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個生命的「重生」:日本孩子憑啥創造奇蹟?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2020-12-23 啞鈴媽媽

|全文共1513個字,總需閱讀時間約2分40秒

孩子的生命力可以是弱小,也可能是巨大的!只看,他們的骨子中擁有什麼,又可以創造出什麼!

日本孩子深入骨髓的品性,鑄就了他們生命力的頑強!

近期,一群日本孩子創造了生命的奇蹟:

原來日本孩子一同乘遊輪外出研學,遊輪卻不幸觸礁。一般情況,遊輪會在20分鐘以內完全沉沒,而這條船上5位老師、5位船員、52位學生的生命都危在旦夕。

他們第一時間發出了求救信號,但是救援依然是非常緊迫而艱巨

由於遊輪沉沒在海底的那一刻,人會被吸入水底,於是船員引導大家全部站到船頭去。

在如此混亂的緊張時刻,成人都難以保持安靜與鎮定,何況是一群年幼的孩子。他們脫離父母的貼身照顧,必須全然的依靠自己,誰知道在少量老師與船員的引導下,孩子穿上了自備的救生衣,然後手牽著手,非常鎮靜而有序排隊集合,到達了指定的位置

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遇到了一個民船,他努力地靠近孩子們,並且指引孩子們自救:跳下海,遊到自己的小船上,救一個算一個。

在汪洋大海之中,又是十分危急的沉船時刻,孩子們都惶恐而不安,但是一個小男孩勇敢地大喊:「像我這樣,大家一個一個來!

於是,這個小男孩跳下了海,慢慢努力地向民船遊去,然後其他孩子雖然還害怕,也緊跟其後,一起朝小船遊去。

最終,這場本可能會產生巨大災難的事件,卻產生了一個巨大的奇蹟:62人全部生還。

大家不得不感嘆:日本孩子的沉著、勇敢、冷靜是如此的深入骨髓!

在日本的教育中,獨立自主、勇敢自律是深入骨髓的,而這些好的品性並非天生,而是他們強大的「自我力量」的巨大激發與培養:

1)父母是孩子的父母,孩子也是父母的父母」。

「千惠子,在這個閒暇的假期,你可以學習一些你喜歡的興趣與愛好,說不定會找到可以強大你自己的事情!」

日本母親給女兒的建議是建議,充滿了開放性,也充滿了溫和性

「媽媽,我可能會學習茶道,想去感受一下!」三天後,女兒認真地告訴媽媽自己的決定,這裡面更多的是尊重與分享。

所以,在日本的教育之中,父母是孩子的父母,孩子也是父母的「父母」。她們互相探討,在對方身上,都可以學到新的觀念與知識,並且保持尊重。不管是父母對孩子,還是孩子對於父母的態度都是溫和有禮。

父母尊重孩子中滿是體貼,會給孩子的人生提出建議與引導,但也會尊重孩子的決定。而孩子會冷靜地思考父母的建議,最終經過自我思考後再做出忠於自我的選擇。

2)任何再微小的事情,裡面都包含了崇高的工匠精神」。

在日本,不管從事任何一個行業都被人尊敬,只要能夠忠於職守,將工匠精神發揮到極致就是好樣的!

還記得《壽司之神》裡面的小野先生嗎?

一個做壽司的廚子,卻被全世界尊重。為什麼?因為從事什麼職業不重要,重要的是工匠之精神

91歲的小野先生,用一生都專注於壽司世界,將其精研到了一種至純的無限量世界。

小野做壽司是用靈魂在製作,對所有的食材都極為講究,為了保證食材的新鮮與口感,甚至會給章魚按摩30分鐘,他做一個單品,會花費長達數十年的時間來潛心研究。

對客人也會極盡周到,不僅會根據客人的性別、年齡、喜好來量身定製,還會把握溫度與禮節,給客人有一個最好的體驗。

正因為日本人的這種對任何細小的事情都極致用心的工匠精神,才讓日本孩子在父母的言傳身教中被感染被薰陶也變得十分專注與自律起來

這種專注與自律不僅是體驗在了工作之中,也時刻展現在了生活之中,在任何時刻、任何地方,都可以表現如極致的嚴謹與專注,周到與用心。

日本孩子並不只在日本,他們的精神跨越國界,值得被孩子們所傳承!

