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楊勝花,今年40歲,是劍河縣南加鎮雷打塘村的村民,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
我丈夫楊通福是一名樸實勤勞的農民,通過我兩夫妻的努力,生活過得比較充實,日子也在一天一天的變好。
但是在2014年的一天,意外來臨,丈夫因病去世,家裡面的頂梁柱突然倒塌,看著家裡兩個嗷嗷待哺的孩子,我一時失了魂,不知以後的日子該怎麼辦。
楊勝花以前的家
在這個家庭最艱難的時候,我通過村幹部了解到國家出臺了」精準扶貧」政策,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在村幹部的幫助下寫了貧困戶申請書交到了村裡面。通過貧困戶識別的正規程序,我家在這一年被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在此後的幾年,我家都享受了農村低保政策,保障了家裡最基本的開銷,生活逐漸有了希望,小孩上學也有了教育資助,讀書也不再那麼困難,我也在政府就業政策的支持下外出務工。
時間來到了2019年,這一年是我家變化最大的一年,在前幾年政策的支持下,我家的生活條件從量的變化升華到了質的改變。
「嬢,你在家啊,我叫陳昌遠,是南加鎮人民政府下派到我們方家村的網格員兼你家的幫扶幹部。」一天,我正在家裡面打掃衛生,一個和我女兒年紀相仿的幹部到家裡訪問時自我介紹到。
幫扶幹部陳昌遠(左)來到楊勝花(右)家了解情況
在幫扶幹部陳昌遠和村兩委的幫助下,這一年我家完成了易地扶貧搬遷入住,去到了凱裡生活,享受了農村低保,就業援助等政策,女兒上了大學並且辦理了助學貸款,陳昌遠還給我家申請了一臺電視機。
楊勝花住進的凱裡易地扶貧搬遷小區
2014年以來,通過國家扶貧政策的幫助和自身的發展,我家的收入實現了穩定增長,到2019年人均年收入已經達到了一萬元左右。同年年底,在貧困人口動態調整的時候,我主動向村裡面申請脫貧。
在黨和國家的精準幫扶下,我家的生活條件得到了質的飛躍,現在小孩也快畢業,我肩上的擔子也終於可以輕鬆一點了。在這裡,我要感謝黨的好政策,感謝熱心幫助過我家的幹部們,在未來的日子裡,我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整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見習編輯 段嵐茜
編輯 駱航念
編審 田旻佳 韋一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