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傳統節日及習俗

2021-03-05 上岸喵的乾貨鋪

一、壯族 

1.壯族:我國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主要在廣西


2.特色節日三月三歌節,農曆三月初三,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規定每年的三月三給全區人民放兩天假。歌節是為了紀念歌仙劉三妹,劉三妹是原來壯族民間傳說中使用的名字, 後來慢慢改編為劉三姐

3.農曆三月三是我國很多少數民族的節日,海南黎族有個節日也叫做「三月三」,但與壯族的三月三歌節差別非常大

黎族的三月三的由來:在遠古的時候海南發大水,一對表兄妹隨著洪水慢慢漂到五指山下,洪水退後,發現其他人都不在了,只剩下這兩人,為了傳宗 接代,妹妹改造面容後與哥哥結婚,生兒育女,才讓五指山地區興旺富饒。三月三這一天, 黎族的夫婦要領著孩子聚在一處歡度節日

4.在農曆三月初三這一天,壯族人民除了對歌,還會製作五色糯米飯,這也是壯族的特色食物,用黑、紅、白、紫、黃五種顏色做成,也稱五彩糯米飯、烏飯,寓意吉祥如意、五穀豐登

二、傣族 

1.傣族:在泰國和寮國是主體民族,在我國是少數民族,主要在雲南一帶

2.特色節日:潑水節,在公曆 4 月中旬舉行,一般認為起源於印度,紀念佛祖釋迦摩尼的誕生

3.代表性文化:孔雀舞,是傣族最喜聞樂見的舞蹈

三、藏族 

1.藏族:青藏高原的原住民,主要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


2.特色節日:雪頓節,藏曆的七月初一。在藏語中,「雪」指酸奶,「頓」指宴會,雪頓節即酸奶宴。後來慢慢地這個節日以演藏戲為主,因此也稱為藏戲節

3.代表性飲食

(1)青稞酒:青稞是青藏高原出產的主要糧食,青稞酒不上頭,不口乾,醒酒非常快, 男女都可以喝(2)酥油茶:藏族食物的精華,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酥油是一種乳製品,藏區喜歡用犛牛產的酥油,很多人第一次去西藏喝酥油茶會喝不慣

4.代表性文化

(1)格薩爾王:藏族傳說中的英雄人物,後來人們根據其事跡創作了《格薩爾王傳》,很久以前西藏發生天災人禍,妖魔鬼怪橫行,民不聊生,觀世音菩薩為了普度眾生,派天神之子格薩爾下凡,為民除害,造福百姓,十二歲就登上王位,從此開始降妖伏魔,戰勝了很多部落和小國家,功德圓滿,後返回天界(2)唐卡:青海、西藏一帶多見。「唐卡」是一句藏語,指西藏的捲軸畫。藏族大多信奉藏傳佛教,唐卡對藏傳佛教的僧人來說是修行必不可少的用具,禮拜唐卡可以獲得功德唐卡所畫內容以佛教為主,歷史、民俗、天文等都可以畫,創作過程非常講究、複雜,畫師在繪製唐卡前要沐浴、焚香,針對不同的內容念不同的經文,畫好後由高僧活佛開光加持,繪製一幅簡單的唐卡需要十幾天到幾十天的時間,繪製複雜的唐卡甚至需要幾年的時間唐卡的製作會使用純天然的顏料,其色彩可以保持很長時間,據說可以幾百年不變色,因此長期供奉唐卡可以保證風調雨順,四季平安,超度到極樂世界



四、回族

1.回族:主要在寧夏、新疆、青海、甘肅等地有聚集區,回族人集中居住的地方有清真寺,信奉伊斯蘭教,信徒自稱穆斯林

2.宗教節日

(1)開齋節:伊斯蘭教的信徒穆斯林在伊斯蘭教曆的九月份要進行齋戒,日出之前要吃封齋飯,然後整個白天不吃不喝,也不能起邪念,克制自己的欲望,表示對真主安拉的虔誠(小孩和老弱的病人除外)齋月後的第一天,開齋節一清早,教民要沐浴,之後去清真寺做禮拜,相互祝賀。封齋的目的是讓人民體驗飢餓和乾渴的痛苦,讓大家珍惜眼下的幸福 時光(2)古爾邦節:「古爾邦」指犧牲、獻身,因此古爾邦節也稱為犧牲節、宰牲節,在伊斯蘭教曆的十二月十日舉行

