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行紀雖然是一部熱血硬派的港漫,但是在我看來更是一部批判現實、諷刺社會陋習的漫畫。西行紀中的每一個場景幾乎都可以看到現實生活中的影子,龍人敖雪遭受的校園暴力,在現實社會中比比皆是,然而這樣的問題,往往解決的只是問題的本身,而忘卻了當事人的感受,有的時候甚至連問題的本身都解決不了,這是非常值得重視的問題。而這樣映射現實社會的事件在西行紀這部漫畫中比比皆是,今天我們就來談談道德天尊與如來他們所秉持的信念——中庸之道。
中庸之道不是自我標榜
印象中的道德天尊是紫氣東來的老子,他講究無為而治,順應這個世界,尊重這個世界。但是在西行紀中,道德天尊的形象出現了顛覆性重塑。在西行紀中,道德天尊與元始天尊以及靈寶天尊被稱為是三清,他們誕生於天地初開的時候,他們的出現為世界帶來了三種不同的意識形態。靈寶天尊代表的是創造慈悲與愛;原始天尊代表的是破壞毀滅、爭鬥與欲望;而道德天尊代表的是公平理性與中庸。
正所謂物極必反,有道德天尊站在中立方來調和惡與善,讓世界在善與惡的作用下相得益彰,但是這僅僅是理想的狀態下,而道德天尊雖然自認為是中立方,但是在調和的時候已經出現了偏頗。
道德天尊自認為自己是最中立的,他認為在他秉持中庸之道的前提下,可以讓陰陽達到平和。但是他卻看不到事情的本質,自以為是,還不允許別人挑戰他的尊嚴。說白了這就是自我標榜,站在道德的巔峰去批判別人。
在奇經離開彼岸以後,整個世界就開始陰陽失調了,暗影的實力在日漸的擴大,如果放任事情不管,遲早整個世界都和被暗影同化。到那個時候,天下將民不聊生,世間到處都充斥著暴力與破壞,被惡全面的佔據。但是在道德天尊甦醒以後,看到靈寶天尊在為世間的大義而戰的時候,道德天尊卻跳出來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勸解他們停戰。
但是現在世界已然陰陽失調,陰盛陽衰。世間的生物在暗影的作用變得無比的暴力,妖怪大道上原本那些不食人的妖怪,在暗影的作用下開始沉淪,被同化成為了暗影開始以人為食。在這種本質下,如果道德天尊秉持的是真正的中庸之道,不可能會勸解他們停戰,而是想方設法的護送奇經回到彼岸,讓世界再次達到陰陽平衡。但是道德天尊沒有,他是對於雙方各打五十大板,然後讓他們和解。
這讓在場的孫悟空實在聽不下去了,在吃人飲血的暗魂面前保持中立的傢伙,還要一副清高的樣子,就是一個十足混蛋。對於惡還要包容寬恕,這實在是令人作嘔!
而道德天尊就是這樣一個人物,他自以為自己是站在中立的角度,自我標榜,從來就沒有考慮過其他人的感受,哪怕是惡的一方的感受。用現在流行的網絡用語來表示就是:不要你以為,要我以為。
道德天尊為了實現自己的「中庸之道」,甚至是想要犧牲站在光明一方的孫悟空來平息光影的戰爭。用道德天尊的話來說就是在場的不論光影都是天神,而孫悟空卻是一個妖怪,他現在的行為就是在搗亂天宮,激化了光影天神的矛盾,所以他有罪,為了化解光影的矛盾,將孫悟空正法是必要的。
聽聽這是一個秉持中庸之道的人應該說出來的話嗎?道德天尊的道德是虛偽的,他只是為了滿足自己,尋找存在感,自我標榜。什麼公平理性與中庸,完全都是他自己意淫的,完全不顧及事情的本質,不顧及別人的感受。這樣的自我標榜絕對不是中庸之道。
而道德天尊的「中庸之道」恰恰諷刺了現實社會中的網絡暴力,在網絡上不乏看到許多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別人的情況,就比如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買了兩部華為手機,被罵上頭條,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在看不到事情的本質的時候,有自我標榜,認為自己是正確的,最後往往是被打臉的結局。就如同道德天尊一般,在靈寶天尊被原始天尊殺死以後,在一片嘲笑聲中落幕。
中庸之道是設身處地的解決問題
道德天尊是自我標榜的中庸之道,而與之相對的就是如來了。在我看來所秉持的信念也是中庸之道,到時候不同於道德天尊的自我標榜,如來是設身處地的在解決問題。
