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四寶中「墨」的發展及分類

2020-12-23 張立傑傳書法

作為書寫材料的墨,我國古代向有「刑夷制墨」的傳說。據說刑夷是西周宣王時人,關於他在當時所制的墨,有人認為,「墨」字的寫法從「黑」從「土」,原是因為「煤煙所成,土之類也」。明朝羅欣在《物原》中還進一步推定,當時刑夷所制的墨,是把松木燒成菸灰後製成的「松煙墨」。從西周初期已經有了竹、木簡書的史實推測,「刑夷始制墨」的傳說應該是有所本依的。其實,從考古發掘來看,先祖們對於墨的使用,不僅在西周初期已很普遍,甚至還可遠溯到原始社會的末期。在西安半坡出土的眾多陶器彩繪中,就已經有了紅、白、灰、墨等色彩繪製的精美花紋了,可見其時對墨已經有所使用。

在我國歷史上,墨的名稱如仲將墨、古隃糜、幹秋光、紫玉光、青麟髓、南海松煤、五百斤油、集錦墨等,可謂繁多,且制墨名家如韋仲將、李超、李廷珪、柴珣、蘇懈、陳朗、潘谷、程君房、方於魯、汪中山、汪近聖、曹素功、胡開文等,代有所出。還在唐朝時期,有奚超、奚廷珪父子精研製墨技法,首創製墨法中「搗松和(摻和)膠」的技術。到了南唐,奚氏家族開始定居安徽,被賜姓為李,因此原先奚氏所造之墨,便有了「李墨」的美名。當時由於「李墨」技術先進,製造特精,故而使用起來便有著「豐肌膩理」、「光澤如漆」的特殊效果。明朝時期,制墨業多集中在皖南歙縣和休寧一帶,歙縣的制墨業以程君房、方於魯為代表,休寧的制墨業則推汪中山、邵正己為首。其中程君房開創「漆煙」制墨法,方於魯研製「九玄三極墨」,汪中山始創「集錦墨」,可謂各有建樹。到了清朝,安徽制墨業被曹素功、汪近聖、汪節庵、胡開文「四大家」所壟斷,影響所及,直至今日。其中尤其以曹素功、胡開文的影響為大。

在使用上,自古到今,從仲將墨、古隃糜、紫玉光,到南海松煤、五百斤油、集錦墨等,縱使名目繁多,可卻依舊不出松煙墨和油煙墨兩個大類。

先講松煙墨。松煙墨原為唐朝奚超、奚廷珪父子所發明,其法用燃燒松木取煙,經過漂、篩後除掉雜質,再配進上等皮膠和麝香、冰片等製成,所以叫做「松煙」。

再講油煙墨。所謂「油煙」,是指油類在空氣不足情況下燃燒所產生的一種純粹而沒有一定形狀的黑色碳類物質。在制墨時,制墨家們往往採用桐油、麻油、脂油等燃燒時產生的煙碳,再加進麝香、冰片等藥料和膠一起搗製成墨,故而叫做「油煙」。

關於松煙墨和油煙墨的使用特色,大致說來,松煙墨看上去墨色深重但是缺乏光澤;油煙墨看上去光彩奕突,但卻墨色不夠深重。為了發揮兩者特長,避免各自的缺點,於是後人又有用松煙配加油煙制墨的。

古人說:「寫字容易磨墨難」,為了使用上的方便,晚近時期出現了磨墨機,後來又進一步發明了墨汁。眼下比較有質量保證的寫字用墨汁,主要有一得閣、曹素功等品牌。一得閣墨汁濃重,使用時可配加適量的清水,不過有時候曹素功墨汁濃得化不開,也可適當地摻點水,這樣就有利於筆在紙上的運行。總之,墨汁酌加水的原則是不粘膩,不滲化。要是加水後寫在紙上滲化開來,那就又是水加得太多,走向反面了。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加水的要領是,書寫時把墨汁傾倒在硯臺或者碟子裡,然後再在硯臺或碟子裡稍加水份,略作稀釋,幹萬不可把水直接注進瓶子,因為這樣會使瓶裡的墨汁離析發臭。當然,另外也還要注意,別把用剩下來的墨汁倒回到瓶子裡去。

由於科技的進步,現在的墨汁做得越來越好了,學習書法者完全沒有必要擔心成品墨汁的質量會趕不上親手研磨出來的墨汁。再如上海墨廠出品的徽歙曹素功墨汁,由於製造時採用桐油煙、牛皮膠、麝香做成,使用時一股墨汁的清香,氤氳滿屋,使人確確實實感到墨香的襲人。再者,採用曹素功墨汁書寫,還有著墨色烏亮、層次豐富的特色,即使用於創作,也應該說是全然擔當得起的

