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墨者:啊。。。今天好像該我給大家分享了,感覺好緊張啊。。。有種上刑場的感覺。
湖南 石子:鼓掌
敬墨者:我那天肯定瘋了,才會答應群主的。。。現在後悔怕是來不及了
敬墨者:時間離八點越來越近,心跳的也越來越快,不知道到了八點的時候,是不是就不跳了。。。停了。鼓掌。
南方在野:鼓掌
南方在野:歡迎敬墨者,有思想的安蘭德粉絲,有個性的敬墨者
◆「我們」是一個個的「我」組成的。
敬墨者:當一個人長期的隱覓於大眾,習慣於做個隱形人的時候,突然站在臺前,聚光燈打在他的身上,將其與別人分離,這時還能記得自己是誰的人,怕是不多。
辯士無心:喔,講座是吧?搬凳子,等著。。。我們都曾經歷過這種恐懼。不依不靠,不躲不閃,憑藉自己的雙腳站立,此事此地,此人此心,兩腳顫抖但依然要和自己站在一起,這就是我。
南方在野:聚光燈下的安蘭德會怎麼樣呢?蘭德小姐喜歡嗎?這是自我,或者不是自我?
敬墨者:今天也不知道說什麼,也沒這樣的經驗,習慣了和別人網聊時有一搭沒一搭的隨想,專門去說一個東西,還不曾試過。想起什麼說什麼,隨心吧
南方在野:蘭德小姐是非常有戰鬥力的小說家,哲學家,客觀主義者。他的客觀主義與馬列的唯物主義有何不同呢?
敬墨者:最大的區別,可能就在於她對人的認識,不是以他所在的群體的特徵來定義的。馬列強調的是我們所政治課上所學到的人的階級性。
南方在野:如果從「客觀」的角度來看,馬克思說,我們都是社會的人,這正是客觀的,對於這個問題,蘭德小姐會怎麼回答呢?
敬墨者 :唯物上面沒什麼區別不大
辯士無心:問一下,蘭德是誰?
蛐蛐 :妹子鼓掌
敬墨者:安蘭德,一個俄裔的美國小說家兼思想家,是為數不多的女哲學家。她對人的定義,是基於個人的,不是基於社會的。
南方在野:有請敬墨者,交給你的時間約一個小時,要儘量讓大家了解蘭德小姐。最後最好說一說你為什麼喜歡蘭德,又為什麼喜歡墨子,這兩者之間有何因緣?
敬墨者:換句話,就是不是以我們來定義我。換句話,就是不是以「我們」來定義「我」。 「我們」是一個個的「我」組成的,先有我,後有我們。 在網上有次和別人爭論,有個人說,你要先是中國人,然後才是人。反駁起來很簡答,先有人,還是先有國。我對安蘭德的認識,是先從她的學生兼情人納撒尼爾布蘭登的《自尊的六大支柱》開始的。當時還不知道安蘭德,後來玩了一個叫<生化奇兵》的遊戲,在了解遊戲背景是假設了兩本書,一本是,另一本就是安蘭德的《阿特拉斯聳聳肩》。介紹了。
南方在野:鼓掌。我首先是人,然後才是中國人。這應該是墨家的回答。:蘭德小姐應該會說「我首先是我,然後才是來自蘇聯的美國人,然後才是人」鼓掌
敬墨者 :在了解安蘭德時,了解到了納撒尼爾布蘭登和她的關係,所以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安蘭德最讓人顛覆的地方,就是她對個人主義的推崇。
◆人,是個人的,利己的。利己的實現,有賴於客觀的方法,是理性的。
南方在野:他的個人主義與客觀主義有什麼邏輯關係呢?
敬墨者 :個人主義,就是利己主義,一個人把自己的幸福視為最高的追求價值
南方在野:這應該以主觀主義為哲學基礎啊,為何不呢?
