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寫的大部分文章,都與幼兒英語啟蒙有關。然而,我的讀者中,有不少小學生家長,詢問關於小學生英語啟蒙的建議。
雖然苗苗現在四年級了,也屬於小學生,但是,因為她的英語啟蒙開始得比較早,與零起點的小學生相比,還是有很大的不同。
當了四年小學生的家長,我對小學英語啟蒙還是有許多感悟的,有一定的發言權。沒有經歷過的事情,光去拾人牙慧,是無法獲得讀者的共鳴的,對此我有自知之明。
有些家長總是擔心自己孩子的英語啟蒙太晚了,於是病急亂投醫,一到周末和寒暑假,就開啟了孩子的補課模式,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彌補家庭英語啟蒙教育的滯後。
面對諸多亂象,今天我就來談談「小學生英語啟蒙的利與弊」。
01
快速理解
與幼兒園階段相比,小學生因為學過漢語拼音,學習英語自然拼讀的時候,接受得比較快,畢竟,漢語拼音是由英語演變過來的。
此外,由於心智的快速發展,小學生對英語句子理解能力,明顯優於學齡前階段的孩子。閱讀理解能力月讀者的生活經驗和社會閱歷息息相關。
自然拼讀是閱讀的基礎。基於以上特徵,小學生學習英語,應該充分利用自身優勢,快速學好自然拼讀,擴大詞彙量,早日進入自主閱讀階段。
閱讀能力的高低,決定英語水平的高下。從某種意義上說,閱讀是提高英語成績的萬能鑰匙。
在上了小學之後,孩子的中文閱讀量明顯增加,這對英語閱讀能力的提高也是一種有益的輔助。小學階段是培養閱讀習慣的關鍵期,也是閱讀訓練的基礎階段。
對於一門語言來說,僅靠一年幾篇英文課文,想要學好英語是不可能的。鑑於小學生理解能力的快速提升,努力擴大課文英文閱讀量,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02
專業訓練
小學是從被動學習變主動學習的重要階段。
因為認識到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小學生有了英語學習的內驅力,能夠接受刻意練習的枯燥和漫長,這點從孩子在課外班學習舞蹈和樂器的表現得到答案。
想必大家都聽說過美國暢銷書作家格拉德威爾在《異類》,以及他提出的「一萬小時定律」。他的研究顯示,在任何領域取得成功的關鍵跟天分無關,只是練習的問題,需要練習1萬小時——10年內,每周練習20小時,大概每天3小時。
美國作家丹尼爾·科伊爾(Daniel Coyle)又提出了「一萬小時天才理論」,他在一萬小時定律的基礎上,提出了「精深練習」的概念,也就是現在流行的刻意練習。精深練習×一萬小時= 世界級技能。deliberate practice=setting specific goals + obtaining immediate feedback + concentrating as much on technique as on outcome.
在安徽六安地區,有一個號稱「亞洲最大高考工廠」的學校叫「毛坦廠中學」。在這個學校裡,學生每天至少學習17個小時,只要是不停地刷題,歷年考題刷了有10遍,做錯了題要挨打。每天有著嚴格的作息時間,像監獄一般紀律嚴明。
不可否認,毛坦廠的高考神話,就是逼著學生進行「刻意練習」的結果。
在幼兒園階段的英語啟蒙,我們強調自然習得的重要性。到了小學階段,刻意練習則是脫穎而出的秘密武器。
03
閱讀困境
小學起步英語啟蒙的一大短板,閱讀繪本太幼稚,閱讀原著看不懂。
繪本英文,雖然內容簡單,但是不符合孩子的心智發展,無法提升孩子的閱讀興趣。
春節期間,苗苗的幾個表姐妹來我家玩,當我拿起苗苗幼兒園時期學習的英文繪本時,大家普遍感到幼稚無聊。但是,給她們看章節書和大部頭原著時,又感覺生詞太多,讀起來太吃力。
面對這種困境,只有通過逐詞逐句的精讀訓練,再慢慢過渡到泛讀,擴大閱讀量,來解決大齡孩子英語閱讀啟蒙的難題。
04
聽說短板
缺乏聽說訓練,導致聾啞英語。
聽力詞彙不足,自然拼讀學習效果有限,導致死記硬背。
我們這一代的「聾啞英語」,就是因為啟蒙太晚,缺少了灌耳音這個環節,直接進行讀寫訓練,上了大學之後才開始進行聽說訓練,多花了幾倍功夫,效果卻不是很好。
幼兒園階段的自然習得,為孩子的英語學習打下了童子功,使孩子終生受益。如果錯過了幼兒園階段的自然習得,小學階段又缺乏聽說的刻意練習,最終就會走向「聾啞英語」,喪失未來的競爭優勢。
05
好書推薦
那麼,小學階段如何進行刻意練習呢?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推薦一本對我的教育理念有重大影響好書:《我教女兒學英語》
看到我這篇文章封面的讀者,一定注意到了這句話:「13歲!3項滿分!全球年齡最小的雅思8.5分獲得者!」
全書共312頁,詳實地介紹了主人公鍾琬婷的父親是如何教孩子學習英語的,都是具體操作步驟,非常適合中小學生的家庭英語刻意練習。
下面摘錄幾個章節的標題:
怎樣在看聽讀中認識單詞
怎樣背誦對話和句子
怎樣聽讀複述對話和句子
怎樣在多媒體光碟中學習字母和音標
怎樣利用廣播錄音磨鍊英語聽力
怎樣從看圖說話開始閱讀
從上面的挑選的標題可以看出,本書的可操作性非常強,全書共22章,幾乎涵蓋了所有的英語學習會遇到的問題。
我會每天分享英語啟蒙、家庭教育相關的乾貨。
今天的分享到此結束。我們明天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