相關焦點

  • 毛筆書法:文房四寶——擇墨篇
    文房四寶:即筆、墨、紙、硯。是我們進行書法創作時常用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好的書寫工具,可以達到更好的書寫效果,為我們的書法創作增色。此篇為文房四寶之擇墨篇。墨的好壞,直接關乎書法作品的神韻和精神,而且決定了書法作品的保存時間和保存質量。因此,選墨也是書法創作的一個重要的環節。1、墨的分類常見的墨可以分為四類:松煙墨、油煙墨、油松墨和墨汁。當下,我們就不去討論它的用料和製作了。
  • 宣城文房四寶新賦!筆、墨、紙、硯…
    「墨分五色,」即一筆落成,深淺濃淡,紋理可見,墨韻清晰,層次分明。裁云為紙向鴻蒙,潑墨淋漓五色生。明末吳景旭在《歷代詩話》中贊曰:「宣紙至薄能堅,至厚能膩,箋色古光,文澡精細。」  2002年涇縣被國家確定為宣紙原產地域。2006年宣紙製作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邢春榮被指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 文房四寶:墨的種類和品質
    文人書案前,總是會放著四件物品,即文房四寶。墨在人們的印象中,可能會比較稍謙單一,但墨是古人書寫必不可少的一件用品。人們藉助墨,創作出了中國書畫中美妙的藝術境界,所以說墨並不是乏味的,而是內涵豐富的。那對於傳統書畫中的墨,你了解多少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中國的墨寶吧!
  • 文房四寶 | 中國墨的不凡歷史
    羅小華的桐油墨、程君房的漆涸墨、方於魯的名貴藥構墨都是難得一見的珍品,雋雅大方,香料考究。程君房自詡「吾墨百年之後金不換」。著名書畫家董其昌在為程君房《程氏墨苑》作序中稱讚「橫絕四海,百年之後無君房而有君房之墨;千年之後,無君房之墨而有君房之名。」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受想行識,亦復如是。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 文房四寶之筆墨紙硯
    即文房四寶。作為文房四寶的故鄉的安徽宣城,是我國文房四寶最正宗的原產地和飲譽世界的「中國文房四寶之鄉」,所產的宣紙(涇縣)、宣筆(涇縣/旌德)、徽墨(績溪/旌德)、宣硯(旌德)舉世聞名,為歷代文人墨客所追捧。筆、墨、紙、硯是中國古代的文房四寶,一直流傳下來。從西漢時期就開始使用了,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這也是古代的文化遺產。
  • 書法|關於文房四寶,你真正了解多少?
    而與文人墨客相廝守的文房四寶,作為書法的主要書寫工具,也承載著千百年來中華文化之精髓。——墨舟在中華幾千年的文明史上,文房四寶不僅在書寫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其自身也是一種傳統文化,在這種文化形式與內涵中,凝結著古人的智慧與汗水,體現出中國歷史的悠久與文化的燦爛。
  • 文房四寶|中國獨有的文書工具
    文房四寶的起源中國書法的工具和材料基本上是由筆、墨、紙、硯演變而來的,人們通常把它們稱為「文房四寶」,大致是說它們是文人書房中必備的四件寶貝。"文房"之名,起於我國歷史上南北朝時期(公元 420-- 589年),專指文人書房而言,以筆、墨、紙、硯為文房所使用,而被人們譽為「文房四寶」。文房用具除四寶以外,還有筆筒、筆架、墨床、墨盒、臂擱、筆洗、書鎮、水丞、水勺、硯滴、硯匣、印泥、印盒、裁刀、圖章、捲筒等等,也都是書房中的必備之品。
  • 文房四寶英語怎麼說
    文房四寶是中國古代文人墨客書房四件必備文具,即筆墨紙硯。
  • 《毛穎傳》中唐人的文房四寶
    《毛穎傳》作於韓愈三十六至四十七歲間,韓愈仕途坎坷,早年四度應試,才中進士。又因上書獲罪被貶,後得赦,終於回長安任國子監博士。目睹時宰相張九齡被罷、將帥封常清受戮、張巡、許遠忠心報國而身後寂寞。對龍顏易變、皇帝寡恩、群臣傾軋、宦海浮沉、而心中鬱憤。《毛穎傳》借毛筆之名而作,把文房四寶筆墨紙硯擬人化,寓莊於諧,「以發其鬱積」。我們先讀其奇文,然後再來分析其中談到的文房四寶。
  • 閒話文房四寶|金聲玉質,胎孕靈淵——硯
    在文房四寶中,硯是集文學、繪畫、書法和雕刻等諸多藝術於一身的。硯的稱呼很多,過去文人都把書齋中的各種珍品看做摯友,硯被稱作「石友」。當代人對硯的認識往往通過兩個途徑:老一輩中有堅持用毛筆寫字的,家中留有一兩方舊硯臺,不一定很精美,但一定很實用。再就是自己上小學時,按學校要求每周必須寫幾張毛筆字的。漢代四盤龍蓋石硯硯的發展是一個從追求實用功能到追求審美情趣的過程。現在我們在博物館看到的秦漢古硯,一般都非常地簡約古拙,少有裝飾。因為最初的墨是以粉、丸形式呈現,所以同一時期的硯只是僅僅承載研磨器具的功能。
