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戰時日本與德國結盟,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無奈!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我們都知道,主要分為了同盟國和軸心國,而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軸心國是代表邪惡的一面,因為他們戰敗了嘛,正義自然是由勝利者來定義的,這本身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在軸心國中,又有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三個國家,所以,在一般人們的意識之中,日本這個國家與德國其實是盟友的關係,那麼,在真實的二戰之中,日本與德國真的算是盟友國嗎?其實未必!
-
二戰期間軸心國成員德國和日本之間到底有哪些矛盾?
二戰期間,為了各自侵略戰爭的需要,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相互勾結,於1940年9月27日在柏林籤署《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成立以柏林-羅馬-東京軸心為核心的軍事集團。這個軍事集團的成員被稱為「軸心國」,雙方確定了事實上的同盟關係。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當時主要分為兩個陣營,同盟國和協約國。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
-
二戰時期,德國、日本、義大利為什麼叫軸心國?
(二戰期間(藍色)軸心國的勢力範圍)但這一切在1935年發生了變化。而與義大利結盟,也符合當時仍處於一戰之後空前孤立的德國的利益。因此,二者一拍即合,在1936年10月通過談判迅速達成聯盟協議,這才有了1936年11月1日,墨索裡尼在米蘭多莫大教堂前公開宣布柏林羅馬軸心的講話。1939年5月德國和義大利又通過包含軍事和防禦同盟內容的《鋼鐵條約》將兩者之間的同盟關係予以正式確定。
-
非洲戰敗,一戰反水,為何德國在二戰前仍願與義大利結盟?
大家知道,二戰交戰的兩個陣營是同盟國和軸心國,而軸心國的核心國家就是德意日。在二戰中,德國和日本分別是歐洲和亞洲戰場軸心國的主戰力量,而義大利卻明顯存在感不足,而且在1943年就早早投降了同盟國。不僅如此,義大利在二戰之前,也就是在一戰以及一戰之前的非洲殖民戰爭中,其實表現也都乏善可陳,那麼德國為什麼還要與義大利結盟,這裡面是否有什麼歷史的背景呢?
-
日本和德國結盟關鍵是蘇聯,可為什麼又不配合德軍夾擊蘇聯呢?
這明顯是針對蘇聯的,也讓德國和日本在反共的旗幟下,建立了公開的軍事同盟。後來有了義大利的加入,逐步形成了企圖重新瓜分世界的軸心國集團。不過雙方雖然有意勾結,但其實分歧還是很大的,日本是希望只針對蘇聯,不太願意得罪英法等國。而德國是不顧一切,把英法等國也列入了對手之列。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雖然兩國結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從日本方面來看,關鍵還是蘇聯。
-
義大利在一戰時背棄德國,為什麼二戰德國還要與其結盟
#二戰德國#我們都知道,一戰時期,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了三國同盟。而正是義大利的背叛導致一戰交戰雙方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使得戰爭天平倒向了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最終德國戰敗,德國人民背負了巨額的戰爭賠款,為二戰埋下了禍根。時間來到二戰,德國還是與義大利籤訂了同盟條約,確定了同盟關係。這不禁讓人心生好奇,德國為什麼還願意和一戰時拋棄自己的義大利結盟呢?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蘇聯和德國都曾加入英國與法國主導的國際聯盟,後來德國退出,蘇聯是被踢出的,兩國都對英法極度不滿,互相關係卻還過得去。蘇德之間徹底鬧掰已經到了1940年11月,此前德國與蘇聯已經瓜分了蘇聯。德國一直有進一步拉攏蘇聯入夥的想法,而蘇聯始終不為所動並不是因為出於正義,而是納粹不能滿足其在東歐和巴爾幹地區的巨大胃口。
-
二戰德國發動戰爭的原因,幕後有這兩個國家鼎力相助
二戰德國為什麼敢於發動戰爭?除了德國自身的原因,也與這兩個國家的姑息縱容有很大的關係。然而世事難料,這兩個國家到頭來一個被德國打殘,一個直接滅國,也沒落個好下場。這兩國家就是英國和法國。這時英國和法國對捷克威脅稱,和蘇聯結盟將是與英法為敵,於是捷克屈服了。1938年9月,英法國德意四國在慕尼黑關起門來籤下協議,將一個主權國家的領土割讓給了德國。然而妥協者的腳步落伍了,德國隨後佔領了整個捷克,該國軍工廠也成為德國二戰期間軍火的主要來源地。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1940年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他們開始結盟,組成了軸心國集團。這些國家是向當時的歐洲宣戰的,英國和蘇聯是硬骨頭。當然了日本主要活動在亞洲,也代表著這些國家向亞洲宣戰。日本基本上把東亞和南亞的國家都給得罪了,德國基本上把歐洲的所有國家都給得罪了,要知道當時的英國他們的殖民地北非也是有的,這個地方也是德國和英國爭奪的地盤,所以說他們這些軸心國是向全世界宣戰一點都不誇張。本來他們結盟之前,德國是有向中國出口武器的,但是宣布和日本結盟之後,德國和中國的所有的聯繫就中斷了。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實際上,在二戰當中,德國和日本曾經有過這樣的計劃,他們把會師的地方定在了中東地區。時任德國陸軍參謀哈爾德回憶到:希特勒曾經給他說過,要把兵力進行分散,然後穿過伊朗進駐到波斯灣,和日本的軍隊在印度洋地區進行會師。
-
軸心國再度結盟?日本慫恿德國軍艦進入南海,讓人想起二戰
大國之間的鬥爭波譎雲詭,什麼陰險詭詐的手段都不稀奇,一向喜歡算計鄰居的日本,近日就大放厥詞,慫恿德國積極介入亞太事務。據《環球時報》12月19日的報導,"為了對付中國",日本官員在與德國同僚的一次會晤中表示,東京"強烈支持"德國派軍艦來亞洲,來南海,日本將"與其進行聯合軍演"。
-
二戰時期,德國最有可能以哪種方式打贏二戰,看看專家怎麼說!
