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族的歷史名人

2021-02-21 青海土族

土族祁土司自始祖貢哥星吉至民國時祁昌壽十七代土司文治武功,是土族歷史深厚的大家族.

土族李氏,土族李姓本為土司族姓。土族人口雖少,但其姓李之人卻不少。據說,這些土族李姓,是出自前土司(西夏皇族後裔)的族姓。土族歷史上曾有西李土司、東李土司和其他等數十土司,屬李土司管轄的部分人後來就隨了土司的族姓而姓李了。

著名的土族李氏,有明朝官吏李文、元末明初土族官吏李南哥、明朝官吏李央、明末清初土族官吏李天俞等。

李英(生卒年不詳)是曾為明王朝招撫過的西番八族,西寧衛指揮僉事李南哥的兒子,因戰功顯赫,被宣宗皇帝封為會寧伯,成為李土司家族中封爵最高的人物之一。洪武元年(1368),李南哥率眾歸附朝廷,授西寧州同知,西寧衛指揮僉事,後李英承襲父職。他有膽略才氣,精於射騎,對於甘、青四衛的地形險要和各族情況,甚為熟悉。在明成祖北徵時,李英所率領的士兵常作先鋒,所擄獲的勝利品也常比別的軍隊多,故李英便為成祖所信寵。永樂十年(1413)冬天,土族一首領叛亂,李英興兵討伐,捕獲兵丁360人,並全部斬首示眾。永樂帝因其平叛有功,授予都指揮僉事之職。

土族僧人張答裡麻,精通漢文,明成祖授予左覺義,他在西寧恣意妄為,並竊取西番進貢的財物。官府欲捕獲予以嚴國,不料他逃至蒙古邊境,為非作歹十多年。李英發現其行蹤帶領軍部下將其捕獲並滿門抄斬,邊境居民無不拍手稱快。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明王朝派使臣喬來喜、鄧誠等前往西域,途經安定、曲先地區。安定、曲先諸部見利忘義,劫走賜給西域的金銀財物,殺害了使臣喬來喜、鄧誠和隨行人員,邊地也騷動起來。仁宗皇帝命令當時任陝西行都司土官都指揮同知的李英率西寧諸衛士兵前去平叛。李英率部一直追過了崑崙山,擄獲安定王桑兒加失夾,俘斬了一千多人,奪回了劫走的財物,平息了騷亂,並得了駝、馬、牛、羊14萬餘只。宣宗皇帝在給李英的敕諭中,對李英作了高度的評價,並封李英為會寧伯。

李鴻儀(1897.2.16—1972.3.16),字一如。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樂都縣人。民間歷史學家、西夏史學家。

李鴻儀先生自1915年起,在課餘研治《西夏李氏世譜》。後又研究西夏史,不問寒暑,五十年如一日,成果頗豐。1965年社教,因寫家譜而羅織罪名,遭殘酷鬥爭。家中萬卷藏書,被紅衛兵付之一炬。先生愛書如命,目睹此景,痛哭不已,幾致大病,竟於1972年3月16日與世長辭,享年76歲。

李宜晴(1919年—1977年),土族女詩人,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民和縣人,被著名學者章士釗先生譽為「少數民族難得的女才」,李宜晴一生道路坎坷,創作了大量的詩詞,引起文學界的重視,縱觀她的詩,清新婉麗,音調和諧,對仗工整;詞或豪放激越,或悽清哀婉。其作品感情真摯,情韻纏綿,生動感人,有很高的藝術魅力和美學價值。是土族文學成就的一個裡程碑。《土族女詩人李宜晴詩詞注釋》,收錄了詩40首,詞79闋,另有殘片6首(闋)。

