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鎮原:「稅務藍」繪就美麗鄉村畫卷

2020-12-16 甘肅省稅務局

近處是山,遠處是山,翻過這山,還有那山。在漫天瑞雪中,記者來到甘肅省慶陽市鎮原縣殷家城鄉和三岔鎮。這裡地處黃土高原溝壑區,曾經是六盤山集中連片特困區中最貧困的隴東農村。11月20日記者抵達時,整座山村洋溢在即將「脫貧摘帽」的自豪與喜悅中。

11月21日,消息終於傳來——經甘肅省政府批准,包括鎮原縣在內的甘肅最後8個貧困縣脫貧摘帽。迎著一張張感慨萬千的笑臉,記者走進國家稅務總局甘肅省稅務局定點幫扶的殷家城鄉的殷家城村、桑樹坬村、寺山村和三岔鎮的大塬村、董渠村,採訪仍堅守脫貧攻堅一線的稅務幹部和剛剛邁進小康生活的村民百姓,傾聽他們在脫貧攻堅路上的激情拼搏,尋訪他們走出的五色斑斕、映照共產黨人初心和使命的奮鬥之路。

隴東,屬於陝甘寧革命根據地,紅色基因在此代代相承、生生不息。

為充分發揮村級黨支部職能,促進黨建和精神文明建設,甘肅省稅務局投入50萬元,幫助10個村子建成了黨建活動中心。此外,省局5個處室黨支部,分別同5個幫扶村黨支部開展支部聯建,以黨建為引領,凝聚脫貧攻堅強大內生動力。

今年9月,省局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崔偉棟在殷家城村的萬壽菊田壟上,為鄉親們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黨課,講述了省局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與決心。那一天,田壟上坐滿了人……

紅色,也象徵越來越紅火的生活。

在桑樹坬村,記者認識了遠近聞名的網紅「白三」。他原名白志劍,自去年起,在快手平臺上發布自編自演的短視頻,記錄一家老小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幸福生活。目前,他的粉絲量已達48萬人,平均每條點擊量破百萬次。

扶貧工作也成為「白三」的拍攝素材。一條名為《「白三」領禮品》的短視頻,記錄了省局駐村工作隊向貧困戶贈送電飯煲的情形:收到禮物的「白三」向省局幹部、駐桑樹坬村第一書記邰友誼豎起了大拇指,回家後,他迫不及待地用電飯煲蒸了滿滿一鍋米飯,他的孩子們興奮地圍在旁邊。

小院裡,每家每戶串掛的紅辣椒分外奪目;天地間,每一名黨員胸前的黨徽熠熠生輝……

從縣城到殷家城村,要沿著柏油鋪就的盤山公路行駛一個半小時。冬天草木凋落,一片渾黃——這裡是世界黃土層最厚的地方。

「我第一次來時,還是坑坑窪窪的土路,從縣城開車就要四五個小時,『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甘肅省稅務局幹部,駐殷家城村第一書記王梓丞仍對「灰頭土臉」上任的第一天記憶深刻。

黃土地長滿「金餑餑」——成堆晾曬的玉米、宜賞宜藥的萬壽菊、碎金一般的小米……還有殷家城村黃花菜加工車間。

殷家城村有種植黃花菜的傳統,但個體農戶生產總會面臨採摘難、加工難和銷售難的問題。駐村幹部把了解到的情況向上級匯報,受到重視和支持,省局投入44萬元幫扶資金,建成了黃花菜加工車間。

「我們的黃花菜經過冷藏、殺青、晾曬等程序,不僅品質有保證,色澤也更鮮亮。」王梓丞「自賣自誇」起來。

黃花菜又名「忘憂草」,有「開胸寬膈,令人心平氣和,無有憂鬱」的藥效。「我堅信,一個加工廠的建成,能夠讓更多小農戶對接大市場,黃花菜真正成為鄉親們的『忘憂草』。」 王梓丞說。

截至目前,黃花菜加工廠已收購鮮菜5萬斤,銷售成品菜7000斤,實現村集體分紅收入3.4萬元。「產業扶貧讓貧困群眾吃下了一顆產業持續發展、不斷提質增效的『定心丸』,為全縣特色經濟產業發展開了個好頭。」鎮原縣稅務局局長武宏剛表示。

黃,也是質樸之色,是中國農民的本色。駐村幹部反映:雖然條件艱苦,但感動常在。「感謝黨和政府的好政策」是鄉親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行走在鄉間小道,迎面走來一位樂呵呵的村民,邀請我們去他家做客。

