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孩子6歲前,家長要教會他的9件事,值得中國家長借鑑

2020-12-12 騰訊網

教育孩子是一個很重要的任務,他將來是否能成才全部都取決於父母給的家庭教育,而且孩子每個年齡段都要必須學會的事情!畢竟,孩子的習慣是從小開始養成的,如果父母沒有及時的給孩子灌輸正確的三觀,那麼他將來是不可能有出息的,所以,想要讓孩子變得優秀,我們不妨學學日本人的教育方法,日本孩子6歲前,家長要教會他的10件事,值得中國家長借鑑。

1.讓你所愛家人幸福不是你的責任

每個人的幸福都需要靠自己去爭取的,如果你一味的只想要得到別人的給予,那麼你肯定是一個不孝順的孩子,日本媽媽們會教育孩子從小就要學會獨立,懂得勞動和利益的比例,只有你付出了才能得到回報,千萬不能一輩子依靠自己的父母,畢竟,父母不能照顧你一輩子。

2.知錯就改

小孩子難免會犯錯誤的,但如果犯了錯還推卸責任就很不好了,面對這種情況家長們可不要覺得孩子可憐,你就心軟放任孩子不管,這樣孩子是很難認識到自己的錯誤的,而且下次還會犯一樣的錯誤,慢慢養成習慣就不好了,所以,家長們要懂得教育孩子,犯了錯誤要學會承認,這樣才能變得更優秀。

3.講究衛生

講究衛生是良好的行為習慣,相信大家對於亂丟垃圾的人都感到厭惡吧!講究衛生的習慣要從小開始培養,家長們可以慢慢教育孩子,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的孩子不僅僅更有禮貌,而且懂得保護我們生活的環境。

4.懂得分享

當孩子跟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如果孩子很自私的話,那麼他是很難交到好朋友的,這會嚴重影響孩子人際交往能力,因此,家長們要教會孩子懂得分享,這樣才能結交更多的好朋友,對他以後的發展也起到了很大作用。

5.有時間管理的意識

孩子6歲之前,一定要教會他們初步的時間管理能力,這會對孩子未來打下良好的基礎,我們可以從認識時間開始,通過簡單的任務讓孩子認清楚一分鐘和5分鐘是什麼概念。

6.多讀書很關鍵

歌德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和許多高尚的人談話。從小讓孩子養成讀書的習慣對他成長是有很大好處的,從書籍中不僅能夠讓孩子獲取到知識,還能增加見識和格局。

7.問題是有人傷害你

無論是上學還是未來工作,你總會遇到被欺負或者不公平的事情,這是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如果孩子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要告訴孩子「這不是你的錯,錯在傷害你的人」,只要讓孩子懂得這個道理,他們才能重拾自信。

8.懂禮貌

孩子小時候的性格都比較急,當他們遇到事情之後,就會立馬跟孩子說出來,根本就不會告訴孩子是否在忙,對於這種情況,很多家長都見怪不怪了,但長期下去,孩子會變得很不禮貌,隨意的打斷別人說話,不懂得尊重別人等等。

9.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很多家長總認為孩子的年紀小,如果自己做事情的話很困難,有這種想法的家長就大錯特錯了,你這種想法會令孩子失去了動手機會,自然無法得到鍛鍊了。等孩子長大之後,他會養成依賴父母的習慣,這是不利於孩子正常發展的,所以,家長們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慢慢幫助他們養成好習慣。

