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墨」的分類

2020-12-23 騰訊網

中國古代書寫、繪畫用的墨錠,主要原料是炭黑、松煙、膠等。通過硯用水研磨可產生用於毛筆書寫的墨汁,在水中以膠體的溶液存在。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制墨歷史,最早應用的是松煙墨,宋時產生一種書畫用的油煙墨。

· 松煙墨

古代制墨,多用松木燒出菸灰作原料,故名。《洞天墨錄》:「古墨惟以松煙為之,曹子建詩:『墨山青松煙』。」衛夫人《筆陣圖》:「其墨取廬山主松煙,代群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屠隆《考盤餘事》卷二:「餘嘗謂松煙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煙墨姿媚而不深重。」松煙墨特點是濃黑無光,入水易化。宜畫人物鬚眉、翎毛和蝶翅等。

松煙墨的製作採用砍伐松枝,燒煙、篩煙、熔膠、杵搗、錘鍊等研試而成,工序較為複雜,其特點是濃墨無光,質細易磨。松煙墨要經三冬四夏,還要加許多香料、菸葉等,防蟲蛀。

· 油煙墨

當時徽州地區制墨,松煙墨與油煙墨並舉,特別是「桐油煙」與「漆油」的制墨工藝廣為運用,油煙墨的生產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水平。當時生產的許多精美的油煙墨和漆煙墨,能流傳到今天的已經成為傳世的名墨。徽墨的製作,要經過很多道工序,製成的墨 「堅而有光,黝而能潤,舐筆不膠,入紙不暈」。

油煙墨共分四檔,油煙101(五石漆煙),油煙102(超貢煙),油煙103(貢煙),油煙104(頂煙)四種。油煙原料都相仿,主要是麝香、冰片等名貴藥材、香料的配方不同,油煙101、102還加放適當的金箔,顏色烏黑有光澤,屬高級墨,其中以油煙101為最貴。一般書畫宜用油煙墨,取其黝黑而有光彩。

宋代制墨業在墨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其中油煙墨的創製是最突出、最值得驕傲的成就。在宋之前,中國制墨都採用松煙為主要原料,用松煙制墨要選擇肥膩、粗壯的古松,因而許多古松被砍伐殆盡,造成對自然資源的極大破壞。宋代晁貫之在《墨經》中這樣描述:「自昔東山之松,色澤肥膩,性質沉重,品惟上上,然今不復有,今其所有者,才十餘歲之松。」沈括在《夢溪筆談》中也寫道:「今齊、魯間,松林盡矣,漸至太行、京西、江南,松山大半皆童矣。」在嚴重墨源匱乏而用墨需求日增的情況下,尋求新的制墨原料已迫在眉睫。

