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曹操有沒有機會統一天下?他應該怎麼做?

2020-12-22 奕天讀歷史

東漢末年的曹操當然有統一天下的機會,而且,最好的機會也比較容易實現,那就是不打赤壁之戰。

可能很多人會奇怪了,不打赤壁之戰,不滅了孫權,曹操怎麼統一天下?這個疑問其實很容易解決,我們只需要分析一下赤壁之戰前後的天下局勢,就很容易明白了。

赤壁之戰前,曹操以兗州為根基,挾天子以令諸侯,開始徵討四方。

曹操先降張繡,再殺呂布。官渡之戰,又大敗袁紹,隨即勢如破竹,將袁紹的地盤悉數收入了自己囊中。曹操為了肅清袁氏的殘餘勢力,又北擊烏桓,誅殺了烏桓首領蹋頓。佔據遼東的公孫康,誅殺了投奔他的袁尚、袁熙兄弟,表面臣服了曹操。整個北方地區,悉數歸了曹操所有。

208年,荊州牧劉表去世,曹操得知消息,率軍南徵。劉表次子劉琮請降,依附劉表的劉備則逃亡江夏,投奔劉表長子劉琦。曹操未動刀槍,就得了除江夏之外的全部荊州地區,可以說是完勝。

此時的天下,除了曹操之外,就是避居遼東的公孫康,以及佔據關中、西涼的馬超(其父馬騰已在208年放棄兵權到鄴城任職)、韓遂、楊秋,漢中張魯,益州劉璋,還有江東孫權,外加一個根本就不成氣候,躲在江夏的劉備。

三國有名的「毒士」,以實用為主的謀士賈詡,在曹操準備攻打江東之時,曾經建議:「若乘舊楚之饒,以饗吏士,撫安百姓,使安土樂業,則可不勞眾而江東稽服矣。」這絕對是一個非常正確的建議。

曹操只需要善加利用劉表次子劉琦等荊州舊部的威望,並招納荊州當地的豪族名士,比如馬良等馬氏族人,擋住孫權、劉備的進攻,守住荊州還是比較容易的。畢竟此時並沒有打赤壁之戰,曹操收荊州的餘威尚在。孫劉即使覬覦荊州之地,也不敢輕舉妄動。

曹操不打赤壁之戰,劉備也就沒有機會趁孫曹大戰之時,奪了荊州四郡。沒有荊州四郡,劉備就很難有機會再去取益州,難以發展起來,也就很難形成三足鼎立之勢。

此時的曹操,相對而言就比較從容了。曹操可以輕鬆取關中,滅馬超、韓遂,得西涼。然後,再迫降張魯。剩下的益州,曹操可以兩路大軍並進,一路從荊襄出發,西進伐蜀;另外一路從漢中南徵。暗弱的劉璋,在一群投降派的勸導之下,降曹應該是首選。

即使孫權或者劉備,趁機攻取了荊州的一些郡縣,曹操也完全不用擔心了。因為西晉武帝司馬炎滅吳的大戲基本上會重演。更何況,孫權和劉備被壓縮在江東之地,肯定也會展開競爭。曹操只需要靜觀其變,待機攻伐即可。曹操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挾天子,孫權很有可能真的會像賈詡所言,直接投降曹操了。即使孫權不降,這時候也就是一場南北之戰。拼發展的話,曹操佔領了所有華夏富庶之地,大糧倉都在曹操手中,最後滅掉孫權、劉備,統一天下,並非難事。

曹操另外還有一個機會,就是劉備取了益州,曹操得了漢中。這時候,曹操直接揮師攻打劉備,而孫權也在跟關羽搶荊州。曹操如果能夠直接拿下成都,這時候,還會形成與不打赤壁之戰類似的情形。唯一的區別是,荊州的部分郡縣已經掌握在了孫權、劉備手中。

