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女孩戴安「舌尖上的大陸」

2022-01-22 臺商圈

收錄於話題 #臺商故事 48個

主持完臺式魚丸湯烹飪比賽已是深夜,終於鬆了一口氣的戴安端起一碗魚丸湯緩緩喝下,一股思鄉之情伴著醇厚的香氣湧上心頭。「小時候在臺灣,冬天天冷時,下了課我就會去路邊喝一碗魚丸湯暖暖身子。這個魚丸湯的味道讓我回憶起了童年時光。」戴安對記者說道。


戴安在崑山開發區主持臺式魚丸湯烹飪比賽。崑山開發區臺服辦供圖

來自臺灣宜蘭的戴安是一個愛追劇、愛美食的女孩。自小喜歡看大陸電視劇的她主動提出想到大陸學習、生活,獲得父母同意後,戴安在高一時來到江蘇,開始了求學加逛吃的新生活。

聊起在大陸的口福,如今已是南京師範大學學生的戴安如數家珍:南京的梅花糕、淮安的小龍蝦、安徽的臭鱖魚、廣西的螺螄粉……「之前我經常在外面找美食,然後和大陸的同學約著一起去吃。大陸同學有中意的店家也會推薦給我。學校食堂的夥食也很好,我都吃胖了不少,最近正要減肥。」因為對大陸的麻辣燙情有獨鐘,戴安索性把「麻辣燙」作為自己的微信暱稱。


戴安在大陸品嘗美食。受訪者供圖

大陸的美食令戴安心馳神往,但時間一長還是會思念臺灣味道。令她欣喜的是,隨著兩岸的交流愈發頻繁、密切,由臺胞開設的臺灣餐廳在江蘇遍地開花。「有時我會在大陸的社交軟體上找哪裡有好吃的臺灣餐廳,看到大陸客人誇讚臺灣味道的評論,我也會感到驕傲。」

今年,臺企臺胞眾多的崑山開發區舉辦了「崑山慧聚杯」系列臺灣夜市美食大賽,戴安應邀前去擔任比賽主持。比賽現場,臺胞們各展所長,燒肉粽擊「粽」味蕾、鹵肉飯「鹵」獲人心、三杯雞「雞香」如意……臺胞間相互學習了烹飪技巧,大陸觀眾品嘗到了正宗的臺灣風味。在「走胃」的交流中,兩岸同胞間的感情更加深厚。


戴安在大陸品嘗美食。受訪者供圖

與大賽配套的慧聚夜市則令戴安恍然間仿佛回到家鄉。臺式豆花、蚵仔煎、大腸包小腸等臺灣夜市小吃香氣四溢,紅磚厝、紅牆燕尾脊的閩南建築環繞四周,輔以臺灣歌曲和臺灣攤販們的閩南語吆喝,「就像小時候爸爸媽媽帶我逛的臺灣夜市一樣」。不少在當地成家的臺胞也帶上大陸的親人一起逛夜市。

