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國稱諸葛亮躬耕在襄陽 南陽網友怒砸電視

2021-01-15 騰訊網

5月29日,南陽30名小學生在臥龍崗前齊誦《出師表》,抗議新《三國》。

■二月河受訪談看法

■南陽諸葛亮研究會稱或訴諸法律「維權」

關於諸葛亮躬耕地,襄陽與南陽已經爭了上千年。而新近熱播的電視劇新《三國》又在這個問題上點了一把火,因將躬耕地「搬」到了襄陽而引起南陽的強烈不滿。日前,著名作家二月河、周同賓,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副會長張曉剛等人就此話題接受了記者的採訪。

新《三國》「偏向」襄陽

「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新《三國》,引起了諸葛亮躬耕地——南陽百姓的熱切關注。可是最近,南陽人卻越看越覺得不對勁兒,特別是新《三國》第32集裡的一場戲,把躬耕於南陽的諸葛亮說成是居住襄陽隆中,把臥龍先生隱居的南陽臥龍崗也搬遷到了襄陽。」6月6日,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副會長張曉剛向記者述說了他的不解和憤怒,「簡直是胡編亂造,新《三國》咋能這樣不嚴肅呢?」

記者注意到,新《三國》第32集有一場戲,徐庶向劉備舉薦諸葛亮時說:「襄陽城外三十裡,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住著一位當代奇才……此人姓諸葛,字孔明,因為住於臥龍崗上,所以又號臥龍先生。」

張曉剛說:「新《三國》依據的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這場戲在《三國演義》裡屬於第三十六回,即《玄德用計襲樊城 元直走馬薦諸葛》。羅貫中在此處已明確提到了諸葛亮與襄陽、南陽之間的關係。」

《三國演義》中,徐庶對劉備推薦諸葛亮時說:「此人乃琅琊陽都人,複姓諸葛,名亮,字孔明,乃漢司隸校尉諸葛豐之後。其父名珪,字子貢,為泰山郡丞,早卒;亮從其叔玄。玄與荊州劉景升有舊,因往依之,遂家於襄陽。後玄卒,亮與弟諸葛均躬耕於南陽。嘗好為《梁父吟》。所居之地有一崗,名臥龍崗,因自號為臥龍先生。此人乃絕代奇才,使君急宜枉駕見之。若此人肯相輔佐,何愁天下不定乎!」

《三國演義》還寫了劉備的反應:「引眾將回至新野,便具厚幣,同關、張前去南陽請孔明。」同時,還寫了後人贊徐庶走馬薦諸葛所寫的一首詩:「痛恨高賢不再逢,臨岐泣別兩情濃。片言卻似春雷震,能使南陽起臥龍。」

張曉剛認為,客觀地講,《三國演義》既寫了諸葛亮曾經居住於襄陽,又寫了諸葛亮躬耕於南陽臥龍崗。寫了徐庶與劉備道別於南陽新野之後,經過南陽臥龍崗見到諸葛亮之後,又繼續前行至許昌。而這樣,也符合由新野去許昌時途經南陽這一地理實際。因此,新《三國》在此不提諸葛亮躬耕南陽,並將諸葛亮躬耕地——南陽臥龍崗硬搬到了湖北襄陽,違背了原著。張曉剛還說,根據歷史記載,三國時,襄陽是一個很小的縣,當時更沒有隆中這個地名。隆中當時叫「阿頭山」,新《三國》中徐庶說襄陽城外三十裡,有一片山野名叫隆中,簡直成了一句極其「穿幫」的笑話。

南陽網友臥龍崗前砸掉電視機

新《三國》將諸葛亮躬耕地搬到襄陽的劇情,引起了南陽人的強烈不滿。電視劇播出後,不斷有網友和當地學生到南陽臥龍崗武侯祠前聚會,他們一起誦讀「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一起聲討新《三國》篡改歷史。

5月29日上午8點,南陽數百網友還在臥龍崗山門前的「千古人龍」牌坊下,拉起條幅,30名小學生齊聲誦讀前《出師表》,遊人與市民籤名聲援。活動的最後,幾名網友還抬出一臺電視機當場砸毀,以示對新《三國》的抗議。