李培業(1934—),字子植,號貝葉。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樂都縣人。世界著名珠算史專家,中國著名中算史學家、數學教育家。1953年考入西北大學數學系學習,1956年經系主任楊永芳先生推薦,留數學系工作。直到1959年離開西北大學,去安康大學數學系任教,講授微積分。1962年,安康大學停辦,去其夫人家鄉嵐皋縣工作,任嵐皋中學數學教師、數學教研組長。1978年調入安康高等師範專科學校數學系任教,講授數學分析課。1981年調入陝西高等財政專科學校,先後任基礎部主任、科研處長等職,任教微積分、線性代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計算技術等課程,並晉升為副教授、教授。後為陝西經貿學院教授,1992年被西北大學聘為兼職教授、研究生導師,指導數學史研究生。2004年被馬來西亞世界中國珠算心算學院聘為顧問、兼職教授。現為西安財經學院教授,西北大學數學史教授、數學史研究生導師。曾任陝西科協二屆委員,中國珠算協會第五屆副會長,現任中國珠算協會(2006年1月1日更名為中國珠算心算協會)顧問,中國珠算史研究會副會長、日本珠算史研究學會運營委員、陝西數學史研究會會長,陝西珠算協會副會長,西安市珠算協會顧問,四川羌學學會名譽會長。

李堉業(1934—)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樂都縣人。甘肅省著名教育家、中國教育學會高中教育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中華成功者研究會理事、香港現代教育理論研究會課題教授。1981年出任蘭化公司第一中學校長、兼任西寧博雅外國語學校校長。二〇〇〇年元月以百名校長資格參加了在人民大會堂召開的千人千年座談會,並榮獲「當代中國精神」先進個人代表的稱號。銳意改革,實行了「四項整頓」、「三項改革」、「兩個拓寬」,走出了一條辦好企業中學的新路,86、87先後被國家教委、全國教育總工會、國家體委聯名授予「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全國中小學實驗儀器工作先進集體」和「全國學校體育傳統項目先進集體」稱號,編入《中國名校》。1993年7月出任蘭維中學校長後,勵精圖冶,把一所薄弱校辦成一所頗有生氣的綜合性特色學校。曾在國家級、省級刊物上發表了近三十萬字的論文,如《我是怎樣做校長工作的》、《論中學的愛國主義教育》、《教育必須適應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關於中小學的藝術教育》、《走進社會——面對21世紀中等教育改革的根本策略》等。

鄂圭俊(1942—)青海西寧人,油畫家,一級美術師。中共黨員。鄂圭俊1960年畢業於青海省文化藝術學校。曾在西寧紅旗電影院、西寧市文化館工作。他利用業餘時間自學油畫、版畫,並從事美術創作。在此期間曾任青海省青聯委員、青海省對外友協理事等職。1987年,鄂圭俊調上海油畫雕塑院任專職油畫家、一級美術師。他的十餘幅作品曾參加中國美術家協會、文化部舉辦的全國大型美展。其中油畫《迎新娘》在1982年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美術作品展覽中獲一等獎;油畫《春的腳步》獲第六屆全國美展銅牌;版畫《農家》獲第八屆全國版畫展優秀獎,還有《高原情》、《套牛》、《遠客》等先後獲青海省級文化創作獎八次。鄂圭俊的作品曾參加我國在日本舉辦的《現代中國優秀作品展》、柏林國際版畫展及上海市舉辦的《上海現代美術作品展》等文化交流展出活動。有些作品被中國美術館、北京民族文化宮等收藏,併入選《中國美術館藏畫選》、《中國當代油畫》等大型畫集。

李積敏(1962—)字慎言、號泰樂、別號淡園主人,青海樂都縣人。中醫疑難病學科創始人及理論奠基人,清代醫學家李世泰第七世孫。畢業於陝西中醫學院、北京中醫藥大學,後獲美國世界傳統醫學科技大學傳統醫學博士學位。歷任美國愛凱爾中醫院主任醫師、香港中華中醫學院教授、博士導師,世界中醫疑難病學學會副會長、婦科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首席專家。現為世界教科文衛組織醫學專家成員、世界中醫疑難病學學會學科院終身教授,陝西開源醫藥中醫藥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長期從事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研究,對婦科疑難病及男女性功能障礙相關疾病的中醫臨床治療等方面有精深的研究。提出「創建中醫疑難病學科理論體系」學術思想,被學術界譽為中醫疑難病學科創始人及理論奠基人。提出「診病辨證論治」診療體系學術思想,提出「虛瘀痰毒水」病機理論學術思想,提出中醫婦科疑難病「腎虛血瘀」病機理論,總結髮明「李慎言斷層衝擊療法」。這些理論及方法對中醫疑難病學科的建立、發展與進步均作出了卓越的貢獻。發現了「李慎言乳房量化定律」,給乳腺病的診斷治療提供了量化的科學依據。提出建立「婦科以胞宮為中心的框架理論體系」之觀點,引起學術界廣泛關注。創立「南宮山自然療法」體系,積極倡導推廣並整理研究南宮山自然療法,總結髮明「華夏慎言養生法」,為中國傳統醫學國際交流項目進行推廣。榮獲五項國內學術獎及五項國際學術獎。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主編《中國傳統醫學名醫特技薈萃》、《中醫婦科疑難病臨床經驗精華》、《全國高校素質教育叢書·學校健康教育》,代表性著作有《李積敏醫學文集》。臨床擅長:子宮發育不良、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肌瘤、乳房發育不良、乳腺增生病、外陰白色病變(外陰白斑症)、女性外陰尖銳溼疣、女性性功能障礙、慢性盆腔炎、不孕症等疑難病的中醫藥治療。

