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幾十年,中國籃球運動員基本都是球隊從小就開始培訓,周期很長,球隊需要耗費大量人力財力,這就是球迷熟知的青訓。
至今青訓依舊是目前CBA主流選拔人才的方式,不過隨著CBA越來越職業化,目前的青訓體系似乎已經很難再適應CBA的發展,目前青訓最被人詬病的就是球員基本功差,而且成材率不高,一支球隊幾年都選不進新人,更多的是因為傷病或者技術能力不夠被淘汰。
同時由於青訓時間太長,很多球員學習被耽誤,這也是為什麼很多球員成名後自己主動報名各種大學深造!
青訓的弊端CBA高層自然是發現了,姚明上任籃協主席後,大力發展校園籃球,小籃球,為的就是將中國籃球普及到學校裡,小學我們有小小CBA,初高中也有自己的籃球聯賽,而大學聯賽最近幾年也如火如荼。
校園籃球最大的好處就是球員不用被耽誤學業,打球學習兩不誤,即便打球不好,只要學業過關,球員依舊可以在畢業後有自己的出路,不像青訓球員,進不了聯賽的話,個人前途暗淡。
用姚明的話說,如果進國家隊的球員是金字塔塔尖,那麼校園籃球就是金字塔塔底,只有將塔底夯的牢實,上層才能穩固!
當然,除此之外,各隊的青訓也在升級,比如首鋼的雛鷹計劃,他們將優質苗子放到美國學習和打球,這也算校園籃球,只不過是利用美國的校園!而在這其中,首鋼的年輕球員曾凡博天賦驚人,在筆者接觸籃球十幾年中,曾凡博是筆者見過除易建聯外,中國鋒線中,最有希望進NBA的球員。
隨著最近兩個賽季,國內大學聯賽人才輩出,校園籃球也迎來了自己的豐收時刻,王少傑,姜宇星等人都已經在各自球隊站穩腳跟,今年也有祝銘震,朱松瑋等優質大學生球員被選中進入CBA,整體而言,CBA已經找到了一條選拔人才的路,未來這條路一定會被拓寬夯實,成為中國籃球自己的星光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