在教育之中,不分國界、不分民族,只關乎精神是否值得被孩子們所接納、學習、並傳承下去。當孩子身上有著可貴的品性與精神時,便是全世界的財富,可以為世界創造也更多有益而珍貴的禮物。

家長朋友們,你們會願意借鑑日本相關可取的教育嗎?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日本孩子放學從來不用接?這其中原因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著名娛樂節目曾經做過這麼一個測試:二十個孩子分別在不同時間和媽媽一起在一個小餐館裡,媽媽有事中間出去接電話,陌生人點著糖或者其他禮品來找孩子搭訕,以幫助孩子找媽媽的藉口讓孩子一起出去,二十個孩子裡有八個孩子都相信了陌生人,這證明一個孩子單獨出去就有百分之四十的可能!這個數據讓人震驚,而且中國每年被拐賣的孩子據記錄記載就有幾百萬,可見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必須要增強。
  • 為什麼中國孩子想像力排名倒數第一?背後的原因值得家長們深思
    在2018年,有一次在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針對全球21個國家和地區所做的一項調查中,想像力則排在倒數第一,中國孩子的計算能力排名第一,但創造力僅僅排在倒數第五,這是一項多麼令人吃驚的數字。值得深思的是,如何保護孩子的想像力?詹青雲的《奇葩說》裡,引經據典,封為辯論大神。亞里斯多德、麥克盧漢,如數家珍;《西線無戰事》亦或是《霍亂時期的愛情》,都能娓娓道來。
  • 相比日本的「變態」體育課,中國的「病態」體育課,更值得深思
    雖然我們一直提倡全面素質教育,但是中國的教育更偏重理論知識層面,對體能教育不夠重視。而且不論是學校還是家長,都更看重孩子的學習成績。但在日本,我們卻看到了不一樣的情況,日本學校在教育方面,並沒有給孩子太多的學習壓力,反而提倡在體育運動上多花時間。在網上看到了一個日本課堂的視頻,小孩子們在教室裡跳比自己高好幾倍的箱子,做各種高難度運動。
  • 孩子用認真寫作業來爭取玩手機,家長很無奈,更值得大家深思
    我們看到的都是一個個孩子抱著手機、抱著電腦打遊戲、看視頻的畫面,這種現象的出現令家長們很無奈,同時也更值得我們所有人深思。 孩子寫給媽媽的信,值得大家深思 前幾天翻看朋友圈,看到了小學同學的一條動態。孩子臨睡前知道媽媽每天晚上都會幫她關燈,用歪歪扭扭的字體給媽媽寫了一封信放在了門把手處。
  • 一組圖見識到日本孩子「變態」的體育課,中國家長深思:我們的娃差...
    很多家長都好奇,為什麼日本的學生們,在冬天上學的時候,還是穿著短褲短裙呢?也有很多家長看到,冬天飄著漫天大雪,一群群孩子穿著短褲短裙在雪裡奔跑。 這樣的現象,在日本太常見了,中國家長們操心了,「他們不冷嗎?孩子凍壞了怎麼辦?」
  • 老師讓家長幫孩子畫蝦,家長們使出渾身解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
    老師讓家長幫孩子畫蝦,家長們不得不使出渾身解數,背後原因值得深思這個搞笑段子的背後,也有些網友對老師的要求有些怨言,覺得老師總是喜歡給家長安排各種活。先是檢查作業、再到給學校打掃衛生、幫孩子做手工作業等等,佔用了家長大量的時間和腦力。把孩子送到學校是學習的,而不是把問題老師丟給家長來解決。
  • 這些小學生的作文火了,對生命的理解,讓人深思
    深思。很難想到這個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寫出來的,從文中可以看出來從兩個不同的角度看出生命的意義。這篇作文的問世讓小編十分的感動,全文僅僅一百多個字,吸引來無數的網友關注,並令人深思。寫這篇文章的孩子明清楚他是騙子卻還是給他轉了錢,從中我們可以看出來孩子缺少了家長的關愛,而這個騙子碰巧給的祝福,可以讓很多家長深思,是不是因為自己工作的原因,導致忽略了自己的孩子。
  • 孩子從倒數考入年級前10,這位寶媽的教育理念,值得家長深思反省
    文/忒咪媽(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個人分享轉發)從孩子入學的那天起,考試便伴隨著孩子,而在中國的教育理念裡,考試成績,似乎就是衡量孩子未來成就的"標杆",成績的好壞,在日常生活中,隨處都可以反映出來。比如說我嫂子的孩子,現在上三年級,昨天我帶忒咪去嫂子家做客,正巧碰到嫂子在看孩子的成績,當看到分數時,臉色就變了,狠狠地蹬了一眼孩子,孩子有些委屈,低下了頭:"媽媽,我考砸了……"此話一出,嫂子的洪荒之力徹底爆發,像是個機關槍一樣,對著孩子就是一頓窮追猛打:"你還知道考砸了?考砸了還有臉說?
  • 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深思
    主持人董卿的回答,值得家長們去深思 主持人董卿算得上氣質型才女,成為人母后,她更是不斷追求卓越,出色地完成了一檔又一檔的優質節目。 在平時的育兒中,她也處處彰顯智慧。比如當孩子問及其為什麼要努力讀書時,董卿的回答簡單而乾脆:「讀書是為了遇見更好的自己。」
