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我們都知道,主要分為了同盟國和軸心國,而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軸心國是代表邪惡的一面,因為他們戰敗了嘛,正義自然是由勝利者來定義的,這本身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在軸心國中,又有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三個國家,所以,在一般人們的意識之中,日本這個國家與德國其實是盟友的關係,那麼,在真實的二戰之中,日本與德國真的算是盟友國嗎?其實未必!
首先,當時的日本之所以與德國是盟友國,其實更多是因為他們都被劃分為法西斯國家了,如果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日本還不宣稱與德國是盟友的話,那麼全世界範圍內,就沒有哪個國家還能是日本的友好國家了,在沒有取得自己所謂的大目標的前提之下,日本不會把自己這樣的獨立的。
而雖然日本與德國都自稱是對方的盟友,但其實,在二戰之中,我們看到,兩國之間似乎並沒有太多的聯合行動。這主要是因為在主要的戰略計劃方面,日本與德國其實並不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德國的目標主要是在歐洲和蘇聯,而日本則是以太平洋和亞洲為主。
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之下,無論是日本還是德國,他們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考慮的話,都沒有太多的可能性去幫對方做什麼,當年蘇聯受到德國進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日本真的豁出去為了盟友,從南邊向蘇聯進攻的話,那麼蘇聯就更加的不利了,但是我們看,當年蘇德之戰時,日本並沒有插手和有過多的動作,誠然,日本當時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在那裡,但是這也足以說明,日本和德國兩個國家之間並沒有實質性的同盟。
他們這種所謂的同盟,更多的也只是一種無奈之下的選擇罷了,但兩個國家距離過遠,目標又大不相同,自然也無法起到什麼同盟的真正的效果,反倒是當年若是德國真的在日本的幫助之下拿下蘇聯,日本和德國之間還很有可能出現一些問題,以日本的性格,如果幫德國拿下蘇聯的話,那其中的好處,日本是一點也不能少得了的,甚至有可能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與德國出現不小的矛盾。
所以,這種所謂的同盟,更多的只是一種名義上的東西,就算是義大利又怎麼樣,與德國的結盟不比日本要牢固很多,當年的德國對於義大利,幾乎是要人給人,要裝備給裝備,甚至連地盤也幫著義大利人去搶,盟國做到這份上,也算是夠仗義了吧,但就算是這樣,二戰末期,義大利一看德國不行了,不還是乖乖的叫美國爸爸。
兩國之間有共同利益的時候,看起來結盟是好事,但是如果一旦出現了對於本國不利的情況,那這種所謂的盟友關係,自然不攻自破了,日本與德國這樣的關係,就更加的不必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