參與活動的網民「二月公子」對記者說,諸葛亮躬耕地就在南陽,毋庸置疑,現在網友們反對的是別有用心的人利用話題「編造歷史」,以爭議獲取收視率和經濟效益。

「二月公子」說,諸葛亮所撰前《出師表》、《黃陵廟記》中一再自述「躬耕於南陽」、「躬耕南陽之廟,遂蒙劉氏顧草廬」,民間也自古流傳「南陽諸葛亮,穩坐中軍帳」、「南陽有個諸葛亮」、「三顧茅廬」等諺語和成語,清晰表明諸葛亮躬耕地在今河南南陽,躬耕地有「草廬」。

許多網民表示,保衛「諸葛亮躬耕地」並非意氣之爭,而是正本清源、捍衛歷史真相的行動,是避免偽學說貽害後人的舉動。「奉勸一些文化商人和投機販子,不要為了利益出賣祖宗,做歷史的罪人。」

網民的行動也遭到了外地網民的質疑:「名人故裡爭就爭了,為何還拉上小學生當道具?」因為,外地一些網民看到,南陽一些小學生也去籤名「抗議」,參加到了抗議新《三國》的行列。

對此,網民「臥龍達人」稱:「導演和編劇用這種『爛片』誤導我們的下一代,你說和孩子無關嗎?南陽是諸葛躬耕地,所以我們不需要和誰爭。我們只是在教育我們的孩子要從小學歷史,明是非,誠信做人,懂得尊重歷史!」

一位網民還提出了自己的擔憂,他發帖說:「南陽不是要投巨資打造臥龍崗文化嗎?現在播出的新《三國》會向公眾傳達錯誤的信息,這將給南陽的臥龍崗改造和文化建設造成巨大的衝擊!如果外地人都認為三顧茅廬發生在襄樊,那我們的臥龍崗開發還有什麼意義?」

還有網民發帖,要求「高希希回家學歷史」、「高希希和朱蘇進來南陽臥龍崗為歷史謝罪」。高希希,系新《三國》導演,朱蘇進為編劇。

網上調查三地之爭南陽領先

5月18日,某網刊登文章《諸葛亮故裡之爭:襄樊南陽上下PK數百年》。文章稱:「圍繞諸葛亮故裡、故居、躬耕地的現代經濟故事的演繹,也如八陣圖一般,撲朔迷離,異象環生,具體涉及河南南陽、湖北襄樊(古襄陽所在地)和山東臨沂三地。而且,此乃名人故裡之爭中唯一一樁持續數百年的歷史舊案,從大清國一直到現在,三地越爭越複雜微妙,旁觀者越看越疑惑叢生。」

緊跟文章的是網上的一項調查:您認可的諸葛亮故裡是在哪座城市?

5月19日,該網刊發調查進度一文《過半網友認為河南南陽才是諸葛亮故裡 遠超襄樊和臨沂》,稱截至5月19日17時33分,共有9969份投票,58%的網友選擇了現今的河南南陽是諸葛亮故裡,票數遠遠超過湖北襄樊。

諸葛亮故裡之爭由來已久,有關資料記載,可以追溯到清道光年間,前後已達數百年。而現今參與諸葛亮故裡爭奪的不僅僅是南陽和襄樊,山東臨沂也稱是諸葛亮故裡。截至6月6日17時30分,記者查看了這則調查,南陽排名仍為第一,約21229票,佔63.7%;襄樊8866票,佔26.6%。

張曉剛說,這一調查把新《三國》挑起的新一輪諸葛亮躬耕地之爭推向了高潮,但是不知道筆誤還是缺乏這方面的知識,調查關於「故裡」的提法還是有點欠妥,準確地說,諸葛亮故裡沒有爭論,即山東琅琊,南陽和襄樊所爭的是諸葛亮躬耕地,但無論怎麼說,諸葛亮的話「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已經深深印在人們的腦海裡。

