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時日本與德國結盟,其實更多的還是一種無奈!

2020-12-16 青輝說史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時,我們都知道,主要分為了同盟國和軸心國,而以現代的眼光來看,軸心國是代表邪惡的一面,因為他們戰敗了嘛,正義自然是由勝利者來定義的,這本身沒有什麼太大的問題。而在軸心國中,又有德國,義大利和日本這三個國家,所以,在一般人們的意識之中,日本這個國家與德國其實是盟友的關係,那麼,在真實的二戰之中,日本與德國真的算是盟友國嗎?其實未必!

德日聯盟

首先,當時的日本之所以與德國是盟友國,其實更多是因為他們都被劃分為法西斯國家了,如果在這樣的一種情況之下,日本還不宣稱與德國是盟友的話,那麼全世界範圍內,就沒有哪個國家還能是日本的友好國家了,在沒有取得自己所謂的大目標的前提之下,日本不會把自己這樣的獨立的。

二戰德國

而雖然日本與德國都自稱是對方的盟友,但其實,在二戰之中,我們看到,兩國之間似乎並沒有太多的聯合行動。這主要是因為在主要的戰略計劃方面,日本與德國其實並不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德國的目標主要是在歐洲和蘇聯,而日本則是以太平洋和亞洲為主。

二戰時期的日本軍隊

在這樣的一種前提之下,無論是日本還是德國,他們從自身的利益出發考慮的話,都沒有太多的可能性去幫對方做什麼,當年蘇聯受到德國進攻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如果日本真的豁出去為了盟友,從南邊向蘇聯進攻的話,那麼蘇聯就更加的不利了,但是我們看,當年蘇德之戰時,日本並沒有插手和有過多的動作,誠然,日本當時有自己的實際情況在那裡,但是這也足以說明,日本和德國兩個國家之間並沒有實質性的同盟。

德軍

他們這種所謂的同盟,更多的也只是一種無奈之下的選擇罷了,但兩個國家距離過遠,目標又大不相同,自然也無法起到什麼同盟的真正的效果,反倒是當年若是德國真的在日本的幫助之下拿下蘇聯,日本和德國之間還很有可能出現一些問題,以日本的性格,如果幫德國拿下蘇聯的話,那其中的好處,日本是一點也不能少得了的,甚至有可能因為利益分配的問題與德國出現不小的矛盾。

日本軍官

所以,這種所謂的同盟,更多的只是一種名義上的東西,就算是義大利又怎麼樣,與德國的結盟不比日本要牢固很多,當年的德國對於義大利,幾乎是要人給人,要裝備給裝備,甚至連地盤也幫著義大利人去搶,盟國做到這份上,也算是夠仗義了吧,但就算是這樣,二戰末期,義大利一看德國不行了,不還是乖乖的叫美國爸爸。

兩國之間有共同利益的時候,看起來結盟是好事,但是如果一旦出現了對於本國不利的情況,那這種所謂的盟友關係,自然不攻自破了,日本與德國這樣的關係,就更加的不必多說了。