相關焦點

  • 文房四寶中「墨」的發展及分類
    作為書寫材料的墨,我國古代向有「刑夷制墨」的傳說。據說刑夷是西周宣王時人,關於他在當時所制的墨,有人認為,「墨」字的寫法從「黑」從「土」,原是因為「煤煙所成,土之類也」。明朝羅欣在《物原》中還進一步推定,當時刑夷所制的墨,是把松木燒成菸灰後製成的「松煙墨」。
  • 古代對書籍是如何分類的
    那麼古代的書籍是又如何分類的,和今天的分類一樣嗎。中國古代的書籍肯定和今天的分類不一樣,古代圖書的分類方法是逐漸演變的,有傳承也有突破。在西漢劉歆著作的《七略》從學術性質上劃分,將當時的典籍分為了六藝略、諸子略、詩賦略、兵書略、術數略、方技略六大部分三十五種。到了東漢的時候班固所著的《漢書·文藝志》繼續用劉歆的六分法。
  • 古代家具的分類
    下面就讓勝芳在線的小編帶您來了解一下古代家具的分類,以便您有個參考。希望本篇文章能夠幫助到您。 1、案的種類 食案、書案、奏案、氈案、欹案。 2、幾的種類 宴幾、憑几、炕幾、香幾、蝶幾、花幾、茶几、案頭幾。
  • 《與古為徒——中國古代金石書畫及古籍名墨特展》在MUD Gallery...
    清乾隆御製耕織圖詩墨如果將中國古代典籍作為中國文化形而上的傳承,那麼可以將古墨視作中國文化流轉中形而下的利器所在。特別是在明、清兩代制墨工藝的鼎盛時期,名家輩出,實物流傳亦較多。因此,墨已不再只單純的作為繪畫材料,而成為了文人們用來抒懷、珍藏的文房寶物。公眾將在此次展覽中見證迄今罕有的康熙吳天章《妙翰流芳墨》原函八笏全。據尹潤生《墨苑鑑藏錄》載,吳天章為明清間著名墨工,與款派名家曹素功、吳守默等齊名,獨樹一幟,為休寧派之佼佼者。天章墨業年代久遠,以康熙初年所制者較為優質,而其中的《妙翰流芳墨》為最上乘。
  • 和田玉的等級及顏色的分類
  • 東方古代幻想懸疑新遊《墨心:波雲詭船》10月登陸Steam
    根據開發商兼發行商1001 Studio公開的相關消息,懸疑新遊《墨心:波雲詭船》10月登陸Steam,以下為官方公開的遊戲介紹內容。 Steam商城頁面截圖:
  • 書法也講究「墨分五色」
    在中國書法家看來,墨和氣的關係十分緊密,墨的世界就是氣的世界。氤氳,即「氤氳」,原指天地陰陽二氣交感,孕育動蕩和流動的混沌狀態。這種狀態,也就是作為萬物本原而又混沌未分的氣的一種運動狀態。墨的世界,之所以能幻化出一個生意盎然的世界,與中國傳統哲學中的氣化哲學密切相關。
  • 我國繪畫的分類有哪些?而表現形式主要就有兩種:工筆畫和寫意畫
    說完了表現形式,那麼我國繪畫的分類又有哪些呢?3、青綠山水畫青綠山水是具有獨特風格的山水型,在古代繪畫藝術上佔有重要地位,這種畫以青綠顏色為主,用筆工整,細筆重彩,色彩濃烈,富有生氣。在勾線內用石青石綠著色。
  • 學霸筆記|古代文化常識分類記憶清單2
    (2)黥(qínɡ) 是古代的一種刑罰,即墨刑,是古代五刑之一。即用刀刺刻犯人額頰等處,再塗上墨,作為懲罰的標記,用來懲治犯有輕罪的人。古書記載「臣不正君,服墨刑,鑿其額,涅以墨」,指的就是墨刑,即黥刑。(3)劓(yì) 也是古代五刑之一,是一種割鼻子的刑罰。這種刑罰大約起於商代。《史記·商君列傳》記載:「行之四年,公子虔復犯約,劓之。」
  • 聞香尋墨-墨條的製作
    清後期,制墨用的大量漆和桐油等原材料遭掠劫出口,中國制墨業開始漸漸衰落,及至後來墨汁的出現,更給了傳統制墨業以致命打擊。胡開文墨業出品「地球墨」曾獲得巴拿馬世界博覽會金獎,為中國制墨業贏得榮譽,但在沒落的大潮中不過迴光返照而已。
  • 清朝時候,一位大臣送給乾隆一盒墨,這盒墨還包含著「特殊」意義
    墨碇對於古代文人來說,絕對是比「命」還金貴的至寶,在我們的印象中,墨,就是黑色的,並不會有其他的顏色。但歷史上總有一位皇帝能刷新我們的三觀,而這位皇帝就是乾隆帝。在國家博物館內,陳列著乾隆帝的一件五彩墨碇,這五彩墨碇到底有什麼用途?又具有怎樣特殊的意義呢?