他叫白天東,現居住在殷家城村異地搬遷的新房裡,帶水澆地的院子,兩間磚瓦房,收拾得整潔敞亮。他報喜說,王書記送來的5隻羊,剛下了1隻羊羔,還有幾隻母羊懷著孕。

「過去我們住過的窯洞,如今成了羊的窩。」白天東笑皺了臉。

「白」對殷家城鄉有特別的意義,當地七成的人都姓白。白,是姓氏根脈,也是清白傳家,自強不息。

記者抵達桑樹坬村時,天空開始飄起零星的雪花。進入白興虎家的窯洞時,他70多歲的母親正在熱水盆裡拔雞毛。

白興虎的故事很勵志。他鰥居,一個人既要拉扯自家及去世弟弟家的8個孩子,還要照顧年邁的父母。曾幾何時,他對生活喪失信心,只能借酒消愁。

2017年,駐村幹部送來的20隻羊,讓白興虎重拾對生活的信心。

大男人也幹起「接生婆」。去年賣出的一百多隻羊羔,都是由白興虎接生。從沒養過羊的他,一個人將家中50畝地,一半翻種上飼草,一半翻種上玉米。「餵草和糧食的羊,肉質更好。」白興虎談起了「致富經」。

快到寺山村時,又一陣「咩咩」聲吸引人的注意,2018年以來,甘肅省稅務局投入資金92.5萬元,建起鎮原縣眾鑫晟農業專業合作社,法定代表人是全村致富帶頭人米攀鋒。

致富路不平坦。第一年,合作社引進的湖羊因水土不服死了幾十隻,米攀鋒來不及心疼,就匆匆趕去外地苦學技術。如今合作社已有600餘只羊,許多村民因為信賴他的技術,爭先把羊牽進合作社……

涵養鄉風文明,也是脫貧攻堅面臨的重大課題,是能致富、不返貧的基礎所在。為進一步提升貧困群眾的道德文明素質和社會責任感,省局在10個幫扶村,兩年投入30萬元,開辦愛心積分超市,「村民搞好自家衛生,參加村裡勞動,都能獲得積分,攢夠一定積分,就能免費兌換生產、生活用品。」省局機關黨委幹部王亮介紹說。

「面子」靚「裡子」美。駐村幹部們反映,自從有了愛心積分超市,不僅村容村貌發生了巨大變化,村民精神面貌也更加積極向上充滿陽光。

離開寺山村時,已是白茫茫一片,是雪?是羊?路過一片蓋著雪白「厚被」的麥田——陪同記者採訪的楊冬喃喃:「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10村481戶貧困戶,有一個共同的「藍親戚」——甘肅「稅務藍」,他們用情用心用力,把扶貧工作落實落細落到位。

多用情,做農村工作最看重的內心那抹溫情。桑樹坬村山大溝深,平地難尋,異地集中搬遷缺乏條件。邰友誼只能每天上下幾十裡山路,挨家挨戶實地走訪、核對信息和了解情況。無論距離或近或遠,他始終情系每一戶每一人。

多用心,功夫從不負有心人。甘肅省稅務局幹部、駐寺山村第一書記楊冬是蘭州人,在這個山路七拐八彎、左轉右轉不見人的小山村,硬是用雙腳「繪製」出寺山村貧困戶地圖,兩戶相距的公裡數用他的步數代替,700步、1000步……

多用力,省局機關上下擰成「一股繩」。扶貧工作不只落在10個駐村工作隊、15名駐村幹部身上,更牽動著省局每一名幹部的心。每周,都有30多名幹部去貧困戶家中開展結對幫扶,今年已累計進村入戶500餘人次。白天東的小兒子患有癲癇病,一次去蘭州治療,他的幫扶責任人郝學文聽說後,自掏腰包1000元,並協調單位和駐村工作隊湊齊了孩子的醫藥費。每當提起此事,白天東都激動到不能自已:「他們一路上對孩子特別照顧,多虧了他們,我們一家有了好好生活的信心。」

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甘肅稅務系統累計投入幫扶資金2.2億元,協調幫扶資金1.5億元,組織實施了2600多個幫扶項目,其中,省局機關累計投入8000多萬元幫扶資金,為33個貧困村實施了200多個幫扶項目。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省稅務系統『1號政治工程』,省局被確定為幫扶鎮原縣的組長單位後,圍繞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工作大局,強化黨建引領,落實責任擔當,積極發揮稅收職能,堅持造血和輸血、扶貧和扶智相結合,重點推進產業扶貧、消費扶貧,多舉措激發貧困群眾脫貧的內生動力。」甘肅省稅務局副局長李興國告訴記者。

