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父母給剛出生的孩子取名字時,很喜歡將父母二人的姓氏合在一起,取一個四個字的名字,因此常常被人誤會是日本人。不過,兩個字的複姓也是存在的,而且數量並不少,而複姓的來源方式多種多樣。
有根據封地來命名的,如令狐,據說令狐本起源於姬姓,春秋戰國時期,有個叫魏顆的晉國名將因戰功卓越而獲得了一塊封地,這塊地就叫做「令狐」。後來,魏顆的兒子就以封地的名字為姓氏,在那裡生活的許多居民也以令狐為姓,世世代代流傳了下來。
除了地名之外,還有根據職業名稱來命名的姓氏,例如漆雕,這是一個非常罕見的複姓。據說西周時期,吳太伯的後代十分擅長製作精美的漆器,就將「漆雕」作為部落氏族的姓氏了。
今天我們來講一個許多人熟悉的複姓:公孫,公孫家族在東漢末年特別出名,那它到底是怎麼發家的呢?
圖片來源於網絡:複姓公孫
一、殘暴而不節的公孫度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相互混戰,諸侯們的野心和欲望被激起,都想在這亂世中稱霸,爭得一席之位,導致戰火從未停息過。這個時期的諸侯主要分為幾種類型,首先是以袁紹兩兄弟為代表的跨周聯軍,以稱霸天下為最終目的;其次是以劉謙等人為代表,佔據州府以求更好發展的。
總之,這兩種類型都是集政治、經濟和軍事為一體的,相比其他諸侯,他們在亂世之中會略勝一籌。還有一種類型是只佔據一城一池,甚至是一個孤零零的邊陲之地,只求能夠活下去。很顯然,這一類的諸侯勢力一定是最弱的,時不時就要看那些實力強勁的諸侯的臉色。
不過,凡事都有意外,在這一類諸侯中,誕生了一個堅持三十多年都屹立不倒的家族,他們割據遼東地區,從漢靈帝時期一直到魏明帝時期,是東漢末年所有諸侯中生存時間最長的一個另類代表,他們就是公孫家族。那他們到底是如何發跡的呢?
圖片:公孫家族的人們劇照
我們先從公孫家族的創始人公孫度開始說起,他原來是遼東郡襄平人,父親名叫公孫衍,由於遭受官兵追捕,全家搬到了玄菟郡。當時,玄菟郡的太守叫做公孫琙,他有個兒子名叫公孫豹,可是令人惋惜的是,公孫豹英年早逝,留下父親痛不欲生。
無巧不成書,搬到玄菟郡的公孫度曾經也叫公孫豹,而且年齡也跟公孫豹同歲,馬上引起了公孫琙的注意。公孫琙見到公孫度,仿佛看到自己的兒子重生一般,十分喜愛和關照,不但送他去讀書,還為他張羅著娶妻生子的人生大事,完全把他當成了自己的親兒子對待。
公元169年,朝廷公布特舉科目,只要是有賢德和才能的人就可被舉薦為官,公孫度入選了,成為了尚書郎,後來還擔任了冀州刺史,但最後被謠言所害,官職不幸被罷免。
圖片:搬到玄菟郡的公孫度劇照
直到190年,公孫度的老鄉徐榮幫他找了董卓的關係,讓公孫度當上了遼東的太守,但是,公孫度原來只在一個普通的郡當小官,父親還是官府緝拿的逃犯,這樣的家族背景,使得遼東的許多貴族和世家都看不起公孫度。
在此之前,還發生了一件事,據說公孫昭在擔任襄平的縣令時,只讓公孫度的兒子公孫康任職軍中等級最低的官員,導致公孫度心有不滿,一直對此事耿耿於懷。
於是,公孫度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抓公孫昭,二話不說直接在刑場之上將其鞭打致死。陳壽曾評價公孫度「殘暴而不節」,此話不假,因為公孫度確實太小心眼了,只要有人讓他心中不快,他就會想方設法地去報復那個人。
連遼東的世家大族也難逃一劫,比如田韶等人,當初就因為沒有幫助過公孫度家族,就被他找理由滅掉。後來,公孫度還東徵高句麗,西討烏丸,名聲威震四方,海內外都出了名。
圖片:將其鞭打致死劇照
二、公孫家族割據稱雄
此時,位於中原地區的諸侯們正在絞盡腦汁如何攻打董卓,而公孫度在得知中原大亂之後,就同他的部下們共謀奪取漢朝天下的大計。
與此同時,襄平縣突然冒出一塊一丈多的大石頭,下面還有三塊小石頭支撐著它,有人藉此大肆宣揚,說是這塊石頭和漢宣帝的皇冠特別像,還向公孫度表示,這塊石頭被發現的地點名稱,和公孫度父親的名字也一模一樣,這極有可能預示著公孫度將會擁有天下的土地,並有三公作為輔佐。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出,那塊石頭只不過是這些政治人士迷惑世人的障眼法,唐朝武則天為了當女皇,也演過「洛河獻碑」的大戲。
圖片:發現的大石頭劇照
在這個節骨眼上,又發生了一件令人毛骨悚然的事,有個叫做李敏的太守,在郡中有很高的威望,可他十分討厭公孫度的性格和所作所為,生怕哪天公孫度加害於自己,就帶著全家人搬到了海外。
可此事還是被公孫度知曉了,他惱怒萬分,不僅派人挖開李敏父親的墳墓,還將屍身焚毀,甚至誅殺了李氏全族,這件事被傳得沸沸揚揚,再也無人對公孫家族嗤之以鼻。
後來,公孫度將遼東郡又分為遼西和中遼兩郡,還分別設置了太守,並封自己為遼東侯。此外,公孫度還幫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修建太廟,並親自祭祀,出行之時還坐著只有皇帝可以乘坐的鑾駕,頭上還戴著九條玉串組成的帽子,完完全全把自己當成了下一任天子。
圖片:公孫度出行劇照
奈何公孫度並沒有活多長,公元204年,公孫度逝世,他的兒子公孫康繼承了太守之位,還給自己的弟弟公孫恭封了永寧鄉侯。
其實在公孫度在世之時,他也想摻和一下中原的爭鬥,連曹操都曾被他扣下過,可後來曹操平定北方後,又繼續遠徵,導致鄴城失守,公孫度此時若輕舉妄動,完全是找死,於是便放棄了。
至此之後,公孫家族的後世子孫再也不敢摻和到中原的鬥爭當中去了,雖然公孫家族的政權,在三國亂世是一個非常不起眼的割據政權,但它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北方少數民族的力量,為中原地區減少了許多侵擾和掠奪,也算為中原政權的穩定獻出了一份力。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圖文由大咖說史工作室團隊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