3.代表性飲食:饊子,一種油炸食品,每逢開齋節、古爾邦節等民族節日,回族人會做饊子來招待客人


五、蒙古族

1.蒙古族:遊牧民族,主要分布在我國內蒙古地區

2.特色節日:那達慕大會,農曆七、八月份舉行。「那達慕」是蒙古語,有娛樂、遊戲的意思。大會中除了摔跤、射箭、騎馬等傳統的內容之外,還會增加馬球、武術、摩託車賽等節目,得了第一名會有獎品,如會獎勵摔跤冠軍一頭羊

3.代表性飲食

(1)馬奶酒: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蒙古族的婦女會將馬奶發酵成酒,去蒙古旅遊,走進蒙古包,當地人會把馬奶酒倒到碗中,唱敬酒歌,此時要接住酒,能喝就喝,不能喝也要喝一點,尊重少數民族的習俗(2)手抓羊肉:蒙古族非常喜愛的一種傳統食物,用手抓著吃(1)蒙古長調:《我是歌手》節目中有些歌手會唱蒙古長調,非常震撼,歌聲一起就有了畫面感,草原、駿馬、藍天、白雲,非常動聽(2)嘎達梅林:蒙古族的一個人民英雄。從清朝末期開始,政府開始逐漸在蒙古開墾土地,牧場越來越小,牧民被迫背井離鄉。後來張學良來了,繼續開墾土地,於是嘎達梅林等人發起起義,而嘎達梅林不幸戰死了。雖然起義失敗了,但張學良開墾草原的進程也被推遲了,保護了蒙古族牧民的利益

六、維吾爾族

1.維吾爾族:主要在新疆一帶,信奉伊斯蘭教,傳統節日也有開齋節和古爾邦節,維吾爾族過古爾邦節最為隆重

2.代表性飲食:,以麵粉為主要原料,做成圓形,非常扛餓

3.代表性文化:阿凡提的故事。主人公阿凡提非常勤勞、勇敢、幽默,經常幫助勞苦的老百姓

七、滿族

1.滿族:世居我國東北,原為女真族,有很多部落,後來努爾哈赤起兵統一了女真各部,改國號為金,史稱後金。皇太極時期棄用「女真」這個稱呼,改稱「滿洲」,後來將住在東北的女真和其他少數民族納入進來,慢慢地形成滿族

2.特色節日:背燈祭,每年秋、冬季專祭萬曆媽媽

由來:傳說明朝的遼東總兵李成梁想要加害努爾哈赤,而他的小妾心善,將努爾哈赤放走了,李成梁知道後非常生氣,將小妾赤身露體打死了。滿族人為了報小妾的救主之恩,於是設立了神位,因為她死於萬曆年間,於是稱之為「萬曆媽媽」。由於小妾死的時候赤身露體,怕她害羞,於是在這一天各家在祭臺上供奉豬等,同時用黑布遮住門窗,熄滅燈火,在黑暗中說一些祝詞

3.代表性飲食

(1)薩其馬:滿語的英譯,在滿文中,薩其馬是用胡麻、焦糖製成的小吃,在漢語中找一個詞來翻譯它比較困難,於是直接音譯成「薩其馬」,跟徐福記的沙琪瑪差不多(2)滿漢全席:沒有固定的席面,沒有固定的菜色。滿族建立大清之後,希望滿漢一家,於是讓漢族人和滿族人一起吃飯,和和睦睦,將滿族人喜歡的菜和漢族人喜歡的菜放在一起