  • 「儒,墨,道」原本是「古代公知」們的華麗轉身
    「古代公知」們,雖說是封建制度裡貴族最低一級,影響力還是不容小視的,他們的言論,行為和人品直接影響著政治制度,國民教育和社會民生,以及生產力的發展。接近戰國末期,什麼禮,樂專家,巫祝,術數專家,陰陽家等……這些「古代公知」悉數又演化成幾種更具體面的"士"了——原禮,樂家成為了儒士;巫祝,術數專家成為了方士;陰陽家成為了道士。後來經過整合便派分成了「儒,墨,道」三家。
  • 中國古代文化常識分類彙編(三):音樂、文娛
    古代樂律學名詞,是古代的定音方法。即用三分損益法將一個八度分為十二個不完全相同的半音的一種律制。各律從低到高依次為:黃鐘、大呂、太簇、夾鍾、姑洗、中呂、蕤賓、林鐘、夷則、南呂、無射、應鐘。12.宮調。宮調是古代戲曲、音樂名詞。是音樂的各種調式,宮調不同,音調就不同。
  • 墨還能治病?懂的人都說好!
    彩色套墨形容一個人學識豐富,我們常常說「肚子裡有墨」,那麼,墨真的可以吃嗎?現代的墨自然是不行的,但古代的墨尤其是藥墨(如婺源墨中的「八寶藥墨」)是可以食用的。可見,在古代,墨還有止血的價值,這是因為中醫中有「血遇黑則止」的道理,墨色為黑,自然止血。古代墨的藥用價值極大,而古墨這極高的含金量正是由於其製作原料、製作方法和製作工藝的獨特而成。
  • 落紙如漆,萬載存真之早期的墨
    除此之外,東晉王嘉撰寫的《拾遺記》上,記有「尅樹汁為墨」,「尅」為刻的意思,這可能是割刻一種樹汁有顏色的樹,以其汁充「墨」,這可視為「植物墨」。在古代也有以烏賊排出的墨液為墨的,《文房四譜》上就記載有,「烏賊魚腹中有墨,今作好墨用之。」這可視為「動物墨」。植物墨、動物墨以及上面說到的礦物墨,都是屬於天然墨,天然墨是人們早期使用的墨料。
  • 明代古墨龍香御墨
    龍香御墨是古代帝王皇家專用的墨,因為御墨用油煙,入腦、麝等香劑混入金箔製成,所以及其珍貴。所謂「龍香」即「龍腦」或「龍腦香」。
  • 毛筆書法:文房四寶——擇墨篇
    此篇為文房四寶之擇墨篇。墨的好壞,直接關乎書法作品的神韻和精神,而且決定了書法作品的保存時間和保存質量。因此,選墨也是書法創作的一個重要的環節。1、墨的分類常見的墨可以分為四類:松煙墨、油煙墨、油松墨和墨汁。當下,我們就不去討論它的用料和製作了。
  • 墨墨騎馬
    墨墨騎馬    一場疫情的到來,使時間一下子把生活都拉得很長很長,想做的事情都不宜去做,想幹的事情也不宜去幹,有些原來延續的一些習慣也不能堅持。在很長時間裡墨墨知道沒有騎馬了,她就告訴姥姥,告訴姥姥我要騎馬,我要把騎馬練好,因為在班裡我是騎馬時間最長的,我一定要把騎馬課練習好,我要在班裡做一個榜樣,做一個騎馬的好手。  說起騎馬,墨墨已經下了好大的決心,並多次催促姥姥,抓緊時間到馬場,我要騎馬,我要好好練習,我要騎我的大黃峰馬。
  • 必讀|什麼是墨法?何為「墨分五色」?
    一是掭墨,二是點墨。2.1掭墨《莊子·田子方》:「舐筆和墨」。舐就是用舌頭舔,如「舐犢情深」。後來很多人寫成舔筆、舔墨,甚至還造了一個新字掭,掭筆、掭墨。這個字《說文解字》中是沒有的,是一個後起字。實際上這個墨只是掭在表面,看起來那個墨已經有了,也是可以寫字了,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為什麼呢?小筆問題不大,大的毛筆,你把它拉開來看看,其實這個筆心裏面是沒有墨的。也就是說,掭墨,它的墨,只是在表面。2.2點墨比較好的方法,是點墨。就是把筆鋒伸入墨汁中。
  • 硯渠墨浣 · 古代文房精萃 | 崇正19秋拍
    此端石硯,硯體略呈長方型板狀,隨型雕琢而成,硯堂居中平展開闊,受墨處微凹,硯首周圍雕刻松,竹,梅,線條凝練靈動,構思十分巧妙。觶是漢族古代飲酒用的器皿。青銅製。形似尊而小,或有蓋。是中國古代傳統禮器中的一種,做盛酒用。流行於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