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壯族
1.壯族: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在廣西
2.特色節日:三月三歌節,農曆三月初三,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規定每年的三月三給全區人民放兩天假。歌節是為了紀念歌仙劉三妹,劉三妹是原來壯族民間傳說中使用的名字, 後來慢慢改編為劉三姐
3.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很多少數民族的節日,海南黎族有個節日也叫做「三月三」,但與壯族的三月三歌節差別非常大
黎族的三月三的由來:在遠古的時候海南發大水,一對表兄妹隨著洪水慢慢漂到五指山下,洪水退後,發現其他人都不在了,只剩下這兩人,為了傳宗 接代,妹妹改造面容後與哥哥結婚,生兒育女,才讓五指山地區興旺富饒。三月三這一天, 黎族的夫婦要領著孩子聚在一處歡度節日4.在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壯族人民除了對歌,還會製作五色糯米飯,這也是壯族的特色食物,用黑、紅、白、紫、黃五種顏色做成,也稱五彩糯米飯、烏飯,寓意吉祥如意、五穀豐登
二、傣族
1.傣族:在泰國和寮國是主體民族,在我國是少數民族,主要在雲南一帶
2.特色節日:潑水節,在公曆 4 月中旬舉行,一般認為起源於印度,紀念佛祖釋迦摩尼的誕生
3.代表性文化:孔雀舞,是傣族最喜聞樂見的舞蹈
三、藏族
1.藏族: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主要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
2.特色節日:雪頓節,藏曆的七月初一。在藏語中,「雪」指酸奶,「頓」指宴會,雪頓節即酸奶宴。後來慢慢地這個節日以演藏戲為主,因此也稱為藏戲節
3.代表性飲食
(1)青稞酒:青稞是青藏高原出產的主要糧食,青稞酒不上頭,不口乾,醒酒非常快, 男女都可以喝(2)酥油茶:藏族食物的精華,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酥油是一種乳製品,藏區喜歡用犛牛產的酥油,很多人第一次去西藏喝酥油茶會喝不慣4.代表性文化
(1)格薩爾王:藏族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後來人們根據其事跡創作了《格薩爾王傳》,很久以前西藏發生天災人禍,妖魔鬼怪橫行,民不聊生,觀世音菩薩為了普度眾生,派天神之子格薩爾下凡,為民除害,造福百姓,十二歲就登上王位,從此開始降妖伏魔,戰勝了很多部落和小國家,功德圓滿,後返回天界(2)唐卡:青海、西藏一帶多見。「唐卡」是一句藏語,指西藏的捲軸畫。藏族大多信奉藏傳佛教,唐卡對藏傳佛教的僧人來說是修行必不可少的用具,禮拜唐卡可以獲得功德唐卡所畫內容以佛教為主,歷史、民俗、天文等都可以畫,創作過程非常講究、複雜,畫師在繪製唐卡前要沐浴、焚香,針對不同的內容念不同的經文,畫好後由高僧活佛開光加持,繪製一幅簡單的唐卡需要十幾天到幾十天的時間,繪製複雜的唐卡甚至需要幾年的時間唐卡的製作會使用純天然的顏料,其色彩可以保持很長時間,據說可以幾百年不變色,因此長期供奉唐卡可以保證風調雨順,四季平安,超度到極樂世界四、回族
1.回族:主要在寧夏、新疆、青海、甘肅等地有聚集區,回族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有清真寺,信奉伊斯蘭教,信徒自稱穆斯林
2.宗教節日
(1)開齋節:伊斯蘭教的信徒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曆的九月份要進行齋戒,日出之前要吃封齋飯,然後整個白天不吃不喝,也不能起邪念,克制自己的欲望,表示對真主安拉的虔誠(小孩和老弱的病人除外)齋月後的第一天,開齋節一清早,教民要沐浴,之後去清真寺做禮拜,相互祝賀。封齋的目的是讓人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大家珍惜眼下的幸福 時光(2)古爾邦節:「古爾邦」指犧牲、獻身,因此古爾邦節也稱為犧牲節、宰牲節,在伊斯蘭教曆的十二月十日舉行3.代表性飲食:饊子,一種油炸食品,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民族節日,回族人會做饊子來招待客人
五、蒙古族
1.蒙古族:遊牧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內蒙古地區
2.特色節日:那達慕大會,農曆七、八月份舉行。「那達慕」是蒙古語,有娛樂、遊戲的意思。大會中除了摔跤、射箭、騎馬等傳統的內容之外,還會增加馬球、武術、摩託車賽等節目,得了第一名會有獎品,如會獎勵摔跤冠軍一頭羊
3.代表性飲食
(1)馬奶酒: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蒙古族的婦女會將馬奶發酵成酒,去蒙古旅遊,走進蒙古包,當地人會把馬奶酒倒到碗中,唱敬酒歌,此時要接住酒,能喝就喝,不能喝也要喝一點,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2)手抓羊肉:蒙古族非常喜愛的一種傳統食物,用手抓著吃(1)蒙古長調:《我是歌手》節目中有些歌手會唱蒙古長調,非常震撼,歌聲一起就有了畫面感,草原、駿馬、藍天、白雲,非常動聽(2)嘎達梅林:蒙古族的一個人民英雄。從清朝末期開始,政府開始逐漸在蒙古開墾土地,牧場越來越小,牧民被迫背井離鄉。後來張學良來了,繼續開墾土地,於是嘎達梅林等人發起起義,而嘎達梅林不幸戰死了。雖然起義失敗了,但張學良開墾草原的進程也被推遲了,保護了蒙古族牧民的利益六、維吾爾族