相關焦點

  • 面臨幼兒園開學,為讓孩子早日適應,家長要提前做三件事
    面臨幼兒園開學,為讓孩子早日適應,家長要提前做三件事因為疫情的原因,今年許多幼兒園延期開學,所以暑假就比往年放的要晚許多,包括今年的幼兒園招生的時間也推遲了,大部分幼兒園都是在六月份的下旬才開始招生。相信現在家長應該已經確定了孩子去哪個幼兒園了。在開學之前家長還有三件事要做,為的是能讓孩子早日熟悉幼兒園的情況,防止孩子入園後產生嚴重的焦慮情緒。
  • 日本孩子放學從來不用接?這其中原因值得中國家長深思
    有一次朋友輝輝要去日本玩,想組團一起去,問到我的時候我說不去。大家都知道在中國抗日戰爭那會日本人做的事,所以我心裡一直對日本人是抗拒的,不想去他們的國家去送錢,甚至有時也會抵抗日貨。但輝輝回來跟我說他在日本逛的體驗的時候說,日本的景點都挺好玩的,像東京鐵塔、皇居,國會議事堂,他去的季節正好是櫻花盛開的季節,說日本的櫻花真不愧是日本的象徵,太好看了!更重要的一點是,輝輝跟我說,他發現日本的學校在放學的時候學校門口基本沒有家長接孩子,學生都是相互結伴回家的,小學學校門口都沒有家長。家長都不怕孩子丟了嗎?
  • 家長教會孩子幾件事,長大後不吃虧
    ,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無論發生什麼事,保證自己的安全永遠是最重要的,只有保證了自己的生命安全,才能去談別的的事情。很多家長會有一個很錯誤的做法,就是告訴孩子,「你要是不聽話,警察叔叔/護士阿姨就會把你抓走」,孩子什麼都不懂,覺得家長說的就是對的,心裡覺得警察、醫生就是壞人,以後見到警察和醫生都會害怕,家長要告訴孩子,他們是偉大的,是不會傷害自己的,在遇到危險時,要懂得找警察叔叔幫忙。
  • 看到日本的教育,明白了日本強大的原因,值得家長們學習借鑑
    中國獲得諾貝爾獎一共有三個人,他們叫屠呦呦、楊振寧、莫言。中國這麼多人,得諾貝爾獎的只有三個,日本人那麼少,從2000年到2020年的時間,卻每年都能獲得諾貝爾獎。日本的教育有什麼特點?共有以下7點1、學會自已背書包大家都知道日本孩子背書包的照片在網上非常火,其實這就是日本孩子真實的情況,東西是孩子自己整理收納的,家長並不會給予幫助,只是在旁邊看著孩子整理,皇室孩子不例外。孩子上再多的課,都會記住該帶什麼就帶,非常自覺。
  • 自家孩子老打人怎麼辦?家長別猶豫,要在第一時間做好這四件事
    ②孩子因為物權意識所引起的衝突,比如搶玩具、搶滑滑梯,這種對事不對人的行為叫做工具性攻擊。以上這兩種在三歲前都屬於正常的幼兒行為,但是如果孩子過了三歲還總是動手打人,有時候還會毫無徵兆地「攻擊」他人,那麼像這種習慣性的攻擊,如果家長不及時引導的話就會成為孩子日後的「社交障礙」。
  • 李玫瑾坦言:養男孩的家庭,在孩子6歲前,要教會他「四個技能」
    家有男孩,父母需要耐心地細心教育孩子,事實上,在我們眼裡男孩子是很難管教的。如果父母管教出了問題,那麼他未來有可能會走很多錯誤,到時候後悔都晚了。所以李玫瑾教授建議:家有男孩,必須在6歲之前教會他「四個能力」!為什麼一定是6歲之前?
  • 孩子青春期太重要,這8件事家長一定要做!
    孩子只要對成人是仰視的,心理上就有一種不得不服從的感覺。而當孩子已經對成人是平視、俯視的時候,他會覺得老師、家長現在說我得掂量掂量了! 有的爸爸打孩子,孩子說你別打我,再打我也動手了。他已經跟你平起平坐了,身高會決定他的視線,視線會影響他的心理,他會開始不服了。而在青春期,孩子年均身高增長6到11公分,說話的聲音也有變化。
  • 孩子要上幼兒園了,家長與其把他送進外教班,不如教會他這些能力
    家長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好的學習條件,卻忽略了孩子的承受能力,所以就出現了這麼一種情況。《小美好》裡的方一凡成績平平,可性格討喜。有一回董文潔沒有經過方一凡的同意,擅自幫他報了三個特優班。兩個人在來的路上就已經大吵了一架,方一凡埋怨媽媽連飯都不讓他吃,總是逼他做不喜歡的事!
  • 家長要告訴孩子這件事:別人跟你說了對不起,沒必要回答他沒關係
    記得小時候,爸爸媽媽教育我們要懂禮貌,做錯事情一定要說"對不起"而當其他的小朋友欺負了我們跟我們說"對不起"的時候,要跟他說"沒關係"這樣我們才是禮貌的好孩子。"對不起","沒關係",這是很常見的一個對話,說了上句就要回答下一句,但真的是這樣嗎?說了"對不起"就一定要回答"沒關係"嗎?
  • 家長如何教會孩子「自律」?
    01《教會孩子遵守紀律,是教會孩子「自律」的前提》◆ ◆ ◆主講:於磊課程導語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多的父母發現孩子缺乏恆心、存在畏難情緒。導致這些情況的原因之一是家長對於孩子沒有「紀律」要求,家長可以通過教會孩子遵守紀律,讓孩子學會「自律」。
  •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5件事,媽媽一定要教會孩子!
