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成,現在脫貧了,家庭收入也穩定了,有沒有意願重新邁入校園的大門?」今年7月的一個電話,使我重拾了上學夢。
我叫歐長成,今年19歲,是劍河縣太擁鎮柳開村村民。
我出生在一個非常普通的家庭,家有5口人,2017年以前,家裡無痛無災,齊享幸福生活,父母親在榕江縣朗洞鎮務工,弟弟妹妹和我在朗洞上學。
2017年,我初中畢業,也是這一年,我父親患上了重症肌無力,無法進行重勞力工作。沒有辦法,我只能放棄學業,一邊務工一邊照顧家裡。
因父親無法工作,僅靠母親的微薄收入,始終無法維持起家裡的開支,我們家也因此被深深烙上了貧困的印記。
在我們一家陷入絕望之際,駐村工作組的到來,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幹部們在了解到了我家的情況後,便將我家列為貧困戶,領上了農村低保,讓我們這個入不敷出的家庭情況得到了一定的緩解。
隨之而來的,是更大的驚喜。我從未想過,黨的政策能有這麼好,我們這樣的家庭還能住上凱裡的大樓房。
歐長成現在的新家
我們以前一直在榕江縣朗洞鎮租房子住,柳開老家的住房因年久失修已無法居住。在駐村工作組的宣傳和鼓勵下,我家報名了易地扶貧搬遷項目,經家人共同協商,最終確定搬遷至凱裡。
搬遷凱裡後,我家的幫扶幹部龍應偉時時關心我們的生活。為了保障我們的生活,他為我家申請了城市低保,為父親辦理了二級殘疾證,讓父親得到了殘疾補助,還收到了政府的救助資金,參與了合作社分紅。
後來,加上務工收入,我們家的經濟條件逐步趨於穩定。看著家中的生活好了起來,我很是知足,內心的那個讀書夢也時不時在心中跳躍。
我現在都不敢想,我居然真的重返校園了。這還得從一個電話說起。
今年7月,我接到了幫扶幹部龍應偉的電話,這個電話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
「我願意,我做夢都想著上學。」電話裡,我激動地回復道。
歐長成來到學校報到
就這樣,在國家政策及幫扶幹部的幫助下,我邁入了貴陽輕工職業技術學院的大門,重拾我的夢想。
俗話說,喝水不忘挖井人,我非常感謝黨,感謝政府,感謝我的幫扶幹部,感謝幫助過我的每一個人,沒有你們就沒有我家裡現在的一切,我一定好好學習,爭取做一個和你們一樣的人!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胡耀元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