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麻省理工學院的數學教授,在他系上的公布欄寫下一道他覺得十分困難的題目,希望他那些傑出的學生能解開答案,可是卻無人能解。結果一個年輕的清潔工威爾在下課打掃時,發現了這道數學題並輕易的解開這個難題。 威爾聰明絕頂卻叛逆不羈,甚至到處打架滋事,並被少年法庭宣判送進少年觀護所。
數學教授有心提撥這個性不羈自我的天才,要他定期研究數學和接受心理輔導。數學難題難不倒他,但卻對於心理輔導,威爾卻特別抗拒,直至遇到一位事業不太成功的心理輔導專家桑恩教授。在桑恩的努力下,兩人由最初的對峙轉化成互相啟發的友誼,從而使威爾打開心扉,走出了孤獨的陰影,實現自我。
這是一部溫馨勵志的心理學經典影片,雖在20年前上映,但其中的故事永遠不會過時。主人公威爾是一個叛逆不羈的天才少年,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清潔工,平日裡與好友在酒吧喝酒、泡妞、整整哈佛學生。
某天,威爾隨意解出了數學系藍勃教授留下的數學難題,隨即引起了全校師生的驚異。在威爾與人打架滋事,被判送入少年觀護所之後,藍勃教授費心將其保釋出來,希望能夠親自教導威爾,讓其參與自己的數學研究,在數學領域再創奇蹟。但其代價是,威爾要接受心理輔導。
那時候我還讀不懂威爾眼裡的寂寞。他戲弄了好幾位心理醫生,讓藍勃教授無可奈何,最後只好求助於曾經的大學同窗心理醫生尚恩。
直到影片的後四分之一,我才隨著尚恩的開導慢慢了解威爾,了解他童年被虐待和拋棄的受傷心靈。
好像,這個世界就剩下他一個人。他將自己藏在了一個角落。這麼多年被拋棄的感覺,讓他不再輕易信任他人,不敢與他人建立深刻的聯繫。就像面對女朋友時,他害怕被再次拋棄,所以乾脆不去擁有。他外表狂妄淡漠,內心卻孤獨脆弱。
最觸動我的,是尚恩與威爾最後一次諮詢的一段話。
尚恩走向威爾,堅定而溫柔地看著他說:「不是你的錯。」
威爾說:「我知道。」但眼神和身體姿勢卻都在逃避。
尚恩繼續走向威爾,堅定而溫柔地說:「不是你的錯。」
「不是你的錯。」
「不是你的錯。」
……
直到,威爾頓然嚎啕大哭。
也許從那一次,威爾真正地走出了童年陰影,也終於鼓起勇氣,追求心中所愛。
也許,每一個人都或多或少曾經歷過童年的傷痛。也許是父母某一時刻的忽視或者打罵。
在孩子的心裡,父母就是他的天。孩子本能地討好父母,但如果從小得到更多的是父母的否認,孩子就很容易形成「我不好」的信念。威爾就是這樣的孩子,縱然天賦異稟,卻從未正視過自己的價值。所以當我聽到尚恩的話「不是你的錯」時,我的內心也一震,感到一種釋然的溫暖。
看《心靈捕手》,每一個觀眾也許都能在威爾或其他人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在故事中受啟發、被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