八、朝鮮族

1.朝鮮族:主要分布在朝鮮半島,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一帶

2.特色節日:老人節,地區不同則節日時間也有差異,如在黑龍江寧安縣是農曆六月廿四,在延邊是八月十五舉行老人節。全村向六十歲以上的老人祝壽,給他們戴紅花,並舉行摔跤、歌舞等表演活動,有老人的家庭還會釀製米酒,製作打米糕,給老人祝壽,這是朝鮮族的一個敬老尊老的節日

3.代表性飲食

(1)泡菜:朝鮮族的重要飲食,種類非常多,桔梗、大白菜、蘿蔔等都可以做泡菜,卡路裡含量較低,富含纖維素、維生素(2)打糕:用糯米煮熟之後反覆錘打,製作不容易,歷來被朝鮮族當做上等美味,每逢佳節或者貴賓來時才會做打糕



4.代表性文化:《阿里郎》民謠

九、高山族

1.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國臺灣省。高山族內部的語言差異較大,分為阿美人、排灣人、卑南人等

2.特色節日

(1)背簍會:在農曆八月十五的夜晚,青年男女相會在檳榔林裡,小夥子會上樹摘擯榔,將檳榔扔入小姑娘的背簍中,姑娘會接心儀男子的檳榔,將準備好的荷包送給小夥子,之後倆人在檳榔林裡共度良宵(2)觀月祭:高山族阿美人的一個傳統,祭祀的節日,祈盼年年都有好收成,歲歲平安。一般在九月選一個月明之夜舉行,男子在林中宰殺水牛,女子會盛裝打扮,與男子一起邊吃邊唱歌跳舞。阿美人很會唱歌,臺灣很多歌手是高山族阿美人,如時間管理大師、雨神蕭敬騰等

真題實戰

1.(2010-聯考)下列依次與蒙古族、回族、藏族、維吾爾族、壯族有關的是(          )

B. 《嘎達梅林》、《穆斯林的葬禮》、《格薩爾王傳》、《阿凡提的故事》、《劉三姐》C. 那達慕大會、開齋節、雪頓節、古爾邦節、潑水節


【解析】正確選項:B

A 項錯誤。酥油茶是藏族的,饊子是回族的,青稞酒是藏族的,饢是維吾爾族的,薩其馬是滿族的D 項錯誤。馬頭琴是蒙古族的,冬不拉是哈薩克族的,銅欽是藏族的,葫蘆絲是雲南少數民族樂器,如傣族、彝族,蘆笙是苗族、瑤族等民族的樂器

2.(2011-聯考)下列選項正確的是(          )


A 項錯誤。賽馬會是蒙古族的那達慕大會,黎族是三月三B 項錯誤。蓮霧主要生長在臺灣和廣東等,是一種熱帶水果,朝鮮族在東北,不會種蓮霧


3.(2015-河北)下列依次與蒙古族、回族、傣族關係最密切的是(          )


【解析】正確選項:C

D 項錯誤。努爾哈赤是清王朝的奠基者,是女真族/滿族,阿凡提是維吾爾族的,劉三姐是壯族的

4.(2016-江蘇)下列關於我國少數民族的名稱、特色飲食與代表性文化對應錯誤的是(          )

5.(2018-國考)某高校學生會幹事小王負責策劃一個民族文化展示周活動,下列哪個設計方案不合適?(          )

A 項正確。手鼓舞是維吾爾族的一種民間舞蹈

B 項正確。馬奶酒、奶茶是蒙古族的

D 項正確。花腰是雲南彝族的分支,婦女的服飾色彩比較好看,精美大方,於是稱之為「花腰彝族」/「花腰彝」,花腰彝的刺繡工藝非常好(點個讚!)

6.(2018-河南職測)下列關於我國少數民族特徵的說法正確的是(          )


【解析】正確選項:D。三月三歌節,紀念劉三姐

B 項錯誤。喇嘛教是藏傳佛教,藏族信奉喇嘛教。高山族有自己的宗教

關註上岸喵,你我都上岸!


