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知新覺:用文化滋養助推制度建設

2020-12-18 中國經濟網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植根的文化沃土。」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植根中國大地、具有深厚中華文化根基、深得人民擁護的制度和治理體系。這表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之所以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巨大優越性,一個重要原因在於其深深根植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歷史底蘊。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需要立足本土、深耕沃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時代進步相適應、與社會發展相協調,用文化滋養助推制度建設。

制度與文化互為依存、相融共進:文化體現經濟社會發展的價值取向,支撐制度體系的構建;制度體系承載文化價值理念,並通過制度實施踐行文化的價值追求。知所從來,才能明其將往。在漫長的歷史演進中,中華民族創造出獨樹一幟的燦爛文化,形成了天下為公、四海一家、民惟邦本、德主刑輔、禮義廉恥、選賢任能、革故鼎新、親仁善鄰、以和為貴等一系列價值理念,形成了一整套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留下了博大精深的文化資源和制度遺產。其中的精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作用於國家制度、運用於國家治理,在中華民族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充實和完善,為中國人乃至全人類認識世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啟迪,對於當代中國制度形成和發展的影響是全面、深刻的,需要勇於並善於借鑑,不斷推陳出新。

弘揚傳統修齊治平理想和家國一體情懷。《決定》提出「注重發揮家庭家教家風在基層社會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強調把家庭家教家風作為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的重要依託,充分發揮其涵養道德、厚植文化的德治作用,從而營造良好社會風尚、維護社會和諧安定。修齊治平理想、家國一體情懷,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重要滋養。注重家國同構是中華文明發展的一大特點。《大學》有云:「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孟子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這些均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價值觀念。在中國人的眼裡,國和家緊密相聯,國由家組成,家是國的細胞,家庭是國家和諧安定的基礎;家庭秩序是國家秩序的前提和保障,家齊才能國治。在這種治理模式下,國家治理與家庭治理息息相關,家庭倫理與愛國情懷高度一致,強調正確對待個人、社會與國家的關係,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民族和國家利益。這一價值內涵已深深融入中國人民的血脈,成為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可或缺的文化基因。

弘揚傳統德主刑輔方略和德法共治原則。《決定》提出「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完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法律政策體系,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求融入法治建設和社會治理」,進一步強化道德對法治的支撐作用,把道德要求貫徹到法治建設中;注重發揮法治對道德的保障作用,運用法治的力量引領正確的價值判斷、樹立正義的道德天平,以實現法律和道德相輔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德主刑輔是我國古代基本的治國方略,其發端於西周「明德慎罰」的觀念。孔子繼承這一思想,主張「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倡導為政以德。以董仲舒為代表的漢代儒家,主張前德而後刑、大德而小刑、務德而不務刑的觀點,確立德主刑輔的法制原則。《唐律疏議》承繼此原則,注重處理好道德與法律的關係,認為「德禮為政教之本,刑罰為政教之用」。儒家治國理政思想既強調以德治國,又注重法律約束,強調「徒善不足以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凸顯依法而治的重要意義。德法共治的基本原則,蘊含著法治與德治辯證統一的思想。二者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在中華民族發展的歷史進程中不斷發展完善,逐步形成系統的治國理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對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具有啟示和借鑑意義。

弘揚傳統親仁善鄰理念和協和萬邦思想。《決定》提出「堅持和完善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尚和合、求大同思想的繼承和弘揚,彰顯了處理當代國際關係的中國智慧。中華民族是愛好和平的民族,親仁善鄰、協和萬邦的理念和思想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價值之一,也是中華文明一貫的處世之道。《周易》的「保合太和,乃利貞,首出庶物,萬國鹹寧」,《論語》的「禮之用,和為貴」和「四海之內皆兄弟」,《孟子》的「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墨子》的「天下兼相愛則治,交相惡則亂」,無不蘊含著以和為貴、與人為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等價值理念,體現了對和諧、和平的珍視。這些價值理念發展至今,可理解為與鄰邦之間和睦相處、守望相助,妥善協調不同國家之間的關係,促進世界各國相互尊重、和諧相處、合作共贏。它們源自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澱,滋養著中國外交理念的根脈,並運用於國家治理實踐,凝練為傳之後世的治國理政經驗和制度。