二月河:大家不用相信新《三國》

「新《三國》的編劇認為諸葛亮躬耕地在襄陽,學術界也不會把他表達的東西當成考證,大家也可以不信的。」著名作家二月河接受記者採訪時說,諸葛亮躬耕地就在南陽。南陽在漢代是大都市,有《南都賦》為證,它在當時是除首都之外的第二大城市,經濟、文化、教育等都極為昌盛。張衡、張仲景等名垂千古的優秀人才也都是和諸葛亮同時期的人。而襄陽在當時很小,出現諸葛亮的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的。這就好比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出現了一撥頂尖人才,我們可以理解;但突然在窮鄉僻壤裡冒出一個諸葛亮,那就不可思議了。《出師表》中,諸葛亮自己講「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過了一千多年,現在說諸葛亮不是在南陽躬耕,這是沒有依據的。

對於諸葛亮躬耕地之爭,二月河一直保持著自己的觀點。他曾在多個場合發表言論說:「歷史不是一團泥巴,誰想捏個啥樣是啥樣;歷史也不屬於有錢人,歷史是屬於人民的。」二月河相信,真理總能越辯越明,他對某些地方的做法很不以為然,認為是「很滑稽的事」。

南陽有關方面 要求新《三國》道歉

著名作家、全國首屆魯迅文學獎獲得者周同賓認為:「電視劇劇情是可以虛構的,但在整體上不能違背史實。」周同賓說,諸葛亮躬耕地在南陽眾人皆知,躬耕地和故居地是兩個概念,只要是住過的地方,有房子的都可以稱為故居地。諸葛亮在山東,河南葉縣、唐河桐寨鋪等地都住過,也可能在襄陽住過。因此,襄陽是諸葛亮故居地的說法是可行的,但是故居地並非躬耕地。

周同賓說,《出師表》就可以說明一切了。「躬耕地」並不一定是下田種莊稼,有可能是隱居的意思,但更主要是研討學問,關心天下形勢。

南陽師院漢文化研究中心主任鄭先興說,諸葛亮躬耕於南陽,不是根據歷史上或現當代哪位學者的論斷,而是根據諸葛亮的自述「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

西晉陳壽在《三國志》中敘述:「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陳壽並沒有說諸葛亮是躬耕於南陽還是襄陽,因為諸葛亮的躬耕地是不需要爭論的問題。

鄭先興說,最先說諸葛亮躬耕於襄陽的人是東晉襄陽人習鑿齒,他在《漢晉春秋》裡說:「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裡,號曰隆中。」這一說法,可謂是穿鑿附會。因為在兩漢、三國時期,南陽郡與南郡以漢水為界,南陽屬南陽郡,而襄陽屬南郡,習鑿齒為了使資料記載合乎自己的想法,乾脆將襄陽「下嫁」,說襄陽曾屬南陽郡的鄧縣管轄。「史料上沒有一字說諸葛亮的躬耕地在襄陽。」鄭先興說。

張曉剛說,南陽臥龍崗歷史文化厚重,從各個層面證實了諸葛亮躬耕於南陽。首先,武侯祠的始建年代可上溯至魏晉時期,到唐宋年間,李白《南都行》云:「誰識臥龍客,長吟愁鬢斑。」劉禹錫《陋室銘》讚美:「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這些都表明南陽臥龍崗在唐宋時期已成為一處著名的人文景觀。

新《三國》何以如此?張曉剛分析認為,新《三國》播出時,襄樊在央視力推其早已錄製的宣傳片,再結合幾年前發生的襄樊人運作更改教科書事件推測,襄樊與新《三國》劇組幕後應該有著某種密切聯繫。

張曉剛說,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將新《三國》的行為視為一種掠奪,將諸葛亮、臥龍崗從南陽奪走,其實就是掠奪了南陽的文化資源和人文資源。新《三國》的導演、編劇應對此事做出回應,及時改正錯誤做法,向南陽及所有被誤導的觀眾致歉、謝罪。否則,南陽諸葛亮研究會將採取必要的手段,甚至訴諸法律來維護南陽歷史文化資源、人文資源的合法權益。