相比而言,曹操得了漢中打劉璋,要比打劉備容易。而且,曹操不打赤壁之戰還可以控制荊州地區的絕大部分。所以,還是不打赤壁之戰,曹操更容易統一天下。

相關焦點

  • 曹操為何耗費一生還是三分天下,劉邦、李淵不到七年就能統一天下
    反觀曹操的境地,東漢王朝分崩離析,從董卓進京開始,他就不是一個有實力的人,在當時的地方軍閥非常多,曹操基本上還沒能建立起自己的地盤,後來剛建立起基業,發現敵人實在是太多,他要一個一個將對手消滅,比如袁紹、袁術、呂布、馬騰、陶謙等,在統一北方的戰爭中,曹操花費了太多心血。
  • 東漢末年,曹操徵討四方,到底消滅了多少割據勢力?
    在東漢末年,袁紹曾經有迎奉漢獻帝劉協的機會,不過,袁紹的猶豫不決,促使曹操捷足先登,獲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建安元年(196年)八月,曹操迎漢獻帝劉協。不久之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庚申,遷都許縣。十一月丙戌,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百官總己以聽。
  • 若挾天子以令諸侯是劉備,他能否統一天下,能否興復漢室
    有哪些有利因素? 1、名正言順,絕對的政治正確。 東漢末年的天下亂世,皇帝根本不能號令天下諸侯,皇帝的命令已經沒有人願意聽了,否則漢獻帝也不可能在董卓、李傕、郭汜手中被控制了近7年,「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關鍵不是用皇帝的命令去號令天下諸侯,而是利用皇帝的命令為自己贏得絕對的政治正確和名正言順。
  • 東漢之亂在董卓,若董卓沒有進京,在亂世中他能統一天下嗎
    東漢末年的亂世,董卓之所以能登上歷史舞臺掌控朝廷,全因為當時掌權的大將軍何進召來了董卓,而何進之所以召地方軍閥董卓進京,是因為袁紹給何進出了這個主意,袁紹之所以建議董卓進京,是因為董卓也算是袁氏門生,正所謂門生故吏遍天下的袁家,因為其四世三公的名聲,原本可以掌控朝廷,以士族為朝廷唯一政治力量的,可惜一切都被董卓破壞。
  •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為何沒有異族趁虛而入?
    但在三國時期,東漢以來一百多年的亂局裡,環伺邊疆的外族勢力卻始終沒有掀起較大的波瀾。是他們善心大發紛紛龜縮不出,還是洗心革面恪守本分收斂了狼子野心?當然都不可能。事實上,各個割據政權對領土的強勢維護,眾多優秀的邊關將領浴血奮戰,才是三國時期外族一直沒能掀起風浪的主要原因。
  • 三國紛爭,內亂不斷,為何東漢末年沒有出現外敵入侵的現象?
    東漢末年,軍閥紛爭,政治混亂,由於皇權的衰弱,導致地方政府權力過大,造成了群雄紛起的局面。但是很少聽到東漢時期關於外敵入侵的事情,像是漢武帝時期的匈奴,對朝廷的威脅十分大。唐朝時期的突厥,宋朝時期的金人。每當國家混亂的時候,就是外敵入侵的最好時期。
  • 歷史人物:東漢末年的四位最強者
  • 他是東漢末年的大忠臣,卻親手推翻了東漢
    求關注o(* ̄︶ ̄*)o東漢末年民不聊生,社會動蕩,你眼看東漢大廈將倒,就出現了一批忠君愛國之仕。文官愛國,武將也不例外呀,就拿大將軍何進來說,那就是東漢的大忠臣啊。何進是一個非常仁孝的孩子,為什麼這麼說呢?
  • 東漢末年,袁術為什麼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率先稱帝?
    在東漢末年的初期亂局之中,要問當時誰的力量最強大,很多人肯定會說是袁紹,畢竟四世三公的頭銜擺在那,同時袁紹當時還佔據河北四州之地,在官渡之戰就可以看出,曹操傾盡全力也只有三四萬人能用,而袁紹當時可調配的兵力就有十萬人,就算是官渡之戰慘敗,曹操都無法和袁紹繼續分庭抗禮,只是暫時性渡過危局而已。
  • 司馬懿什麼時候有了篡位之心?他是東漢末年最幸運的人?劉備才是
    導語:東漢末年最大的贏家,當然是劉備,因為他從一窮二白,成為蜀漢帝國的皇帝,為兒子打下了43年的帝國江山,這已經相當不錯了。至於東漢末年最後的贏家,必然是司馬懿。但是曹爽手裡有天下兵權,於是司馬懿帶著幾千人,連蒙帶嚇地把曹爽的兵權給奪來了。這一次司馬懿手裡的人馬幾乎沒有任何損失,輕而易舉就拿下了天下兵權。拿下了曹魏的兵權,基本就等於是拿下了天下。因為當時最強大的政權就是曹魏政權,司馬懿這一步棋,非常出色。
  • 東漢末年的公孫家族有多強大?就連曹操也曾被其扣押過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許多人熟悉的複姓:公孫,公孫家族在東漢末年特別出名,那它到底是怎麼發家的呢?圖片來源於網絡:複姓公孫一、殘暴而不節的公孫度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相互混戰,諸侯們的野心和欲望被激起,都想在這亂世中稱霸,爭得一席之位,導致戰火從未停息過。