1994年被授予「中國科技之星」榮譽稱號,1998年被授予「有突出貢獻青年中醫專家」稱號;2000年被世界中醫疑難病學學會授予「二十世紀最傑出貢獻獎」及「終生成就獎」。2001年被評選為「二十世紀一百年來對中醫學術發展最具影響的十大傑出人物」之一。其業績載入中國國家「九五計劃」重點項目《世界傳統醫學大系·當代世界傳統醫學傑出人物》、《東方之子》及《世界名人錄》(美國)等典籍中。

(PS:封面配圖為李鴻儀(1897.2.16—1972.3.16),字一如。西夏皇族後裔,青海樂都縣人。民間歷史學家、西夏史學家。)

另附:該文源於搜狗百科:

http://baike.sogou.com/v10155.htm;jsessionid=E1F41AC171A84410112E14B53C050134.n2

青海土族,精彩與你同在

(1)跟好友分享精彩內容 點擊右上角按鈕發送給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2)想了解更多好內容 點擊 →查看公眾號woaituzu,點擊關注 或者掃二維碼關注!

相關焦點

  • 土族歷史
    在漢文史籍中,關於土族或「土人」這一稱謂,最早出現於蒙元帝國時代,但在蒙古文記載中一直稱其為「察漢蒙古爾」(意即「白蒙古」),操蒙古語的大部分土族——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大通回族土族自治縣、樂都縣達拉土族鄉和甘肅天祝藏族自治縣的土族現在也這樣自稱之;青海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及與其相鄰的甘肅積石山縣等地的土族多自稱「土昆」;黃南州同仁縣土族自稱「土民」或「霍爾」;甘肅卓尼縣的勺哇土族則自稱「土護家
  • 【視頻】土族歷史歌舞劇《彩虹部落》——序
    中國土族大型歷史歌舞劇《彩虹部落》劇情概述祁連山下,青海湖畔,生活著一個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的古老民族。約1600年前左右,在這片草肥水美的高原上,建立過一個歷時350多年之久的地方政權——吐谷渾國。他東與隋、唐兩代王朝會盟聯姻,又和西域文化相交流;漫漫絲綢之路曾從這裡穿越,吐谷渾人培育的青海驄,影響了宋元時期的「茶馬互市」。
  • 豐收季節,聆聽三川土族納頓的「喜訊」——民和縣土族納頓節開幕式隨記
    民和縣土族刺繡協會會長鄧西銀告訴記者,今天是我們土族的納頓節,雖然下了雨,但我很高興參加土族納頓節開幕式,有黨和政府的堅強領導,我相信我們三川土族人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納頓是三川土族人民的傳統節日,也是最隆重、熱烈的文化娛樂節日,因其活動延續時間長、群眾參與廣等鮮明特點,被稱為「世界上最長的狂歡節」。納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它展現的是三川土族兒女的文化個性,體現的是多元文化共生共榮、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民族和諧,帶動的是三川地區文化旅遊業的發展,促進的是三川地區民族團結進步。
  • 民和土族來源及變遷
    一 土族是民和地區的土著民族,但土族之「土」字,並非土著的意思,而是特定的民族稱呼。長期以來當地土族自稱「土昆」、「忙古」,漢族稱土族為「土人」,「土昆」,藏族稱土族為「霍爾」。從這些稱呼中可以看出,土族的形成、發展過程是十分複雜的。
  • 土族禁忌習俗