  • 國畫中的文房四寶變成了少年模樣後,網友直呼:老師我要學國畫!
    那麼我們中國的文房四寶擬人化成為了人後,會是什麼樣子的呢?我覺得肯定是充滿古香古色的韻味,當我看完後都有衝動想去學習國畫了!宣紙我們畫畫的第一步當然是準備好紙,擬人化後的宣紙是一位白衣男子,白色的衣服有種仙氣飄飄的感覺,手裡面還拿著一把扇子充滿了文藝的氣息,滿天飛的白鶴讓我誤以為是在仙境,給我有種「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感覺呢!
  • 文房四寶分別是什麼
    「文房四寶」指的是我國的筆、墨、紙、硯,最早的是在南北朝時期所起的命名,除了大家最為熟知的文房四寶的名字之外,在歷史上還有將其稱為
  • 文房四寶指哪四種,我國為什麼端是被稱為視中之寶
    古時候,寫字作畫都離不開紙、墨、筆、硯四種文具用品,這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文房四寶」。古人利用它們記載我國歷史的發展,創造出無數不朽的藝術品,為建立我國的文明社會做出了極大貢獻。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人們創造的一些優秀品種流傳了下來。宣紙是紙中的王牌,最早出現於唐代,因產於安徽宣州而得名。它質地柔軟、潔白,既能吸墨又能使墨色完全顯現出來,是一種高級書畫用紙。
  • 分宜千年防裡村古樟群中暗藏「文房四寶」
    2 分宜縣防裡村是一座有著1600多年歷史的古村,除了古建、古橋、古井等古蹟外,村中還有上百棵古樟樹。更為奇特的是,樟樹群中藏有一座像筆一樣的文昌塔、一塊如墨一樣的單拱石、一片平坦似紙的大草坪和一個硯臺狀的圓臺,猶如「文房四寶」。
  • 中國文房四寶之一「墨寶」的歷史變遷
    墨是文房四寶之一,是中國文化中的一朵耀彩溢香的奇葩,歷代名墨層出不窮,包括有彩色墨、藥用墨、和實用墨,還有供觀賞的收藏墨,其中不乏藝術珍品。在紙張發明前,中國人是用石墨墨汁書寫的,漢代產生了用漆煙和松煤做成的墨丸,從此開始了人工墨的歷史。
  • 文房四寶——宣硯文化
    早在2004年9月,宣城市就被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國文房四寶協會正式授予「中國文房四寶之鄉」特色區域榮譽稱號,這是全國唯一的文房四寶綜合類命名。據文獻記載,宣硯起源於東晉,盛於唐。南宋文人高似孫在《硯箋》一書中說:「宣石硯,李白詩:『箋麻素絹排數廂,宣州石硯墨色光」。
  • 【特刊】松煙墨
    煙是制墨的重要原料。中國制墨所採用的煙料,可分為松煙和油煙兩大類,其中尤以使用松煙歷史最為悠久。《洞天墨錄》:「古墨惟以松煙為之,曹子建詩:『墨山青松煙』。」衛夫人《筆陣圖》:「其墨取廬山產松煙,代郡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屠隆《考盤餘事》卷二:「餘嘗謂松煙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煙墨姿媚而不深重。」松煙墨特點是濃黑無光,入水易化。宜畫人物鬚眉、翎毛和蝶翅等。
  • 文房四寶系列:說墨,《方氏墨譜》第二卷承載的文化傳承和藝術
    《方氏墨譜》是中國四大墨譜之一,是明代徽州制墨大師方於魯編著,集中了方於魯制墨所用圖集。《方氏墨譜》我也發布一篇文章《中國墨譜欣賞:明代四大墨譜《方氏墨譜》,文房四寶之墨藝術欣賞》《方氏墨譜》的譜系更傾向於立體感和仿真感。
  • 古代「墨」的分類
    中國已有兩千多年的制墨歷史,最早應用的是松煙墨,宋時產生一種書畫用的油煙墨。 衛夫人《筆陣圖》:「其墨取廬山主松煙,代群之鹿膠,十年以上強如石者為之。」屠隆《考盤餘事》卷二:「餘嘗謂松煙墨深重而不姿媚,油煙墨姿媚而不深重。」松煙墨特點是濃黑無光,入水易化。宜畫人物鬚眉、翎毛和蝶翅等。
  • 全國最大文房四寶展,周五登鷺!超多好物,書畫愛好者必看~
    這是全國文房四寶領域規格最高、規模最大、最負盛名的行業大展TA又來廈門啦11月27日—30日由廈門日報社參與主辦的第46屆全國文房四寶藝術博覽會暨第六屆海峽書畫藝術產業博覽會將在廈門國際會展中心舉行百年「老字號」、千年「非遺」技藝匯聚一堂、盡顯精彩大牌筆墨紙硯、文房雅器廠商親臨展示、廠價直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