(作者為嶺南師範學院國學院教授)

《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11日 09 版)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相關焦點

  • 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新知新覺)
    使命越艱巨越要匯聚合力  把人民政協制度優勢更好轉化為治理效能(新知新覺)  北京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人民政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是實行我國新型政黨制度的重要政治形式和組織形式。
  • 培養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新知新覺)
    高校教師要堅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為先進思想文化的傳播者、黨執政的堅定支持者,更好擔起學生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高校要健全完善教師政治理論學習制度,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教師頭腦,引導他們把理想信念建立在對科學理論的理性認同上,建立在對歷史發展規律的正確認識上,建立在對基本國情的準確把握上。加強黨員教師教育管理和服務工作,推動教師黨支部建設,把各類優秀教師凝聚在黨的周圍。
  • 敘州區法院抓實文化建設「三步走」 ,助推法院工作再上新臺階
    敘州區法院抓實文化建設「三步走」 ,助推法院工作再上新臺階 2020-12-10 19: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民法典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新知新覺)
    我國民法典系統整合新中國70多年實踐形成的民事法律規範,傳承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借鑑人類法治文明建設有益成果,是一部體現我國社會主義性質、符合人民利益和願望、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的民法典,具有鮮明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
  • 用好新媒介 助推文化傳承創新
    □李匯群在文化的傳播過程中,媒介向來扮演著重要角色。隨著傳媒技術的更新迭代,人工智慧和媒體深度融合,新媒介正全方位地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推動新的社會實踐,形成新的社會連接,也為傳統文化在當下的傳承轉化提供新助力、帶來新挑戰。鑑於此,有必要梳理當下新媒介助力傳統文化傳播的經驗,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與創新性發展提供借鑑和啟示。
  • 【文化韓城】建設文化強市助推區域中心城市發展 我市各類文化企業...
    【文化韓城】建設文化強市助推區域中心城市發展 我市各類文化企業達350戶 2020-12-13 12: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思政講理】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滋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和中國人民的精神食糧,不僅是提振當代青年精神力量的不竭動力,更是滋養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源頭活水。高校作為文化傳承和改革創新的重要基地,肩負著傳承中華文明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責任使命,做好做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關涉是否堅持「三全育人」大思政格局、能否有效引導青年價值觀積極養成、可否助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全面發展。
  • 新知新覺: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
    在新時代大力弘揚工匠精神,對於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揚工匠精神的優良傳統,一些工藝水平在世界上長期處於領先地位。瓷器、絲綢、家具等精美製品和許多龐大壯觀的工程建造,都離不開勞動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詩經》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反映的就是古代工匠在切割、打磨、雕刻玉器等時精益求精、反覆琢磨的工作態度。
  • 工商銀行日照分行合規文化建設實現新突破
    魯網12月22日訊 今年以來,為深入貫徹落實監管機構和工商銀行山東省總行合規文化建設工作新部署、新要求,工行日照分行強化制度學習、技能訓練、高層授課、警示與反思、主題活動、正向激勵等方面入手,全面提升員工合規意識,助推合規文化建設再上新臺階,實現合規文化建設新突破
  • 助推文化繁榮發展 樹立文化強旗新名片
