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仁"連作"的來歷

2021-02-08 安仁在線


本平臺將陸續轉載《安仁紅色記憶》系列文章,以便安仁人了解自己家鄉的歷史,從而一起發奮圖強,為建成」四個安仁「而貢獻每個人的力量!


「連作」的來歷

作者:謝懋聰


1955年的一天,我帶著縣裡農藝師劉家義到龍市檢查完工作,返回途中,走到排山鄉連塘坳時,劉農藝師忽然像拾到寶貝似的「啊」地一聲向路旁的田邊奔去。


於是,我也湊了過去。原來,稻田田壠邊長出一片綠茵茵的稻秧。這些秧苗顯然不是人為的,而是誰在挑稻穀時斷了籮筐繩,筐裡的谷順勢倒了,沒有收拾乾淨,留在稻田裡的稻穀便乘機長了出來。


蹲了一會兒,劉農藝師扯了一根秧苗,又端祥了半天便初步推斷稻穀人田時間,稻秧長了多久。繼而劉農藝師點了點頭說:「這裡將來有好消息,農民伯伯種植水稻有望由「間作』改為『連作』了。」


所謂「間作」,即當時農村水稻耕作方式,每年水稻春插時,禾莞之間留上尺來寬距離(不是合理密植),當這稻子長至近端午節時,農民頂著高溫,冒著硬嘟嘟禾苗的刺疼,又在那些禾兜的間隔中補插一次稻苗。這樣,割了一次禾苗,又為被插的禾苗中一次耕,秋季又可以第二次進行收割。這樣比單純作一季水稻的產量要高。這種耕作方式,當時全省也只有安仁、醴陵兩地有,其餘的縣均是種單季稻,沒有「間作」。而「連作」就是今天種植的雙季稻,合理密植,夏秋各收一次,高產高效。


劉農藝師那麼一說,我當時心裡興奮不已,但這些都是理論分析,現實是否如此,還要實踐。要實踐,當務之急就是要找到這塊田是誰的,究竟是誰倒了穀子。


當時,天色已晚,我們從龍市返回又不是坐車,靠的是自己兩條腿走,口渴肚又飢餓,但是,為了這縷希望心裡又想起了毛主席「提高糧食產量」的語錄,一下子又精神百倍,口渴飢餓感也沒有了。


我們敲開了附近一家農戶的門。這農戶的主人是位60歲的農民,姓劉。我們說出我們的來意。劉伯伯迅速說那丘田是誰的,並熱心帶我們找到了那丘田的主人。


一問,果然,那田裡的穀子是他的籮繩斷了倒的,沒收拾乾淨。他告訴了我們倒谷的確切時間。於是,我們也把真實意圖說了,並叫他要好好保存那些秧苗,不要給人毀了。


這樣交待完畢,我們回到縣裡已是晚上9點多鐘了食堂裡沒有飯,食堂師傅弄了些紅薯煮了,我們吃得津津有味。夜裡,我還做了一個美夢,夢見那禾苗迅速分蔸、抽穗,長滿了黃燦燦的穀子。


接後的日子,我們隔三差五地到那丘田邊看看,我記得我一個人去了6次,劉農藝師去得更多。


漸漸,那些秧苗果真結出黃燦燦的穀子來。我們便據這次意外的發現,寫成文字報告材料,呈報省裡。當省裡沒有「連作」耕作方式,看了我們的報告,便迅速批轉下來,確定排山鄉為全省「連作」試點鄉,由我與藝師具體負責試點工作。


1956年,根據省裡意見,我和劉農藝師走馬上任到山鄉搞「連作」試點。開始,也有人質疑,認為這樣「連作」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弄不好「一作」也沒有作」。我們可不管那麼多,依然我行我素,「連作」起來了。結果,當年「連作」的產量比「間作」高出了300斤而且「連作」比「間作」勞作方便、輕快。一下,「連作便從排山開始,繼而在全縣全省推廣開來。可以這樣說連作」試驗的成功,對當時農業生產的發展、民眾生活水平的提高,有較大的意義。


