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新型大國關係:中俄在行動

2020-12-18 人民網

12月15日,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同俄羅斯國防部長謝爾蓋·庫茹蓋託維奇·紹伊古正式籤署《關於延長2009年10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有效期的議定書》,同意將協定有效期延長10年。兩國國防部長並為此專門舉行視頻會議,強調雙方將確保有效執行協議,並在此基礎上加強兩軍務實合作,進一步充實中俄兩國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內涵。

中俄特殊關係的重要標誌

11年前,作為中俄總理第十四次定期會晤的重要成果之一,雙方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俄羅斯聯邦政府關於相互通報發射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的協定》(下稱《協定》),成為中俄增進戰略互信的重要裡程碑。該《協定》將於今年12月16日到期。兩國國防部長此次順利續籤這一重要《協定》,充分體現了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國家間建立相互通報彈道飛彈和航天運載火箭發射機制,必須以良好的雙邊關係和高度的政治互信為基礎。世界上大國之間建立這樣的雙邊機制並不多見。中國目前只與俄羅斯一國建立了這樣的互信機制。這一機製得以延續,既肯定了雙方過去10年履行《協定》的積極成效,也印證了中俄雙邊關係的成熟穩定和歷久彌堅。

中俄對世界的共同貢獻

中俄續籤《協定》,是落實兩國元首共識、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的又一實際舉措。2016年和2019年,中俄元首先後籤署並發表了《關於加強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關於加強當代全球戰略穩定的聯合聲明》,明確表示雙方決心深化戰略互信,加強戰略協作,堅定維護全球和地區戰略穩定,堅持共同維護鞏固來之不易的防擴散和軍控領域國際機制體系。這些聲明不僅是兩國的政治宣示,而且已經轉化成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行動。

近年來,中俄兩國在不同場合、各個層級,就核、中導、反導、外空等戰略安全問題,以及朝鮮半島核問題、伊朗核問題、敘利亞化學武器爭端等熱點問題保持了密切的協調與合作,為維護國際和地區和平與安全、支持多邊主義和軍控與防擴散進程作出了重要貢獻。

在個別國家肆意渲染大國競爭、大搞單邊主義、頻頻毀約退群的背景下,中俄續籤《協定》,為大國增進戰略互信、深化互利合作、共謀和平安全作出了表率,用實際行動回答了新時代條件下如何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如何共建和平與安全世界的時代之問。

中俄友好合作沒有止境

面對複雜多變的外部環境,中俄關係在兩國元首的戰略引領下,經受住了國際風雲變幻和新冠肺炎疫情等系列考驗,展現出強大的穩定性和持久性。中俄兩國關係的提升,中俄戰略協作的深化,既符合兩國共同利益,也符合國際社會期待,順應和平發展的時代潮流。

習近平主席明確表示,中俄作為全面戰略協作夥伴,密切戰略溝通合作十分必要。王毅國務委員兼外長說:「中俄組合堪稱最緊密、最牢固、最成熟、最穩定的一組大國關係,為國與國之間和睦相處、合作共贏樹立起標杆和典範。對中俄關係來說,沒有最好,只有更好;對中俄合作而言,沒有休止符,只有進行曲。」相信中俄兩國將以續籤《協定》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背靠背」戰略協作,積極做維護世界和平安全的「穩定錨」,為國際關係健康發展持續注入正能量。

《 人民日報 》( 2020年12月17日 13 版)