敬墨者:而一個人,不能隨意的實現獲得和維持自己的所需要的價值,他必須是理性的。。在她的個人主義倫理學當中,價值這個概念,是個核心概念。生命,不是無條件的存在,它必須以獲得,佔有,消耗某些客觀的物質為前提。。生命的這種本質需求,構成了價值概念的基礎。。無生命的物體,它對周圍的環境是無所謂價值不價值的,沒有這個判斷和選擇的必要。但需求本身,還不等於價值
南方在野:如果不承認價值的個人主觀性,那麼個人主義因何得以合理存在呢?總覺得這裡面有些問題。
敬墨者:生命的主觀需求,和與需求匹配的客觀事物的屬性,這兩者,構成了一個事物是有價值的判斷,缺一不可。打個比方,就好像一個人生病了,他需要吃什麼藥,不是按照他的主觀偏好來決定的
南方在野:至少不能過分強調「客觀主義」。
敬墨者 :我們的情感,我們的偏好,我們的願望,都不是判斷的依據。個人主義,按照一般理解,似乎是任性的,隨意的,想怎麼著就怎麼來。。。價值的實現,不能憑空而來,它必須是客觀的。理性,對事物,包括自身在內的準確判斷,對於實現價值都是必須的。個人主義,關注的是自身生命需求的滿足,人,都是以個體的方式存在的,所以人,必須是為我的。
南方在野:那也就是強調工具理性
敬墨者 :而價值的實現,離不開對客觀事物的屬性的了解認知以及在此之上的選擇,所以,也必須是客觀的。。關於人為什麼必須是個人主義的,必須是利己的,以及這種利己必須是理性的,客觀的,暫時就說到這。我想說一下,關於個人主義和集體主義的事情。。自私,這個字眼,不是什麼好詞。。我們經常這樣批評xxx太自私了,這很顯然不是讚美。。我們把犧牲視作美德,美德,我們通常這樣定義它,如果一個人的行為的收益者,是別人,那他是有美德的,如果一個人行為的受益者,是他自己,那他就是自私的。如果一個人為了他人的福祉居然放棄了自己的生命,那他無疑達到了美德的最高點。。在這個標準下,我們有多少人,是具有美德的呢。該死,我們都是自私的王八蛋,一個個的。其實,這種標準的美德,沒有多少人真正的遵循。但我們都接受了為了別人而活才是道德的定義。愛人不外己,己在所愛之中,墨子不是這樣的想的。。我發誓,以我的生命以及對它的熱愛,我永遠不會為他人而活,也不會要求他人為我而活。安蘭德不是這樣想的。。拔一毛利天下,不為,悉天下奉一身,不取。楊朱,也不是這樣想的。。為了別人而活,這不是美德的源泉,如果那個別人不是為「我」的,不是自私的,你的犧牲,又有何益的。為了別人而活,這不是美德的源泉,如果那個別人不是為「我」的,不是自私的,你的犧牲,又有何益呢。生命,不能通過對價值的放棄,割讓來完成,實現它的價值。更不能通過對生命的放棄來實現生命。。。這種美德,是殺人的美德。
每個人都是個體的形式出現的,我必須是我,也只能是我,為自己而活,才是美德的源泉。。道德,不是一個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利益權衡,它不是個社會學概念。。它更接近於一個生物學概念,是一個人如何在自己意識的指導下幫助自己維繫並使之繁榮的一系列必須遵循的判斷和行為準則。。義者,利也。
利與不利,這就是價值判斷。。我們經常想的是,如何使這個世界發生改變,進而有利於個人的生存。通過社會變革,來促進個人的福祉。或者更「高尚」一些,通過犧牲個人的福祉,來促進社會的福祉。。那我們只能等了,等那些「高尚的「,願意為人們犧牲他們自己的人來改變這個世界,或者我們成為這樣的人,造福人類。。不,我想應該是另外一條路,它看來沒那麼高尚,但我想它是有效的,至少對於當事人自己是有效的。。。那就是這條個人的自私的路。。為了自己而活,將自己的福祉視為人生的最高追求,將此視為美德。
◆為自私詞正名:人不能忽視自己對自己的責任。
南方在野:我問個,如果人人為自己而活,而且只能為自己而活,那麼美國人誰來做華盛頓呢?