    它是老百姓希望避過災禍,獲得吉祥、幸福心理的體現,有些禁忌放到自然科學面前是毫無道理和科學性而言的,但在民間卻得到人們普遍的遵守和認同,這主要是一種擇吉避兇的心理在起作用。禁忌這種習俗歷史悠久,多是原始信仰的遺留,一部分帶著迷信色彩,一部分脫去迷信轉為規範社會的禮俗。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由經濟、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原因,土族習俗中形成了一些約定俗成,人人遵守的禁忌習俗。
  • 相約美麗彩虹部落,感受土族民俗風情!
    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特殊的人文歷史。而特殊的人文歷史也造就了一個勤勞淳樸、能歌善舞的民族,他們世居在這裡。色彩鮮麗的民族服飾,告訴人們他們的熱情和堅毅,而翩翩起舞的少女展示著她們的柔美和恬靜,這裡被譽為「彩虹的故鄉」。
  • 小莊土族民俗文化村紀實
  • 土族花兒的特色
    土族少年(花兒)是用漢語敘唱的土族愛情歌曲(土族情歌是用土語敘唱的),曲式大多數上、下兩句,以五聲音階的商、徽調式為主,有音域寬廣、旋律起伏頻繁,自由遼闊等特點。有二十餘種不同的曲令,如《好花兒》令、《尕連手》令、《黃花兒姐》令、《紅花兒組》令、《尕妹妹》令、《尕三妹》令、《楊柳姐》令、《梁梁上浪來》令等,以上曲目命名是以曲調內特有的襯詞句為曲名,也有按地方名稱命名的如《東山》令、《丹麻》令、《五十》令等,有些兄弟民族的歌手把土族少年「花兒」稱為《土族》令。
  • 金聲玉振集大成——記國家一級作曲,土族音樂家:馬佔山
    先後為大型土族歌劇《拉仁布與吉門索》、電影《土族風採》,大型歷史歌舞《彩紅部落》作曲。創作過百餘首歌曲其中「美麗的土族阿姑」、「三杯青稞美酒」、「清清亮亮的大通河」、「阿幹之歌」、「經堂裡的媽媽」、「清清浩門河」等諸多歌曲廣為流傳。在《人民音樂》、《中央音樂學院學報》、《上海音樂學院學報》、《中國音樂學院學報》、《中國大百科全書٠音樂舞蹈》卷,臺灣《中華音樂教育》等著名刊物發表論文二十餘篇。
  • 關於土族,你了解多少?
    互助土族服飾絢麗多姿、典雅美觀、種類繁多、風格獨特、巧奪天工,獨具民族特色。土族婦女的服飾比男子的服飾複雜且有特色。靴子和腰帶是婦女們比較、讚賞或羨慕的藝術品。已婚土族婦女總是要戴一頂帽子。未婚姑娘穿的沒有已婚婦女花哨,從不戴帽子。未婚姑娘只戴小的簡單的耳環。無論已婚還是未婚,婦女們都戴手鐲。每指手的無名指上戴銀戒指。不過大約四十多歲後,女人們不再穿鮮豔的衣服,開始系圖案簡單的腰帶,戴簡樸的氈帽。
  • 土族婚禮——傾我一世,許你芳華
    土族,為我國人口比較少的民族之一,主要居住在青海和甘肅兩省,特別是青海互助土族自治縣為土族的主要聚居地。土族相對人口相對較少,全國土族總人口大約29萬人。雖然人口不多,但是土族是一個古老的民族,有著許多獨具特色生活習俗和民族風情。
  • 高原土族小縣城有個「洋教練」
    圖為2019年11月7日,喬西·羅賓遜(左)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網球場內帶領學員進行接發球練習。 新華社記者吳剛攝圖為2019年11月7日,喬西·羅賓遜在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的網球場內帶領學員訓練。 新華社記者吳剛攝圖為2019年11月7日,喬西·羅賓遜(右)在訓練結束後與學員談心。
  • 王國龍:土族鄉村更好的日子還在後頭
    為了聚攏人心、豐富人們的文化生活,他組織村民成立了土族安昭舞隊,表演安昭舞、輪子秋、土族民歌等。縣裡有活動,就去縣裡表演;逢年過節,就在村鎮表演。▲說起小莊村在黨的關懷下發生的巨變,王國龍激動不已。牛銳 攝表演很受歡迎,舞蹈隊的名氣越來越大。來小莊村看表演的人多了,就有了餐飲、住宿等需求。
  • 喜大普奔,這個冬季互助彩虹部落土族園將免費開放!約嗎?