德國要打贏二戰,就必須先徵服歐洲,同時把亞洲讓出來。所以德國首先要做的就是離間英法的關係。法國是陸上王國,英國是海上霸主,事實上,英法在海外殖民地瓜分問題上矛盾重重,只是迫於德國的強大才不得不聯手,如果德國給予法國在徵服英國後的大部分海外利益,法國就會和德國結盟,法德兩國聯手足以徵服英國,掃平歐洲。
-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擴大戰爭?
李三萬摘要:二戰初期,德國和日本都是贏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繼續擴大戰爭,並且和多個國家開戰,像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則是發動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二戰初期,德國和日本都是贏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繼續擴大戰爭,並且和多個國家開戰,像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則是發動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
-
解密二戰德國為什麼會輸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想直接和軸心國對著幹,因為怕軸心國跟蘇聯結盟,因此英國想方設法在蘇聯和德國之間製造矛盾,美國想方設法拉攏日本制衡蘇聯和德國的聯盟史達林是一個極端務實理性的戰略家,翻臉比翻書還快,既能與德國瓜分波蘭又能與日本做遠東交易,毅然解散只為了更好地與他國促成聯盟。
-
二戰時明知義大利不行,德國為何還要結盟?
兩次世界大戰當中,義大利都選擇與德國站在同一陣營,由於義大利軍事在歐洲乏善可陳,看起來是義大利對德國的攀附。德國與義大利之間隔著高聳的阿爾卑斯山脈,正常情況下雙方不會產生擴張的欲望,由此導致的結果就是德國志在西歐和東歐甚至北歐,而義大利一心稱霸地中海。由於不存在地緣上的利益衝突,德意之間的聯合早在雙方統一之前就已經初見雛形。
-
二戰中德國和日本誰相對更強?
為什麼這說,從二戰中的各自國家的戰績我們就能看得出來了,德國佔領了大部分的歐洲地區,日本佔領了亞洲和東南亞的大部分地區,義大利之佔領了非洲的一小部分地區,從以上就能看得出來,各自的一個大概實力差距了。下面我將從幾個方面詳細討論下各自的差距。
-
二戰期間,日本女人到底有多瘋狂?她們做的惡並不比男兵少!
新中國是在槍林彈雨中成長起來的,尤其二戰期間的抗日戰爭,讓國人到今天也難以忘懷。日軍在中國的土地上施暴了整整14年,整個中國被打得支離破碎,成批的中國人在這期間一個接一個的倒下。雖然二戰是由納粹德國在歐洲打響,但日本隨後就在亞洲戰場上響應了號召,因為當時的中國國力孱弱,但國內物資豐富,於是咱們成為了日本打開亞洲戰場的突破口。日本在侵略中國之前做足了充分的準備,舉國上下都遭到軍國主義思想的洗腦,尤其是大部分的日本女性,雖然她們沒有參與到踐踏中國行列中,但你知道二戰期間的日本女人到底有多壞嗎?
-
二戰時日本和德國的差距有多大,如果單挑誰能贏
文/寂寞的紅酒 德國和日本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兩大主要參戰國。作為軸心國集團的兩大巨頭,兩國實力雄厚,一個在歐洲戰場勢不可當,一個在亞洲戰場所向披靡。在人們眼裡,日本和德國的實力相差不大。由於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日本一度打得美國人毫無還手之力,很多人甚至認為日本的實力超過德國。
-
二戰兩大主角:德軍和日軍到底誰更強?
二戰期間德國和日本,一個稱霸歐洲戰場,一個在亞洲戰場興風作浪,這兩個國家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我們且放下不講,今天我們就來看一看在同一個歷史時期,兩個在不同戰區卻同樣不可一世的國家,如果讓它們去比拼,到底誰更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