  • 你都沒讀過啥書憑啥教育我?家長聽到孩子這樣的話,先別急著傷心
    直到你可能因為一些事說了他們幾句,他們卻特別生氣地說:你們都沒讀啥書憑啥教育我,你們啥也不懂!這時候,家長在憤怒的同時,肯定內心也是極具傷感的——我努力將你拉扯大,在你眼裡我卻成了這樣沒用的人,是不是我太沒用了。但其實,家長們,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然現象。
  • 日本孩子6歲前,家長要教會他的9件事,值得中國家長借鑑
    畢竟,孩子的習慣是從小開始養成的,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的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三觀,那麼他將來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我們不妨學學日本人的教育方法,日本孩子6歲前,家長要教會他的10件事,值得中國家長借鑑。
  • 《重生》:殘酷中綻放的生命奇蹟
    目前,劇組還在進行著緊張的製作,製作人李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所有的參與者都很興奮,因為這個真實的故事是在殘酷中綻放的生命奇蹟,不可思議得令聽者汗毛豎起,卻又因那份可見的鮮活而久久震撼。《重生》由中國音樂劇的頂尖團隊創作——李盾擔任製作人,總策劃朱海,導演兼編劇周可,韓國著名音樂家張少瑛擔任作曲兼音樂總監,主創們對於這個真實的故事充滿著敬畏與真誠。
  • 「求求你別再教孩子識字了!」這位媽媽的反駁,值得家長深思
    這幾年教孩子提早認字破壞孩子的想像力把不少家長都嚇得不輕,但矛盾的是又怕孩子入學後學習跟不上。這就導致許多家長都會給孩子報一些銜接班,但效果普遍差強人意。這位媽媽接下來的反駁,語氣平淡,卻感覺鏗鏘有力。引起了大家的共鳴,並讓我深思在我的心中濺起了波瀾。
  • 日本19年拿19個諾貝爾獎,看看日本的基礎教育,值得我們深思
    中國有莫言、屠呦呦獲得過諾貝爾獎。2012年10月11日,中國作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2015年10月5日,中國女藥學家屠呦呦獲得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 有一顆創造創造奇蹟的企圖心,會帶來生命中的奇蹟
    一個人的企圖心不僅僅是為了讓自己生命價值有所展現,而是那顆純粹的初心。似乎聽起來讓人會感到這真是好大的口氣,當然對一個人來說也許最初生存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但是如果當人有一個企圖心的時候,而且是創造奇蹟的企圖的時候,那就會發現情況開始轉變了。
  • 過來人說出了實情,值得家長深思
    當我們提到大學生懷孕現象的時候,相信對於很多的家長們來說。這應該也是一件非常常見的事情了,畢竟初中生高中生的一些情侶發生關係的比例也在不斷的上漲,何況又是大學生的,不過我們去看一看下面的這一組數據,可能會就能意識到問題的一些嚴重性了。
  • 為啥日本孩子體質好?他們養孩子有啥絕招?歸功於三個「捨得」
    其實遠不止是孩子體能教育上超越了中國幼兒,在體格發育上,日本孩子也相對更加卓越。據2017年首部《中國兒童肥胖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主要城市0-7歲兒童的肥胖數量在476萬,而超7歲的學齡兒童超重、肥胖人數超過3496萬。因為過度肥胖,導致孩子行動笨拙,哪還有運動的天賦呢?
  • 襄陽商城退役軍人黨員楊建福用「大愛」創造生命奇蹟
    20多年過去了,楊建福用常人難以理解的耐心和恆心,將智殘養女「變回」一個正常人,創造了一個生命的奇蹟。2016年春節前,養女被一家企業聘用,她每天騎著電動車上下班,過上了「上班一族」人的正常生活。    父親的付出,養女看在眼中,記在心裡。不久前,楊建福過生日,她到一家蛋糕店,親手為父親製作了一個生日蛋糕。
  • 日本小孩作文火了!為什麼日本人在教育上從不手軟?值得家長深思
    在日本,孩子在文化課上所花的時間很少,他們更多的時間都花在了生活探索、課外活動、戶外運動。例如獨立生活、種花養草等。日本的國民教育強調的是:孩子在兒童時期,更多的是學會獨立思考、拓寬視野,而不是培養死讀書的機器。
  • 《奪冠》中郎平的一句話,值得所有家長深思
    朱婷爸爸曾回憶:「那時朱婷每到飯點,便會買個饅頭,加一毛的鹹菜,摻和著吃。她一個星期的生活費,也只用12元。」 很多家長一定經常在思考:到底應該怎麼教育孩子,哪種教育適合自己家的孩子? 朱婷的經歷告訴我們,教育就是幫助孩子找到自己,成為自己,做最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