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脫貧故事」生活有盼頭 我幹勁十足丨劍河縣南寨鎮反皓村村民...

2020-12-18 天眼新聞

「今天工人夠不夠呀,能完成一樓的粉刷嗎?不夠的話我們給你找點工人過來。」遠遠地,第一書記就向我喊話,他來我家了解新房建設進度。

最近我家建新房,書記每天都要來看新房的施工進度,看看我有沒有什麼困難,然後幫我想辦法解決。

楊秀奇房屋建設

我是劍河縣南寨鎮反皓村(中寨小村)村民楊秀奇,因家裡生活條件差,老婆離開了我,只剩下我和女兒兩個人相依為命。

女兒當時還在讀初中,為了能把女兒撫育成才,我沒捨得拋下她外出務工。2014年村裡把我家納入貧困戶。

我平時在家裡做點農活,加上在村寨內做點建築零工,維持生活,但收入並不固定,沒有多餘的零錢給女兒,讓她跟著我吃了不少苦,多年來,我一直覺得愧對於她,沒有盡到一個父親的責任。

第一書記是我的幫扶幹部,2019年,女兒要高考了,他找到我談心,告訴我女兒考上大學後的生活和學習費用,有政府的幫助,不用擔心。

我們和父親擠在80平方米的房子裡,很不方便。正好今年有危房改造政策,有了國家的補助資金,再同親戚朋友借一點錢,房子建起來後,也能給女兒一個更好的生活環境。

2019年11月,經過5個多月的緊張施工,房子終於建成,女兒也考上了貴陽學院。通過書記的幫助,女兒還拿到了4000元的「國家雨露計劃」助學金,這對於我的家庭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女兒今年的生活費有著落了。

幹部開會商量如何解決楊秀奇戶危房改造資金困難

為了鼓勵我積極發展生產,書記告訴我,現在國家有產業扶貧項目,他幫我申請了稻田養魚項目,既能增加產量,又能在收稻穀後增加田魚的收入。

楊秀奇發展稻田養魚項目

2020年,在村裡的推薦下,我做了村級管水員,負責村裡飲水管線及各家用水故障的維護,每月有400元的工資。

今年村裡有了產業幫扶政策,幫助我們入股合作社,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生活有了盼頭,我的幹勁更足了。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歐陽章傑 整理