戴安表示,在兼顧好學業的同時,自己還準備「去重慶嘗嘗涪陵榨菜,到我的祖籍地青島品品青島啤酒」,踏遍大陸千山萬水、嘗遍大陸萬千風味。

相關焦點

  • 臺灣主播的大陸網紅「修煉秘籍」
    「事實證明,女人第六感還挺準。」朱慧寧笑著總結創業經歷。2016年,還在臺灣的朱慧寧受到社交平臺的邀請,進行了「觸網」初體驗。通過直播,她帶著網友們參觀了日月潭、臺北101等臺灣地標景點。甜美的笑容、開朗的性格、有趣的談吐,使得她獲得不少關注,第一個月就收入8萬元人民幣。彼時,大陸網絡直播行業方興未艾。
  • 大陸「新零售」進軍臺灣
    新零售,是指企業通過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科技手段對商品生產、流通及銷售過程升級改造,對線上服務、線下體驗及現代物流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有人將之概括為「人、貨、場的重構」。在大陸,新零售已經成為繼共用經濟之後,與人工智慧、區塊鏈齊名的商業新藍海,投資者和創業者紛紛尋找機會進入。而臺灣作為重要的大中華區市場,也逐漸成為大陸新零售企業進軍的目標。
  • 大陸配偶在臺灣遭歧視是「報復」? |獨家
    有36萬大陸人因為愛情來到了臺灣,身份上是「臺灣媳婦」或者「臺灣女婿」,生活中卻要面對無處不在的歧視
  • 「大陸用語」登陸臺灣,瞬間變成「獨」患解藥 |觀察
    其實,這些年大陸簡體字和「大陸用語」登陸寶島臺灣,已經成為一種新現象。今日臺灣小學生已習慣說「穿體能服」,不再說「體育服」了。臺灣網絡平臺常常出現「信息」、「走心」、「靠譜」、「小姐姐」、「嚇死寶寶」等臺灣網民以往很少用的大陸詞語,如今頻頻出現。在臺灣很多新聞主播和藝人已習慣將「影片」改稱「視頻」,把「網路」稱為「網際網路」。
  • 直播帶貨帶出了臺灣青年大陸創業的新節奏
    在臺灣,我們也叫牛ga糖。這款牛軋糖奶香特別濃鬱,有些復古的味道,能夠品嘗到當年父母吃的味道……」日前,在江蘇省蘇州市的一家蛋糕店裡,參加2020蘇臺大學生暑假傳媒研習營活動的臺灣青年張允鴻和戴安,正對著手機螢幕賣力地推薦著各色臺式糕點。這兩位臺灣青年體驗的正是大家說的「直播帶貨」。直播帶貨指的是通過網際網路平臺,使用直播技術進行近距離商品展示、諮詢、答復、導購的新型服務方式。
  • 臺灣女生在大陸成功「辦證」 開心到模糊
    古秝安是位95後妹子,來自寶島臺灣。曾在大陸做過交換生的她,2019年大學畢業後做了一個決定:定居大陸發展。
  • 臺灣電子支付要追上大陸恐比登天還難
    臺灣「行政院會」30日通過了「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修正草案,希望整合行動支付與悠遊卡票證系統。這意味著未來「修法」通過,各電子支付機構未來可以相互移轉款項,也可透過電子支付工具儲存外幣。回顧臺灣電子支付多年原地踏步的曆史,應該說想要追上大陸的發展腳步恐怕真挺難!早在2015年臺灣「電子支付機構管理條例」得以通過實施,隨後島內第三方支付業者如歐付寶、樂點、智付寶等陸續提出業務申請,並拿到了營業許可,臺灣官員還曾為此高喊2016年是「電子支付元年」。
  • 【臺灣來論】當臺灣人說:「我們終於贏大陸了」
    ,有網友於臉書貼出北京測站的空氣品質指標(AQI)數值為50,桃園某區則為159,嘲之曰「我們終於贏大陸了」。「環保署」指出,今日北臺灣受高壓東移的整體氣候影響,限制了桃園的空氣擴散條件,故而發生AQI超高標的預警。空汙的急遽上升,至少已超過半年了,中南部尤然。早在11月初,就有名嘴嘲諷「臺灣贏了,臺灣人用肺發電,臺灣霧霾超過大陸」,直指火力發電廠的火力全開,為空氣汙染的主要來源。
  • 又有大陸臺生欲入黨,你知道臺灣有幾個「共產黨」組織嗎?|獨家
    就連臺灣女藝人劉樂妍也在自己的臉書上寫道:「加入共產黨的申請書在哪?」獲得粉絲留言力挺。針對這一現象,臺灣陸委會主委張小月表示,臺灣人加入中國共產黨違反「兩岸條例」,依法可處新臺幣10萬元以上、50萬元以下罰款,她提醒在陸臺生不適合加入中國共產黨,以免回臺影響權益。然而,臺灣智庫諮詢委員董立文表示,臺生加入共產黨並沒有違反臺灣法律,屬於個人自由,與盧麗安的情況完全不同。
  • 申領大陸居住證的臺灣人,將被臺灣當局限縮權益? |獨家
    據不完全統計,自開放申請的10日內,已經有2.2萬名臺灣人申請,然而民進黨政府卻同時也研究反制措施。9月19日,上海的30位臺胞獲頒首批臺灣居民居住證,隨後臺灣「行政院」首度回應,確定會針對領取居住證的臺灣人管制、限制在臺權益。在今年2月推出惠臺31條的政策之後,9月1日,中國大陸再度繞開兩岸官方的正式協商機制,單向開放臺灣居民申領「港澳臺居住證」。
  • 【港臺】GDP落後大陸5省份?臺灣卻榮登亞洲「最幸福」國家