中庸之道有三大主要的原則就是慎獨自修、忠恕寬容、至誠盡性。道德天尊可謂沒有佔一條,所謂的寬恕也不過是東施效顰而已,但是如來所行之事所走之道是嚴格地遵守著三大原則的。
如來在之前走的是鋒利銳氣之道,他所使用的力量是摧枯拉朽的,但是這樣往往會伴隨著巨大憤怒,而憤怒是不易控制的,這就會造成破壞。在三百年前與阿修羅一戰之後,如來就收起來鋒芒畢露,開始修習中庸之道了。在阿修羅底盤的時候如來再次展現了這種力量,不過現在他已經可以很好地控制自己憤怒了。
可見如來在三百年來自我修養的過程中,一直在堅持自我教育、自我監督、自我約束。而這正是慎獨自修的體現啊。
在處理孫悟空的事情上,如來耗費了頗多的心力。孫悟空在石頭裡誕生以後,不懂禮節、內心迷茫狂暴,行事都是按照自己的喜好,但是在孫悟空的內心是存在正義之火的。在孫悟空被抓以後,如來與觀音對於處理孫悟空的事情上出現了分歧。在觀音看來,孫悟空就是一個擾亂天界的妖怪,直接處理了就好。但是如來的看法不同,如來認為,孫悟空是一個擁有光魂的大妖,內心是存著正義的,只要他能夠控制自己狂暴的內心就可以成為正義之士。所以如來在孫悟空被關押在五指山的時候時常去看望他。陪孫悟空下棋、喝茶、聊天引導孫悟空。
而在如來的幫助下,孫悟空也成功地抓住了自己心中的正義並且堅持到底了,如來以前的苦心並沒有白費。
如來這樣煞費苦心設身處地的幫助孫悟空,與孫悟空將心比心、互相諒解、互相關心、互不損害、體仁而行、並行而不相悖的行為正是忠恕寬容的體現啊。
而最能體現如來秉持中庸之道的是他設身處地的解決問題,堅持至誠的原則,充分發揮自己善良的天性解決了天神與阿修羅多年之間的種族矛盾。
阿修羅原本是天神,但是因為「墮落」的緣故,他們叛出天神,自稱為阿修羅族。在長達幾千年的歷史中天神與阿修羅族一直在戰鬥,雙方的矛盾已經到了幾乎不可調節的地步。但是在如來看來這種爭鬥其實是非常沒有必要的,所以如來想要化解。而阿修羅族兒子的不同給了如來化解的契機。如來深入阿修羅族收狂王的兒子蘇摩為徒,授予蘇摩不同於阿修羅族的思想,逐漸的影響著阿修羅族。而對於狂王來說他渴求的是與如來一戰,對於阿修羅族,他並沒有過多的看法。於是如來在與狂王在夢中模擬了戰鬥滿足了狂王以後,如來與狂王達成了協議。在回到天界以後,如來向眾神宣布了自己的計劃,雖然有很多的天神反對,但是最後得到了天帝帝釋天的認同,在狂王登天以後,帝釋天與狂王締結了百年之約。
在如來的努力下,原本兩個不死不休的種族最終化解矛盾,變得能夠和平共處。雖然僅僅締結了百年之約,但是狂王的兒子蘇摩現在已經是如來的徒弟了,在如來潛移默化的影響下,蘇摩必將會逐步地摒棄阿修羅族的陋習,成為像如來一般的人物。有未來阿修羅的王蘇摩在,百年以後戰爭也不會再次發生的。
而如來在化解種族矛盾的時候,充分地發揮了自己善良的天性,感化了狂王,讓兩個種族不再有無端的戰爭。而同時如來又影響了蘇摩,讓蘇摩也能夠發揮善良的天性從而影響到阿修羅族,這樣不斷的擴散就能夠充分的發揮萬物的善良天性,從而參與天地化育萬物。這便是至至善的境界,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至誠盡性。
如來對於中庸之道的理解是非常深刻的,所行之事、所走之道都嚴格恪守中庸之道的三大原則,而如來這個人物的刻畫,正是作者將對於世間的美好寄託於如來的身上了,希望世人都能夠像如來學習,不苛求人人都能夠像如來一般完美,設身處地地去解決問題。但是起碼要做到能夠為他人考慮,站在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問題。
寫在最後
如果人人都像道德天尊一般自我標榜,站在道德的制高點,那麼我們就會造成對善良嚴厲,對邪惡包容的情況,這本質上就是就是助長了惡的火焰;而如果向如來學習就不同,堅持中庸之道的三大原則,設身處地的解決問題,這樣這個世界就會更加的美好,我們看到的風景也就會別具一格。所以中庸之道不是自我標榜,而是設身處地的解決問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