1.維吾爾族:主要在新疆一帶,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也有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維吾爾族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
2.代表性飲食:饢,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做成圓形,非常扛餓
3.代表性文化:阿凡提的故事。主人公阿凡提非常勤勞、勇敢、幽默,經常幫助勞苦的老百姓
七、滿族
1.滿族:世居我國東北,原為女真族,有很多部落,後來努爾哈赤起兵統一了女真各部,改國號為金,史稱後金。皇太極時期棄用「女真」這個稱呼,改稱「滿洲」,後來將住在東北的女真和其他少數民族納入進來,慢慢地形成滿族
2.特色節日:背燈祭,每年秋、冬季專祭萬曆媽媽
由來:傳說明朝的遼東總兵李成梁想要加害努爾哈赤,而他的小妾心善,將努爾哈赤放走了,李成梁知道後非常生氣,將小妾赤身露體打死了。滿族人為了報小妾的救主之恩,於是設立了神位,因為她死於萬曆年間,於是稱之為「萬曆媽媽」。由於小妾死的時候赤身露體,怕她害羞,於是在這一天各家在祭臺上供奉豬等,同時用黑布遮住門窗,熄滅燈火,在黑暗中說一些祝詞3.代表性飲食
(1)薩其馬:滿語的英譯,在滿文中,薩其馬是用胡麻、焦糖製成的小吃,在漢語中找一個詞來翻譯它比較困難,於是直接音譯成「薩其馬」,跟徐福記的沙琪瑪差不多(2)滿漢全席:沒有固定的席面,沒有固定的菜色。滿族建立大清之後,希望滿漢一家,於是讓漢族人和滿族人一起吃飯,和和睦睦,將滿族人喜歡的菜和漢族人喜歡的菜放在一起八、朝鮮族
1.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一帶
2.特色節日:老人節,地區不同則節日時間也有差異,如在黑龍江寧安縣是農曆六月廿四,在延邊是八月十五舉行老人節。全村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祝壽,給他們戴紅花,並舉行摔跤、歌舞等表演活動,有老人的家庭還會釀製米酒,製作打米糕,給老人祝壽,這是朝鮮族的一個敬老尊老的節日
3.代表性飲食
(1)泡菜:朝鮮族的重要飲食,種類非常多,桔梗、大白菜、蘿蔔等都可以做泡菜,卡路裡含量較低,富含纖維素、維生素(2)打糕:用糯米煮熟之後反覆錘打,製作不容易,歷來被朝鮮族當做上等美味,每逢佳節或者貴賓來時才會做打糕4.代表性文化:《阿里郎》民謠
九、高山族
1.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臺灣省。高山族內部的語言差異較大,分為阿美人、排灣人、卑南人等
2.特色節日
(1)背簍會:在農曆八月十五的夜晚,青年男女相會在檳榔林裡,小夥子會上樹摘擯榔,將檳榔扔入小姑娘的背簍中,姑娘會接心儀男子的檳榔,將準備好的荷包送給小夥子,之後倆人在檳榔林裡共度良宵(2)觀月祭:高山族阿美人的一個傳統,祭祀的節日,祈盼年年都有好收成,歲歲平安。一般在九月選一個月明之夜舉行,男子在林中宰殺水牛,女子會盛裝打扮,與男子一起邊吃邊唱歌跳舞。阿美人很會唱歌,臺灣很多歌手是高山族阿美人,如時間管理大師、雨神蕭敬騰等真題實戰
1.(2010-聯考)下列依次與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有關的是( )
B. 《嘎達梅林》、《穆斯林的葬禮》、《格薩爾王傳》、《阿凡提的故事》、《劉三姐》C. 那達慕大會、開齋節、雪頓節、古爾邦節、潑水節【解析】正確選項:B
A 項錯誤。酥油茶是藏族的,饊子是回族的,青稞酒是藏族的,饢是維吾爾族的,薩其馬是滿族的D 項錯誤。馬頭琴是蒙古族的,冬不拉是哈薩克族的,銅欽是藏族的,葫蘆絲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如傣族、彝族,蘆笙是苗族、瑤族等民族的樂器2.(2011-聯考)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3.(2015-河北)下列依次與蒙古族、回族、傣族關係最密切的是( )
【解析】正確選項:C
D 項錯誤。努爾哈赤是清王朝的奠基者,是女真族/滿族,阿凡提是維吾爾族的,劉三姐是壯族的4.(2016-江蘇)下列關於我國少數民族的名稱、特色飲食與代表性文化對應錯誤的是( )
5.(2018-國考)某高校學生會幹事小王負責策劃一個民族文化展示周活動,下列哪個設計方案不合適?( )
A 項正確。手鼓舞是維吾爾族的一種民間舞蹈
B 項正確。馬奶酒、奶茶是蒙古族的
D 項正確。花腰是雲南彝族的分支,婦女的服飾色彩比較好看,精美大方,於是稱之為「花腰彝族」/「花腰彝」,花腰彝的刺繡工藝非常好(點個讚!)
6.(2018-河南職測)下列關於我國少數民族特徵的說法正確的是( )
【解析】正確選項:D。三月三歌節,紀念劉三姐
B 項錯誤。喇嘛教是藏傳佛教,藏族信奉喇嘛教。高山族有自己的宗教關註上岸喵,你我都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