敬墨者 :就像我以前說過的,一個人如果不為自己而活著,他將活的不真實,而一個人如果也不讓別人為了他們自己而活,他將活的不友善。:不自由,毋寧死,這話怎麼來的呢。
白熊:記得是魔獸世界的廣告裡的。
南方在野:那也就意味著,在某些時候人們不應該只為自己而活
白熊:極端總是不好的。
敬墨者 :為了別人而活,可以是種道德選擇,倒不是道德戒令。
南方在野:如果說任何時候每個人只能為自己而活,實際上也就走向了另一種強制主義
敬墨者 :這裡強盜的是,人必須為了自己而活,人不能忽視自己對自己的責任。強調。換句話說,人不能被剝奪為自己而活著的權利。
南方在野:強盜從來也是為自己而活,個人主義的為自己而活,應該不能是強盜主義。
敬墨者:打錯了不好意思。不是強盜,是強調
南方在野:鼓掌,所以說,關鍵還是「非強制原則」
敬墨者:自私是正當的,合理的,必須的,是不應受指責的,也不應禁止的。安蘭德用了一生來為自私這個詞正名。
南方在野:每一個人都是自由的行動的個人,不管他今天為誰而活,只要他是自願的,就隨他去吧。
敬墨者:我記得曾經有人非常憂心地問過安蘭德,在一個個人主義的社會裡,慈善誰來做呢。當時回答的是,在一個個人主義的社會裡,如果你想做慈善,沒有人會攔你。
南方在野:安蘭德的思想也是對蘇聯主義的一個強烈反彈,其實反而西方的自由主義沒有她那麼特別強調「為我」「個人主義」「自私是好的」
敬墨者:嗯,這一點也是有的,有過往矯正之嫌。。。不過在我們這裡,自私不是過的問題,是不夠的問題。
敬墨者:一個鐘頭終於過去了,現在可以扯閒篇了
南方在野:自由主義可以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是古典自由主義,一類是自由至上主義,我對自由至上主義不大看好,他們對文化背景信仰自由以及慣例精神不大有深刻思考。
敬墨者:你覺得中國人的自我怎麼樣。活出自我的有多少?
南方在野:的確在中國個人主義精神是太少了而不是多了
敬墨者:是的,我們談不上來糾正什麼個人主義的錯誤。為了父母,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孩子,為了領袖,為了傳統。。。就是把自個兒給拉下啦
南方在野:不過反過來說,個人主義賴以存在的社會體制如何建立呢?的確是需要一些有信仰有思想的人來做點什麼。而不能是人人都想搭便車。個人主義的囚徒困境他自己解決不了
敬墨者 :假設一下,如果我要為我自己而活,我要做個自私的人,誰能阻止我呢。關鍵不是誰,或什麼允許我,而是誰能阻止我。這裡得說一下,自私,不是虧人利己。如果我自私到讓別人不能自私的程度,那不是個人主義。
南方在野:那麼在法治未有之前,誰來阻止桀紂等暴王,誰來阻止劫掠之「盜人」呢?僅僅說「個人主義」我覺得是不夠的。
敬墨者:人是為了自己而活著這個觀念,就算不把它視為道德的,至少也要把它視為不違背道德的。
◆關注個人的變革,價值判斷的情境性:我該怎麼行動?