相關焦點

  • 德國和日本這對「表面兄弟」,二戰期間結盟到底為了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和日本兩個國家是主要的發起者,義大利有點像打醬油。這三個國家還互相結盟,表現得很「親密」。但實際上縱觀二戰的全過程,義大利至少還跟德國可以相互支援,而日本卻在地球的另一邊,幾乎和德國在戰場上沒有產生任何互動,德國和日本的戰略目標也大相逕庭。
  • 一戰時德國被義大利坑了,二戰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沒得選擇了
    其中同盟國主要成員是德國、奧匈帝國、義大利三國,協約國主要是英國、法國、沙俄三國。不過戰爭爆發之後,作為同盟國成員的義大利先是觀望不動,後來直接倒向協約國。可以說德國被義大利坑的很徹底。不過戰爭結束二十年後,二戰時德國仍舊和義大利結盟。很多人想不通,德國為何還要和義大利結盟,明明被坑了一次,為何不吸取教訓。1936年,德國和義大利結盟,建立柏林-羅馬軸心。
  • 義大利在一戰時背棄德國,為什麼二戰德國還要與其結盟
    #二戰德國#我們都知道,一戰時期,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組成了三國同盟。而正是義大利的背叛導致一戰交戰雙方力量對比發生巨大變化,使得戰爭天平倒向了以英法為首的協約國,最終德國戰敗,德國人民背負了巨額的戰爭賠款,為二戰埋下了禍根。時間來到二戰,德國還是與義大利籤訂了同盟條約,確定了同盟關係。這不禁讓人心生好奇,德國為什麼還願意和一戰時拋棄自己的義大利結盟呢?
  • 非洲戰敗,一戰反水,為何德國在二戰前仍願與義大利結盟?
    大家知道,二戰交戰的兩個陣營是同盟國和軸心國,而軸心國的核心國家就是德意日。在二戰中,德國和日本分別是歐洲和亞洲戰場軸心國的主戰力量,而義大利卻明顯存在感不足,而且在1943年就早早投降了同盟國。不僅如此,義大利在二戰之前,也就是在一戰以及一戰之前的非洲殖民戰爭中,其實表現也都乏善可陳,那麼德國為什麼還要與義大利結盟,這裡面是否有什麼歷史的背景呢?
  • 如果蘇聯與德國一直結盟,二戰會打成怎樣?
    在納粹德國閃擊蘇聯之前的蜜月期裡,德國確實有將蘇聯拉入軸心國陣營的打算,但這項計劃終因雙方在東歐和巴爾幹半島上的分歧而告吹。假如當初德國能夠應允蘇聯開出的價碼,蘇德聯手對抗英美的情況可能會發生。至於蘇聯,只要德國開出的價碼滿足胃口,也可能不會拒絕。
  •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為何不東西兩面夾擊蘇聯?
    二戰時,德國與日本是盟國,但更多的是政治意義上的結盟,在軍事上還是各自為戰。戰爭初期,雙方開局打的都不錯。德國橫掃大半個歐洲,連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都被按在地上摩擦,龜縮在英倫三島瑟瑟發抖。日本在東亞東南亞也進展迅速,打的順風順水,連地大物博的中國亦被侵佔一大半。此時德日兩國都處於人生的巔峰,都忙於侵佔更多的土地,搶奪更多的資源,樂比不彼。如果兩國合併一處,將打一家,反而會出現分贓不均的矛盾。
  • 二戰時期,德國、日本、義大利為什麼叫軸心國?
    二戰時期德國、日本和義大利為什麼被叫做軸心國?其實這個原因也挺簡單,是來源於義大利法西斯頭目墨索裡尼的一個著名講話。
  • 二戰時德國比英國強大?其實這是一種假象
    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假象,從總體實力來看,其實還是英國略佔上風。作為世界老牌霸主,英國的實力是非常雄厚的。雖然德國非常強勢,但其實還是英國略勝一籌。雖然德國在工業和經濟總量以及人口方面佔有優勢,但英國人也不弱,英國是僅次於德國的世界第四工業強國。如果加上大英國協,英國的各項指標絲毫不比德國遜色。
  • 二戰時明知義大利不行,德國為何還要結盟?
    當時奧地利是德意志框架內與普魯士平分秋色的大國,同時奧地利還佔據著本屬義大利的威尼斯,也就是說如果普魯士要統一德國就必須將奧地利踢出德意志;如果撒丁王國要統一義大利就必須趕走控制威尼斯的奧地利軍隊。在這種情況下,當普奧戰爭爆發時,撒丁王國義無反顧地選擇站隊普魯士,後來這便成為雙方走向合作的開端。
  • 日本和德國結盟關鍵是蘇聯,可為什麼又不配合德軍夾擊蘇聯呢?
    這明顯是針對蘇聯的,也讓德國和日本在反共的旗幟下,建立了公開的軍事同盟。後來有了義大利的加入,逐步形成了企圖重新瓜分世界的軸心國集團。不過雙方雖然有意勾結,但其實分歧還是很大的,日本是希望只針對蘇聯,不太願意得罪英法等國。而德國是不顧一切,把英法等國也列入了對手之列。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雖然兩國結盟的原因有很多,但是從日本方面來看,關鍵還是蘇聯。