▲點擊小程序購買安仁特產


▍文|安仁在線  漩渦

▍安仁在線整理髮布

相關焦點

  • "立身中正"與"胸腰摺疊"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錐運動)胸錐七節,是身軀靈活的部位,卻也是最能體現"立身中正"的部位。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錐"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錐的豎直,使胸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可以參看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始終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
  • "中軸"和"斜軸"
    "立身中正"是太極拳行拳走架的基本要求。移動時"上領下垂"謂之不偏;轉動時"保有中軸"即為中正。"軸"乃圓轉之中位,但並非一定是垂直方向。事實上人體運動時有兩個重要的軸:一為"中軸",一為"斜軸"。" 中軸"或稱"豎軸"由"百匯穴"至"會陰穴",垂直上下,是人體的衝脈的位置。
  • 魔芋為什麼不能連作?
    魔芋種植地素有"千年菜籽,萬年魔芋"之說,意思是魔芋容易種,壽命長,是挖不盡,用不完的,其實並非如此,如果大面積栽植的情況下,科學管理跟不上,一旦栽培失敗,經濟損失是很大的。這一切發生的源頭大都是因為土壤病菌的殘留,蟲卵或幼蟲或成蟲在土壤中越冬造成的,是由於蟲茬連作的原因。二,缺素症嚴重魔芋需肥量較大較多,在其生長發育過程中,需要從土壤中不斷地吸收營養,連續種植的情況下,常會造成缺素症的發生。魔芋常見的缺素症有鉀,鋅,鐵,鎂,錳等缺乏。
  • "骨力"和"結構勁"的不同
    武術界開口多談「勁",而鄙視」力",更推崇整體結構勁,即"整勁",很少有談到提升單個骨頭的力量。但"骨力"是最基本的不可或缺的攻防要素,不應被忽視。 所謂的"骨力"並不是指骨密度有多高,含鈣量多大,骨頭多麼耐衝擊,而是指在正確的操作下能使單個骨頭產生出力量來。初學者與人較勁時往往會有"使不上勁"的感覺,蓋因為不會用"骨力"的緣故。
  • 解析一下太極拳的"滲透力"與"滲透能力"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二先來解釋一下"滲透力"和"滲透能力"的不同。一滴水落在大地上,水借自重與勢能,具有"滲透力",而土地因其厚重和有隙,無條件全方位地接納了光顧的水滳,使水滴改變了存在的方式或消失於無形,我們稱其為具有"滲透能力"。人的身體是可以具備類似"滲透能力"的。
  • 寄語"拳走低架"的朋友,"功夫"與"膝蓋"能兩全乎?
    我從開始練習陳式太極拳已經40 多年了,前20 年練拳不懂得正確的方法,以年輕為資本,為了練出"功夫"來,每日揮灑汗水,拳走低架,甚至認為"膝蓋疼"是獲得"功夫" 應該付出的代價。但是大約是2002年我和大師有一次碰面,我曾諮詢大師關於"膝蓋疼痛"的問題,大師的回答中有這麼一句話:"我們四個人膝蓋都不好"。注意那時還沒有人攻擊陳拳大師的膝蓋問題。我當時對上邊那句話的理解是:"要想有功夫,"膝蓋疼"的代價應該是免不了的吧!
  • "骨力"與"結構勁"訓練之一:手臂分解
    "骨力"是單根骨頭的能量使用,也可以是一組細小複雜骨頭的聯動使用,比如手或腳,不太容易或沒有必要過份細分。就以一組骨頭看成單個骨頭使用。多根骨頭的組合使用其實就是"結構勁"了。結構組合有大有小,而單根骨頭必然是"結構"的基本原素,值得我們對重要和常用的骨節先行探討清楚。 大臂是整個手臂的根節部位,肱骨粗壯有力,一端通過肩關節與身軀相連,理論上可以輕鬆旋轉360度。
  • "襠走下弧"還是"襠走後弧"?
    一一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三(胯部運動) 胯部運動一向為拳家重視。一是因為胯關節為人體之最大關節,動力渾厚。其二在於腰胯組成了人體的中心部位。於"動態平衡"至關重要。 先談關於"開胯"的問題。有兩種說法:"開前胯"與"開後胯」。沒有人明確聲稱要"開前胯"但大多數人實際上做得就是打開前胯加上斂臀,尾閭拚命向前抵撐。
  • 太極拳 "腰"與"胯"的關係有必要捋捋清楚
    楊吳太極拳強調"腰為主宰",而陳式太極拳認為"胯"為人體最大的關節群,非常強調旋胯、轉胯、調胯的作用,趙堡太極拳甚至強調"以胯代手"。初學者往常的疑問是: 我該用腰?還是用胯?用了腰,胯不也在動嗎?用了胯,腰不也在轉嗎,二者皆動的狀況下,我是做對了?還是做錯了呢?
  • "蓄勁如張弓"一一談談"弓"的形成和運行條件
    再有可能涉及到的名詞就是"箭"了。"弓箭弓箭,張弓搭箭,箭射遠方"這是人們思維中的定式。其實"弓體"本身就有它的作用在。在"兩臂弓""兩腿弓"裡,"弦"是虛設的,"箭"是不需要的。先來說一個"臂弓"的形成。只有當你滿足了"腕關節"與"肩關節"之間相吸相系,動態等壓的狀況下,(建立意念之弦)這隻"臂弓"才能成立。一旦"臂弓"成立的狀態下有哪些益處呢?
