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與道家丨愛李白,還是更愛杜甫?

2020-12-16 道教文摘

本文摘自雲臥三更仙夢醒公眾號,作者為蕭漢明 ,版權歸其所有,轉載旨為弘揚道教新風,文章觀點不代表本人,圖文無關,歡迎關注該公眾號,如拒絕轉載請聯繫本人,將即刻刪除。

李白一生最為輝煌的成就在於詩歌。

從時代性意義上說,他的詩歌創作的主要特色,是在盛唐時期以重玄思潮為標誌的道家與道教思想的濃厚浸潤中形成的。重玄的思辨性儘管在李白的詩賦中沒有得到明確的表述,也無法表述,但他亦曾常常寫到與友人論道談玄的事情。

如《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人中京》「黃金師子乘高座,白玉座尾談重玄。」《奉餞高尊師歸北海 》「道隱不可見,靈書藏洞天。」有的詩還直接標明寫成於談玄之後,如《與元丹邱方城寺談玄作》。

從李白所接受的時代思潮影響的視角出發,以李白與杜甫相比較,這兩位偉大的唐代詩人,之所以詩歌風格迥異,與他們學術思想之不同有著密切關係。後世論者褒貶不一,或揚李抑杜,或揚杜抑李。究其原因,大多與論者所處的時代風尚有關。

就兩者風格的主要傾向而言,李白的詩,氣勢宏大,雄奇豪放,直抒胸襟,傲岸不羈,不拘格律而杜甫的詩,則直陳現實,筆力深細,風調清深,沉鬱頓挫,功于格律。

就兩者各自的思想傾向而言,李白深受道家與道教的影響,而杜甫則受儒家的影響較重。李白與杜甫年齡相差十餘歲,而正是在這個時間段,唐代的學術思潮開始出現了由崇道向尊儒的轉換。因此在唐代道家與道教思想盛行時,李白即已名播海內,聲動朝野而杜甫在這個時期卻一直默默無聞。

直到白居易、元棋倡導復興儒學以後,杜甫的地位才被提到了李白之上。如元棋說【至若鋪陳終始,排比聲韻,大或千言,次猶數百,詞氣豪邁而風調清深,屬對律切而脫棄凡近,則李尚不能歷其藩翰,況堂奧乎。】排比律切,確為杜甫之所長,但說李白不能【歷其藩翰】則未免太過,明顯表現出貶李揚杜的傾向。

宋代以後,杜甫的地位越來越高,實與儒家社會地位的上升有著密切關係。時賢對李杜的揚抑問題多有論敘,但在對李白基本思想傾向的把握方面存在諸多歧見,尤其是對李白濃厚道家思想底蘊缺乏足夠的重視,因此其中不少結論也難以令人悅服。