  • 二戰最可悲的國家,曾支持日本入侵中國,二戰時卻被德國侵略
    大家都知道二戰時期,德意日都是法西斯國家,他們挑起的戰爭為世界各國都帶來了災難。雖然它們是劊子手,但是其實還有一個比它們還可悲的國家。它曾支持日本入侵我國,但是二戰時卻第一個被德國入侵,它就是波蘭。而且波蘭公開支持日本也不是一次兩次了。
  • 德國二戰為何一直無償援助中國?其實都被誤解了,原因竟是一本書
    德國作為法西斯的軸心國核心,卻對中國幫助很大。從清朝末期的時候,德國一直是向中國出口軍械的主要國家之一,民國時期德國佔據了中國軍火市場的一半份額,之後一直佔據榜首。二戰日本和德國同為盟友國,德國會派遣很多軍事顧問來到中國,幫助中國抗擊日本侵略者。
  • 二戰時美國為什麼要跟德國打,而不是支持德國削弱蘇聯?
    1940年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他們開始結盟,組成了軸心國集團。這些國家是向當時的歐洲宣戰的,英國和蘇聯是硬骨頭。當然了日本主要活動在亞洲,也代表著這些國家向亞洲宣戰。日本基本上把東亞和南亞的國家都給得罪了,德國基本上把歐洲的所有國家都給得罪了,要知道當時的英國他們的殖民地北非也是有的,這個地方也是德國和英國爭奪的地盤,所以說他們這些軸心國是向全世界宣戰一點都不誇張。本來他們結盟之前,德國是有向中國出口武器的,但是宣布和日本結盟之後,德國和中國的所有的聯繫就中斷了。
  • 軸心國再度結盟?日本慫恿德國軍艦進入南海,讓人想起二戰
    德國著名的反華媒體"德國之聲"指出,邀請德國軍艦介入亞太的不是什麼別人,正是日本防務大臣岸信夫。報導稱,在最近舉行的一次網上視頻會議上,岸信夫親口對德國防長卡倫鮑爾表示,"強烈支持德國軍方明年派戰艦來亞洲",日本自衛隊將與其進行"聯合軍演"。
  • 德國到底做了什麼?讓日本又憤怒又無奈,韓國人卻高聲歡呼
    作為二戰的發起國和戰後清算最為徹底的國家,德國一直以來針對二戰行為的反思都是相當深刻,在全球各國民眾眼中也可以算是「完美」的。而作為歐盟的「領頭羊」,其在面對其他二戰戰敗國時卻需要考慮更多。不過,針對德國柏林某個雕像的舉動,卻讓日本又憤怒又無奈,而韓國人卻因此高聲歡呼,日本國內的相關組織甚至為政府的舉動道歉。那麼,德國到底做了什麼?
  • 二戰時期,德國最有可能以哪種方式打贏二戰,看看專家怎麼說!
    總結起來,德國戰術上是非常不錯的,但是戰略上有很多問題。事實上德國在佔領波蘭後,蘇聯希望德國繼續進攻法國,以至於決戰英倫三島。而英,法所希望的是犧牲波蘭,然後禍水東移。令人遺憾的是,無論英,法還是蘇聯他們的願望都達到了。德國居然兩線開戰了。
  • 二戰時德國和日本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擴大戰爭?
    李三萬摘要:二戰初期,德國和日本都是贏得了一連串的勝利,為什麼不見好就收,還要繼續擴大戰爭,並且和多個國家開戰,像德國進攻蘇聯,日本則是發動偷襲珍珠港和美國開戰?九一八事變的始作俑者石原莞爾,被認為是二戰時日本最有戰略頭腦的參謀,他就認為在佔領了東北之後,就應該好好經營東北,將這塊富饒的土地徹底消化。如果日本在佔領東北之後,就此收手,不進一步挑起盧溝橋事變,將中日戰爭擴大為全面戰爭,更不去偷襲珍珠港,那麼試問,五十年,甚至一百年,中國能收回東北嗎?幾乎是不可能的。
  •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幫助德國打蘇聯?這四點是關鍵
    二戰時日本為什麼不幫助德國打蘇聯?這四點是關鍵 1941年10月,德軍170萬軍隊開赴莫斯科,蘇軍緊急應戰,歷時3個多月的莫斯科保衛戰打響了。
  • 解密二戰德國為什麼會輸
    在希特勒進攻蘇聯之前,沒有哪個國家想直接和軸心國對著幹,因為怕軸心國跟蘇聯結盟,因此英國想方設法在蘇聯和德國之間製造矛盾,美國想方設法拉攏日本制衡蘇聯和德國的聯盟史達林是一個極端務實理性的戰略家,翻臉比翻書還快,既能與德國瓜分波蘭又能與日本做遠東交易,毅然解散只為了更好地與他國促成聯盟。
  • 二戰時如果德國打美國,日本打蘇聯有沒有打贏的可能?看完後明白了!
    我說一個結果,可能你會不愛聽,如果在二戰當中真的是德國打美國,然後日本打蘇聯。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德國也只能像日本那樣不在背後對蘇聯下手,那麼說實話德國與日本戰敗的時間可能更快,甚至可以說二戰根本就不會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