  • 太極拳技巧探秘:之開篇語,談一談太極拳的"道"與"術"
    先來捋一捋"道"與術的關係。古人說「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陰"和合就成了"太極"。所以說:太極,道也!「道」,可理解為真理、規律、本原;「術」是什麼呢?是方法、手段、技藝。太極拳是武術的一種,如果你認可的話,太極拳必然有其獨特的"方法、手段和技藝"。這就是說:太極拳有"道",與"術"兩個元素,二者皆有了無限的探求空間。
  • 我所認識的太極"纏絲勁"
    按陳兆奎老先生的話說:各家太極拳都有"纏絲勁",而陳式太極拳更強調"纏絲勁"。"纏絲勁"的外在表現形式和內在表現形式是不同的,前邊已有兩文探討過這個問題。在內,"纏絲勁"用以保持身體內部的流通和平衡,以著名的"背絲扣"為主要形式。近代人類DAN的標識圖出現後,很多人認為"雙螺旋梯形結構圖"更適合表達體內"纏絲勁"的運動方式,我也認為有一定的道理。
  • "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二(腿部分解)
    關於腳底一向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叫"五趾抓地",另一種說法叫"放鬆貼地",前一種說法是要抵抗轉體給腳底帶來的轉向慣性,後者卻是在談一個理想的結果。那麼如何才能在實踐中有效呢?一一隨著身體向一個方向轉動,腳跟隨之,腳趾反向平衡。則既無"腳趾抓地"之僵,亦可得"放鬆貼地"之果,即時刻保持了腳面與大地的完美契合。
  • 太極拳"腰為主宰"的內涵探秘
    太極拳技法探秘 之七"主宰"是一個很霸氣的詞彙,有統治、支配的意思。用通俗的話說,主宰者可不是一般的領導或先行者,而是統馭一方的王者,是軍隊的司令官。太極拳論裡說"腰為主宰",賦予了"腰"極其重要的地位。到底"腰"的功能何在,值得如此推崇,讓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先看一下"腰"有哪些基本的功能和特質。人體運動有兩大要素:"轉"和"移"。
  • 我們擁有"自由意志"嗎?
    更清楚的說,每時每刻,在你意識中閃現出的任何意象、靈感或思念——無論是主動的(拿水杯),還是被動的(嗅到花香),都是以先有"神經程序"的運行,然後才讓你在意識中體驗到與之相關的主觀思想的。因此,在神經科學實驗中出現的,是先有腦皮層中神經系統的活動,在意識中才出現與之相對應的"精神思想"是一個"必然如此"的現象。進而,自由意志是一個假象是"必然如此"的現象!
  • 脆脆香與"臭"蕻蕻
    甘溪很早就有自己的"馳名產品",兩種以"菜頭"為原材的醃製品。    甘溪盛產"大菜頭",但它的經濟價值並不高,又常常在短時間之內供過於求,堆積如山的"大菜頭"並沒有給種植戶帶來豐收的喜悅,反而增添了為"銷路"的憂愁。(這種說法與以前小文中提到的並不矛盾。)"繫上紅頭繩"也沒用。
  • "胸腰摺疊":脊椎之動見細微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五(胸椎運動)雖然"立身中正"的涵意遠不止"豎直胸椎"那麼簡單,但對初學者來講,"立身中正"先要體現在胸椎的豎直,使胸與背前後均衡,這樣比較容易建立中軸,有了中軸則身軀左右運轉靈活,且有"立木頂千斤"之效。網上有一些老拳師的照片,能夠保持"立身中正"的拳架給人以極度舒適的感覺。但另一方面,胸椎又是身軀上最為靈活且柔韌的部位。
  • "腰為主宰"是如何實現的?
    一一"結構勁"基礎:"骨力"訓練之四(腰錐運動)腰錐五節為脊錐上最粗壯的錐節,我們在此將五節腰椎看作個一個骨節整體,它自然弧形前弓,也稱腰弓。人體的這一段為中段。水平方向有帶脈環繞,前部儲有大小腸等密實器官,在內氣的支持下,"丹田"這部分甚至可徑得起巨力錘打。後部有兩腎左右懸掛,"兩腎抽扯"是腰錐略微左右運動的特徵。
  • 【雲間漫談】有感"元旦書紅"
    舊以農曆正月初一為元旦,古人云"四氣新元旦"。一年中的第一個月為元月,稱正月;正月初一,又稱"元日"。北宋王安石《元日》詩云:"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清嘉慶《松江府志》載:"正月一日,雞初鳴,悉起正衣冠,拜天地,家廟尊長,後以次拜鄰裡親戚。輿服華煥,雜遝街市,各投刺於門,曰賀歲。
  • 人物|是不是喬丹"兒子"不重要,"二登哥"靠實力上位
    喬丹和兒子不過,這一點都不影響"二登哥"的勇猛存在!他不是通過其"父""上位"的人。並於當月成為了"月最佳新秀",同年5月,戈登入選了08-09賽季最佳防守陣容二陣,已經有"鋒芒畢露"之勢。他們在擁有MVP"大鬍子"哈登的豪華陣容的情況下,欲與勇士王朝一爭高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