相關焦點

  • 杜甫愛李白,李白愛孟浩然,三人共愛的是洞庭湖水
    杜甫夢李白贈李白憶李白懷李白,李白卻說「吾愛孟夫子」。而三個大詩人有一個共愛,那就是嶽陽樓。同樣是寫波瀾浩瀚的洞庭湖水,那誰的胸襟境界更高呢?這首詩是李白流放夜郎的途中,突遇大赦天下,李白遇赦,由江夏南遊洞庭時登嶽陽樓而作。此詩描寫詩人登嶽陽樓極目遠眺天嶽山之南所見到的景象,表現了一時樂以忘憂的閒適曠達的襟懷。一二兩句是俯視下界所見,三四兩句便寫仰觀天宇所感。鴻雁南飛,月升東山,蕩人心神,觸發情懷。
  • 杜甫與李白分別寫了一首詩,借著對李白的惋惜,表達自己的憤懣
    哪個少年不愛李白,不希望像李白那樣仗劍走天涯,活成瀟灑恣意的「謫仙人」。多數少年都不喜歡杜甫,只因為他太過悲傷和愁苦,真實的好像我們身邊的老者一樣。只是隨著年齡增大,人到中年才越來越懂杜甫的辛酸,原來多數人的命運都和杜甫相似,在平凡中過著艱辛且努力的一生。
  • 杜甫為什麼這麼推崇李白呢?難道是因為「愛」嗎?
    古往今來,李白就憑著其縱逸的才情、不羈的性格、璀璨的詩文博粉無數,而其中最出名,也是最有能耐的便是和他同級別的「詩聖」杜甫了。杜甫一生寫了n首詩寄給李白,但李白似乎根本就不在乎他,都懶得給他回詩,但杜甫心犟,仍然是不斷地給李白寫詩,李白被流放後,還繼續寫懷念李白的詩,比如「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君今在羅網,何以有羽翼?」等。那杜甫為什麼會如此「低聲下氣」地給李白寫信呢,他為什麼如此推崇李白呢?依筆者個人看,大致有三點原因。
  • 杜甫崇拜李白,而李白卻不崇拜杜甫
    杜甫和李白第一次見面是在天寶三載,當年李白43歲,杜甫32歲,正好詩人高適也路過,於是三個人一起去旅遊。自從杜甫認識了李白之後,就被李白的詩歌水平給深深折服了,一共寫了十幾首關於李白的詩,而李白卻只給杜甫寫了四首詩。可以想見,杜甫崇拜李白,而李白卻不崇拜杜甫。
  • 唐代詩人「三角戀」,杜甫欣賞李白,李白衷心孟浩然,孟浩然?
    首先最為人們熟知的就是李白,李白天性瀟灑,最為不羈,流傳下來許多古詩,像是「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盡還復來」,多麼的豪情大氣,也讓我們大家所喜愛。我們讀過許多古詩以及一些故事都知道,對於「詩聖」杜甫來說,李白正是他的偶像,他深深地喜愛著李白,一生為李白作詩有十首之多,有《冬日有懷李白》、還有《春日憶李白》、《夢李白二首》等等。
  • 李白與杜甫的友情,也許你不懂!走進詩聖杜甫
    公元744年,32歲的杜甫和43歲的李白第一次相識。此時的李白,在朝廷上做了不到兩年的御用文人,感覺自己的才能沒有機會發揮,又受到各種勢力的排擠,不堪忍受,選擇辭官回家。杜甫對李白大名早有耳聞,兩個大才子一見如故,於是相約一起去遊梁宋。
  • 李白與道家丨追慕太古心 嚮往桃花源·李白後期的道家思想
    這時的李白對權貴的荒淫腐敗已有了更深的了解,對他被作為欣賞對象的處境亦深感厭惡,同時他也發覺不存在施展抱負的可能性。在長安的三年,是李白人生的重大思想轉折期。這種轉折,既不是由儒家向道家的轉折,也不是在儒家範圍內由「達」到「窮」之間的轉折,而是由道家的治世思想向道家的隱遁思想的轉折。
  • 杜甫的這首詩,寫絕了李白的輕狂,還讓一個成語從此變得熱門
    唐朝之所以讓人懷念,不光是因為國泰民安的太平盛世,四方來朝的高光時刻,更因為那一首首動人的唐詩,永遠在後人的內心中蕩起漣漪。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詩人的雙子星,他們的存在,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更讓人感懷的是,這兩位頂尖詩人,生前還是好友。
  • 「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李白與杜甫是如何相識的?
    這對新夫婦起初住在洛陽東邊三十公裡處的偃師,但杜甫二姑母生病(杜甫年幼喪母,是二姑母從小撫養,愛他勝於己出),杜甫搬來洛陽照顧,開始和城裡的文化圈有些來往。後來姑母過世,姑父仍堅持讓杜甫兩口子和他住在一起。杜甫出身並不卑微,祖上幾代為官,都飽讀詩書。杜氏家族深深紮根於中原的河南;杜甫祖父是著名詩人及書法家,曾為洛陽丞,父親也是縣令,但杜甫自己舉業坎坷,到現在都沒得到一官半職。
  • 杜甫給李白寫了12首詩,李白為何只回了兩首?專家的解釋讓人笑哭
    天寶三載,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遇上了32歲的杜甫,「詩仙」和「詩聖」相遇了。聞一多先生稱李杜的相遇,是太陽和月亮相遇。「四千年的歷史裡,除了孔子見老子,沒有比這兩人的會面,更重大,更神聖,更可紀念的。」
