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工人夠不夠呀,能完成一樓的粉刷嗎?不夠的話我們給你找點工人過來。」遠遠地,第一書記就向我喊話,他來我家了解新房建設進度。
最近我家建新房,書記每天都要來看新房的施工進度,看看我有沒有什麼困難,然後幫我想辦法解決。
楊秀奇房屋建設
我是劍河縣南寨鎮反皓村(中寨小村)村民楊秀奇,因家裡生活條件差,老婆離開了我,只剩下我和女兒兩個人相依為命。
女兒當時還在讀初中,為了能把女兒撫育成才,我沒捨得拋下她外出務工。2014年村裡把我家納入貧困戶。
我平時在家裡做點農活,加上在村寨內做點建築零工,維持生活,但收入並不固定,沒有多餘的零錢給女兒,讓她跟著我吃了不少苦,多年來,我一直覺得愧對於她,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
第一書記是我的幫扶幹部,2019年,女兒要高考了,他找到我談心,告訴我女兒考上大學後的生活和學習費用,有政府的幫助,不用擔心。
我們和父親擠在80平方米的房子裡,很不方便。正好今年有危房改造政策,有了國家的補助資金,再同親戚朋友借一點錢,房子建起來後,也能給女兒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2019年11月,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房子終於建成,女兒也考上了貴陽學院。通過書記的幫助,女兒還拿到了4000元的「國家雨露計劃」助學金,這對於我的家庭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女兒今年的生活費有著落了。
幹部開會商量如何解決楊秀奇戶危房改造資金困難
為了鼓勵我積極發展生產,書記告訴我,現在國家有產業扶貧項目,他幫我申請了稻田養魚項目,既能增加產量,又能在收稻穀後增加田魚的收入。
楊秀奇發展稻田養魚項目
2020年,在村裡的推薦下,我做了村級管水員,負責村裡飲水管線及各家用水故障的維護,每月有400元的工資。
今年村裡有了產業幫扶政策,幫助我們入股合作社,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生活有了盼頭,我的幹勁更足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