連結:諸葛躬耕地爭奪史

明嘉靖年間,當時臥龍崗上香火旺盛,也正是諸葛亮躬耕地爭論激烈之際,襄陽說和南陽說兩派各執己見,互不相讓,官司打到翰林院,甚至驚動了明世宗。

清道光年間,籍屬湖北宜昌的顧嘉蘅到南陽就任知府,其時,襄陽人和南陽人打官司爭搶諸葛亮,顧知府情急之下寫了一副對聯——「心在朝廷,原無論先主後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陽南陽」,置於武侯祠。

1990年,中國郵政發行《三國演義》特種郵票第二組,其中有一張是「三顧茅廬」,又觸動了襄樊和南陽兩地的神經。最終,國家郵票發行部門不得不讓兩地各自舉辦首發式。

2003年,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重新收錄《隆中對》,其中加注稱:「隆中,山名,在現在的湖北襄樊。」在《出師表》中把「南陽」註解為:「南陽,郡名,在現在的湖北襄陽一帶。」此舉強烈刺激了南陽上下,「教材門」爆發。結果,人教社給南陽道歉,修改了錯誤的教科書。

2008年6月8日,央視某欄目插播了一則湖北襄樊的城市廣告——「諸葛躬耕地,山水襄樊城」,又激起了南陽人的抗議。廣告為此改為「諸葛故居地,山水襄樊城」,是為「廣告門」。(來源:大河報□首席記者 郭啟朝 通訊員 匡肇基 文圖)