一組稅收數據顯示:近一年,最後脫貧的甘肅8縣所採購的貨物、勞務、服務增幅遠超全省平均水平,說明投入力度大於全省其他地區;農林牧漁業、建築業增速較快,反映產業扶貧、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巨大。

11月4日,甘肅省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蔣學武調研殷家城鄉、三岔鎮扶貧工作時表示,黨的好政策給貧困群眾注入脫貧致富的希望和信心,也充分印證了共產黨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和使命。脫貧摘帽並不等於脫貧攻堅畫上句號,省局將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嚴格落實「摘帽不摘責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幫扶、摘帽不摘監管」新要求,持續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效,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

邰友誼的一句話令人動容:「鄉村也有城市比不上的風景,夏天是滿眼的綠色,野花滿山遍野地開著。」

綠色象徵生長與希望。採訪期間,記者留意到,這片黃土地,並不是想像般那樣荒蕪,雖然已近凜冬,依然可以看到塬梁峁上處處栽種了樹木。當地人介紹,鎮原縣不僅一直堅持特色產業脫貧,還十分重視生態補償脫貧。

綠色發展理念也深植幫扶單位和駐村幹部心間。甘肅省稅務局投入15萬元為董渠村修建了排汙防洪渠,10個幫扶村的道路硬化、綠化工程、太陽能路燈均由省局投資和捐贈。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鬥的起點。

採訪的這天,正巧趕上「白三」去學校開家長會,「白三」父親翻出一張張被熱炕燻得皺巴的獎狀,自豪地說:「娃娃們成績好(hào)得很。」在大塬村,這兩年先後走出12名大學生,國家稅務總局慶陽市稅務局為每名大學生捐贈1個拉杆箱和1000元獎學金,讓他們帶著溫暖和祝福走出大山、奔向遠方。

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自然記得住鄉愁。在寺山村村部外牆,噴繪有155幅村裡小學生心目中的「美麗鄉村」。其中一幅畫,藍色的線條勾勒出遠方的山,一排排綠色的果樹上掛著紅彤彤的果實,「小畫家」用稚嫩的字體寫道:「誰不喜歡風景美如畫的鄉村?誰不喜歡空氣新鮮的文明鄉村?誰不喜歡和諧溫馨的幸福鄉村?」

誰都喜歡!