南方在野:【愛二世 ,有厚薄而愛二世相若,其類在蛇文 。】愛眾世與寡世,待他們有厚薄,但愛二世卻相同,這類如蛇紋纏繞,交連難分。
本節特別回答了墨家為何要主張兼愛眾寡二世,回答是普遍存在的多數人,與為數孤少的少數人,看似利益不同,實則交聯難分,就如同青銅器上的蛇紋一般。為了明白這一點,我們可以再一次回顧對本篇第段:「愛眾眾世,與愛寡世相若。兼愛之,有相若。」 墨家是反對「以眾暴寡」的,認為眾寡雙方唇亡齒寒。當代人很容易理解這個問題,
(1)「眾」就是由「寡」構成的嘛,沒有了「寡」何有「眾」的存在呢?否認了「寡」,「眾」就有成為虛空的危險。(2)按照不同的標準,眾寡有不同的劃分方法,按照此一標準你是多數,按照彼一標準你可能是少數;(3)即使按照統一標準來劃分,比如民族來劃分,眾寡其實也是一個相對概念,A宗族相對B宗族是多數,但B宗族相對C宗族可能是少數,而C宗族相對D宗族又可能是少數,事實就是如此;(4)歷史是不斷變遷的,今天你是多數派,明天可能你就是少數派,「以眾暴寡」的結果往往是今天的「我」強暴了明天的「我」。
敬墨者:還是推薦一下關於安蘭德個人主義倫理的《有道德的利己》和納撒尼爾布蘭登的《自尊的六大支柱》吧
南方在野:鼓掌
敬墨者:我試圖用自己的話去描述,打字又太慢,很多在看書時對立墨子的東西聯想到的東西很多,但都沒能說出來,感覺自己說的很糟糕。充其量只是個還算是喜歡思考的人,看別人的東西帶勁,輪到自己了反而有點亂了。。。到底是食客比廚子省心。
南方在野:墨家對楊朱一派有一個很大的認識論方面的不同,就是墨家認識到「自我的利益」其實也是在變化之中的。昨天的我與今天的我是不同的,利益的界定其實也在變化。由於利益在變化之中,所以那種絕對永恆的人我高牆,在墨家這裡是被拆除了。
敬墨者:是的,安蘭德也特別強調了價值判斷的情境性。我們必須保持對現實的持續關注
南方在野:對,多接觸點歐美思想家的思想是好事
敬墨者:自尊的六大支柱,第一項,就是有意識的生活。社會變革可能大家關注的比較多吧,我更關注關於個人的變革。。其實我相信,每個人在生活中,想到的更多的是,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選擇,才是對的,我該怎麼行動,才是好的。這種關於事實和價值的判斷,幾乎是無時無刻的,這就是我們每個人的生活以及生命本身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南方在野:嗯,墨子說【小仁與大仁,行厚相若,其類在申 。】小仁與大仁,行厚相同,這類如約束自身。,小仁即愛己,大仁即愛人,兩者的修行不分厚薄,關鍵是約束自身這一點都有益於世。
墨無歡:呵呵
◆理解自我:「通向父親的路」通向我們自身。
敬墨者:逃避了客觀事實的關注和判斷,我們就難免會陷入神秘主義。逃避了對價值的判斷,我們又會陷入集體主義的替代品之中。逃避了對價值的判斷,我們又會陷入集體主義的盲從之中。這樣說更貼切一些
南方在野:嗯,我覺得價值判斷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得有信仰
敬墨者:對了,這裡數一下關於確立或確信自我的心理上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會不自覺地去尋找自己存在的依據
南方在野:自我的合法性從何而來?如果沒有信仰,則自我的合法性將被磨滅
敬墨者::這是個很有意思的事情
南方在野:人的思維遠沒有到達能通過理性確立自我的地步