編輯 謝靜靜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楊隊長,我想申請脫貧」丨劍河縣南寨鎮繞慶村...
    因工作原因,在全力做好精準扶貧工作的同時,我還需統籌兼顧各方面工作,經常在縣、鄉、村中來回奔波,因此村裡年紀比我大的村民總是激動、熱情地邀請我到家裡坐坐,嘮嘮家常,談談家事,其實是一種關心、關愛、關懷。我叫楊林,是劍河縣南寨鎮武裝部部長、副鎮長,同時也是南寨鎮繞慶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
  • 「我的扶貧故事」成為村民們熟悉的「陌生人」丨劍河縣南寨鎮九寨...
    我叫姜學成,是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寨鎮九寨村網格員。2019年7月23日我駕駛著自己的車載著自己生活起居的必需品,從單位出發前往新的工作駐地——九寨村,一路上心情忐忑,思緒萬千,擔心、激動各種情緒在心頭纏繞。
  • 「我的扶貧工作故事」用心扶貧 讓貧困群眾精準出列丨劍河縣南寨鎮...
    我叫姜翠菊,是劍河縣南寨鎮柳社村網格員。柳社村是由柳社、九社兩個小村組成,九社村本網格裡共有27戶,其中貧困戶13戶,我主要負責其中6戶的幫扶工作。第一天到脫貧攻堅隊報到後,村幹部便帶著我在網格裡轉了一圈。
  • ...群眾的生活更好了丨劍河縣南寨鎮南包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楊鋒
    「弟,來屋吃飯嘞,我煮飯等你們!」每次走在村裡,看到村民熱情地和我打招呼,心裡都會暖暖的,感覺我已經完完全全地融入了他們的生活。我叫楊鋒,是劍河縣司法局副局長,同時也是南寨鎮南包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根據組織安排,2019年7月我到南寨鎮南包村開展脫貧攻堅駐村工作,負責的網格是南包村(九秀村自然寨)。南包村由南包、九秀兩村組成,到村後,我收集民情民意,組織召開群眾大會。
  • 「我的扶貧故事」不放鬆 不停頓 不懈怠|劍河縣南寨鎮白都村網格員...
    我叫劉永福,現年38歲,是貴州省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寨鎮白都村網格員,同時也是劍河縣減災救災中心工作員。脫貧攻堅工作實行網格化作戰,網格員不再承擔原單位業務工作下沉到村專抓脫貧攻堅工作,深感肩上的擔子很承重。
  • ...高尚見於細微丨劍河縣南寨鎮南寨社區脫貧攻堅隊副隊長張紹志
    我叫張紹志,是劍河縣南寨鎮人民政府工作人員,2018年7月兼任劍河縣南寨社區黨支部書記,2019年3月任南寨社區脫貧攻堅隊副隊長、網格員。南寨社區是劍河縣南寨鎮政府所在地,全村168戶602人,2014年有貧困戶25戶81人。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做好事 辦實事 解難事丨劍河縣南寨鎮馬大...
    我叫石森權,是劍河縣南寨鎮馬大營村(白俄小村)駐村網格員,負責白俄村三、四組的幫扶工作,三、四組建檔立卡貧困戶有17戶57人。在村裡工作、生活的這段時間裡,我每天入戶走訪摸清底子,登記家庭人口,經濟收入狀況,致貧原因等,同時,宣傳國家扶貧政策,讓他們知道國家扶貧政策涉及哪些方面,針對自己的實際情況,可以享受哪些扶貧政策。2019年8月,我在入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範昌興老人過程中,了解到該戶老人的存摺不在身上,存摺裡有歷年來獲得的補助款項。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前我們也害怕「開學」丨劍河縣南寨鎮白都村...
    我叫徐貴青,今年48歲,家住劍河縣南寨鎮白都村。由於子女就讀高中、大學,昂貴的學費讓我們收入本就微薄的家庭更加舉步維艱。   2014年,得到村裡的幫助,我家被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這些年來,在黨和國家政策的幫扶下,通過自身的艱苦奮鬥,我家於2018年摘掉了貧困的帽子,如今的生活是越過越幸福。
  • 「我的扶貧故事」盡微薄之力做扶貧小事丨劍河縣南寨鎮柳社村網格...
    2019年7月,我有幸成為脫貧攻堅幹部的一員,我網格內涉及35戶(貧困戶16戶),135人(貧困人口62人)。  網格內貧困戶人口主要以病、殘、老、弱為主,自身發展基礎條件差,穩定增收路徑窄,脫貧難度大。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路上不落伍丨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村民...
    我叫田景奎,是劍河縣仰阿莎街道川洞村(寨章村)村民,因家庭生活困難,於2014年5月,通過個人申請、民主評議、組織考核等程序,我家被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當時我已身患糖尿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家裡僅靠我妻子到處打零工、政府低保維持家庭生活,兩個小孩在校讀書,家庭生活異常貧困。
  • 「我的扶貧故事」姐,奶奶說她捨不得你丨劍河縣革東鎮寶貢屯村第一...
    前幾天在路上遇到村裡的劉秀王老人,她拉著我的手說了一大堆苗話,我也不知道她在說什麼。她兒媳過來解釋說:「姐,奶奶說,聽說你搞完今年的脫貧工作就要回去了,是嗎?她說捨不得你。」看到村民這樣對我,我很感動,也讓我覺得,這麼多年的付出,是如此的值得。2016年4月,我被縣委組織部抽派到劍河縣革東鎮寶貢屯村任第一書記。自2014年駐村以來,我吃住都在村裡,為了更好地開展工作,我逐戶摸排群眾生產生活情況,了解村情民情。