相關焦點

  •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
    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賀新春的習俗。春節與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春節民俗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
  • 中國的傳統節日與習俗
    中國的傳統農曆節日主要有:(1)農曆正月初一:春節;(2)正月十五:元宵節;(3)二月初二:龍抬頭;(4)清明前一天:寒食節;(5)清明節;(6)三月初三:上巳節;(7)五月初五:端午節;(8)七月初七:七夕節;(9)七月十五:中元節;(10)八月十五:中秋節;(11)九月初九重陽節;(12)
  • 漢族傳統節日及習俗
    傳統的拜年不同於現在發微信、搶紅包,傳統的拜年有規矩,一拜諸神祖先,二拜長輩親友,更能體現誠意(6)給壓歲錢:傳統給壓歲錢也是有寓意的,「歲」是「祟」字的諧音,長輩給晚輩壓歲錢是為了驅除晚輩來年可能遭受的災害4.文化意蘊最大的意蘊在於團聚,比如春運,忙碌一年的人踏上歸途,和家人團聚,這是中國人最樸素的願望。
  • 中國傳統節日—冬至的起源和習俗!
    冬至,又稱日短至、冬節、亞歲,不僅僅是二十四節氣之一,還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古人認為,冬至是陰陽二氣的自然轉化,是上天賜予的福氣。因此冬至還有著「冬至大如年」的說法。
  • 中國傳統節日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
    重陽節是中國的傳統節日,擁有很悠久的歷史,每年的農曆九月初九就是重陽節。2006年5月20日,重陽節還被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就讓我們來看看重陽節都有哪些習俗吧。雖然現在大家已經不再拜天祈福了,但是在許多地方仍有登高的習俗。祭祖中國有許多傳統節日都是有祭祖活動的,重陽節是一個。祭祖的活動體現中國人傳統的尊敬祖先,先輩的美德,同時這種活動也加強了家族和社會凝聚力。
  • 傳統文化節日:中國的中元節,有哪些文化習俗
    在新疆幾十年,我感覺人們對各種節日較為淡薄,特別是對中國傳統節日,除了較大的傳統節日外,一些延續幾千年的歷史傳統節日,當地幾乎都不會舉辦什麼活動,我想後世對文化傳承這個概念還是很模糊,需要學校和當地文化部門,還是要重視和加強中國各種傳統節日的學習和宣傳。
  • 這個月底即將開始的跳冬節,你知道是屬於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嗎?
    昨天在廣東一片冬至大過年,吃湯圓,提前下班的節日歡脫氣氛當中,看到了關於家鄉的一個節日:跳冬節。雖然長在綏寧,卻還是第一次聽說這麼一個節日,就好像之前的四八姑娘節一般,忽然就冒出來然後每年越辦越興盛一樣。看著情形,家鄉大力發展少數民族旅遊文化的力度很大了。
  • 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習俗的由來
    中秋節,中國傳統節日,為每年農曆八月十五,傳說是為了紀念嫦娥。「中秋」一詞,最早見於《周禮》。
  • 清明節裡談傳統節日——傳統節日的凋零與西方節日的盛行
    如今像春節這種中國傳統節日日漸凋零,越來越沒有節日的氛圍,除了多了幾天假期,再也沒有其他東西了!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傳統習俗沒有很好的傳承下來,尤其是在近幾年流逝特別嚴重,除了年紀大的還知道一些,年輕人已經基本不知道了,更別說去遵守了!沒有了傳統習俗支撐的傳統節日,就像被剔乾淨的雞架一樣,只剩下一個空架子,索然無味了!這也是傳統節日不受年輕人待見的原因之一!
  • 春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
    春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有哪些?一起來看看春節的來歷和傳統習俗,歡迎查閱!自西漢以來,春節的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多還相傳至今。
  • 中國傳統四大祭祖節日是什麼?
    清明節、中元節、寒衣節和除夕國是一個有著幾千年文明傳承的國家,在中國有很多傳統節日,其中和祭祖有關的節日就有不少,這四大傳統祭祖節日正好春夏秋冬每季一個