相關焦點

  • 訪南陽、襄陽、漢中: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三國文化
    去年春天,跟隨二弟自駕遊,去了南陽、襄陽和漢中,一路經過河南、湖北和陝西,觀山賞水、尋古訪賢,是一次很有趣的文化之旅,至今記憶猶新。這次出遊,最初想法是踏尋諸葛亮遺蹤,領略一下三國文化。先訪南陽,再訪襄陽、漢中,三處都有武侯祠,一處勝似一處,算是一次系列之旅。而漢中,更早還是漢家文化起源地,更值得探訪。
  • 諸葛亮躬耕地和劉備三顧茅廬發生地終於有了最權威最公正的論斷
    這就是偉大的中國新時代!       黨中央中宣部的「學習強國」公眾平臺,10月2日正式向全國人民非常權威又非常嚴肅宣布:諸葛亮躬耕地和劉備三顧茅廬發生地是河南南陽!      這是莊重地在向世界宣告:一切歪理邪說在新時代的中國都是站不住腳的!
  • 湖北襄陽2-古隆中(老龍洞、躬耕田)
    諸葛亮(181年7月23日-234年8月28日),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江南名士龐德公稱諸葛亮為「臥龍」,稱他的侄兒龐統為「鳳雛」,與諸葛亮齊名。)亮家於南陽之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裡,號曰隆中」。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軍新野的劉備在徐庶建議下,三次到隆中拜訪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方得見,諸葛亮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先取荊州為家,再取益州成鼎足之勢,繼而圖取中原的戰略構想。在諸葛亮出山後,沒有任何的官職,直到劉備取得荊州四郡時才拜軍師中郎將,劉備集團之後的種種攻略皆基於此。
  • 劉備三顧茅廬的地方在哪裡 有南陽臥龍崗,襄陽古隆中兩種說法
    知道《三國演義》的網友肯定也都知道「三顧茅廬」的典故,這是《三國演義》中最有名的一個事件之一,劉備誠心邀請臥龍出山,為此三次親自上門請諸葛亮,最終諸葛亮死心塌地的跟著劉備打天下。那麼劉備「三顧茅廬」的「茅廬」在什麼地方呢?根據網上的資料顯示,劉備三顧茅廬,當時諸葛亮住的地方叫隆中,是位於湖北襄樊的隆中。
  • 襄陽古隆中解讀
    是1999年12月建成的標誌性景觀建築,閣高44米,建築面積1108平方米,上下十層,寶形訪漢建築外形,閣內各樓層分別陳列有歷代讚頌諸葛亮的詩文,諸葛亮在隆中十年的成長曆程及他在襄陽的社會關係,三國主要人物雕像或畫像。登上塔頂,清風拂面,遠山近水盡收眼底,襄陽全景一覽無餘。
  • 襄陽隆中,被世人稱為三分天下的源地,南陽臥龍崗:那我是假冒吧
    一篇《出師表》讓多少忠烈淚滿襟,一句「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又讓多少家長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不僅是在出師表中,劉禹錫的《陋室銘》中有句「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很多學生在學了課文後,對諸葛亮都滿懷崇敬,把他當作一個足智多謀羽扇綸巾的偶像。當孩子向父母問道:「諸葛亮是南陽哪兒的人啊,能不能去諸葛廬玩玩。」這可讓很多家長頭大了起來。單從字面意思理解,很多南陽的小孩認為諸葛亮是自己家鄉的人,就會有些洋洋得意。不巧的是在同一個班級裡出現了襄陽和南陽兩個地方的學生。
  • 傳說諸葛亮隱居的地方,劉關張三顧茅廬所在地
    襄陽的隆中風景區,是傳說中三國時期諸葛亮躬耕務農的隱居地,這裡也是「三顧茅廬」、「隆中對」等故事的發生地。有的人可能會有疑問,諸葛亮在《出師表》裡云:「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諸葛亮明明說自己在南陽耕田,現在咋被安排到襄陽去了吶?
  • 逵富太先生離世,「黃月英」成為懸案,南陽人最不該忘記
    但我的心中仍不能釋然,我覺得有必要提一提,讓知情人,或者說南陽有心的文化學者,查找一下史料印證一下,這畢竟是文學界或者史學界的一件有待澄清的事,是關乎逵老師創做貢獻以及南陽文化界的一件重要的事。 諸葛亮躬耕於南陽的故事家喻戶曉,但諸葛亮的結髮妻子是誰,在歷史典籍中是沒有記載的,頂多傳聞是黃姓,而且相貌醜陋。
  • 諸葛亮是哪裡人?或許王朗才知道答案!
    《出師表》的作者無疑是諸葛孔明自己,這個毋容置疑,裡面所寫的天下大勢固然可能不全對,但諸葛亮自己哪裡人,不太可能錯誤。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看起來很簡單就有定論,但沒那麼簡單。首先,這個南陽是不是如今的河南南陽呢?
  • 「諸葛亮之爭」沒完沒了