    小學,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個承前啟後的關鍵階段。那麼,從6歲到12歲的這段小學時光裡,除了學習,還有哪些重要的事呢?對於這些觀念,家長要不厭其煩地向孩子灌輸,讓他們意識到養成良好安全習慣的重要性。 此外,12歲前的孩子對外界事物的認知,主要是通過模仿來完成的。家長一定要注意,你們的安全意識和謹小慎微的安全習慣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 給孩子立規矩,別超過6周歲,家長要「溫柔且堅定」
    給孩子立規矩這件事,聽著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同事楊姐的兒子已經五歲了,是個特別淘氣的小男孩,三歲的時候開始上幼兒園,楊姐原本以為孩子上幼兒園之後能夠改掉很多壞毛病,可是她卻發現孩子變得越來越不聽話。想給孩子立規矩,別超過這個年齡心理學家李玫瑾曾經指出,在孩子6歲之前,一定要給他立好規矩。孩子在兩三歲的時候,思想還不成熟,如果此時給孩子立規矩,孩子很快就會忘記,所以說此時給孩子立太多的規矩其實是無用功。
  • 日本腦力研究:6個開發兒童大腦潛能的方法,值得家長學一學
    很多家長近期給我留言,問我有沒有能幫助孩子腦力開發的方法。在孩子的幼年階段,適當的腦力開發能夠幫助孩子更好的開發智力。今天欣欣媽帶各位家長學習日本腦力研究的成果,學學日本人如何看待孩子腦力開發這件事,他們又有什麼方法。
  • 李玫瑾教授:養育男孩,父母要教會2件事,兒子長大後會優秀
    生活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家長會相互傾訴說自己家的孩子如何,希望他以後有什麼樣的發展。尤其家裡是男孩子的家長,對於男孩的要求往往會更高。所以針對家庭對男孩的教育,李玫瑾教授提出了一套"系統脫敏"的教育概念,並且建議廣大有男孩的家長們:養育男孩,父母要教會2件事,兒子長大會變得越優秀。
  •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
    「我再也不跟你玩了」,孩子被孤立時,家長要教會孩子這樣做有一個媽媽在網上問:"如果別人家的孩子和你的孩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這樣應該怎麼做?孩子可以給我們答案這個問題其實非常簡單,但是教會我的不是那些莫須有的理論而是我5歲的兒子。有一次他和別的小朋友在一起玩,也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我看到那個小男孩非常生氣地站起來對我兒子說:"我再也不和你玩了"!
  • 李玫瑾:家裡有男孩,家長教會他這「4種能力」,最好不晚於6歲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為別人口中的優秀的孩子,但是培養孩子並不是一件紙上談兵就能解決的事情,要結合現實生活當中的舉措,才能讓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成為健康且優秀的孩子。特別是在6歲之前的孩子,想法多樣的同時還會出現各種調皮的行為,因此在此之前,家長就要對孩子有相應的措施。
  • 專家警告:家長注意,四大教育謊言正在毒害中國孩子
    「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看似是對的一句話,實際是一些把教育商業化的唯利是圖的商人搞出來的,讓孩子們在起跑線上掙扎,讓家長們拼命掏錢,許多的對孩子的教育不過是拔苗助長而已。面對教育中層出不窮的謊言,專家警告:家長注意,四大教育謊言正在毒害中國孩子。
  • 9歲,孩子成長中的一道坎!家長要提前做準備,替娃把好關
    我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孩子9歲那年的暑假,他暑假作業拖到了最後三天,本想著趕工,好巧不巧他生病了,我們全家人咬著牙幫他完成了作業(當然這不提倡)。 雖然那次的作業是完成了,但是之後飛流直下的成績,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為什麼沒有在9歲前替孩子把好關!
  • 你不知道的真相:在教孩子畫畫這件事上,家長越懶越好
    我們總是習慣用「像不像,對不對」來評判孩子的畫好不好。但其實,孩子的畫是有其內在發展規律的,就像嬰兒先學坐,再學爬一樣。兒童畫人物肖像的發展過程——2歲前,孩子的塗鴉以點、線、連續的圓圈為主2-3歲,孩子的圓圈開始封口,並能對自己的畫作簡單的解釋;3-4歲,孩子會先想好要畫什麼,再開始動手。
  • 如何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家庭抗挫折教育,家長必須知道這幾件事
    如何提升孩子抗挫折能力?家庭抗挫折教育,家長必須知道這幾件事抗挫折能力,這個詞近幾年在中國才慢慢得到大家的重視。每年都有學生因為壓力大而自殺的新聞出現,每每看到這種新聞,都讓人感到痛心不已,而同時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背後的原因。