    近期有大陸網友在網路上發起「臺灣經濟到底多落後」的話題,引發熱議,甚至有人說臺灣GDP落後大陸5個省份,經濟停滯不前;對此,臺灣民眾看法兩極,但經濟學家認為不能單單只用
  • 大陸地區人民可合法購買臺灣房地產喔!
    (源自葡萄牙語Ilha Formosa,意為「美麗島」),是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北側的島嶼,地處琉球群島與菲律賓群島之間,西隔臺灣海峽與中國大陸相望。」、中國大陸內地的「普通話」在語音與詞彙上有差別,不過在官方的書寫語法上仍部份統一。
  • 臺灣「流浪博士」滬上覓就業 「惠臺31條」讓「登陸」更安心
    傅及光告訴記者:「我兼職的學校算比較少,身邊很多朋友都兼著六七所學校的課。」臺灣「少子化」現象讓不少高校的師資趨於飽和,甚至面臨「關門」壓力,而博士生數量卻一直居高不下。臺灣教育部門2014年的數據顯示,每年臺灣島內博士生招生約6800人,約3500位博士生畢業,能進到校園工作的不超過800人,加上部分學校聘用從島外留學回來的博士生約300人,本土博士能進到校園工作的僅約500人。
  • 臺灣「支付大戰」硝煙彌漫
    具體到臺灣,自從去年蘋果、三星和穀歌3大手機支付系統登臺以來,移動支付議題越來越夯。事實上,在臺灣移動支付工具尚未問世之前,大陸兩大移動支付巨頭支付寶和微信支付便先後登島,引發不小反響。如今島內有多達6家移動支付機構,加上來自境外的連我支付(LINE Pay)加入戰局,臺灣市場正掀起一波「支付大戰」!
  • 臺灣文創漸沒落:「去中國化」閹割臺灣優勢
    從臺北故宮的「朕知道了」創意膠帶,到已成為「文化地標」的誠品書店,臺灣發達的文化創意(文創)產業一直是許多地區學習的範本。然而近年來,相比韓國和大陸文創產業的迅速崛起,臺灣的比較優勢明顯下滑。有分析稱,島內當前的「去中國化」、意識形態掛帥,絕對會危害文創發展。
  • 專訪臺灣前行政院院長張善政:大陸高科技越來越不需要臺灣 |獨家
    ,突然出現在白宮,是否有見川普,他說「記性不好,已忘記了」;蔡英文接受路透社專訪談兩岸關係,北京翌日回應,臺灣當局承認「九二共識」才是唯一出路……不過,張善政在接受記者獨家專訪時明確否認了前者,「我才不去選臺北市長,我看過黃大洲在PTT上的遭遇」,而對後者,面對提問,他透過眼鏡背後那雙神秘莫測的眼睛微笑地說:「我沒什麼想法」,「我不是搞政治的人」。張善政,不是「善政」嘛,怎麼就不喜歡「政治」啊。
  • 大陸在開G20峰會啦,臺灣在鬧啥!
    9月3日,全世界的目光聚焦杭州,G20峰會在這裡開啟「中國時間」,充滿信心的「中國表達」從這裡傳向全世界。 「當官不為民謀福,不如回家賣紅薯」,執政者當順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斷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 顯而易見的是,臺灣當局並沒有在這方面下心思。臺灣當局自今年5月施政以來,大搞政治清算,治理失當,意外頻發,致使島內政黨對立加深,經濟乏力,失業率高企。臺灣民眾對當政者滿意度與不滿意度出現死亡交叉,信任度亮起紅燈。
  • 大陸電信運營商開先例,取消在臺灣跨境漫遊費
    有臺媒指出,大陸網路曾有段子嘲諷三大電信運營商「不愛國」,「到港澳臺都算國際漫遊」,這以後將是「歷史名詞」了。也有報導稱,此舉對臺灣電信業是沉重打擊。中移動率先取消臺灣漫遊費 線民:蔡英文又輸了臺灣《旺報》報導,以往大陸民眾到臺灣用大陸手機號的電信費一律以「國際漫遊」計算,費用昂貴。對於臺商、赴陸讀書工作的臺生或臺青來說,辦大陸手機號是必備事項,但如果短暫回臺期間必須把大陸手機號漫遊功能關掉,或者直接關機,相當不便。但未來情況有望改善。
  • 這個「雙11」,臺灣也瘋狂
    一年一度的「雙11」,已經從大陸風靡到寶島,成為臺灣消費者最喜愛的購物節。在臺北街頭、捷運站裡、公交車上,到處是五花八門的購物廣告,洋溢著濃濃的歡樂氣氛。 ▲圖為電商平臺在臺北地鐵裡的「雙11」廣告。
  • 面對蔡英文當局 大陸祭出了哪「12字方針」?
    現在大陸再予調整,希望蔡講清楚兩岸關係的性質,因為李登輝在1999年提出「兩國論」,蔡英文支持;陳水扁在2002年提出「一邊一國」,蔡英文也支持;大陸的基本期待是蔡能夠清楚表明「兩岸到底是不是兩國」。大陸了解,要蔡講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要求太高。因此只要她講出「兩岸不是國與國關係」,大陸就覺得可以了。大陸既然有此期待,就依然等待蔡繼續做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