    議論風生  近日,針對河南南陽舉辦「中國·南陽2016諸葛亮文化旅遊節」一事,湖北襄陽市委宣傳部公號「漢水襄陽」發表《某地將辦諸葛亮文化節:李逵和李鬼,怎相處?》一文,掀起新一輪「南陽之爭」。  對諸葛亮躬耕的古南陽究竟屬於哪裡的問題,由於知識壁壘的存在,最有發言權的不是普通民眾,也不是地方官員,而是對歷史地理有專業研究的學者。
  • 南陽臥龍崗@諸葛亮經典名句傳千年
    (特邀撰稿:曾獻鐸)河南南陽臥龍崗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諸葛亮的躬耕地和劉備三顧茅廬的發生地。劉備三次登門拜訪隱居在南陽臥龍崗「茅廬」(茅草屋)裡的諸葛亮,請他出來幫助打天下。諸葛亮從臥龍崗「茅廬」出來不久,曹操派夏侯惇領兵攻打新野,新野有個地方叫博望坡,依山臨水,樹木叢生。諸葛亮利用有利地形,決定火攻曹軍。                          (攝影:孔峰)劉備的軍隊回頭殺來,把夏侯惇的軍隊打得大敗而逃。
  • 諸葛亮到底是哪人?河南湖北山東三地相爭,其中一地建有2個景點
    在比鄰商業街區中,這座公園以諸葛亮生平為主線,建有諸葛亮銅像、回音壁、武侯雙闋、聖賢路、諸葛宗祠等景點,遊客能充分領略到一代智聖的豐功偉績及陽都的人傑地靈。於一個外地遊客來說,原以為沂南城打造這樣一處諸葛亮公園是為了弘揚傳統文化,而在當地人帶領下前往下一個關於諸葛亮的景點,突然在景區門口發現,這裡居然寫著「諸葛亮故裡」字樣。
  • 襄陽鹿門山之諸葛亮拜師堂探訪 諸葛亮姻親社會關係探謎
    大約生活在漢靈帝建寧至三國蜀漢昭烈帝章武年間。先居住在峴山下,以耕讀為業,荊州刺史劉表多次邀其出仕,都被他拒絕。後隱居鹿門山,耕地、採藥。「鹿門龐」「龐公隱」成為後世隱逸的典故。諸葛亮拜師堂南500米處,有龐公煉藥洞。
  • 你知道南陽是先有臥龍先生還是先有臥龍崗嗎?
    對此,長期以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莫衷一是。筆者查閱有關史料,進行分析考證,使此問題終趨明朗。  諸葛亮號臥龍考  諸葛亮本人未稱「臥龍」。諸葛亮,字孔明,漢末山東琅琊陽都(今山東沂南縣)人。縱觀諸葛亮躬耕於南陽及其後20餘年的政治生涯中,其本人並未自稱「臥龍」的名號。
  • 諸葛亮的大志:所謂「不求聞達於諸侯」
    《出師表》天下名篇,其中「躬耕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更是被文人騷客爭頌,以為楷模。歷來文士,皆將諸葛亮此言,視作「安貧樂賤,不求功名榮華」的清高象徵。實際分析諸葛亮隱居始末,可知其情悖謬,與諸葛本人的心態南轅北轍。
  • 「四聖」收集,蒼天好好照顧南陽(附上南陽旅行策略)
    四聖集群,蒼天負責南陽一個朋友叫大李去南陽,去武侯祠,大李說他會去,但大李又問去哪裡,他的朋友沒有「再」,也就是說,朋友不知道南陽必須去哪裡。現在李用來普及科學:南陽、張衡、張仲景、範蠡、諸葛亮稱為「四聖」,即科聖張衡,張仲景,商聖範蠡,智聖諸葛亮。
  • 三國演義諸葛亮在哪裡住過?歷史真相是啥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這是《出師表》中,諸葛亮的自述。南陽,應該是諸葛亮的故鄉。南陽諸葛亮,西蜀子云亭,何陋之有?這是劉禹錫《陋室銘》最後一句話。諸葛亮,南陽人。
  • 「圖文新聞」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恢復對外開放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新山門磅礴大氣南陽臺記者 顧世創 王濤 報導:成都遊客驚喜成為臥龍崗恢復開放首批外地訪客9月26號,南陽武侯祠恢復開放,臥龍崗文化園提升改造工程繼續加快施工成都遊客王甫俊【「躬耕於南陽」——我以為是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美景,到這一看全部是現代化的城市!但是裡邊(臥龍崗文化園)還有原始的風味,修的很漂亮,古香古色!其實這裡(南陽武侯祠)是原始股!四川成都(武侯祠)是「掃地胡」(麻將術語)——首尾相應一脈相承!】
  • 劉備張飛關羽是正宗的北方人,諸葛亮就尷尬了,河南山東都在搶
    陸柏熺讀三國第1期劉備一生可謂南徵北戰、顛沛流離,好不容易得了徐州,又讓呂布給搶走了,奮鬥了半輩子,終於取得西川,在成都安家落戶,於是又很多人開始說劉備是南方人。諸葛亮所在位置官渡之戰後,除了馬塘佔據的西涼和公孫康佔據的遼東,曹操基本上完成了北方的統一,此時劉備暫借住在荊州劉表的地盤新野這個小地方,如下圖所示。
  • 《三顧茅廬》臥龍崗,躬耕精神人頌揚!
    諸葛亮的《出師表》中「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亦有明確記載。 徐庶臨走時告訴劉備,南陽臥龍崗有個奇才叫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幫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