    為感謝廣大人民群眾幾年來對彩虹部落土族園的支持和關愛,讓廣大群眾深入了解土族悠久的文化歷史,體驗濃鬱的土族民俗風情,決定2016年冬季期間彩虹部落土族園向全省人民免費開放,具體事宜通知如下三杯酒廣場以這一民俗為元素,以七色彩虹、土族盤繡和12根紅砂巖浮雕柱為背景,直觀體現出「彩虹故鄉」的象徵寓意。熱情好客是土族共同的優良傳統,青稞美酒更是土族表達感情的最好載體。土族人視「三」為吉祥數字,舉酒施禮也是土族的傳統禮儀。來客抵達,要敬「臨門三杯酒」;客人上炕,要敬「吉祥如意三杯酒」;客人啟程,要敬「上馬三杯酒」,一喝就要三杯。
  • 天天非遺丨土族安召,是對天地萬物的敬畏
    其實「安召」是一種土族傳統的集詞、曲、舞為一體的集體圓舞形式。「安召」,土族語稱為「千佼日」,意為「彎曲」或「轉圈」,是土族地區流傳最廣的一種無樂器伴奏,以歌的旋律節奏引導相伴的舞蹈。2008年6月被列入甘肅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項目。其實,很多舞蹈,是廣大勞動人民對生活、生命以及天地萬物的一種表達方式。
  • 土族老人徐秀福民間文學作品《三川土族民俗文化大觀》獲「青海省文學藝術獎」
    青海省文學藝術獎」獲得者李秉廷    作品:《秘境坎布拉》 曹生淵    作品:畫冊《瞿曇寺》李萬華    作品:散文集《西風消息》楊秀珍    作品:中短篇小說集《在我之上》 李卓瑪    作品:長篇小說《拉仁布與吉門索》李宛谿    作品:楷書立軸 徐秀福    作品:民間文學《三川土族民俗文化大觀
  •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區留守婦女針線繡出致富圖
    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區留守婦女針線繡出致富圖盤繡助力「彩虹之鄉」脫貧青海省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有著「彩虹之鄉」的美譽。「彩虹之鄉」源於當地土族婦女傳統服飾中的彩虹袖。在土族阿姑(姑娘)的歌聲裡有著這樣的唱詞:「走起路來擺三擺,蜜蜂彩蝶趕不走;拂袖跳起安召舞,恰似彩虹下凡來。」土族盤繡,是製作彩虹袖的傳統技藝,也是土族傳統文化的代表,兼具實用性與藝術性。2006年5月,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8年5月,入選第一批國家傳統工藝振興目錄。
  • 致我偉大的民族(二):豔麗奪目的土族服飾(漢/土文)!
    服飾男女有別,有老年裝、中青年裝和少年裝之分,有夏裝也有冬裝。  「伏蘭諾日」服飾指的是五十、紅崖子溝、松多等鄉(鎮)土族所著的服飾。 「哈拉齊」服飾指的是丹麻、東溝、東山、威遠鎮、臺子等鄉(鎮)土族所著的服飾。
  • 海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初級會計輔導哪個網校好?
    海東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初級會計輔導哪個網校好?這個問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要想學好會計,必須找到一家靠譜的培訓機構,這樣才能不浪費時間,同時還能享受學習的樂趣。
  • 民和縣土族老人徐秀福民間文學作品《三川土族民俗文化大觀》獲「青海省文學藝術獎」
    徐秀福    作品:民間文學《三川土族民俗文化大觀》互助縣文化館  作品:大型土族秦腔傳奇劇《土族元帥》▋來源:海東時報▋編輯:汪元俊 主編:白麗瓊 責編:徐紹輝▋廣告合作:17339913634 徐經理(微信同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