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祁土司自始祖貢哥星吉至民國時祁昌壽十七代土司文治武功,是土族歷史深厚的大家族.
土族李氏,土族李姓本為土司族姓。土族人口雖少,但其姓李之人卻不少。據說,這些土族李姓,是出自前土司(西夏皇族後裔)的族姓。土族歷史上曾有西李土司、東李土司和其他等數十土司,屬李土司管轄的部分人後來就隨了土司的族姓而姓李了。
著名的土族李氏,有明朝官吏李文、元末明初土族官吏李南哥、明朝官吏李央、明末清初土族官吏李天俞等。
李英(生卒年不詳)是曾為明王朝招撫過的西番八族,西寧衛指揮僉事李南哥的兒子,因戰功顯赫,被宣宗皇帝封為會寧伯,成為李土司家族中封爵最高的人物之一。洪武元年(1368),李南哥率眾歸附朝廷,授西寧州同知,西寧衛指揮僉事,後李英承襲父職。他有膽略才氣,精於射騎,對於甘、青四衛的地形險要和各族情況,甚為熟悉。在明成祖北徵時,李英所率領的士兵常作先鋒,所擄獲的勝利品也常比別的軍隊多,故李英便為成祖所信寵。永樂十年(1413)冬天,土族一首領叛亂,李英興兵討伐,捕獲兵丁360人,並全部斬首示眾。永樂帝因其平叛有功,授予都指揮僉事之職。
土族僧人張答裡麻,精通漢文,明成祖授予左覺義,他在西寧恣意妄為,並竊取西番進貢的財物。官府欲捕獲予以嚴國,不料他逃至蒙古邊境,為非作歹十多年。李英發現其行蹤帶領軍部下將其捕獲並滿門抄斬,邊境居民無不拍手稱快。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王朝派使臣喬來喜、鄧誠等前往西域,途經安定、曲先地區。安定、曲先諸部見利忘義,劫走賜給西域的金銀財物,殺害了使臣喬來喜、鄧誠和隨行人員,邊地也騷動起來。仁宗皇帝命令當時任陝西行都司土官都指揮同知的李英率西寧諸衛士兵前去平叛。李英率部一直追過了崑崙山,擄獲安定王桑兒加失夾,俘斬了一千多人,奪回了劫走的財物,平息了騷亂,並得了駝、馬、牛、羊14萬餘只。宣宗皇帝在給李英的敕諭中,對李英作了高度的評價,並封李英為會寧伯。
李鴻儀(1897.2.16—1972.3.16),字一如。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樂都縣人。民間歷史學家、西夏史學家。
李鴻儀先生自1915年起,在課餘研治《西夏李氏世譜》。後又研究西夏史,不問寒暑,五十年如一日,成果頗豐。1965年社教,因寫家譜而羅織罪名,遭殘酷鬥爭。家中萬卷藏書,被紅衛兵付之一炬。先生愛書如命,目睹此景,痛哭不已,幾致大病,竟於1972年3月16日與世長辭,享年76歲。
李宜晴(1919年—1977年),土族女詩人,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民和縣人,被著名學者章士釗先生譽為「少數民族難得的女才」,李宜晴一生道路坎坷,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引起文學界的重視,縱觀她的詩,清新婉麗,音調和諧,對仗工整;詞或豪放激越,或悽清哀婉。其作品感情真摯,情韻纏綿,生動感人,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是土族文學成就的一個裡程碑。《土族女詩人李宜晴詩詞注釋》,收錄了詩40首,詞79闋,另有殘片6首(闋)。
李培業(1934—),字子植,號貝葉。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樂都縣人。世界著名珠算史專家,中國著名中算史學家、數學教育家。1953年考入西北大學數學系學習,1956年經系主任楊永芳先生推薦,留數學系工作。直到1959年離開西北大學,去安康大學數學系任教,講授微積分。1962年,安康大學停辦,去其夫人家鄉嵐皋縣工作,任嵐皋中學數學教師、數學教研組長。1978年調入安康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數學系任教,講授數學分析課。1981年調入陝西高等財政專科學校,先後任基礎部主任、科研處長等職,任教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技術等課程,並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後為陝西經貿學院教授,1992年被西北大學聘為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指導數學史研究生。2004年被馬來西亞世界中國珠算心算學院聘為顧問、兼職教授。現為西安財經學院教授,西北大學數學史教授、數學史研究生導師。曾任陝西科協二屆委員,中國珠算協會第五屆副會長,現任中國珠算協會(2006年1月1日更名為中國珠算心算協會)顧問,中國珠算史研究會副會長、日本珠算史研究學會運營委員、陝西數學史研究會會長,陝西珠算協會副會長,西安市珠算協會顧問,四川羌學學會名譽會長。
李堉業(1934—)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樂都縣人。甘肅省著名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成功者研究會理事、香港現代教育理論研究會課題教授。1981年出任蘭化公司第一中學校長、兼任西寧博雅外國語學校校長。二〇〇〇年元月以百名校長資格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千人千年座談會,並榮獲「當代中國精神」先進個人代表的稱號。銳意改革,實行了「四項整頓」、「三項改革」、「兩個拓寬」,走出了一條辦好企業中學的新路,86、87先後被國家教委、全國教育總工會、國家體委聯名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小學實驗儀器工作先進集體」和「全國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先進集體」稱號,編入《中國名校》。1993年7月出任蘭維中學校長後,勵精圖冶,把一所薄弱校辦成一所頗有生氣的綜合性特色學校。曾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了近三十萬字的論文,如《我是怎樣做校長工作的》、《論中學的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必須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關於中小學的藝術教育》、《走進社會——面對21世紀中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策略》等。
