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和16日,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和中國青年網前後發布《資深「兒童閱讀推廣人」跌落神壇 深圳名師胡紅梅「學術不端」》。3月16日,中國青年報《資深「兒童閱讀推廣人」跌落神壇——深圳名師胡紅梅「學術不端」事件調查》。
上述調查指出了胡紅梅抄襲的證據。胡紅梅歷時7年出書,把他人著作中的精華當自己成果發布。而且,胡紅梅團隊搞的校本課程就是抄襲他人著作,只是把原作者的名字換成團隊老師的名字。知情者質問:這樣做「你真的就這麼忍心?」
調查稱,有相關教育界人士呼籲,「兒童閱讀推廣」領域不能過於商業化,要規範出版社行為,不能讓抄襲、剽竊大行其道,教育者要專心研發課程,更要增強守法意識。我們相信中國青年報的調查是有依據的,有關人士的呼籲很有道理。
3月17日20:50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發布楊鑫宇的快評《教育名人跌落神壇,對學術不端必須零容忍》。讀了楊鑫宇的評論,我們想起了清初散文家王琬《堯峰文鈔》裡的一句話:士不立品者,必無文章。
該評論針對【她以前為兒童閱讀推廣事業做出的貢獻,為何不能「以功抵過」?又為何不能讓她繼續從事教學工作,以自己的努力「戴罪立功」?】作了如下評述(該評論較長,我們只摘錄要點)。
抄襲與學術不端,本質上是一種欺騙,也是一種偷盜,這種行為,相當於把別人的心血偷來,給自己的私利添磚加瓦。……正如任何建築都不可能矗立於流沙之上,靠著欺騙與偷盜得來的成就,也支撐不起任何謬讚與虛名。
因「學術不端」毀於一旦的名人之中,胡紅梅既不是第一個,也不會是最後一個。……對於胡紅梅這樣的作家而言,被指作品抄襲,自然是致命一擊。……學術不端行為……是一面能夠照出一個人道德品質的「鏡子」。
在這面「鏡子」的照射下被照得原形畢露的,是這些人的人格缺陷。人無信不立,……對於抄襲、學術不端這樣的行為,社會只有採取「零容忍」的態度,才對得起「公平」二字,才不辜負那些本分、誠實、用心的人。
我們覺得,楊鑫宇的快評《教育名人跌落神壇,對學術不端必須零容忍》內容,是實事求是說話,指出了學術不端的危害。楊鑫宇在評論中舉了一個例子:有些外國政客,僅僅因為上大學時抄襲過同學的作業,就徹底與自己的政治生涯說了再見。
我們覺得這個例子很有說服力。外國政客可能好不容易爬上去了,但其上大學抄襲過同學的作業之事被揭露。這種不誠實、造假居然能毀了其前程。但是,這種揭露在我們的生活環境裡恐怕不會發生,即便有人這樣做,或許得到的不是支持,而是嘲笑。
我們注意到,楊鑫宇的評論得到了不少網友的贊同。有網友留言:說得太好,完全贊同,零容忍!也有網友認為,教書育人之地,不可成為名利交易市場。還有網友說,抄襲者怎麼教育學生?但也有網友稱:落井下石的事情少做點,已經批得更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