  • 袁紹袁術這樣的紈絝子弟,為何能夠迅速成為東漢末年的最大的勢力
    袁紹和袁術兄弟倆,能在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的混戰中,迅速成為天下最強大的勢力,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值得深究。袁紹從公元189年逃離京城,到公元199年成為天下勢力最強大的諸侯,只用了十年時間,而袁術也不差,在公元197年,就以絕對的實力敢冒天下之大韙而稱帝。
  • 三國中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人,不是劉備、孫權而是曹操
    三國中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人,不是劉備、孫權而是曹操在三國中有很多出眾的人物,在裡面很多的人都覺得能夠統一天下,但最後也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並沒有實現,今天我們就來看一下在三國中,最有機會統一天下的人,劉備和孫權這兩個人都不是,第一個竟然是他。
  • 東漢末年黃巾軍中有人功成名就了嗎?有一個人最終封侯拜將了
    這是東漢末年張角忽悠農民跟隨他一起起義時喊出的口號。不得不說張角著實是個人才,在當時的情況下這句口號著實能夠擁有莫大的號召力。隨後天下各地的起義軍紛紛帶起了黃頭巾,響應了張角的號召。張燕手下勢力最強的時候,能夠有幾十萬之多,號黑山軍。朝廷看到張燕這股勢力,也是極其頭疼。幸好張燕跟其他的起義軍不太相同,不會只想著推翻朝廷。張燕還是很想讓自己擺脫賊寇的身份,於是主動向東漢朝廷要求招安。
  • 劉邦、李淵不到七年統一全國,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
    劉邦與李淵用不到七年的時間便統一全國, 為何曹操窮盡一生僅三分天下呢?其實這個問題並不複雜,總起來一句話,他們所處得時代不同,所以就不能同日而語。 秦朝結束了戰國的紛爭,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王朝——秦朝。
  • 赤壁之戰曹操陷入華容道絕境,關羽若是殺了他,誰能統一天下?
    那麼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後逃跑,關羽在華容道義放曹操是不是確有其事呢?如果有,那關羽為什麼不殺曹操呢? 可羅貫中卻在《三國演義》裡大書特書,原因很簡單,陳壽是認可曹魏政權為正統的,而羅貫中則把曹操視為奸雄,華容道義放曹操,彰顯關羽義氣,使關羽形象更加飽滿,同時也暗示了赤壁大敗後的曹操還不能死。 大家心裡一直有個疑團,那就是假如在華容道,關羽殺了曹操,誰會統一天下呢?
  • 真實的東漢末年,不僅僅有「魏蜀吳」,還有三個隱藏勢力
    東漢末年群雄割據,曹操、劉備、孫權三分天下。可是真實歷史中,東漢末年整個中原大地,並不僅僅只有魏、蜀、吳這三方勢力,還有三個隱藏勢力其底蘊也是非同小可,這或許是最容易讓大家忽略的冷知識。首先三國時期中原地區版圖,和現如今差距較大。
  • 你認為曹操在世時沒有篡位,是尚存忠義還是大偽似真?
    東漢末年,宦官作亂,政治黑暗,民不聊生,與光武帝劉秀時期人心思汗不同的是,天下百姓早已恨透了腐朽不堪的東漢朝廷,於是民怨沸騰,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皆欲推翻東漢朝廷而後快。不可否認,曹操自迎奉漢獻帝到曹丕稱帝的二十多年時間裡,東徵呂布收徐州,官渡之戰打敗袁紹盡收冀州之地,被徵烏桓,完成統一北方大業,是有大功於天下的。然而,自迎奉漢獻帝以來,曹操專國弄權,擅作威福,對內剷除忠於漢室的朝廷股肱之臣,又是其殘暴不仁的另一面。為突出曹操的專橫跋扈,《三國演義》中虛構了許田打圍的故事,讓曹操的不臣之心躍然紙上,漢賊惡名傳遍天下。
  • 東漢末年文武雙全的人才,一首四言詩寫出內心豪情壯志
    如果說古詩十九首代表了兩漢時期文人五言詩的最高成就,那麼兩漢時期四言詩最高成就的取得者,就非這個東漢末年文武雙全的人才莫屬。東方末年時逢亂世,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在這個亂世當中,一位絕世英豪橫空出世。
  • 並沒有被遺忘的交州,聊一聊東漢末年交州軍閥的興衰
    相對於其他州郡來說,東漢時期的交州可能存在感要弱一些。首先在地理位置上它在東漢的極南,距離中原地區太懸遠;其次在民俗上當地人對東漢朝廷的統治也沒有太多歸屬感,管理非常不便,生產力也不高。不過交州也並非一個完全被遺忘的地區,和中原地區的戰亂還有一些絲縷的聯繫。那麼交州地區發生過哪些戰爭,又存在過哪些軍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