    助推文化繁榮發展 樹立文化強旗新名片 2020-12-18 18: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完善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機制(新知新覺)
    建設履行社會責任的企業文化。企業文化是企業的靈魂,也是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完善國有企業履行社會責任機制,基礎在於加強企業文化建設,讓履行社會責任植根企業員工心中,成為企業文化重要組成部分,並在履行社會責任的實踐中不斷發展企業文化,實現企業經營發展與企業文化建設協調推進。
  • 理論研究|王躍文:傳承發展農耕文明 文化助推鄉村振興
    「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總要求,文化作為一種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可以以其先導性、戰略性,為鄉村振興戰略提供精神激勵、智慧支持和道德滋養。要從三個方面著力,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助推鄉村振興。
  • 用書香滋養人生
    所以,每一個人都應當把讀書當作人生的「標配」,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通過閱讀來充實知識、提升修養、成就價值,用書香滋養人生。隨著科技的發展,當下人們獲取知識和信息的途徑很多,如上網、看電視、聽廣播等,雖然方便快捷,但隨之出現的是一些人的閱讀由深變淺、由精變粗的現象。讀書實在是一件不可由他人代勞的事情,因為書籍所承載的知識是經過了思考、積澱和深度加工的,其在文化傳播上具有不可替代性。
  • 新時代新知:在質疑中不斷更新
    4月22日,以「生活·讀書·新知」為標榜的三聯書店舉辦了一場「三聯·新知大會」,便是以「如何看待歷史,怎樣面對未來?」作為活動的主題。大會邀請了人文、科學、藝術等領域的學者專家,將相關領域的新知識、新觀念和新方法,以開放的形式,讓學者與公眾面對面地交流、聆聽、碰撞,在討論與爭執中共同豐富著知識的闡釋空間。
  • 永靖縣:黨組織建設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
    永靖縣:黨組織建設助推新時代文明實踐每日甘肅網6月2日訊 據民族日報報導(記者史有東 通訊員郭紅 姬海勝)永靖縣在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中,把基層黨組織體系建設擺在重要位置,聚力抓黨建促脫貧攻堅、促鄉村振興,堅持先試先行,創新方式方法,為建設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 【地評線】太極申遺成功,助推文化強國建設
    當前,我國正加快建設文化強國的步伐,要義之一就是要大力弘揚、傳承和保護傳統文化;太極拳成功入選非遺名錄,是中國傳統武術文化的一次突破,增強了民族文化自信,更是文化強國建設的強烈「助推劑」。  弘揚傳統文化,增強民族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說「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
  • 助推文化旅遊消費新升級 撫州市文化旅遊聯盟成立
    助推文化旅遊消費新升級 撫州市文化旅遊聯盟成立 2021-01-07 16:42:25 來源:撫州發布 為加快推進我市文化旅遊產業發展,擴大文化旅遊企業合作,提升文化旅遊品質,實現全市區域文化旅遊發展聯動
  • <1758期>充分發揮檢察文化引領作用 助推草原檢察高質量發展
    《檢察隊伍建設》2020年第11期刊登自治區檢察院黨組成員、政治部主任鄭佳玫署名文章:充分發揮檢察文化引領作用 助推草原檢察高質量發展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從戰略和全局上對文化建設作了規劃和設計,明確提出到2035
  • 推動形成新發展格局(新知新覺)
    發展數字經濟,不僅有利於強化市場動力和產業支撐作用,而且有利於強化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間的紐帶,是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通過激發內需市場動力助推形成新發展格局。第一,發展數字經濟有利於打通消費堵點。以傳統電商平臺為載體的數字消費衍生了大量消費信息,利用數位技術抓取、挖掘和分析這些消費信息,可以更精準快捷地提供符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
  • 浦東開發開放30周年 上海交大教授:用好制度創新制勝武器
    來源:人民日報原標題:總結成功經驗 繼續先行先試 用好制度創新這一制勝武器(新知新覺)彭 勃 (作者為上海交通大學教授、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30年來,浦東新區已成為區域經濟的增長極、城市發展的探路者,取得了諸多制度創新成果。回首過去,制度創新是浦東開發開放的制勝武器;面向未來,浦東新區要繼續先行先試,進一步發揮對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創新的推動作用。進一步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激發創新活力。黨的領導制度在國家治理體系中位於統攝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