相關焦點

  • 一步一個腳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
    原標題:一步一個腳印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人民日報全媒體平臺·2015·中央廚房烹製新聞美味)   構建新型大國關係是中美雙方在總結歷史經驗基礎上,從兩國國情和世界大勢出發,共同做出的戰略抉擇。如何在新起點上推進中美新型大國關係,中美應該怎樣攜手合作促進世界和平與發展,雙方乃至全世界高度關注。
  • 「中俄關係穩如泰山,堅如磐石」
    2019年是中俄(蘇)建交70周年。兩國關係從歷史走來,披荊斬棘,歷久彌堅。從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到「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再到「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兩國關係始終保持在高水平運行,並不斷邁向新階段。
  • 中俄建立新型軍事聯盟?普京重磅發聲信號強烈,美國這回看清楚了
    據美聯社10月22日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周四表示,現在沒有必要建立中俄軍事同盟,但指出將來可以建立。普京的講話標誌著莫斯科和北京之間的關係不斷加深,普京還強烈呼籲延長莫斯科和華盛頓之間僅存的最後一個軍控公約。
  • 加快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藩籬,重塑工農城鄉關係。針對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突出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近10年來,國家致力於協調推進城鎮化和鄉村建設,著力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 中國駐俄羅斯大使李輝:「中俄關係穩如泰山,堅如磐石」
    2019年是中俄(蘇)建交70周年。兩國關係從歷史走來,披荊斬棘,歷久彌堅。從建立「面向21世紀的中俄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到「平等信任、相互支持、共同繁榮、世代友好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再到「中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新階段」,兩國關係始終保持在高水平運行,並不斷邁向新階段。
  • 理論周刊|加快構建「新型工農城鄉關係」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深化改革,著力打破城鄉二元結構的制度藩籬,重塑工農城鄉關係。針對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業農村發展不充分的突出問題,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優先發展農業農村,構建城鄉融合發展的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近10年來,國家致力於協調推進城鎮化和鄉村建設,著力構建「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 中俄為何能撼動美國?外媒:中俄「新型軍事聯盟」讓美國束手無策
    美國為何忌憚中俄,就像外媒分析的那樣,是因為中俄"新型軍事聯盟"讓美國束手無策。 美國想要繼續稱霸全球,已經變得不現實,未來美國只能順應潮流,承認中俄聯盟的強大,不再挑惹是非,才能有立足之地。
  • 中俄軍事協定引發全球關注,俄:兩國關係牢不可破
    俄外交部表示,《協定》的延長表明俄中關係牢不可破。 在大國重器上,中俄兩大軍事巨頭之間的互信程度在全球範圍內絕無僅有,在歷史上也是十分少見的,而中俄雙方卻能創造性地構建了一種新型大國關係,這對於世界的和平與安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 外媒:中俄兩國正在組建「新型軍事聯盟」,即便是美國也無法將之擊敗
    【環球網軍事報導】據俄羅斯衛星網10月12日援引新加坡《亞洲時報》消息稱,隨著美國的相對綜合國力和影響力發生衰退,中國和俄羅斯正在組建一種「新型軍事聯盟」,其相比於傳統意義上的聯盟體系更加靈活,而即便是美國也無法戰勝「中俄新型軍事聯盟」。
  • 李家瑞: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同時,廣東地理位置特殊,「官商圈子文化」比較容易形成,官商勾結、權錢交易在有的地方依然存在,這些問題必須通過加快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有效規範政商行為加以解決。  構建新型政商關係,是統一戰線服務經濟建設的重要任務,也是統戰部門的政治責任。
  • 日本野心勃勃致力成為獨立軍事大國,中俄聯手粉碎妄想
    據俄羅斯《獨立報》網站報導,近日,日本通過了新防衛預算,並且打算利用這筆錢進行購買隱形戰機、防禦武器以及打擊敵方基地的遠程飛彈,可以看出日本急於求成,迫切想要本國的軍事能力在國際地位上得到有力的支持,從而新內閣也秉持把日本即將變成「獨立軍事大國」為目標而進行發展。
  •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大國關係從「陸海空」走向...
    新京報快訊(記者沙璐)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金燦榮認為,隨著網際網路的發展,目前大國關係和博弈從「陸海空」走向「天電網」,從有限空間走向無限空間。網際網路作為嶄新的虛擬空間,需要定義新的國際規則,遇到問題各國不應相互指責,需要共同管理,共同行動。
  • 發射彈道飛彈互相通報 中俄這個協定為何延期?
    堅持「結伴不結盟」 中俄開創大國關係新模式中俄籤署的重大協議,引發國際社會高度關注。有輿論甚至炒作稱這是中俄間的一種軍事同盟形式,對此杜文龍認為,這觀點顯然是誇大其詞。中俄兩國「結伴不結盟」,雙方籤署「協議書」為新的大國關係建立新的楷模。
  • 施乃康:新型大國關係為華僑華人再開新天地
    而這種風向,取決於中美兩個大國;這種力量,源自於兩個大國的互動。  9月22日至28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成功對美國進行了國事訪問,中美關係歷史進程中新的一幕徐徐拉開。  習主席在聯合國講臺上,向世界清晰闡述的「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充滿著中華民族的大成智慧,為海外華僑華人再開新的黃金時代。
  • 鄒城市著力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作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省級試點縣,鄒城市不斷探索政商關係新路徑,通過思想引領、搭建平臺、加強服務等方式,密切連接政企,讓企業發展更順暢,讓政府服務更精準。思想引領 弘揚企業家精神我市結合濟寧統戰「文化浸潤十大行動」,弘揚儒家文化、培樹儒商精神,一手抓幹部政德教育,一手抓儒商企業培育,架起思想「引領橋」。挖掘本地優勢,結合優秀傳統文化,把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融入黨員幹部政德教育。
  • 一日之內中俄頻繁互動,有何深意?
    他同時強調,此次訓練行動是中俄兩軍年度合作計劃內項目,不針對第三方。中俄兩國軍機嚴格遵守國際法,沒有進入他國領空。據兩國國防部聯合發布的消息,中俄此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於12月22日在日本海、東海有關空域實施,中方派出4架轟-6K飛機,與俄方2架圖-95飛機聯合編隊。而在2019年7月23日,中俄兩國空軍已組織實施了首次聯合空中戰略巡航。
  • 人民日報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構建國際關係理論的中國學派
    中國共產黨自十八大以來,全面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促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公平正義、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係。伴隨著中國國際影響力、感召力、塑造力的提高,中國日益走近國際舞臺中央,不斷為世界和平與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 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當今社會,政府掌握著部分權利、商人掌握著部分資本,政企之間「合」則兩利,「分」則兩害,如何取其中、平衡好政府和企業的關係尤為重要。黨的十八大以來,總書記持續關注著非公有制經濟和民營經濟的發展,提出了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的要求,找到了政企之間的平衡點,極大優化了我國的營商環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 中俄會不會戰略結盟?
    中國國防部表示,「中俄雙方開展聯合空中戰略巡航旨在進一步發展中俄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提升兩軍戰略協作水平和聯合行動能力,共同維護全球戰略穩定。」在這麼短的一段話中,多次提到了「戰略」二字,顯示出這次兩國聯合巡航的核心意義就體現在「戰略」上。2020年10月,俄羅斯總統普京在被問及與中國結盟的可能性時回答說:「我們還沒有為自己設定這個目標。但原則上,也不排除這種可能性。」
  • 中俄「新關係」 俄羅斯學者如是說
    但我們深信,危機也必定將是轉機,國際關係和全球秩序的震蕩重組,應更有益於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長遠成長,和諧發展。今年2月中上旬,俄羅斯捐贈數十噸醫療物資的專機陸續飛抵身處疫情漩渦中心的武漢這一慷慨義舉,是新世紀中俄兩國關係持續升溫的生動體現。去年12月剛剛順利開通的中俄東線天然氣管道,更是兩個大國推進高水平合作的強有力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