  • 李白瘋狂追捧他的男神,為其寫了14首詩,杜甫:所以愛會消失嗎?
    「追星」這一現象自古以來都存在,就連大名鼎鼎的詩聖杜甫都是一個追星狂,作為謫仙人李白的狂熱粉絲兼知心好友,他寫過許多關於李白的詩,如「白也詩無敵,飄然思不群」、「故人入我夢,明我長相憶」、「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等等都是他為李白寫的驚豔至今的佳句,可見他對李白的情深義重。
  • 「自在神遊天」,「致君堯舜上」:李白與杜甫的音樂思想有何差別
    皇帝都如此鍾情於歌舞音樂,更不要說是像李白和杜甫這樣的文藝青年了。 杜甫曾經是李白的"小迷弟",他知道李白喜歡修仙,甚至為他放棄了家庭,跟著李白一起上山"採仙草、找仙人"。因為李白的性格和他對老莊哲學的信仰,決定了李白音樂思想是以道家思想為基礎的,追求的是自由和奔放。
  • 杜甫的一生與追求,同李白、王維等詩人,有什麼不同之處?
    杜甫王維一生為官,不高興時,主動要求退隱。李白也曾有過放歸山林的要求,但他心裡對仕途是熱衷的。他既愛神仙,也愛仕途,還愛山水。他在三者之間矛盾,又在三者之間的矛盾中自由,而且無論如何,他總有應對辦法。李白最喜漫遊,意在山水,情也在山水;杜甫一生遊歷的地域可以和李白相比,但他更多的還是留意人生。所以雖有山水詩作,卻比不上李白。對山水的喜愛程度也不如李白的一往情深。唯有交友,二人頗相似,他們兩位本身就是知心朋友。
  • 史料記載:杜甫是李白的粉絲?李白和杜甫之間不得不說的奇聞軼事
    有專家考證:杜甫是李白的鐵桿粉絲,事實真是如此嗎?我們一起來聊一聊杜甫和李白之間的奇聞軼事吧。杜甫和李白,一位「詩聖」,一位「詩仙」。古語有云:"仙近於天,聖近於地",他們都是詩中的王者。很多人可能會有「王不見王」的想法,認為向他們這樣的「詩中王者」,肯定各自處在不同的時期。
  • 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的相識相惜
    李白的《靜夜思》現在都是我們思念故鄉的代表作。就是這樣的兩個人,一見面就惺惺相惜,有的網友告知現在很多的詩評家常常會對李杜孰優孰劣的進行爭論。雖然現在可能學術界還存在著李杜優劣論,但是大家更願意談論,兩人之間的友情,小編認為兩位詩人的詩都是千古名作各有各的好,但是大家應該更願意談論的是兩人的情誼,畢竟二人之間的友情也是很難得的。
  • 詩壇知己:李白與杜甫·同遊
    原創 詩書畫 東方衛視詩書畫大唐天寶三載,也就是公元744年,43歲的李白和32歲的杜甫在洛陽初次相遇了。彼時,李白被賜金放還,杜甫進士不第,兩人都處在人生的失意時刻。
  • 為什麼杜甫的詩叫詩,李白的詩不叫詩?
    顧諍舊藏這原是疫情期間,在家校順治本侯方域《四憶堂詩集》之雜記,卻要從「李白的詩不算詩」這個聳人聽聞的話題談起。 前幾天武漢作家方方寫:年輕時,我喜歡李白,因為他的浪漫狂放和天才想像。今天,我更愛杜甫,因為他更像一個堂吉訶德式的戰地記者。 然而在中國歷史上的很長時間裡,對李白的愛才是「正規軍」。
  • 李白與杜甫:情深於辭的李杜之誼
    此時李白四十四歲,已名揚四海;杜甫三十三歲,正風華正茂。李白頭頂宮廷詩人的光環雖已不如往日光亮,但對追星族般的超級鐵桿粉絲杜甫來說,卻依然十分耀眼。兩人縱情談詩論文,切磋詩歌技藝,頗感相見恨晚。 天寶四載(公元745年)初秋,杜甫到魯郡(今兗州)拜訪李白,相約同遊齊魯,訪道尋仙。
  • 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我們之前讀那些精彩的唐詩,就會發現李白和杜甫他們兩個人的交情是很深的。而且李白相對杜甫而言,仕途更加成功,詩詞的名氣也更大,而且還要年長上幾歲。所以杜甫對於李白是很有幾份敬仰之情的。兩個人也有不少的詩詞作品相互唱和。
  •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他們的經濟狀況如何?原來杜甫也做過高富帥
    李白、杜甫和白居易這三個人,分別代表了唐朝時期的三種不同的人生。這裡面最富有的就是李白,其次是白居易,最可憐的則是詩聖杜甫了。非要說什麼層級的話,李白屬於高富帥層級,白居易屬於中產階級,杜甫屬於地主家庭出身的貧農階級。一、李白這一輩子真夠瀟灑的,一般人比不了。李白說: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這是啥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