敬墨者:我已經存在了,而我要為我存在尋找合法性,似乎我不合法的存在,是種要道歉的事情。所以,我們需要一個」父親「。你說的那個信仰,就是這個」父親「一樣的東西,我是有來頭的
南方在野:當你在解構這一切時,自我的合法性就沒有了。思維不能解決這個問題,只有「信」能解決。蘭德小姐最大的問題是太自負,自我並不能通過他的理性的客觀主義來確立牢不可破的合法性
敬墨者 :不認同儒家的,就是數典忘祖,就是漢奸,美狗,賣國賊,人人得而誅之。。。至少是罵之
南方在野:反而只能通過古典自由主義者的信仰和文化背景來獲得安心立命的依憑。
敬墨者:是的,這對於一般人來說,這是心理上必須的東西,否則他們不能解釋自己,也不能理解別人
南方在野:在古典自由主義者看來,理性主義正是獨裁的根源。
敬墨者:我最近接觸了很多基督徒,很多人就是這樣。看了一篇文章,我t突然意識到這個問題,而且還是個普遍問題。。。我明白了好多人和事。我找找那段文字啊,在微信群裡發過,這裡我覺得有必要說一下,這對於完完整整的成為自己很重要。我們不需要通過心理上的某種依附來確認和接受自我,否則,我們和那些四處找爹的儒生有什麼區別。
南方在野:關鍵是人不可能認識到自己的狂妄與局限。。人將在尋找自我的過程中失去自我。
敬墨者:在世人的眼光中,似乎只有『創造出父親』(意指一種傳承關係,作者注),這種詩歌才能獲得自身存在的依據。……換言之,『父親』的創造(一種傳統形式),只能以我們自身的實現為前提。還要述及朱老師講到的中國現代詩的「被西方化」問題。這個問題是中國新詩發展過程中不可繞過的尤其重要的問題。不禁想起王家新在一篇文章中談到的中國現代詩歌如何「創造父親」的尷尬之境。他在回答「整代詩人幾乎是在讀外國詩人(譯詩)中成長的」的問題時講到,我們並沒有一個直接可以師承的傳統——古典詩歌由於語言的斷裂成為一種束之高閣的東西,「五四」以後的新詩又不成熟——即使有,它在今天也不會使我們滿足:它有一種內在的貧乏。他說:「在世人的眼光中,似乎只有『創造出父親』(意指一種傳承關係,作者注),這種詩歌才能獲得自身存在的依據。……換言之,『父親』的創造(一種傳統形式),只能以我們自身的實現為前提。『通向父親的路』其實也是通向我們自身的路。」這裡講的是現代詩的問題。但可以做個自我方面的引申
南方在野:即使人的理性告訴他應該理性的愛自己,但是人的感性將使人縱身一躍從高樓跳下去,即使只是一些家庭糾紛,理性經濟人的假設在歷史學派那裡是根本不成立的人為的假設。人是生活在文化背景,制度背景產權背景等等中的文化人而已。如果你不承認這個「父」,那麼你也得解決這個問題:你的父在哪裡?
敬墨者:創造父親。。。基督教不就是這樣嗎。他們為了找到他們自己存在的依據,乾脆就造了一個上帝。我上天的父啊。墨子這方面,或者說中國人這方面,就比較好一些,天。
南方在野:每一個人總不是無緣無故來得到這世界上的。這個「故」到底是什麼?
敬墨者 :我很喜歡天志這個概念
白熊:無名,萬物之始也,有名,萬物之母也。
敬墨者 :存在,存在著,它本身就是它本身的依據。。恩,道這個概念也不錯
南方在野:敬墨者的閒聊比演講精彩。鼓掌
敬墨者 :那當然,剛才跟腦門上兌著一把槍似的,我都不知道我在說什麼
敬墨者 :基督徒的父親,是上帝。印度的是梵天,溼婆。我們呢,墨子是吧。就跟郭德綱一樣,成名了還要拜侯耀文為師,有個名份
南方在野:墨者的父是上天。墨子是老師
白熊:鼓掌不是無父嗎?
敬墨者:沒錯,想說的就是這個,楊墨無父無君,這點蓋了。而佛教呢?世尊初生下,一手指天,一用指地,周行七步,目顧四方,云:天上地下,唯我獨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