋歙硯
說明:歙硯的石品很多,主要分炒羅紋類、眉子、眉紋類及金星和金暈類。質地精良,色澤優美,石質細膩;出墨快,不傷筆。此硯呈菱花,受墨處中間如鼓,四周為渠。
北宋 帶蓋行囊硯
說明:古人出門遊歷為了方便,能夠隨時記下對著大好山水想到的詩詞文章,或有感而發的心靈火花,創製了可以貯水的行囊硯。行囊硯採用空氣壓力的原理,在硯池裡穿兩個小孔,把硯石中心挖空,然後用漆鑲嵌一片上佳的硯石做磨墨的硯堂。
北宋洮河抄手硯
說明:此硯造型素雅,石質細潤,紋理細膩,氣象靜穆,石品豐富,配花梨木盒。
五代 刷絲池橢圓歙硯
說明:硯石石質精良,石品上乘,硯身線條簡約素雅,硯堂上有刷絲,如牛毛,硯壁內斂,底呈凹形。用此硯可謂墨飛煙浪,筆掃雲霞
元代漢白玉大硯
說明:漢白玉,它是一種晶瑩潔白的大理石,色白純潔,內含閃光晶體,給人一塵不染和莊嚴肅穆的美感,因其特有的美名而蜚聲中外,著稱於世。 長方形硯,色呈黃褐,如意形墨池,周圍浮雕雙龍戲珠紋,是一種吉祥喜慶的裝飾圖紋,它的起源來自天文學中的星球運行圖,火珠是由月球演化來的。配紅木盒。
元 子昂蟬樣澄泥硯
說明:澄泥硯,風字形,淌池式,下有彎型牆足。該硯一身風塵,可見用者筆墨耕耘之勤。 趙孟,字子昂,博學多才,能詩善文,懂經濟,工書法,精繪藝,擅金石,通律呂,解鑑賞,特別是書法和繪畫成就最高。
明 「永昌元年」銅筆舔
銘文:永昌元年 說明:筆舔,在清朝屬文具小九件之一,還包括:筆筒、水呈、筆架、墨床、印盒、糨糊盒、鎮紙等。 乾隆時期最為盛行,品種最為齊全,以後各朝代雖有但品種已不齊全了。
文章來源:硯臺之家
進入微拍 請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