  •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文化習俗?堅持這些文化特色的意義與價值何在
    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文化習俗?堅持這些文化特色的意義與價值何在我是大夫覺成,喜歡中國傳統文化,歡迎關注。01覺成觀點堅持中國傳統節日的文化元素,意義與價值在於:一是可以增加民族認同感,加強民族凝聚力。二是可以增加國人的民族自信心,提升民族自豪感。三是可以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提升國際地位。
  • ☞天台風俗人情第二期:傳統節日習俗
    中國的傳統節日內容豐富多樣,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入夏後,一個不是節日的節日六月六,都有哪些習俗?曬衣服
    入夏後,一個不是節日的節日六月六,都有哪些習俗六月六,就是農曆六月初六這一天的代稱,在我國的習俗中,這一天也非常重要,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或者在一些地方,也特意將這一天作為節日,更是一個傳統佳節。六月六,這個節日,在我們漢族中,有洗曬節、洗象日、晾經節、蟲王節、回娘家節、天貺節、禾苗節、半年節、鬼挑瓜節等等。當然在一些少數民族的六月六也是特別的節日, 布依族稱六月六為「小年」。苗族「六月六」 是祭祀祖先的節日,同時也是「六月六山歌節」,哈尼語叫「苦渣渣」節,一般於農曆六月二十四日前後舉行,為期三至六天。
  • 中國傳統文化節日——重陽節的6大習俗
    重陽節與除、清、盂三節也是中國傳統節日裡祭祖的四大節日。只是近年來,人們對老人的推重,故此節日又被稱為老人節。在這個傳統節日裡有哪些習俗呢?讓小編來介紹一下吧。賞菊也就成了重陽節習俗的組成部分。宋代《東京夢華錄》卷八:「九月重陽,都下賞菊,有數種。其黃、白色蕊者蓮房曰『萬齡菊』,粉紅色曰『桃花菊』,白而檀心曰『木香菊』,黃色而圓者『金齡菊』,純白而大者曰『喜容菊』。無處無之」。
  • 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
    冬至|冬至節日祝福|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就由中公教師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冬至、冬至節日習俗、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的相關內容 。冬至節日吃什麼過節的習俗南方我國南方很多地方在冬至這天都會過節慶賀。冬至是時年八節之一,南方地區有在冬至酬神祭祖的傳統。因各地禮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異。酬神祭祖後通常還有宴飲活動。
  • 中國傳統節日春節是幾月幾日?農曆新年的節日起源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鬱的各民族特色。
  • 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同一個節日嗎?寒食節將至,這天都有哪些習俗?
    筆者認為不同朝代或時期衍生出來的傳統節日,其實就是當時社會思潮與風俗的重要體現。可以毫不誇張的說中國古代歷史,其實就是一部蘊含多民族特色的習俗史。因為從古代淵源流傳至今的傳統節日中,既有獨具漢民族特色的民俗節日,同時也有少數民族發明並延續下來的傳統節日。當不同民族的習俗交融在一起之後,就形成了中華民族傳統節日譜系。
  • 中秋月圓之際,我國有一個少數民族獨特的節日,類似於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而我國有一個少數民族,在八月十五,他們過的節叫月亮節。月亮節類似於我們的中秋節,是拉祜族民族當地的特色節日,拉祜族非常重視月亮節,在這一天會舉行很多民族特色的活動來慶祝月亮節!
  • 農曆三月初三各地習俗,你所在的民族習俗是什麼呢
    三月三,漢族及多個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時在農曆三月初三。 古稱上巳節。相傳三月三是黃帝的誕辰,中國自古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的說法。魏晉以後,上巳節改為三月三,後代沿襲,遂成漢族水邊飲宴、郊外遊春的節日。俗話說:「三月三,薺菜當靈丹。」春食薺菜是江南民間的傳統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