相關焦點

  • 鎮原縣與天士力集團合力打造美麗鄉村示範項目側記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安志鵬2018年以前,閆溝村還是鎮原縣屯字鎮的深度貧困村,因為交通不便,發展受阻,群眾分散居住,以傳統農耕和外出務工為主,收入不穩定。日前,鎮原縣和天士力集團舉行扶貧攻堅共建聚德小鎮(美麗鄉村)示範項目總結推廣報告會,宣告聚德小鎮基本建成,並通過組織各界人士實地體驗、現場點評和專家獻策等方式,為推動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凝聚智慧和力量。一在聚德小鎮入口處的宣傳牌上,張貼著一張閆溝村的老照片。
  • 江蘇鹽城:稅務助力鄉村振興共擘水鄉美麗畫卷
    國家稅務總局建湖縣稅務局在積極做好為企業服務的同時,進一步發揮職能作用,將稅收服務觸角向農業、農村、農民延伸,並針對縣域農村實際,通過「稅村聯建」等特色活動助力美麗鄉村建設。  近年來,建湖縣稅務局將建設生態宜居的新村莊,作為助力鄉村振興的重點,與恆濟鎮建河村、上岡鎮大團村等多個村(居)黨總支部建立「連心聯建」平臺,稅務黨員幹部通過展板介紹、進戶宣傳,以及與大學生村官現場解說等形式,宣傳引導農民群眾從生活垃圾分類、秸稈環保處理等日常小事著手,做美麗鄉村建設的貢獻者。
  • 天津天士力多措力助甘肅鎮原「脫貧最後一公裡」
    2019年,天士力控股集團投資6000多萬元在鎮原縣屯字鎮閆溝村開發建設了生態農業示範園項目「聚德小鎮」。圖為通過異地搬遷32戶村民住上白牆灰瓦、簡歐式的樓房。 侯志雄 攝中新網蘭州7月6日電 (侯志雄 高展)夏日的甘肅慶陽市鎮原縣的黃土塬上,綠意滿眼,田間連片種植的黨參散發出淡淡藥香,一排排二層小樓矗立在田邊。
  • 鎮原 鄉村旅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鎮原 鄉村旅遊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每日甘肅網12月29日訊據隴東報報導(通訊員田永昭) 近年來,鎮原縣依託豐富的鄉村旅遊資源,鼓勵和支持農民在農家樂、採摘園、綠色種植養殖上做文章、謀出路,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渠道。
  • 雲南新平縣黨建促脫貧攻堅,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傣語「曼哈」所寓意的「民族團結、生活富裕、美麗秀雅」振興願景正逐漸變為現實。 力行「從實」要求 用「比例尺」定基調 精準識別扶真貧,科學選址重長遠。立足生態資源條件和民族文化實際,大力發展手工藝品等綠色產業;放眼自然和諧共生未來,開展「美麗庭院」建設、垃圾分類等活動,使搬遷群眾既望得見山、看得見水,也聽得見鳥叫、聞得見花香,社區建設與生態保護同「脈動」。 同時,始終高位謀劃、統籌推動,把搬遷群眾的發展和旅遊優勢相銜接,引導鼓勵群眾開辦民宿、對外出租住房作為參與旅遊產業的主要手段和條件。
  • 美美與共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側記
    原標題:美美與共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側記  新甘肅·甘肅經濟日報記者 祁玉潔  冬季的康縣宛如一幅水墨畫,吸引著四面八方遠道而來的客人。
  • 「中央媒體看甘肅」甘肅:擦亮鄉村之綠 促「局部美麗」向「全域...
    環境是民生,青山是美麗,藍天是幸福。12月22日,甘肅省委副書記孫偉在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上表示,甘肅將擦亮鄉村之綠,促進「局部美麗」向「全域美麗」拓展升華。航拍成縣美麗鄉村。甘肅將把美麗鄉村建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堅持生態理念、傳承歷史文脈、突出地方特色、彰顯時代精神,示範引領、梯次推進,持續用力、久久為功,不斷擴大美麗鄉村建設成果,努力建設環境更優美、鄉風更醇美、人文更和美的新時代美麗鄉村,讓甘肅美麗鄉村成為海內外朋友嚮往的詩和遠方。隴南武都裕河趙錢壩村。
  • 江津白沙「內外兼修」繪就美麗鄉村「新畫卷」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1月13日18時30分訊(通訊員 陳鏡妃)冬日時節,在重慶市江津區白沙鎮恆和村,公路兩側農房、庭院乾淨、整潔、有序,黑崖灣院落別具特色,「萬畝橘海」喜上枝頭,舒展出一副美麗鄉村新畫卷。「現在整個院子的環境好了,比住城裡還要安逸。
  • 甘肅鎮原:在聚德小鎮賞隴東美麗新農村
    工人日報客戶端9月7日電 屯字鎮位於甘肅省鎮原縣東南部,閆溝村是全鎮深度貧困村之一。2018年3月,一座融合了窯洞特色和簡歐式風光的聚德小鎮,作為美麗鄉村的示範工程引進到這片黃土地,以助推當地鄉村旅遊業發展。
  • 四川綿竹推進旅遊發展 繪就鄉村轉型美麗畫卷
    近幾年來,該鎮立足生態環境保護,推進全域旅遊發展,將鄉村振興與生態治理、產業轉型同步推進,鄉村環境發生了根本性變化,避暑經濟、民宿產業迅速興起。 鄉村振興,產業發展是基礎。在經歷過「5·12」汶川特大地震、「8·13」特大山洪泥石流和礦區轉型發展數次「陣痛」後,清平鎮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成立旅遊協會黨支部和旅遊發展公司,搭建集體參與、公司化運營、老百姓利益共享的鎮域發展轉型平臺,採取生態環境修復、重建和編制鄉村振興產業發展規劃等系列舉措,實施了金色大道、旅遊小火車、濱水長廊休閒區、田園咖啡聚落、螢飛谷等一批重點旅遊項目。
