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裴木恩,是劍河縣太擁鎮陽白村村民,目前就讀於貴州理工學院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今年是我讀大學的第一年。
政府與教育部門的支持,對於貧困家庭出生的我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幫助。
我家有4口人,在2016年被評為精準扶貧戶,到目前已有5年之久。在這期間,我感受到了國家對我們的關懷,享受到了國家的許多扶貧政策。
在這之前,我想都不敢想,我們家可以當「股東」。這幾年,國家扶貧政策「光臨」我家,通過扶貧資金入股,父親成為了合作社的一名「股東」,每年參與合作社利益分紅,坐著也能賺錢,家人別提多開心了。
裴木恩的父親在搬運砍好的竹子
更讓我想不到的是,父親還能在村就職,當巡山護林員,父母還會在生產生活之餘,砍竹子拿去售賣,家庭經濟得到一定增收。
這一切的改變就這樣在我眼前真實地出現,驚訝之餘更多的是驚喜。
如果是在以前,僅靠父母務農,家裡收入來源少,我還真不知道拿什麼讀大學。可是現在,國家的扶貧政策這麼好,我滿懷信心和希望,一直努力學習,也如願考上了大學。
作為貧困戶,國家對於我們來說就像是黑暗中照進的一縷陽光,帶給我們一種信心與希望。我和妹妹在學校享受到了國家專項扶貧資金,政府還派了駐村幹部、幫扶幹部幫助我們解決許多實際問題,我們十分感謝。
脫貧攻堅隊的叔叔阿姨經常走村串巷,不分白天和黑夜,更顧不上酷暑和寒冷,他們親自來到我小小的家講解扶貧政策,多次幫助我們解決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裴木恩的母親在整理砍好的竹子
他們有的離開家中年邁的父母、有的與孩子分離,來到我們偏僻、貧苦的農村,只為改善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我們的幸福指數。這樣的一份心意,這樣的一份付出,無時無刻不感動和觸動著我。
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何況是國家幫助我們的許許多多,感謝脫貧攻堅隊的叔叔阿姨,給我們提供幫助及指導,使我家能在2020年順利脫貧。
同時,也非常感謝政府及學校對我的照顧和支持,給予了我在這種年紀及貧困環境下所需要的愛與關心。
在今後的日子裡,我會更加努力地學習,心存感激,努力讓我的家庭過得更好,不辜負國家的期望,也不辜負自己!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