鄂圭俊(1942—)青海西寧人,油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共黨員。鄂圭俊1960年畢業於青海省文化藝術學校。曾在西寧紅旗電影院、西寧市文化館工作。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油畫、版畫,並從事美術創作。在此期間曾任青海省青聯委員、青海省對外友協理事等職。1987年,鄂圭俊調上海油畫雕塑院任專職油畫家、一級美術師。他的十餘幅作品曾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大型美展。其中油畫《迎新娘》在1982年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覽中獲一等獎;油畫《春的腳步》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版畫《農家》獲第八屆全國版畫展優秀獎,還有《高原情》、《套牛》、《遠客》等先後獲青海省級文化創作獎八次。鄂圭俊的作品曾參加我國在日本舉辦的《現代中國優秀作品展》、柏林國際版畫展及上海市舉辦的《上海現代美術作品展》等文化交流展出活動。有些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北京民族文化宮等收藏,併入選《中國美術館藏畫選》、《中國當代油畫》等大型畫集。
李積敏(1962—)字慎言、號泰樂、別號淡園主人,青海樂都縣人。中醫疑難病學科創始人及理論奠基人,清代醫學家李世泰第七世孫。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後獲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技大學傳統醫學博士學位。歷任美國愛凱爾中醫院主任醫師、香港中華中醫學院教授、博士導師,世界中醫疑難病學學會副會長、婦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首席專家。現為世界教科文衛組織醫學專家成員、世界中醫疑難病學學會學科院終身教授,陝西開源醫藥中醫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研究,對婦科疑難病及男女性功能障礙相關疾病的中醫臨床治療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提出「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學術思想,被學術界譽為中醫疑難病學科創始人及理論奠基人。提出「診病辨證論治」診療體系學術思想,提出「虛瘀痰毒水」病機理論學術思想,提出中醫婦科疑難病「腎虛血瘀」病機理論,總結髮明「李慎言斷層衝擊療法」。這些理論及方法對中醫疑難病學科的建立、發展與進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發現了「李慎言乳房量化定律」,給乳腺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了量化的科學依據。提出建立「婦科以胞宮為中心的框架理論體系」之觀點,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創立「南宮山自然療法」體系,積極倡導推廣並整理研究南宮山自然療法,總結髮明「華夏慎言養生法」,為中國傳統醫學國際交流項目進行推廣。榮獲五項國內學術獎及五項國際學術獎。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編《中國傳統醫學名醫特技薈萃》、《中醫婦科疑難病臨床經驗精華》、《全國高校素質教育叢書·學校健康教育》,代表性著作有《李積敏醫學文集》。臨床擅長: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乳房發育不良、乳腺增生病、外陰白色病變(外陰白斑症)、女性外陰尖銳溼疣、女性性功能障礙、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疑難病的中醫藥治療。
1994年被授予「中國科技之星」榮譽稱號,1998年被授予「有突出貢獻青年中醫專家」稱號;2000年被世界中醫疑難病學學會授予「二十世紀最傑出貢獻獎」及「終生成就獎」。2001年被評選為「二十世紀一百年來對中醫學術發展最具影響的十大傑出人物」之一。其業績載入中國國家「九五計劃」重點項目《世界傳統醫學大系·當代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東方之子》及《世界名人錄》(美國)等典籍中。
(PS:封面配圖為李鴻儀(1897.2.16—1972.3.16),字一如。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樂都縣人。民間歷史學家、西夏史學家。)
另附:該文源於搜狗百科:
http://baike.sogou.com/v10155.htm;jsessionid=E1F41AC171A84410112E14B53C050134.n2
青海土族,精彩與你同在
(1)跟好友分享精彩內容 點擊右上角按鈕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2)想了解更多好內容 點擊 →查看公眾號woaituzu,點擊關注 或者掃二維碼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