  • 「我的脫貧故事」發展產業帶領村民脫貧致富丨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
    我叫張啟武,今年50歲,是劍河縣南明鎮小湳村村民,同時也是村裡一名普通的中共黨員,家裡有6口人,我家是小湳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10年前我一直在外打工,因為家裡人多,全靠我一人的務工收入支持家裡的生活開支,當時家裡有年邁的父母、我的一雙兒女,還有身體不好的嶽母也跟著我們生活。
  • 「我的扶貧故事」高山苗寨裡的笑臉丨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幫扶幹部...
    我叫彭清萍,是劍河縣教育和科技局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大坪小村的一名幫扶幹部。南岑村由南岑、大坪兩個小村組成,其中我的幫扶戶所在的大坪村總人口97戶483人,建檔立卡貧困戶53戶250人。
  • 「我的脫貧故事」扶貧政策使我走出困境丨劍河縣南加鎮新柳村村民...
    我叫龍遠木,現年42歲,2級肢體殘疾,是劍河縣南加鎮新柳村村民。家有4口人。  一直以來,由於家庭十分困難,家庭人均收入不足1600元。2014年5月17日我向村委申請,得到群眾大會評議列為貧困戶。我曾在工廠做工,不小心被機子廢掉一隻手,雖然廠家負責了醫藥費用,但同時也辭退我在廠務工。   那段時間正值子女就學,我沒有了收入,整個家庭收入全靠妻子一人,生活都難以維持,住房就更不肖說了,偏斜的舊房隨時都有被風吹倒的可能。
  • 「我的脫貧故事」光榮家庭脫貧最光榮丨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村民肖...
    我叫肖思軍,是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二組村民。我家有4口人,由於我先天身體發育不良,身材矮小,我的妻子也有智力障礙,先天條件不足的兩個人組建的家庭生活十分艱難。劍河縣岑松鎮南岑村村民肖思軍直到2014年,國家實行的精準扶貧政策,讓我看到了希望的曙光。我向村裡申請後,經過村民評選,我們家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扶下,我們的生活迎來了轉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生活一路向好。
  • 「我的脫貧故事」好政策讓我家脫貧丨劍河縣太擁鎮南東村村民李世能
    我叫李世能,今年21歲,是劍河縣太擁鎮南東村村民,現在就讀凱裡學院二年級。我家4口人,父母均50歲,父親在外打工,母親在家務農,妹妹李世芯19歲,現就讀凱裡學院一年級。那年,我的家庭情況很糟糕,我上了高中二年級,妹妹初中三年級,母親沒有文化,在家種田、餵豬,年內可得收入4000元。父親初中文化,外出打點臨工,年內可得收入20000元,表面上來看,整個家庭生活超過了溫飽線。但是由於我和妹妹上學費用的開支,又把家庭拉向了貧困的泥潭,每到學校開學之際,我父母就發愁,我和妹妹非常懂事,就靠「忍飢挨餓」節省開支。
  • 「我的脫貧故事」是你們讓我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丨劍河縣南哨...
    我叫吳老久,是黔東南州劍河縣南哨鎮翁座村村民,家裡面有7口人,其中,2個學生,1個多重殘疾兒童,生活極其困難。2016年,村兩委要我申請為貧困戶時我十分的不情願,一個五尺高的漢子,年輕力壯,要我帶上貧困戶這頂帽子我心理著實不痛快,後來想了想,為幾個孩子,我還是按程序向村兩委遞交了申請。
  • 「我的脫貧故事」我們家當上了「股東」丨劍河縣太擁鎮陽白村村民...
    我叫裴木恩,是劍河縣太擁鎮陽白村村民,目前就讀於貴州理工學院新能源科學與工程專業,今年是我讀大學的第一年。政府與教育部門的支持,對於貧困家庭出生的我我來說,無疑是一種巨大的幫助。裴木恩的父親在搬運砍好的竹子更讓我想不到的是,父親還能在村就職,當巡山護林員,父母還會在生產生活之餘,砍竹子拿去售賣,家庭經濟得到一定增收。這一切的改變就這樣在我眼前真實地出現,驚訝之餘更多的是驚喜。
  • 「我的扶貧故事」我在異鄉戰貧困丨劍河縣南哨鎮九朗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呂文文,是劍河縣文體廣電旅遊局旅遊服務中心工作員,2019年7月來到南哨鎮九當村開展扶貧工作,擔任九朗村脫貧攻堅隊副隊長。九朗村是九當村和朗晃村合併的行政村,但是兩個村離得很遠,為了方便開展工作,楊江勇隊長與我一人負責一個小村,我具體負責九當村脫貧攻堅工作。我是河南人,來到劍河工作了6年多了,但是到村裡駐村是第一次,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剛到村裡的時候特別擔心,生怕語言不通或者自己做不好。
  • 「我的脫貧故事」脫貧是奔向新生活的起點丨劍河縣久仰鎮黨義村...
    我叫龍中明,今年57歲,是劍河縣久仰鎮黨義村村民。我和我妻子都患有疾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無法外出掙錢,生活十分困難。2014年,村裡將我家列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考慮到我家情況,鎮政府聘我擔任久仰鎮黨義村護林員。同時,在社保兜底精準幫扶政策的保障下,吃穿已經不用我發愁了,2017年底我申請了脫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