  • 人居環境提升繪出美麗宜居新畫卷
    九龍街道堅持綜合施策,既抓淨化美化,也發動引導群眾人人參與,確保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常態化、精細化,繪出美麗宜居新畫卷。「在投入上,我們建立了部門支持、社會參與、農戶自籌的多元機制,今年1-8月份,辦事處投入640餘萬元並引導社會資金240萬元用於村莊清潔行動,包括環衛保潔、汙水治理、道路建設、村莊綠化等多方面。」
  • 描摹多彩甘南 繪就美麗鄉村——甘肅民族師範學院美術系師生寫生...
    甘南州文化館聯合甘肅民族師範學院,於11月26日上午,在州文化館開展「多彩甘南、美麗鄉村」——甘肅民族師範學院美術系師生寫生匯報展。甘肅民族師範學院黨委書記楊卓瑪、校長陳正武、紀委書記張正義,甘南州委宣傳部副部長、甘南州文聯黨組書記趙凌宏及王永久、敏彥文、桑吉扎西等出席開展儀式。
  • 融媒觀察|崑山千燈:「五部曲」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這是千燈鎮在今年5月30日召開的推進鄉村振興暨農村人居環境大整治大提升工作會議上公布的數據。依託天藍、水清、牆白的村美優勢,綠色科創發展的強大動力,黨建帶動引領的治理模式等,千燈鎮深刻踐行「四闖四責」,勇當熱血尖兵,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 打造文旅融合美麗城鎮 平陽縣山門鎮繪就「小而美」的精緻畫卷
    房前屋後,還有頭頂上純淨蔚藍的天空,這些色彩仿佛經過畫家有意的調和,淡雅和諧,構成一幅詩意優美的畫卷。這翻天覆地的變化,敲動了我回家創業的心坎。」在杭州畢業的小胡來自山門鎮亭後村。  今年,平陽縣山門鎮開展文旅型美麗城鎮樣板鎮創建。經過環境衛生、城鎮面貌、秩序整治和宣傳發動四方面創建,「環境美、生活美、產業美、人文美、治理美」的新時代「五美」城鎮的美好願景正在逐步變成現實。
  • 無錫鴻翔村:文明繪就美麗鄉村底色
    在這裡,鄉風文明正與田園風光相互交融,共同繪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在鴻翔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鴻翔議事廳推出「提、審、議、做、評」議事五步法,助力形成了有事好商量的鄉村議事新風氣。此外,「紅雁志願 用心服務」深入人心,由當地黨員幹部、村民群眾、企業職工等組成的志願者團隊成為村裡一道亮麗風景線。
  • 「紅綠金」三色繪就渭南鄉村振興畫卷
    三秦都市報—三秦網訊(通訊員 劉天媛)渭水河畔,華山腳下,一幅新時代鄉村振興畫卷在秦東大地上絢麗展開。漫步渭南,賞群山連綿間層林盡染的多姿秀麗,觀特色產業園花果共盛的斑斕瑰麗,探特色山鄉各美其美的韻味魅力,感生態家園潔淨祥和的幸福美麗……農發行渭南市分行用「紅綠金」三色,為渭南鄉村振興畫卷增光添彩,以紅色鑄魂,以綠色賦能,讓金色更足。渭南,鄉村振興圖景正向縱深鋪展。
  • 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甘肅舉行
    人民網隴南12月23日電(魏怡)12月22日上午,由農業農村部、甘肅省人民政府、世界旅遊聯盟、法國「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聯盟共同主辦的2020「一帶一路」美麗鄉村論壇在甘肅省隴南市康縣舉行,來自20多個國家的近百位嘉賓通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參加了本次論壇。
  • 徐州賈汪許陽村:打造宜居鄉村 描繪美麗畫卷
    原標題:茱萸山街道許陽村:打造宜居鄉村 描繪美麗畫卷連日來,茱萸山街道許陽村積極開展村莊環境整治提升工作,加速推進宜居鄉村建設,呈現了村美、家潔、處處和諧的美麗鄉村新畫卷。下一步,該村將進一步健全常態長效保潔機制,推動人居環境整治行動常態化、制度化、持續化,改善村容村貌,助推特色田園鄉村建設。(責編:蕭瀟、張鑫)【來源:徐州市賈汪區人民政府】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甘肅稅務:黨建引領鑄鐵軍 凝心聚力謀發展
    甘肅稅務系統注重加強領導隊伍建設,聚焦「關鍵少數」,逐級靠實主體責任,充分發揮省市縣三級領導班子在推進改革中的排頭兵、領頭雁作用。從2013年到2020年,全省稅務系統績效管理指標體系不斷優化,「橫向到邊、縱向到底、任務到崗、責任到人」的績效工作格局逐步形成。
  • 國網甘肅張掖供電:電力改造讓裕固鄉村更美麗
    肅南縣是全國唯一、甘肅獨有的裕固族自治縣,這裡地處偏遠、地廣人稀、辦電條件極為艱苦。肅南縣明花鄉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這裡夏季氣候炎熱、地表幾乎無自然徑流,乾旱是以前外地人對這裡最深刻的印象。因為缺水,早期當地裕固族牧民大多以傳統畜牧業為生,過著逐水草而居、靠天吃飯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